C8 06.12.2024 星期三 香港時事雜誌 近年,越來越多新興運動被引入香港,如 日本傳統弓道、南亞民間運動「卡巴迪」 (Kabaddi)、國際護身道運動(Sports Chanbara) 及光劍運動等,百花齊放。要在多元化的體育 市場站穩陣腳,各體育總會都致力舉辦活動和 訓練班作推廣,希望大眾接受新興運動之餘, 寄望相關運動項目能逐步成為主流。 康文署於2019年全面檢討「體育資助計 劃」,提出一連串建議及優化措施,以進一步推 動香港體育的全面發展,包括自2021至2022年 度推行「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下稱「先 導計劃」),制訂一套新撥款模式,資助本地體 育機構推廣新興體育活動。資助金額按年作出 調整,以最新的2024年至2025年度為例,每間 機構最多可獲資助18萬元,或個別活動合資格 總開支的85%資助,以資助金額較低者為準。 滑翔傘協會望增認受性 翻查過去申請「體育資助計劃」的資格要 求,項目的體育總會必須為中國香港體育協會 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的屬會,並 且具成功舉辦不同級別體育發展計劃的經驗, 新興運動協會難以符合要求。現時先導計劃門 檻較低,無疑是新興運動市場的一大喜訊。中 國香港滑翔傘協會會長Kelly Chan指,協會早在 1991年成立,但由於飛行運動的風險較一般運 動高,接觸人數少,一直未達「體育資助計劃」 要求,但有見近年不幸接連發生滑翔傘意外, 當中部分涉及無牌教練協助飛行,故協會參加 先導計劃,望能增加認受性,並加強公眾教育。 多個受資助的新興運動組織皆指,希望計 劃恆常化,除了得到穩定資源,提高推廣工作 的可持續性,成為受康文署資助的體育總會, 能更容易租用政府場地作訓練及舉辦活動,從 而達致運動普及化,撇開「新興運動」標籤。 自2018年成立的中國香港卡巴迪協會,其 創辦人鄧偉文(Wyman)分享,最初依賴申請「社 創基金」、「飛越啟德運動基金」等一次性資助維 持會務,直至連續4個年度受惠於先導計劃, 會方有穩定資助,才有信心舉辦更多活動,並 進入校園推廣,至今已接觸逾100間學校及非政 府組織。他指,由於卡巴迪起源於南亞,如印 度、巴基斯坦等地,故在香港也會針對少數族 裔多作宣傳。香港競技疊杯總會亦指,先導計 劃有助會方持續舉辦一定數量的活動及本地比 賽,參加人數也有按年增長,如現時約有200多 間中小學曾參與競技疊杯活動。會方續指,希 望先導計劃能夠恆常化,不但有助各項新興運 動持續發展,更能讓市民接觸多元化的運動項 目。 另一方面,許多新興運動也需要特定規格 場地,在香港體育場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無 疑窒礙發展,參與先導計劃有助解決問題。中 國香港啦啦隊總會秘書長鍾道穎指,啦啦隊 運動主要分「競技」及「舞蹈」兩種,前者牽涉拋 舉、疊羅漢等高難度動作,故場地要求也相對 提高,如需設有地墊等防護裝備,樓底亦要夠 高。他指,康文署會協助參與計劃的體育總 會,理順申請租用大會堂及體育館等場地的審 批過程。 弓道運動是日本傳統武道,近20年於香港 流行,香港弓道協會會長駱渭強指,弓道需於 合規格的道場進行,道場至少要有28米長,即 約一個籃球場大小,若要進行比賽則要更大 地方,以容納觀眾;由於日本將弓道歸為武 道,參與者追求禮儀及細節,是一種道行的「修 煉」,故更適宜於室內場所進行。然而,香港不 如日本設有武道館,除了4個受協會認可的私人 道場,只有3個康文署轄下體育館符合規格,他 指,協會早年多次嘗試申請租用政府場地,都 以失敗收場。 駱無奈道,過去只能調整靶距,妥協於較 細小的場地進行比賽,直至參與先導計劃,成 功租用政府場地的機會大增,同時減輕租場費 用的負擔。他解釋,舉辦比賽固然希望租用大 型場館,但租用會展普遍索價6位數字,學校禮 堂或修頓場館也要約1萬元,而現時租用康文署 場地只需數千元。 體育場館僧多粥少阻發展 有尚未符合資格參加計劃的新興運動組織 亦言,明白政府動用公帑,必須經過周全考 量,正努力達成相關資格。護身道運動(Sports Chanbara)使用充氣或軟海綿仿劍,以新派方 式學習傳統日本武士道和劍術,比賽採用「1分 制」,選手必須集智慧與技巧於一身。香港護 身道協會創辦人兼教練鄭鴻亮(Kronos)自2016 年引入護身道到港,直言推廣困 難重重,除了場地限制,護身道 沒有校際賽,使他們難以進 入學校推廣,加上至今 只有他及其徒弟2人 是合資格教練,而 且他倆皆未能全職教 學,可謂每步都「舉步維 艱」。 他指,協會早已獲 得日本認可,成為正式分 支機構,但申請先導計劃 的體育機構,須以「擔保有 限公司」的形式註冊,並備有 組織章程細則,故現正密鑼 緊鼓地籌備,有意在下一年度 提交申請。他期望,各個新興 運動協會各司其職,不論有否 取得政府資助,都致力推廣, 「當部分運動成功取得大眾關 注,其他人也會用心做好。」他 續說,期待各項新興運動能產生協 同效應,讓整個體育界的觸及面更廣 闊,「力量足夠就能行得更遠。」 奧運將至,港隊名單塵埃落定,新興運動員亦默 默耕耘,力爭社會重視成為主流。為推動香港體育全 面發展,康文署自2021至2022年度推行「新興體育 活動資助先導計劃」,多個受資助機構皆希望計劃恆 常化,除了有資源持續開辦活動,亦能更容易租用政 府場地作訓練,從而達致運動普及化,撇開「新興運 動」的標籤。有現階段未 達計劃申請門檻的體育協 會亦言,現正積極裝備, 冀望各新興運動團隊各司 其職,產生協同效應,讓 新興運動觸及面更廣闊。 記者 仇凱瑭 實習記者 黃筠婷 機構望康文署資助先導計劃恆常化 力爭百花齊放 新興運動默默耕耘 WNA網絡遍布全球 雙節棍揮向奧運會 作為香港巨星李小龍的標誌,雙節棍 同樣入圍「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 其體育總會指,世界雙節棍總會(WNA)的 網絡已遍布全球逾28個國家及地區,作為 香港分會,期望透過該計劃進一步推廣, 助雙節棍未來成為奧運示範項目。 世界雙節棍總會(香港分會)副主席葉 智程分享,自2011年起於香港推廣現代雙 節棍文化,直至2018年被納入WNA架構, 正式成為香港分會。他指,推廣雙節棍要 「去武器化」,其次要灌輸男女老幼都適合 的訊息,但以民間組織的角色推廣多年, 仍有感未有規範化的發展,希望可以再上 一層樓,而參與先導計劃成為官方體育總 會,無疑大幅提升公眾認受性。他舉 例,過去康體活動難以申請租用政府 轄下文化場地,但總會受邀在下月到 香港文化中心,作為「武林盛舞嘉年 華」的支持單位,屆時將有「千人雙 節棍」演出,是一大突破,「雖然 推廣工作辛苦,但開始看到雙節 棍有存在價值。」 他指,雙節棍在香港有一 定代表性,無奈此運動在亞洲 地區推廣不足,多屆世界錦標 賽都在歐洲舉行。他期望,先 導計劃推動雙節棍繼續發展並 向前邁進,日後劍指奧運,成 為示範項目,使香港精神發揚 光大。 港率先發展光劍 努力爭取大眾認同 今年初,深水埗「夜繽紛」活動「光劍攻殼」, 邀請中國香港光劍擊劍總會在街頭表演,成為一 時佳話,有人誤會表演者揮舞電影《星球大戰》的 玩具劍,實際卻是新興運動,更有由法國劍擊總 會頒布的正式賽例。 中國香港光劍擊劍總會副會長陳清桓 (Brian)指,傳統劍擊只有花劍、重劍及佩劍3個 劍種,光劍外觀似玩具,確實難以一時三刻扭轉 外界對它的印象。但他解釋,光劍自10 多年前於國際間冒起,一直沒有正式運動 規例,各界各自創立玩法,但由於光劍以塑膠製 造,不能卸力,當使用者未有拿捏好力量,或 有安全疑慮;直至2019年,法國劍擊總會(FFE) 承認「光劍擊劍」為劍擊項目之一,轄下光劍學院 (ASL)負責制訂比賽規則,保障選手安全。Brian 續說,FFE同年授權中國香港光劍擊劍總會進行 本地推廣工作,至今已有約200位成員。 他直言,香港是全球首5個地方發展「光劍擊 劍」,早前更有香港選手自資到法國參加比賽, 無奈總會仍未符合資格參與「新興體育活動資助 先導計劃」。他期望,大眾能夠更接納光劍運 動,擴大香港新興運動圈子,走得更前。 當部分運動成功取得大眾關 注,其他人也會用心做好。 鄭鴻亮(Kronos) 香港護身道協會創辦人兼教練 ■雙節棍運動在亞洲地區推廣不足,多屆 世界錦標賽都在歐洲舉行。 ■作為香港巨星李小龍的標誌,雙節棍同 樣入圍「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 ■護身道運動使用充氣或軟海綿仿 劍,以新派方式學習傳統日本武士 道和劍術。 ■日本傳統弓道運動近20年於香港流行。 ■啦啦隊運動牽涉拋舉等動作,故場地需設有地墊等防護裝備,樓底 亦要夠高。 ■康文署推行「新興 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 劃」,多項新興運動項 目皆受資助,圖中為南 亞民間運動「卡巴迪」。 ■有香港光劍運動員自資到法國參加比賽。 ■今年初,深水埗夜繽紛活動「光劍攻殼」成為一 時佳話。 ■競技疊 杯運動有 助改善手 眼協調和 反應速度。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