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 04.30.2024 星期二 香港新聞 肺癌重登癌症之首 女患者飆升 港吸煙率跌至9.1% 非煙民不應掉以輕心 制訂針對預防策略 加強家居健康教育 香港肺癌教育傾重宣傳「煙害」,但肺癌 個案在吸煙率續跌下,在2019年仍 反超大腸癌,高踞香港發病及死亡癌症首 位。當中女性發病粗率更由2019年的每10 萬人52.7人,升至2021年的每10萬人61.7 人。 港女每10萬人有61.7人發病 中大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總監黃 至生教授指,香港肺癌普遍率甚高,在 2021年佔整體癌症15.5%,而港人發病粗 率達每10萬人72.5人;較世界癌症研究基 金會2020年調查中榜首的匈牙利更高。對 吸煙率減但肺癌不減,他坦言二手煙及三 手煙影響很難量度,如殘留在公共環境中 的煙味,「在科學上統計不到影響」;現亦 無數據去對比全球非吸煙者的發病率。 廚房主婦患病風險高1.78倍 黃至生續指,本地肺癌患者9成是煙 民,吸煙固然是發病主因,但空氣污染、 家庭遺傳、廚房油煙等因素也不容小覷。 以廚房為例,通氣不佳易積聚油煙,油脂 加熱會氧化和劣化,並產生大量致癌物 質,「海外數據指,常留在廚房的主婦患肺 癌風險較常人高出1.78倍。」另港大在2016 年有研究指本地長者長期吸入空氣中懸浮 粒子,會引致基因修復功能受損、血管發 炎和增生等問 題,大增肺癌風險;研 究發現微細懸浮粒子濃度 每升10微克,男性患者肺 癌風險便多36%。 中大也有研究證實,東亞地 區肺癌發病和死亡率冠絕全球,相信與區 內工業發達,產生大量空氣污染物,令人 口長期吸入致癌物質相關。 中大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何建輝教授指,早有大量本地研究證明空 氣污染與肺癌關係,包括在地盤、塑膠及 造鞋業從業員有較明顯關聯;海外亦有不 少研究證實懸浮粒子濃度與肺癌相關;廚 房中油煙亦令主婦肺癌發病率較高,「但難 完全排除非吸煙者在家庭或工作中接觸二 手煙可能性。」 專家:或涉遺傳或基因問題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指,人口 老化下癌症患者數量自然增多,但撇除年 齡因素,女性肺癌發病率在近15年仍升約 20%,且8成人是非吸煙者,「亞洲區內女 性非吸煙者發病率幾乎是全球最高,且平 均僅50多歲,較一般70歲的發病中位數年 輕。」他續指,香港女性非吸煙患者多屬 腺瘤,癌細胞出現基因突變高達7成,「本 地一般人僅5成有基因突變,歐美更不足 兩成;有研究曾發現吸煙及二手煙亦非女 性致癌主因,推測或與遺傳或基因問題相 關。」 專家認同除控煙外,政府應加強其他 可致肺癌的風險因素進行宣傳。黃至生教 授指,廚房油煙、空氣污染等影響,較吸 煙更難避免,倡從家居健康教育入手,如 提醒避免長時間在廚房逗留、改善抽油煙 系統及家中空氣環境等,「另值得針對地區 肺癌發病成因,制訂針對性預防策略,如 提升監管排污程序等。」 何建輝教授認同,雖然近10年香港懸 浮粒子數量呈跌勢,但與世衛標準仍有很 大距離,有改善空間。他說:「香港就環 境對健康影響的宣傳相對少,如甲醛,大 眾僅認知局限在其致敏性,實際它也是致 癌物;另裝修時產生很多揮發性有機化合 物,亦同樣有致癌風險。」 對香港應否進行肺癌篩查,黃至生 指,有數項研究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LDCT)可降低肺癌死亡率,亞太經濟合 作會議中有10多個地區已建議國民進行篩 查,「不過香港挑戰在於現時未有工具量度 高危群組,若全民去做,亦未必符成本效 益。」另結節分類和量度標準化、放射科醫 生人手、篩查頻密度等仍待解決,「部分地 區以50歲以上、煙齡逾20年、每日吸食一 包香煙為『起始基礎』;考慮香港發病中位數 為69歲,篩查年齡宜為60歲或以上為佳。」 他透露正進行研究,冀通過大數據為不同 肺癌風險因素,如年齡、吸煙史、家族病 史等進行評分,冀今年年底建成本地數據 的評估系統。 醫衛局回覆指,肺癌年齡標準化發病 率在過去約40年呈下降趨勢,但多年來仍 是香港致命腫瘤首位,其中吸煙是最大的 風險因素,故衛生署首要預防策略,是鼓 勵巿民養成不要吸煙等健康生活習慣,但 宣傳單張也有列舉空氣污染、家族病史等 風險因素。地區康健中心也會配合衛生署 建議,提供健康教育。 局方續指,由醫衛局局長擔任主席的 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其下的癌症預防及 普查專家工作小組最近檢視肺癌篩查證據 後,不建議一般風險的無症狀者接受常規 篩查;有重度吸煙等高風險因素的無症狀 人士,則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爭拗多年的最低薪資釐定方式,終有新 進展,據悉將改為「一年一檢」,並引入「可加 不減」方程式,每年按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及本 地GDP組成的方程式,計算調整幅度;若方 程式計出負數,只會凍結最低薪資水平。對 勞資雙方而言,都是一個相對可接受的方案。 長年研究最低薪資的民建聯議員顏汶羽 指,新計法好處是有客觀準則,因舊制度 下,最低薪資委員會徵詢勞資雙方意見,但 沒有既定方程式,基本上是「口同鼻拗」,若 未達共識就拉倒談判,2021年最低薪資水平 凍結就是惡果。 最低薪資改為「一年一檢」,滿足了勞工 界長年訴求,勞聯主席林振昇表示歡迎,但 認為新方程式若然屬實,計法仍偏向保守, 除非某一年GDP出現異常大的增長,否則 「封頂」機會極低,最終得出加幅亦受限。他 認為應引入類似港鐵「可加可減」機制,每5 年檢討一次公式組成。 香港疫後經濟復蘇較慢,多個行業亦缺 人,不過商界對最低薪資檢討的取態溫和, 未如個別議員反應激烈。勞顧會僱主代表施 榮懷指,現行勞工法例許多涉及對僱員補償 的制度,均按通漲調整且「只加不減」,而 現時香港領取最低薪資的勞工只有不足1.8 萬人,因此實際影響不大,新方案屬可以接 受。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亦指,飲食業 員工基本上時薪都比最低薪資高一截,新制 度對業界影響極低,加上有客觀計算方式, 省下爭拗時間。 宏觀來說,港府近年對勞工界多項核心 訴求已悉數「找數」或回應,包括取消強積金 對沖、統一勞工假與銀行假、改革418連續 性僱傭合約等。不過在勞工權益範疇,亦有 部分議題是工會長年爭取但仍遙遙無期,例 如立法規管工時、將「過勞死」列入工傷賠償 項目等。勞工界人士坦言,疫後經濟差,商 界每每關注港人北上消費、資產市場不振, 要推動新勞工議題,或把塵封已久的議題重 新討論,政治上很難,「(商界)情緒上都比 較負面,開口埋口就是『北上消費』、『隨時 執笠』,還提勞工權益,他們一定反枱」。該 人認為,現屆政府縱有改善勞工權益之心, 但現實所限未必願意在此時得罪商界。 有議員指,政府正進行人力資源推算, 預料主要分析在今年第三季完成,明年初公 布詳細結果。近兩年各行各業關注人手不 足問題,預料最低薪資爭拗解決後,外勞議 題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勞資角力的主戰場。黃 家和則指,若本地培訓和招聘足夠,問題一 早已解決,表明未來會全力敦促政府在輸入 服務業人手方面,交出進一步方案。更重要 的是,香港面對嚴重人口老化的問題,加上 移民潮等因素,勞動人口已出現結構性的改 變,倘不及早制定全面和長遠的人口政策, 勞動力持續老化的話,只會制約香港的發展。 聶風 大棋盤 最低薪資改計法 勞資皆收貨 本地肺癌患者 9 成是煙民,吸煙固然 是發病主因,但空氣污染、家庭遺傳、廚 房油煙等因素也不容小覷。 中大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總監 黃至生教授 香港肺癌發病率對比其他高發地區 地區 每十萬人發病率 香港 72.5 人 匈牙利 50.1 人 塞爾維亞 47.3 人 法屬新喀里多尼亞 42.9 人 法屬玻里尼西亞 40.4 人 土耳其 40 人 世界平均值 22.4 人 資料來源:綜合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及衛生署數據 香港吸煙率逾40年來一直呈跌勢, 由1982年的23.3%,降至2023年的 9.1%。不過,本地肺癌發病率及死 亡率自2019年起卻重上「十大癌 症」榜首。有公共衛生專家向 《星島》指,香港肺癌發病粗 率甚至高於全球數據,縱然 吸煙仍是一大發病因素, 但空氣污染、廚房油煙等 影響亦不容忽視。有臨 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指, 撇除人口結構中的年齡 因素,近15年肺癌發 病率實跌20%,與吸 煙率下降趨勢脗合, 唯患者比例呈「男降 女升」,因大部分 女性非煙民,純 粹以吸煙與否, 的 確「 解 釋 不 了」。 新聞追擊 導致肺癌的風險因素 資料來源:港府癌症網上資源中心 吸煙 吸入二手煙 空氣污染包括 室外及室內 曾患慢性阻塞性 肺病等肺部疾病 工作中接觸到氡氣、 石棉等致癌物質 年齡增長 有肺癌家族史, 尤其涉直系親屬 ■空氣污染也是肺癌的風 險因素之一,專家倡政府 能制訂針對性策略預防。 ▍本報記者脫芷晴香港報道 ▍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