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時事雜誌 報料熱線: 626-956-8200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C6 ■詹志勇指,市區的木棉樹受熱島效應干 擾,往往未完全落葉便開花。 ■全球暖化令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 上升,引發水浸危機。 ■一八年颱風「山竹」襲港,港島杏花邨嚴 重水浸,專家指全球暖化下,極端天氣將 頻密出現,促當局審視防洪設施。 酷熱危機逼在眉睫,一眾科學家 活用科研「自救」。香港理工大學土木 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戴建國及其團 隊,利用二氧化鈦納米粒子、熒光材 料等物料,研發出製冷塗層「UmiCool 環保智能亞環境輻射致冷(SSRC)塗 料」,通過多重散射和寬帶紅外膚色 的組合原理,降低建築物表面吸收的 陽光,以及增加排放的熱量,減少晝 夜溫差,令建築物更耐用。 該技術通過大氣窗口,將熱量 發射到外太空,還利用大氣長波輻 射,進行動態熱交換,從而增強日 間製冷和抑制夜間超荷製冷,在不 消耗任何電力下,把建築物的室內 溫度冷卻到比環境溫度低六度,既 降溫又製冷。 另一方面,美國國家學院去年曾 發表有關海洋二氧化碳去除與封存的 研究文章,提出可以考慮大量繁殖海 藻,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至深 海或海底沉積物,唯措施亦存在相對 的環境風險,需作出更深入的研究助 證成效。 暖化加劇病媒繁殖 助長傳染病蔓延 港學者研製冷塗層 降低建築物吸熱量 熱島效應圖 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遷》最新 研究指出,極端天氣助長近六成傳染 病蔓延,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當中包 括瘧疾、霍亂及炭疽病等,反映情況 嚴峻。 傳染病專科醫生梁子超稱,全球 暖化加劇病媒及水源傳染病擴散,以 及延長疾病的傳播期。他指,溫暖和 潮濕的環境,有利蚊子和跳蚤等病媒 繁殖,並縮短病毒和細菌成熟期,增 加登革熱、瘧疾及腦膜炎等人畜共生 傳染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 亦顯示,水源中病原體的存活率及傳 播模式,均受溫度變化和降雨量等因 素影響,當溫度上升,會令水中有毒 物質揮發,增加人類感染機會。 梁子超亦指出,持續高溫環境, 有利真菌及細菌生長,擔心未來食物 中毒的事故會增加。另外,智利有研 究發現,受全球暖化影響,南極洲融 冰情況嚴重,恐怕會釋出一種具有能 抵禦抗生素的「超級細菌」,更有機會 擴散至極地以外地區,威脅公共衛生 安全。 ■有研究指,若持續暖化,將有利 瘧蚊等病媒生長,加速傳染病擴散。 空氣污染,大 氣吸收的太陽 熱能增加,令 氣溫上升。 玻璃幕牆和石 屎外層反射陽 光,石屎馬路 吸收大量太陽 熱能,晚上持 續放熱。 汽車排放廢氣、家 家戶戶開冷氣,增 加人工廢熱。 市區的樹木無法分 辨氣候變化,開花 及落葉期紊亂。 屏風樓阻擋及減少 風的流動,令城市 無法降溫。 1 2 3 5 4 熱島效應強勁 擾亂植物花期 模擬氣溫上升後中環一帶 被海水淹沒情況 明日香港篇 《熱浪襲港危機》 系列之 熱島效應加劇全球暖化,令海水受 熱膨脹,加速冰川融化,導致海 平面上升,引發水浸危機。天文台資 料顯示,在一九○一年至一九七一年 的七十年內,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僅 上升一點三毫米,但由二○○六年至 二○一八年的十二年內,全球平均海 平面上升增至三點七毫米。研究人員 更預計,由現時至本世紀中期,即未 來二十多年內,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 速度達二十厘米。聯合國轄下政府間 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去年 警告,即使全球升溫限制在攝氏一點 五度內,水位仍會至少平均上升兩至 三米,或將有六千九百萬人面臨洪水 威脅。 維港海平面 每10年升31毫米 在香港,根據天文台數據,維多 利亞港的海平面於一九五四年至去 年,每十年平均上升三十一毫米,情 況令人憂慮。關注氣候組織「Climate Central」推算,若本世紀末全球平均 氣溫上升攝氏三度,香港將成為全球 首二十個最受影響地區,估計六成有 人居住的地方遭淹沒,如全球升溫攝 氏一點五度,中環的海岸線將會伸 延至匯豐總行大廈及中銀總行一帶, 而赤鱲角機場、新界西北等人口集中 地,也是高危地區。 至於升溫攝氏三度,中環新填海 區大片平地將出現水浸,香港大會 堂低座大樓更被水淹去半座,元朗、 長沙灣、尖沙嘴和大埔等多地亦受波 及。 木棉生理時鐘混亂如警號 雖然天文台曾指,該團隊採用的 模型數據,應用於香港有不確定性。 但天文台亦曾推算,在高溫室氣體濃 度下,香港及鄰近地區的水域平均海 平面高度,於二○八一年 至二一○○年的升幅, 較全球平均值更高。 事實上,高度城 市化的香港,熱島效 應一直存在,有「樹 博士」之稱的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 系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稱,熱島效應 擾亂植物的開花及落葉周期。他舉例 指,近年香港冬季縮短,夏季提前到 來,而且持續時間延長,擾亂木棉樹 生長周期,可說是自然界發出的求救 警號。 詹解釋,木棉樹應在晚秋及冬天 前落葉,到翌年二月長出燦爛紅花, 凋謝後再長新葉,成長期分明,而近 年市區木棉樹的「生理時鐘」混亂,落 葉尚未完成,已長出新花及新葉,但 郊外的木棉樹則相對正常。他估計, 因市區建築物及路面的石屎表層在日 間大量吸熱,至晚上放熱,加上家家 戶戶長開冷氣,令城市被熱空氣籠 罩,導致出現異象。 引入「海綿城市」雨水管理概念 有研究指,即使各國遵照《巴黎 協定》承諾的碳減排量,到本世紀末 地球氣溫仍將上升至少攝氏三度,而 世界氣象組織則預測升溫攝氏三至五 度。有學者亦預測升溫的潛在影響, 指升溫一度會增加出現極端天氣的機 會,升溫一點五度或致兩成動植物滅 絕,上升三度有機會八成冰山及冰層 融化等。 不同研究和生態現象,均反映情 況不樂觀,地球之友行政總裁洪藹誠 強調,香港三面環海,水位上升帶來 嚴重影響,如一七年及一八年香港受 超強颱風「天鴿」及「山竹」吹襲,多處 沿海和低窪地帶嚴重水浸,已顯示問 題,估計未來出現突發性大暴雨及強 颱風機會增加,希望當局盡快審視現 時防風及防汛設施是否足夠防禦,提 前做好準備,否則當年杏花邨和鯉魚 門變成澤國的畫面將再重現。 面對水浸威脅,洪藹誠建議,在 城市規劃中引入「海綿城市」的現代化 雨水管理概念,暴雨時妥善收集 多餘雨水、避免水浸,平日則 釋放儲起的雨水使用,但長遠 而言,仍要正視減排問題, 才能避免全球暖化加劇,導 致不可逆轉的氣候災難。 全球暖化勢不可擋,特別是活在石屎森林的都市 人,更承受無窮的熱,即使入夜熱浪依舊,全因石屎建 築物及路面高度儲熱,晚上仍在揮發日間餘熱,加上屏風 樓阻擋鮮風流入,連城市內植物的開花期也被擾亂。暖化天氣 帶來海水上升的惡果,有研究預計,若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 上升攝氏三度,香港六成有人居住的地方將面臨水浸威脅。有 環保組織促請港府履行減排,並盡快檢視防洪設施是否足夠, 以迎戰熱浪下突如其來的災難。 記者關英傑林家希仇凱瑭 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的潛在影響 南北極冰層 融化,海水 淹沒陸地 八成冰山及冰 層融化,令地 球急速升溫, 導致季節混亂 增加出現極 端天氣的機 會,熱浪恐 成常態 引發病毒變異 和傳播危機 出現極端 惡劣天氣 兩成動植 物滅絕 5℃ 4℃ 3℃ 2℃ 1℃ 1.5℃ 模擬氣溫上升後 香港被海水 淹沒範圍 溫度上升幅度 資料來源: Climate Central 1.5℃ 3℃ 大嶼山 香港島 沙田 上水 西貢 屯門 九龍 資料來源: Climate Central 溫度上升幅度 4℃ 3℃ 2℃ 1.5℃ 1.1℃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