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 報料熱線: 626-956-8200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B3 能幫一個幫一個 評論 我是早出晚歸的一族,有時早上七時許離 家上班,會遇上六十多歲的清潔女工,我會和 她打招呼,有時晚上十時許、十一時回家,又 會遇見她。久而久之,有時會互相問候一下, 閒談幾句。 我問她工作時間為甚麼這麼長,她說她做 兩更,由清晨開始,工作至晚上十一時,一更 的月薪一萬元,做兩更就有兩萬元。她輕歎 道,我家住在附近的劏房,和丈夫女兒一家三 口,住在不足一百呎的房間,回家也是對著四 面牆,女兒已二十歲了,還要和爸媽睡在同一 張床上。不如多做一更,多賺點錢,不用一家 人擠在家裏。 聽了這個故事,我感到有點唏噓。小朋友 在這種環境長大,也很難好好學習。跨代貧 窮,由此產生。 特首李家超上台之後,成立了四個工作小 組,銳意要解決香港土地、房屋、扶貧和環境 清潔問題。其中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 小組」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帶領,提出「共創明 Teen」計劃。首批名額二千個,對像是住在劏房 的初中生,以每個學生配對一個導師的方式協 助學員開闊眼界,建立正向人生觀、定立人生 目標,力爭上游。 此計劃性質類似「師友計劃」,參與計劃的 「導師」都是在職的二十一歲以上人士,來自不 同的界別。計劃要求導師每個月見學員一次, 分享人生經驗,會帶學員到導師工作的地方見 識,也會幫助學員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政府 會夥拍商界,提供每個學員一萬元的資助,分 兩期發放。 政府計劃十月開始正式招募學員,如報名 人數太多,會優先取錄中三學生。這個計劃提 出之後,社會的反應基本上正面。對計劃有意 見的主要有兩點:一個是二千個名額太少。的 而且確,香港有二十萬人住在劏房,雖然沒有 數字統計當中有多少中學生,但估計數以萬 計。計劃只涉及二千個學員,時間只有一年, 難以全面解決劏房戶跨代貧窮的問題。 另一個意見是計劃的覆蓋範圍有限。一個 基層學童遇到的學習問題,從居住環境、家庭 的資源到父母的教育能力,都有明顯的缺陷。 中產或者富有家庭,由於居住環境較好,子女 有獨立房間,學習條件較佳,若子女按政府分 配的學位不理想,又可以將子女送入直資或國 際學校,接受優質教育,也可以送到海外升 學,補底的途徑很多。而「共創明Teen」計劃能 做到的事情始終有限。 我覺得這兩種意見都有理據,但也了解政 府面對的局限。政府不想提出太宏偉的目標, 擔心以特區政府的現狀,說了也做不到,倒不 如先提出務實一點的計劃,先行先試。政府也 會邀請大學評估,觀察參與「計劃」的學員的變 化。 若不把「計劃」視為一種改變世界的鴻圖大 計,而將之看成一種慈善公益工作。大家都知 道,做善事也不能夠改變世界,但我們還要去 做,是抱著「幫得一人是一人」的心理。始終可 以幫助到一部份人,又何樂而不為呢? 關鍵還是這個「共創明Teen」計劃,即使 範圍有限,還是希望能夠高效執行,將計劃搞 好,真的能夠幫到二千個參與的學童。計劃未 必能夠令到所有學員都能夠出人頭地,但至少 能夠令到他們有開闊眼界的機會,至於是否能 夠把握,就要看個人的努力了。 回頭講清潔女工朋友的故事,她告訴我, 等了十年,她終於可以上樓了。搬到公屋,居 住環境大幅改善,她開心了很多。可惜的是丈 夫因為長年累月操勞工作,已經變成長期病患 者,只能在家休養。 這個故事總算有一個比較快樂的結局。若 政府做每件事都能多行一步,做快一些,幫多 一個市民,也是好事。 本文原刊於星島新聞集團旗下《頭條日報》 作者:盧永雄 傳港男泰國旅行被擄到緬甸 港人被詐騙集團以高薪誘騙至柬埔寨 及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的情況愈揭愈多,協 助受害港人的前區議員余德寶表示,有受 害人在泰國旅行期間被擄走到緬甸,抵達 後被禁錮從事非法工作。 非誤信求職騙案而受困 前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余德寶二十三 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有港男幾個月前獨自 前往泰國旅行期間,乘坐交通工具時被人 載往緬甸,被禁錮從事非法工作,他在香 港有穩定工作及收入,已購買來回機票, 並非誤信求職騙案而受困。 余德寶續稱,受害人近幾個月都有向 香港警方求助,並與警方保持聯絡,入境 處職員二十三日亦有透過WhatsApp專線 與他聯絡,但相信受害人短期內未有方法 離開和回港。他指出,相信有其他同樣在 旅行期間被擄走的港人,目前仍然受困於 緬甸,建議港人避免單獨前往相關地區旅 遊,並應選用當地的公共交通工具。 余又稱,有受害人使用當局的求助 專線後未獲回覆,促請政府更主動跟進 個案,又指部分受害人被要求交贖金方可 回港,希望政府考慮設立緊急基金提供幫 助。 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表示,累計 三十八宗求助個案當中,暫沒有個案是旅 客在東南亞國家的街上被帶走,出事個案 均是事前與相關集團取得聯繫,由該集團 提供機票及按指示接頭。他呼籲,市民如 到外地旅遊,要尋求有信譽的當地旅行 社,如果有問題,可向香港駐曼谷經貿辦 或中國駐當地使領館求助。 卓孝業又提到,三十八宗個案有一宗 屬網上情緣騙案,受害人與「女朋友」網戀 一年,從未見過對方真正容貌及相片,其 間對方不斷向他借錢,又要求他開設銀行 戶口,最後訛稱中了「獎金」,因此邀請 他到泰國旅遊,目前該名受害人已安全 回港,呼籲市民就算網戀,至少「見下真 身」,「起碼開個視像見下對方先⋯⋯如果 對方連視像都唔肯見你,呢個就相當可 疑。」 網戀一年對方不斷借錢 另外,一名港男在網上討論區發文, 指女朋友上月不斷表示想到東南亞工作, 又提到「有朋友喺東南亞國家做嘢,覺得 嗰邊好有前景,所以叫佢去一齊做」,雖 然當時港人被「賣豬仔」事件尚未曝光,但 他仍覺得東南亞工作有危險,加上不想兩 人分隔異地,因此一直反對,及至近期傳 媒大肆報道人口販賣的新聞,但女友仍打 算到東南亞打工,更堅信相識二十年的好 友不會欺騙自己,令他倍感無奈:「我真 係懷疑女朋友智商到底有無八十。」不少網 民閱讀後留言,指事主女友「唔見棺材唔 流眼淚」,亦有網民建議找其他朋友一齊 勸說,或通知其家人。 港府至今接獲三十八宗港人被「賣豬 仔」往東南亞國家的求助個案,經追查 後,警方拘捕六名本地男女。繼二十二日 一名三十歲無業漢提堂後,被指為集團主 腦之一的二十三歲大專男生和負責刊登廣 告招攬他人的二十七歲女秘書,二十三日 被押解東區裁判法院提堂。 兩被告各被控一項串謀欺詐罪,暫時 毋須答辯,以待警方進一步調查,主任裁 判官嚴舜儀將兩宗案件押後至十月十七 日,以候警方進一步調查,期間被告還 柙。男被告保留每八天覆核權利,故案件 延至本月三十日,屆時再作出擔保申請。 男被告張敏懷,被控於本年七月在香 港某地方與男子馬智豪、女子岑夢詩及其 他不知名人士,一同串謀欺詐男子吳錫明 及女子吳沛琳,即不誠實及虛假地表示, 如吳錫明前往泰國便可獲泰銖一百萬的獎 金,繼而禁錮他於緬甸,以騙取吳沛琳港 幣三萬五千五百三十元。 二十七歲女被告岑夢詩,報稱財務秘 書,被控於同一段時間與馬智豪、張敏懷 及其他不知名人士,串謀欺詐吳錫明及吳 沛琳。 據悉,張敏懷涉為詐騙集團主腦之 一,曾陪同受害人前往機場,而岑夢詩疑 負責刊登招聘廣告。二人均有保釋申請, 但被嚴官拒絕。 本報記者湯璧瑜香港報道 最新一期《東周刊》報道,有熟悉園區運作人士透露,柬埔寨 西港及緬甸一個個本來發展娛樂城度假村的園區,最終淪 為詐騙基地的前因後果,以及其中三大園區的主腦來歷,揭開 「賣豬仔」集團操控「豬仔」二十四小時上網或打電話行騙,每人最 少「跑數」二十萬元或繳付「贖身費」,才有機會脫身等絕密運作實 況,部分人被禁錮期間,因行騙「業績」不理想或企圖逃走,遭集 團成員鎖起毆打,甚至用槌仔或電棒施刑。 「跑數」20萬才有機會脫身 經追查發現,最少三十三個分布在柬埔寨及緬甸的園區,涉 及禁錮海外人士從事詐騙活動,三十一個位於柬埔寨,除了一個 位於該國甘丹省,其他均在當地唯一的經濟特區「西哈努克港」 (西港),餘下兩個則在緬甸。 另有報道指,全球反誘騙組織(GASO)主力打擊電騙活動, 近兩年開始發現在柬埔寨及緬甸等地,出現誘騙及禁錮海外人士 在當地從事詐騙工作的情況,曾協助營救最少三百人。該組織成 員指出,每個園區平均約有一百家詐騙公司,每家最少有四十至 五十名「豬仔」替其工作,保守估計超過十萬人被禁錮。 每個園區約有百家詐騙公司 《東周刊》接觸到一名受害人阿曾(化名),他稱被困於緬甸北 部果敢自治區「臥虎山莊」園區。他說,園區內約有二百多名華 人,每日被逼從事電騙工作,盡量去騙多點錢,他說「我一個都 沒騙到,天天捱電棒」。 阿曾續稱,指自己數月前被騙到園區工作,對方沒收其手 機,改派一部工作手機給他,但因老闆能看中文,他與外界通訊 要十分小心,故此透過新開設的社交帳號向《東周刊》求助,每發 送一句也會即時刪除,以防被其他人看到。對於能否逃走,阿曾 坦言不敢嘗試:「園區四面有高牆和電網,出入口有重兵,聽聞 有人成功逃走,但失敗的也不少,且下場很慘。我不想死,只能 裝作老老實實,讓自己少受點折磨,等機會走。」 另外,港人疑遭「賣豬仔」往東南亞的個案日增,保安局副局 長卓孝業表示,截至二十三日再接獲一宗懷疑被詐騙到東南亞的 求助個案,至今累計三十八宗求助,十七人已確認安全,當中 十二人已回港,包括一人二十二日抵港,至於餘下二十一人,分 別十一人身處緬甸及十人身處柬埔寨。 談及入境處設立的WhatsApp求助專線,卓說及至二十三日 收到二百八十多個訊息,當中只有四個訊息與東南亞求職誘騙有 關,二十二日新收到約六十個訊息也有二十個涉及惡作劇,呼籲 公眾不要濫用有需要人士的求助渠道。 警方連日拘捕六名涉及「賣豬仔」的跨國求職騙案疑犯, 二十二日下午再拘捕三十一歲姓何男子,涉嫌「串謀詐騙」,令被 捕疑犯增至七人。據悉,何報稱無業,疑協助在香港招募受害人 前往東南亞國家。 東南亞國家「賣豬仔」騙案,受 害人慘況令人痛心,二十三日出版的《東周刊》報道, 有救援組織估計逾十萬人被禁錮在當地,被逼從事詐 騙工作,更揭發最少有三十三個涉案園區。該刊記者 又成功聯絡一名「豬仔」,他目前被困於緬甸北部果敢 自治區「臥虎山莊」,指「自己不想死,只能裝作老老 實實,讓自己少受點折磨,等機會走。」香港方面, 當局二十三日再接獲一宗疑被詐騙往東南亞的求助個 案,至今仍有二十一人疑受困於緬甸及柬埔寨「園區」 被逼從事詐騙工作;警方則再拘捕多一名涉及「賣豬 仔」的跨國求職騙案疑犯,令被捕者增至七人。 本報記者香港報道 ■有「豬仔」被吊起虐打,甚至用槌仔或電棒施刑。 ■男被告張敏懷被指為集團主腦。 《東周刊》揭至少33園區 操控行騙鎖起毆打 救援組織:10萬「豬仔」禁錮緬柬 賣豬仔 陷阱 男大專生女秘書提堂不准保釋 ■部分人被禁錮期間,因行騙「業績」不 理想或企圖逃走,遭集團成員鎖起毆打。 ■受害人阿曾指園區四面有 高牆和電網,坦言不敢逃走。 ■女被告岑夢詩,報稱財務秘書。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