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2022星島日報(洛杉磯版)

香港新聞 報料熱線: 626-956-8200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B2 Mirror意外惹反思 指生態改變致綵排不足 「當年辦許冠傑復出的演唱會是 最難忘的,當時辦了四十多場,創下 了香港紀錄。」有「金牌製作人」之稱的 蕭潮順,除了「歌神」許冠傑外,在接 近四十年的演唱會製作生涯中,還為 多位天王天后製作演唱會。有人認為 本地流行音樂發展早已劃下休止符, 但蕭潮順始終堅信江山代有人才出, 「新一代歌手絕對有希望。」 不少人兒時寫下「我的志願」時, 通常是醫生或老師,但蕭潮順卻很清 楚自己的理想──演唱會搞手。「我 在民生書院唸書時已經開始搞演唱 會。」當時一心入讀浸大傳理系,由 於會考成績不太理想,最終選讀地理 系。當年蕭潮順已經在位於浸大的大 學會堂當學生助理,當時大學會堂曾 有不少享負盛名的國際或本地表演團 體在此演出,因而對演唱會製作有更 加深入的認識。 大學畢業後,蕭潮順加入TVB, 參與《勁歌金曲》的製作,接觸不少當 紅歌星。一九八六年,他參與第一場 演唱會製作,是呂方和張學友的「86 雙星演唱會」。及後累積的經驗愈來 愈多,他在而立之年首次擔任演會唱 監製,歌手是林子祥。數十年間,蕭 潮順合作過的歌手多不勝數,包括張 學友、關淑儀等,合作次數最多則要 數許冠傑,兩人合作百場演唱會。最 近,他正在籌備紀念羅文逝世二十周 年的演唱會,邀來多位羅文愛徒同台 演出。 由當年入行參與製作《勁歌金 曲》,及後參與演唱會製作,蕭潮順 經歷過本地流行文化的鼎盛時期,也 目睹廣東歌受外地流行文化入侵而腹 背受敵的境況,但他認為,衝擊可以 帶來進步。「為何韓國BTS能夠打入 美國?我們就是要學習對方的長處, 思考『後Mirror時代』如何重新出發。」 蕭潮順認為,新一代歌手仍然很具潛 質,「像林家謙自己包辦填詞作曲, 是很優秀的歌手。Mi r ror也很有才 華,歌曲也不再是埕埕塔塔,而是有 自己的想法。」他堅信,本地新一代 歌手仍然有希望,「趁這段時間冷靜 下,稍後再重新出發。」 難忘辦歌神40場演唱會 信新一代歌手有希望 ■蕭潮順指與許冠傑合作最多。 ■蕭潮順當年為黃霑舉行追思會。 一塊屏幕墜下濺起千層浪花,「政 府、主辦方、製作方、表演 者,以至觀眾,也是時候反思了。」 蕭潮順憶述,意外發生當日他也正身 處現場,回想當時目睹巨型屏幕墜下 一刻,直言「接近四十年紅館演唱會 生涯未曾見過如此畫面」。蕭潮順表 示,過往十年演唱會生態改變不少, 由全盛時期的數十場銳減至現時的十 數場甚至兩三場,主辦方基於成本考 慮,加上場館檔期緊密,往往難以安 排充裕的時間予歌手綵排。由於事故 尚在調查中,蕭潮順表示不便評論哪 個環節出錯,但他坦言以當日在場所 見,認為Mirror對舞台的熟悉程度明 顯不夠。 若立例監管切勿「架床疊屋」 現時調查結果尚未出爐,政府早 前宣布在康文署豁下的場地推出三項 臨時措施,以保障各方人員安全,唯 具體實施至何時,則尚未有定案。若 政府將來實施永久監管措施,有表演 業界人士擔憂條例的限制會扼殺業界 的創作。 蕭潮順認為,若然政府真的要 立法監管,只要條例合理,不要「架 床疊屋」,製作單位是有責任跟足條 例。「若然國際性表演行業都有這些 指引,那我們就跟足,業界都希望可 以國際化,而非故步自封。」 多年前紅館設有「駐場舞台監 督」,其後在二○○八年取消該職 位,政府早前表示,香港體育館本身 是多用途場地,按其不同需要設計場 地,並不設有舞台,故沒有安排駐場 舞台監督。對於是否要重設「舞台監 督」一職,蕭潮順認為,若以確保演 出安全為理由,相信業界並不反對重 設。 除了在香港舉辦演唱會外,蕭潮 順多年來亦曾到世界各地舉辦巡演。 對於如何讓工作人員得到充裕的休息 時間,他認為外國有一些經驗值得香 港借鑑。他舉例,在美國,工作期間 會有一些「coffee break」,會讓工作人 員定時休息,確保他們維持在最佳狀 態。這個「coffee break」是由當地工會 訂立,但蕭潮順認為,香港暫時未有 足夠土壤成立工會,「這可由官方出 手,例如訂立一些條例,政府幫忙推 動。」 紅館落成至今已接近四十年,隨 著技術發展,預料將來的演唱會會加 入大量更加複雜的舞台機關,以及應 用更加先進的科技。蕭潮順指出,現 時科技日新月異,製作人對演唱會的 技術運用要求更高,認為紅館內的 部分設施也應該與時並進。「例如可 以重新檢視座位設計,是否可以更安 全?其次是重新檢視紅館的吊點是否 足夠承受現時工程所要求的重量,能 否增加吊點呢?這都可以研究。」 紅館內部設施應與時並進 雖然現時香港已有數個演出場 地,如紅館、亞博,以及預計於後年 開幕的啟德體育園。但蕭潮順認為現 時演出場地仍然不足,「長遠而言, 多建一個與紅館規模相若的體育場 館,讓一眾歌手有更多的選擇,令紅 館的檔期不至於過分緊逼,團隊也就 可擁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前期的綵排 及工程檢查。」雖然啟德體育園也預 計可以作用演出,主場館預計可容納 五萬人,但蕭潮順認為,五萬人的場 館實在太大,若要舉辦演唱會,預計 付出的成本相當大,也面對不少技術 問題,「一萬多座位則最合乎經濟效 益。」 Mirror演唱會意外引起社會關注演唱會安全問 題。有「金牌製作人」之稱、從事演唱會製作行業 接近四十年的蕭潮順表示,由於近年演唱會製作的生態有所改變, 場數縮減令表演者及工程人員難有足夠時間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坦 言意外現場所見,Mirror對舞台的熟悉程度明顯不夠。他期望,若 然政府要立例監管,相關措施不要 「架床疊屋」,又認為香港需要增 建與紅館規模相若的演出場地,令 紅館的檔期不至於過分緊逼,團隊 也就可擁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前期 的綵排及工程檢查。 本報記者朱慧恩香港報道 ■「金牌製作人」蕭潮順認為,香港需要增建與紅館規模相若的演出場地。 梁譽東攝 ■紅館見證歌壇蓬勃發展。 基層家庭的經濟本已繃繃緊, 在疫情期間還需應付如購買抗疫物 資等額外支出,生活更艱難。港九 勞工社團聯會婦女事務委員會及勞 聯智康協會於五月二十四日至七月 十五日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近七成受訪家庭對需持續應付防疫 抗疫支出感到困難,另有兩成家庭 更感到十分困難,也有不少家庭成 員深受精神困擾。勞聯冀政府除發 放防疫抗疫津貼予基層家庭外,亦 須提供適切的情緒支援。 調查共訪問六百五十九個育有 在學子女的基層家庭,了解其抗疫 生活及情緒狀況。受訪家庭中,七 成已領取全額或半額書簿津貼及在 職家庭津貼(職津)的受訪家庭,仍 對應付防疫抗疫開支感到困難。不 少基層家庭手停口停,總收入在疫 情爆發後跌破家庭入息中位數水 平。調查指出,不足六成受訪者於 疫情前的家庭總收入等同或低於兩 萬港元,但疫情後上升至七成三。 另外,調查為受訪者進行精神 健康狀況評估,數據顯示,育有在 學子女基層家庭的「焦慮指數」達嚴 重水平,「抑鬱指數」、「壓力指數」均 達中等水平。調查亦發現,相比「總 收入兩萬或以上」的家庭,「總收入一 萬或以下」的家庭面臨更大的精神壓 力,「焦慮指數」臨近非常嚴重水平。 勞聯促請政府向基層兒童家庭 提供持續抗疫援助,包括提供口 罩、快速檢測等抗疫用品,政府亦 應為所有中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提供 一次性額外一千元防疫抗疫津貼。 勞聯又建議政府將精神健康納入基 層醫療服務中,於地區康健中心增 設精神情緒諮詢及輔導轉介,並將 精神健康納入新冠防疫方案,主動 評估並及早識別有需要人士,預防 問題惡化。 香 港 二 十 三 日 新 增 了 六千六百五十四宗確診,再多十名 患者離世。衛生防護中心公布, OmicronBA.4或BA.5個案佔整體三成 七,認為升勢符合世衛預測,亦是 預期之內。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 業表示,目前確診留院人數已增至 二千一百三十九人,因應需求增加, 二十三日起實施三階段病床調動計 劃,各聯網醫院會預留二千五百至 五千張病床接收新冠患者。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 表示,現時有二千一百三十九名確 診病人留醫,其中新增三百一十名 病人。局方於啟動第三階段病床調 配,各家公立醫院、北大嶼山感 染控制中心連同亞博館,將預留 二千五百至五千張病床。李立業 指,第三階段病床調配「力度大,醫 院病床差不多翻一番」,應付能力 也因此能提升一倍,至每日可處理 六百宗。他表示,非緊急服務料受 影響,主要集中在非緊急檢查及手 術,現時服務調整約為兩成。 至於剛開放的亞博館治療設施 重開後,二十三日早已接收十名 病人,並會陸續增加。李立業表 示,由於未來數天會有颱風,期望 二十四日安排更多病人轉送亞博館 及北大嶼山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他 表示,亞博館亦有空間再加開五百 個床位,不過同時需要調動更多人 手,當局亦有第四階段的應變計 劃,到時除進一步加開病床外,亦 會安排定點醫院收治確診患者。李 立業指,公立醫院已付出不少代 價,希望公眾保持抗疫心態。 另外,醫管局公布,東華醫院 內科病房出現感染群組,涉及四名 病人、一名員工及兩名學護。大埔 醫院骨科病房,一名女病人確診 後,再有三名病人及一名員工確 診,兩個群組所有患者正接受隔 離,全部情況穩定。再有五間老 人院有染疫個案,學校就呈報多 一百四十一宗個案,其中五所學校 疑出現群組感染需要暫停面授課堂。 變異病毒株佔個案比例繼續上 升。截至上周六收到的樣本發現, 懷疑OmicronBA.4及5佔整體個案三成 七 ,當中BA.5佔約八成八,BA.4只佔 一成二,懷疑BA.2.12.1佔百分之九。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 示,升勢符合世衛預測,亦是預期之 內。她表示,接種第三針可以明顯增 加應對BA.5病毒效果,尤其是預防重 症,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 本報記者陳展棋香港報道 抗疫開支大 9成基層家庭感困難 疫情高企 非緊急服務減20%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 二十三日到母嬰健康院,了解幼 童接種疫苗安排。 中通社 疫情下香港與內地往來受阻,連萬計北上求學的香港學生亦備 受困擾,幸好在跨黨派立法會議員的強力施壓下,港府終於與內地達 成共識,將北上求學的香港學生納入「人文關懷通道」,同時增加香港 前往內地多個城巿的航班,解決學生「買機票難」的難題,務實地解決 學生北上升學問題。學生北上升學問題獲得解決,港府下一個目標, 是游說內地同意在香港進行「逆向隔離」,以增加港人進入內地的配 額。據悉,特首李家超初定於下周三前往廣州和深圳訪問,政界期望 他今次訪問,在「逆向隔離」問題上,能與內地達成進展。 目前港人前往內地,需要進行「7+3」隔離檢疫,即七日檢疫酒店 (內地稱為健康驛站)隔離加三日居家檢疫,由於內地的健康驛站房間 有限,令香港每日陸路入境配額僅得二千;所謂「逆向隔離」,就是容 許前往內地的港人先在香港進行隔離,用香港的隔離設施補足內地健 康驛站的不足,以增加入境配額。 究竟內地是否接納「逆向隔離」的建議呢?據聞,港府是由政務司 司長陳國基親自上陣,與內地進行摸底游說。「逆向隔離」的建議,最 早由民建聯提出,他們認為中央在上一波疫情中,協助香港興建大量 的隔離設施及方艙醫院,這些設施大部分位於邊境地區,而設施興建 後,一直空置,得物無所用。與其如此,不如轉為「健康驛站」用途, 解決內地驛站不足問題。不過,用河套新田等方艙醫院或隔離設施作 健康驛站的構想,未必行得通。 李家超下周三訪廣州深圳 有政界中人指出,若香港要進行「逆向隔離」,整套檢疫隔離制度 就要與內地看齊,包括確診標準、設備和運作等。內地健康驛站,採 用全閉環管理,即驛站內的工作人員,包括檢測、保安、清潔、運輸 人員等等,都不能離開驛站範圍;而驛站房間,亦需要有獨立廁所設 備。無論新田或是河套區的隔離設施及方艙醫院,據悉都並無獨立廁 所。現時香港的隔離設施中,有獨立廁所設備的,只有啟德及竹篙 灣,但官府中人認為,即使如此亦問題不大,因為可以用酒店作為「健 康驛站」用途;反而,在香港進行全閉環管理,安排上可能會有一點難 度,但亦不是全無方法解決。 雖然港府會盡量採取措施,避免增加內地疫情的風險,但在目前 香港疫情如此嚴峻的情況下,香港的「逆向隔離」能否令內地放心,還 是未有十足把握。有官府中人表示,若下周三李家超訪問廣東,討論 議題包括「逆向隔離」,意味陳國基的摸底游說有成效,相關議題取得 進展,但亦不代表可以在短時間內實施,因為整個準備工作可能相當 繁重,而且內地可能亦要派人到香港視察;而即使內地接納這個構 想,名額亦可能有限,屆時可能又牽起另一種爭奪。 杜良謀 蕭潮順:香港需多一個「紅館」 陳國基親上陣游說﹁逆向隔離﹂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