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熱帶雨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屬於世上 生態系統最豐富的環境,但隨著全球極端 氣候發生頻率加大,以及人類活動加劇,如過 度砍伐和焚燒,讓亞馬遜熱帶雨林逐漸受到難 以逆轉的傷害。 《自然氣候變化》雜誌公布的研究報告中, 科學家發現有高達75%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顯現 出恢復力喪失的跡象,即遭遇乾旱、伐林或野 火後,雨林本身已難以自癒。科學家利用最新 一份衛星影像進行分析,指出亞馬遜熱帶雨林 恐已逼近臨界點,有可能將退化為熱帶草原。 900億噸二氧化碳進入大氣 失去亞馬遜熱帶雨林可能導致多達900億 噸的二氧化碳重新進入大氣,這相當於全球數 年的排放量,使控制全球暖化變得更加困難。 科學家認為,目前人類無法負擔失去亞馬遜熱 帶雨林帶來的後果,作為地球之肺,雨林地 區原本蘊藏的碳將釋放至大氣中,增加的溫 室氣體將導致暖化步調增 快,將氣候危機朝著更極 端的方向推進。科學 家們指出,亞馬遜 熱帶雨林恢復能 力的下降特別 對美洲大陸 南部影響巨大,這將是第一個見證極端氣候對亞 馬遜生態系統的巨大影響。 亞馬遜原始森林面積的驟減,極端天氣頻 發,導致野火幾率上升,加拿大西部、美國西北 部的熱浪造成過數百起森林大火事件,加州麥金 尼地區的山火目前已經失去控制,成為該州今年 最大山火,過火面積達到212平方公里。 受到熱浪侵襲的歐洲有如籠罩在火爐裏,不 但出現破紀錄高溫,還頻頻發生山林野火,其中 又以西班牙最為嚴重,有民眾在火車上拍到窗外 野火肆虐的景象。濃煙烈焰中,一個人影出現, 赤裸著上半身褲子也著火了,火車突然停下,乘 客緊盯著窗外的熊熊大火,就怕下一秒火勢就會 燒到他們乘坐的車廂。「歐洲林火信息系統」數據 顯示,西班牙今年以來因林火損失近20萬公頃森 林,是歐洲林火損失最嚴重的國家;而葡萄牙因 林火損失超過4.8萬公頃森林,為歐洲林火損失第 三嚴重的國家; 2020年6月,位於北極圈內西伯利亞一處小 鎮測得創紀錄高溫38℃,熱浪隨即引發西伯利亞 最嚴重大火浩劫,野火焚燒總面積達2000萬公 頃,其中1100萬公頃為森林。大火引發更多北極 永凍土解凍,重擊脆弱的北極生態系統。 2019年至2020年間持續長達7個多月的澳洲 森林大火,大火燃燒面積達1710萬公頃,燒毀境 內超過21%的森林,估計有超過10億隻動物命喪 火窟,重創澳洲本土的生態系統。 惡性循環讓人絕望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效應來源,僅次於二 氧化碳。大氣甲烷濃度不如二氧化碳高,暖化能 力卻很高,它的20年全球暖化潛勢是二氧化碳的 86倍。近年全球開始將去除甲烷列入減緩氣候變 遷的重點,大約40%的甲烷排放來自濕地等自然 資源,60%來自人為活動,如養牛業、化石燃料 開採和垃圾掩埋場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家雷德芬雷德 芬說,氣候變遷會加速野火產生的風險,而野火 會增加大氣中的甲烷濃度,甲烷會導致氣候變 遷,這個惡性循環真的讓人憂心。德國波茨坦氣 候衝擊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警告,氣候崩潰可能會 加劇或引發其他災難性風險,例如國際戰爭或傳 染病疫情,並加劇現有的脆弱性,例如貧困、作 物歉收、缺水。 高溫侵襲,兩極冰川融化日益加劇,連北 半球最冷的格陵蘭島都「熱化」了!格陵蘭島北 部氣溫近期達到15.6℃,比往年高出約10℃。美 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在7月15日至17 日之間,格陵蘭島每日融冰量達60億噸,足夠 填滿720萬個奧運規格的游泳池,島上的科考人 員甚至穿起了短袖、短褲打起排球。 格陵蘭島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全島80% 土地被冰川覆蓋。冰峽灣中心導覽員Cassandra Henningsen說,過去冬天可在冰上拉雪橇犬、 釣魚,但如今融化大半。如果不是親眼見到, 很難意識到氣候變遷正在發生,而且速度之快。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科學家斯坎博斯 說,「如果融化發生得太早,那麼當農耕時期需 要水時,就可能無法獲得水;如果冰川完全融 化,那麼我們將根本沒有冰川融化的水源。」有 研究顯示,如果格陵蘭島的雪山全部融化,可 使全球海平面升高7.5米。 除了格陵蘭島,阿爾卑斯山的冰川也正在 經歷近60年來最大程度的融化,預計到2100 年阿爾卑斯山冰川的規模將減少80%以上。另 外,冰川消融還會給局部地區帶來災害。例 如,喜馬拉雅山冰川如果繼續融化,幾年內會 使尼泊爾、不丹境內近50個冰川湖決堤進而引 發洪水氾濫;夏季冰川快速消融會引發印度境 內印渡河、恒河水位上漲造成洪災。隨著冰川 面積消減,大部分以冰川融水為水源的地區將 嚴重缺水,如秘魯、印度北部將面臨缺水危機。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曾發報告指 出,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0.3至2.5米, 全球許多島國與大型沿海城市將面臨「被淹沒」 的威脅。度假勝地馬爾代夫、太平洋島國圖瓦 盧等也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海平面持續上升後的 受害者。其中,圖瓦盧更曾被預測為第一個 「沉」入海底的國家。 格陵蘭融冰激增危及海島國家 極端高溫天氣以及降雨量驟減,導致全球 多條河流接近乾涸,生態危機達高點。其中, 最具戲劇性的景象出現在意大利最大河流—— 波河(Po River)。由於高溫少雨,橫貫意大利北 部的波河河岸近乎乾涸。來自意大利國土和水 資源保護部門的數據幾乎就像一份戰爭報告, 其中指出「波河已經不復存在,由此將產生各種 後果,尤其是環境方面的惡果」。 意大利有史以來從未記錄過像波河這樣的 乾涸情況,波河是意大利北部田地、牧場的重 要灌溉水源,波河水位已降至70年來最低,流 域內多段河道乾涸。波河是意大利最長河流, 沿岸有1700萬居民,佔意大利總人口的三分之 一。受河流乾涸影響,附近的125個城鎮要求居 民定量用水,許多噴泉被關閉,連大都市米蘭 也下令關閉公共噴泉。波河流域是意大利重要 的農牧業區,佔該國農業產量的近三分之一。 歐洲頻傳熱浪來襲,酷熱無雨也導致流經 中歐多個國家的萊茵河正面臨乾涸危機。近來 萊茵河水位迅速下降,不利船隻航行,衝擊歐 洲河運供應鏈,影響經濟發展。萊茵河是歐洲 的中流砥柱,水量已經變得非常少,以至於德 國、荷蘭和羅馬尼亞的河流交通都陷入癱瘓。 除了歐洲多條河流水量枯竭外,極端氣候 也導致北美最長河流之一、流經新墨西哥州及 德州美墨邊界的格蘭德河(Rio Grande)原流域大 面積乾涸,導致史上最嚴峻生態危機,也是新 墨西哥州最大城市、阿布奎基民眾的用水威脅。 在美國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之間的米德 湖,以及在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之間的鮑威爾 湖的水位,目前處於歷來的最低水平。這兩個 水庫「一潭死水」的狀態意味著大壩中的水位非 常低,無法再向下游流動並為水力發電站供電。 高溫使土壤乾旱響農作物生長,導致糧食減 產。氣溫每升高1℃,水稻、小麥、玉米等 主要糧食作物就會減產3%至8%,糧食減產 導致糧食價格不斷上漲; 地球淡水資源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下降,淡水 資源不斷減少。極端高溫以及海平面上升, 導致淡水資源被海水污染,高溫少雨令淡水 河流水位下降甚至枯竭; 熱浪推高地表臭氧濃度,歐洲已出現極其嚴 重的地表臭氧污染,嚴重的臭氧污染或對人 體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帶來很大影響;高 溫誘發水污染,內陸湖泊富營養化加劇,使 魚類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受高溫影響,北極海冰面積 縮減至歷史新低。北極海冰 具有天然恆溫器的功能,在 調控地球溫度方面起重要作 用,北極海冰的消失加劇了 地表平均溫度的升高; 極端高溫天氣襲擊 環境問題凸現 ■隨著全球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加大,以及人類過度砍伐 和焚燒,讓亞馬遜熱帶雨林逐漸受到難以逆轉的傷害。 7月27日,巴西境內的亞馬遜森林煙霧滾滾。 法新社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克拉馬斯國家森林發生 大火,安吉拉在家門前遠望燃燒著的山坡。 美聯社 ■氣候暖化使格陵蘭島冰山加速融化,格陵 蘭島北部巴芬灣出現一座漂浮的冰山。法新社 ■由於高溫少雨,橫貫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河 岸近乎乾涸。 路透社 降雨量驟減 河流乾涸 全球暖化問題持續惡化,科學家發現,被稱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熱 帶雨林75%的顯現出恢復力喪失的跡象,失去亞馬遜熱帶雨林可能導致 多達900億噸的二氧化碳重新進入大氣,這相當於全球數年的排放量,使 控制全球暖化變得更加困難,將氣候危機朝著更極端的方向推進。 土壤乾旱導致農作物減產 推高地表臭氧濃度 北極冰川消融加劇溫度升高 淡水資源不斷減少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橡樹大火擴 張,消防員在緊急滅火。 法新社 3 特別策劃 報料熱線: 626-956-8200 A9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高溫助燃野火 抑制全球暖化更困難 世界之肺 喪失功能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