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華社、中新社和《北京日報》 等多家媒體報道,水利部在日前 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7月以來長 江流域大部持續高溫少雨,長江幹流 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 低4.85米至6.13米,創有實測記錄以來 同期最低。洞庭湖、鄱陽湖水面面積 較6月縮小3/4。 水位持續探底 由於長江流域今夏降雨較平均水 平大減四成,大部分流域高溫日超過 15天,鄱陽湖水位持續探底,17日在 長江湖口站水位和鄱陽湖代表站星子 站,水位較往年降低6米;鄱陽湖面積 如今剩下不到600平方公里,比豐水期 減少逾3000平方公里,較往年平均時 間早了100天就進入枯水期,創下1951 年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的紀錄。 衛星影像對比及空拍圖畫面驚 人,嚴重高溫乾旱下,洞庭湖、鄱陽 湖「縮水」嚴重,正逐漸「瘦成閃電」。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通過FY-3D氣象衛 星監測發現,8月21日水體面積約為 1010平方公里,和今年7月10日相比減 少了約69%。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 上表示,長江流域的旱情源於高溫少 雨日數多,江河來水偏少,水位持續 走低,造成長江流域及湖泊水位降低 的情況。 採砂改變來水規律 也有專家認為,除氣候變化外, 包括長江流域的洞庭湖、鄱陽湖兩大 湖泊湖區生產生活、採砂、子湖泊水 位調控方式,以及濕地水文條件等都 會改變湖水的來水規律。如果人類盡 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干預,乾旱等極 端天氣或許更不易發生。 在鄱陽湖畔,隨處可以見採砂的 船隻。《極目新聞》報道,在星子水文 站旁,一個廬山當地砂石集團的採砂 項目22日正在建設當中。朝湖面看 去,當湖水退去後,岸邊盡是一望無 際的沙灘。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全是 偷採的。」當地從事砂石買賣多年的唐 先生介紹說,鄱陽湖畔最早都是私人 採砂。 到了1990年代和2000年以後,隨 著房地產行業的繁榮,砂石價格上 漲,長江禁止採砂,更多的船隻進入 鄱陽湖內,導致湖面擁塞。唐先生 稱,當年曾經有「採砂船一響,黃金萬 兩」的說法,高額暴利讓眾多人趨之若 鶩。 為加強對鄱陽湖的生態保護力 度,2008年4月1日起,鄱陽湖開始全 面禁止採砂。2019年來,九江等地區 按照《江西省鄱陽湖採砂規劃》執行採 砂,年控制開採總量在3990萬噸。據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18年的數 據,鄱陽湖曾是世界上開採量最大 的採砂點,21世紀的前十年,鄱陽湖 採砂數量相當於前55年間沉積的泥沙 量。採砂導致江湖河床下切、直接讓 鄱陽湖泄流能力在枯水期水位時增加 1.5倍至2倍。 作為長江主要支流、長江流域的 過水性、吞吐型、季節性重要湖泊, 鄱陽湖的現狀讓長江航運大受影響, 「黃金期」(即豐水期)或提前結束。 長江航運「黃金期」每年大概在農 曆3月份到8月份,持續半年時間。這 半年,江水最深,大部分船隻基本可 滿載運行,然一旦進入枯水期,船舶 運載能力大打折扣。巧的是,今年8 月,進入主汛期後,長江水位持續退 落,出現了「汛期反枯」的罕見現象。 比如九江水道,17日,九江水位4.15 米,為1986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而 且還在繼續回退,18日8時又下降了 0.13米。 來自安徽、從事航運業的張老闆 的航線,正好經過九江。「我搞船20多 年,從來沒有碰到陽曆8月份水位降 得這麼狠的。」張老闆介紹,他的船滿 載15000噸,主要跑長江湖南岳陽—— 江蘇南通段。往年同期,滿載跑沒問 題。今年8月起,因為長江水位回落的 影響,一趟只能裝7000多噸,滿載量 的一半都沒到。 張老闆介紹,他的船跑一個來 回,上水需7天7夜,下水需4天4夜, 再加上貨卸貨時間,一個月只能跑一 趟。「上水裝礦石和煤炭,下水就從 洞庭湖或者鄱陽湖帶一船黃沙回去。 現在航運業本來就不景氣,貨越拉越 少,今年已經虧了不少錢了。」 豐水期,江水流速快,水情複 雜,對船長的技術要求高。而在枯水 期,船隻一旦沒有控制好,隨時有擱 淺的可能。據媒體報道,16日,有一 艘來自江蘇的貨輪停靠在沙市碼頭, 這艘貨輪的運載力本可達到11000噸, 滿載時最大吃水量為7.1米。但因河道 水位降低,這艘萬噸級的貨輪「大材小 用」,只裝載了8200噸的玉米,把吃水 量控制在4.3米。 為避免航行貨船發生擱淺,保證 船舶錨泊安全,長江沿線多處航段也 在進行疏浚、水上管制。 航運「黃金期」提前結束 水體面積縮小近七成 鄱陽湖現「大地之樹」 持續高溫少雨 提前進枯水期 刷新最早紀錄 受 降 水 偏 少及持續高溫影 響,長江流域出現罕見旱情, 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提前進 入低枯水期,刷新最早進入低 枯水期紀錄,河床變成「草 原」,湖水體面積較7月初縮 小近70%,核心湖區進賢縣 金溪湖水域更出現了「大地之 樹」自然景觀。 本報訊 ■受高溫少雨天氣影響,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鄱陽湖進賢段水域灘塗在水流分支的沖刷下,呈現出栩栩如生的「大地之樹」景觀。新華社 ■牛兒在灘塗上吃草。 中新社 ■臨湖洲灘上土地開裂。 中新社 ■鄱陽湖水體面積對比圖。 騎單車、騎電單車、釣魚、看夕 陽⋯⋯因為高溫少雨,位於鄱陽湖心 的落星墩在夏季完全裸露,近期成為 當地人們晚飯後閒逛的景點。 有當地市民近日拍下了鄱陽湖不 少區域河床變成「草原」的樣貌。在視 頻中,往日寬闊的水面已經不見,河 床變成了「草原」,長出來的草大概高 有二三十厘米,更有人驅車在上面飛 馳。視頻拍攝者胡先生表示,這種景 象其實每年都有,不過有小有大,今 年水位低,「草原」的面積比往年大很 多。 落星墩原本每年11月份才能露出 全貌,因為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位, 今年8月份就裸露在外。《極目新聞》 報道,從廬山市湖濱路湖堤的觀景平 台走向湖中央的落星墩,需約耗時半 小時。一路上是太多人走過了皸裂的 湖底,形成的一條小路,路兩邊是一 灘灘的水窪、乾裂的土地和大片的綠 草地。 走在小路上,有情侶打卡的,有 家人散步的,還有朋友逛來景點的。 一輛輛單車、電動車、電單車飛馳而 過,揚起陣陣塵土。騎電動車的都帶 著魚竿,藉水位下降去碰碰運氣。 「我們一般都釣到晚上12點,沒有說 水位降了魚就好釣的,看技術和運氣 了。」一名釣魚人說道,也有可能一 晚上幾個小時「打龜」(一條魚都沒釣 到)的,現在只是因為水退得厲害, 有些新的釣點,釣友們都想試試手 氣。 騎電單車的都是小年輕,想感受 一把草原摩托的快感。還有當地居民 直接把帳篷搬到了「草原」上,幾個小 家庭一起,吃零食,看日落。 「這真的是隕石嗎?」在落星墩 上,一個小朋友問爸爸。爸爸解釋, 這就是隕石,「因為天上的星星落到 了鄱陽湖,所以我們叫它落星墩。」 據廬山當地導遊金女士介紹,往 年8月份豐水期是鄱陽湖湖景最好的 時候,日落時分,湖面的落日和廬山 的倒影非常漂亮,一般帶旅遊團都會 來看湖邊的日落,但今年卻成另一番 景觀。 河床變草原 人們打卡休閒 在鄱陽湖南磯山乾枯水域,泥土 龜裂,乾死的河蚌和螺螄隨處可見, 在此打漁20多年的魏治福回憶,往年 的8月正是水草豐美的季節,10月份後 才會進入枯水期。 一般來說,魚兒會隨著退去的湖 水而退去,但由於河床並不平坦,裏 面存在著許多坑洼,當湖水退去時, 一些來不及追隨的小魚就會受困其 中。在高溫乾旱影響下,水分不斷蒸 發,水溫不斷上升,被困其中的魚兒 便難以生存,最終面臨死亡威脅。從 江西新聞聯播發布的情況來看,鄱陽 湖許多淺水坑裏的小魚都被曬成了「小 魚乾」。 早在8月18日,江西都昌縣漁政執 法大隊隊員巡護時就遇到了魚兒不停 地跳躍,甚至跳上執法漁船的情況。 據介紹,魚兒跳上船的原因主要是兩 方面:鄱陽湖禁漁2年效果顯著,魚群 數量有所恢復;其次則是鄱陽湖提前 進入枯水期,水域面積縮小,魚群活 動範圍集中。 水位降低,讓魚群更集中,尤其 被困在水坑中的,水淺魚多,水鳥們 享受了一次饕餮盛宴。然而,夏候鳥 吃魚吃蝦吃螺吃蚌很開心,但到了冬 季時,水中食物減少,到時候冬候鳥 飛來時該怎麼辦?水位提前退去導致 原本的湖底變草原,灘塗植過早生 長,冬季時完全纖維化,也不利於冬 候鳥的捕食。再加上乾旱導致的濕地 變硬,也將影響到越冬候鳥的生存以 及食物安全。 水位持續降低還可能威脅到「水中 大熊貓」江豚的生存。江西都昌縣漁政 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表示:「鄱陽湖 裏湖汊多,水退得太快,江豚可能被 困在湖汊裏出不來,水幹後就容易擱 淺。」 土地龜裂 魚兒曬成魚乾 ■水坑中的小魚被晒成魚乾。 ■上圖為市民在瀕臨鄱陽湖的紫陽 堤上欣賞風景。下圖為民眾開車馳 騁在河床上。 中新社/網上圖片 古代稱謂 彭蠡、彭蠡澤、彭澤 地理位置 江西北部,長江中下 游南岸 湖泊面積 平水位( 1 4 米~ 1 5 米)時為3150平方公 里;高水位(20米) 時為4125平方公里 以上;低水位(1 2 米)時僅500平方公 里;當湖水位22.59 米時,面積為4070 平方公里 湖區容積 最高約2 6 0億立方 米;最小9億立方米 水源供給 主要由贛江、修河、 信江、饒河、撫河等 供給,自南向北在九 江市湖口縣石鐘山附 近匯入長江 主要作用 調節長江水位、涵養 水源、改善當地氣候 和維護周圍地區生態 平衡等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原本處於鄱陽湖中的千年石島「落星墩」完全露出。 中新社 中國社會 報料熱線: 626-956-8200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A8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