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 11.13.2024 星期三 港聞 港中大(深圳)對於教育有追求,而且下 了很大的工夫。朱世平教授接受《星島》專訪 時表示,目前港中大(深圳)的書院跟香港中 文大學的書院都結成了姊妹書院,雙方的往 來很多,會共同舉辦諸如中秋晚會這樣的各 類活動,進一步拉近了同學之間的距離。兩 個校園的學院之間在教學上也努力推行的「雙 主修2+2」項目,加強了學術交流交換,關係 非常緊密,如同「一家人,親兄弟」。 朱教授指,港中大(深圳)已經跨過了十 周年,未來在國際化建設方便邁上新征途, 吸引更多的國際青少年來中國學習,來大灣 區學習,推動中外交流,推動中外教育交流 與合作。港中大(深圳)的定位就是一間國際 化的大學。目前在校的本科生中,國際生比 例大概是10%左右,五、六百個學生,來自全 球三十多個國家。未來國際生的比例還將增 加,達到15%左右,港中大(深圳)對於國際生 持完全開放的態度。國際生對校園的這個國 際化的環境很重要,很多東西都需要潛移默 化。 朱教授強調,國際化不僅僅是語言的國 際化,更是人文氣質文化的國際化交流,要 培養相互之間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這 樣才能使得國際合作變得更加容易。 10月19日,星島新聞集團舉辦了首屆香 港高等教育博覽會,港中大(深圳)作為參會 院校之一給予了大力支持。對此,朱教授表 示樂見其成,香港高等教育博覽會無論是對 於學校、對於香港,還是對於大灣區,對國 家而言都是件好事,應該大力支持。 朱教授還表示,作為《星島日報》的忠實 讀者,希望星島新聞集團繼續發揮自己的影 響力,不僅向內地學子推介香港優質的教育 資源,也要把港中大(深圳)這樣的學校推介 給更多的香港學子,推動兩地教育交流。 朱教授說:「在港的同事和朋友,常稱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為中大深圳, 在內地,大家習慣叫港中深。港中大港中 深,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品牌,兩個 校園。」港中大(深圳)已經連續第五年承辦 相關活動,深港融合人才交流專場已成為 連接內地與香港人才交流的平台,有力推 動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交流。 「人才是水 大學就是海綿」 對此,朱教授表示,非常支持「深港 融合人才交流專場」在港中大(深圳)落 地,已經有許多港中大(深圳)的畢業生到 香港就業,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多。港中大 (深圳)非常願意為內地與香港的人才交流 做貢獻、為大灣區和國家的發展做貢獻, 相信「深港融合人才交流專場」會越辦越 好。 朱教授表示,香港現在需要引進人 才,引進人才最好的辦法是教育。香港雖 小,但擁有這麽多的好大學,這是全世界 很少有的。一定要利用好香港的教育資源 優勢,如果說人才是水,那麽大學就是海 綿,香港這麽多好大學,能夠把人才吸引 過來。一個人在甚麽地方讀書,他對那個 地方就會有特別深的感情,特別是在大學 本科的四年。四年的生活會讓人熟悉一個 地方,很容易融入社會,會產生感情,這 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甚麽教育能和人 才引進聯繫在一起。 港中大(深圳)擔起橋樑作用 對於打造「留學香港」品牌,促進香港 引進人才,港中大(深圳)發揮著獨特的作 用。朱教授表示,港中大(深圳)與香港中 文大學「一個品牌,兩個校園」,有著香港 教育的基因,兩個校園的學術是一致。我 們常說香港「面向世界,背靠大陸」,港中 大(深圳)作為一間地處大灣區的大學,剛 好承擔了橋樑作用。港中大(深圳)每年都 有畢業生到香港去工作,而且港中大(深 圳)的國際化程度非常高,有三分二的本 科學生在校期間有境外學習學分經歷,八 成的畢業生會去到世界各地的名校繼續深 造,他們學成之後,仍然會回到大灣區, 回到香港創業、工作。所以說,港中大 (深圳)對於大灣區、對於香港的人才交流 和引進起到了橋樑的作用。 書院制「大家庭、小社會」 朱教授表示,港中大(深圳)是一間香 港的大學,帶著香港教育的基因,一個重 要的特徵就是「書院」。「書院」這個概念非 常重要,我對書院的定義是「大家庭、小社 會」。書院就是個家,畢業之後無論你走 多遠,回到書院就像是回到了家,兄弟姐 妹都在。學生在書院裏一起生活、一起學 習、共同分擔、共同進步。來自世界各地 的學生一起生活在書院裏,緊密接觸,互 相了解文化背景,所以書院能夠培養出多 才多藝、見多識廣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思 維開放、認知國際化,走向社會之後的適 應能力會更強。 廣東省2025屆普通高校畢業生供 需見面會活動──「深港融合人才交流 專場」,將於11月15日在香港中文大 學(深圳)舉辦。星島新聞集團與香港 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合作,亦參與 此活動舉行「內地名校香港『高才通』招 聘巡禮」廣東站,引進40多間香港優 質企業、提供超過1000個職位空缺, 積極推動深港人才交流。香港中文大 學(深圳)副校長朱世平教授接受《星 島》專訪時表示,「深港融合人才交流 專場」已成為連接內地與香港人才交流 的平台,有力推動了兩地的人才交流。 ▍本報記者鄒亮深圳報道香港報道 ▍ ■首屆舉行的「內地名校香港『高才通』招聘巡禮」。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協理副校長蔡小強教授在首屆香港高等 教育博覽會上演講。 香港現在需要引進人才,引進人才最好的 辦法是教育。香港雖小,但擁有這麽多的好大 學,這是全世界很少有的。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 朱世平教授 ■去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的「內地名校香港『高才通』招聘巡禮」廣 東站上,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右一)在招聘會現場與學生交 流。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朱世平教授表示「深港融合人才交流專 場」對推動內地與香港人才交流有很大幫助。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同香港中文大學推出讓學生於兩地校園修讀的雙 主修課程。圖為參與跨學科數據分析及雙主修課程的學生和老師。 港中大(深圳)副校長:招才最好辦法是教育 深港融合人才交流專場11‧15舉辦 提供逾1000空缺 港深校園積極推動雙主修 強化學術交流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