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06.02.2024星期日 神州萬象 副刊 竹扇的製作過程複雜細膩,工序 眾多,傳承已有百年歷史。經 過幾代人的傳承,「王氏製扇」工藝 水平不斷提高、品種也更加繁多, 作為安徽老字號製扇企業,繼承了 摺扇的傳統手藝,生產的摺扇享譽 海內外,遠銷日、韓、美、英及東 南亞等國家及地區,並成為2021年 東京奧運會的伴手禮。 今年56歲的王宏兵,高高瘦 瘦,戴副眼鏡,走起路來總有一 股風,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項目「王氏製扇」技藝的代表性傳承 人。「與摺扇的緣分,可以說是命裏 注定。」王宏兵出生於摺扇世家,父 輩是製扇匠人。早在孩提時代,他 就耳濡目染,習慣了充斥扇骨和竹 屑的家庭環境;到了18歲那年,便 水到渠成走上了製扇之路,真正和 摺扇打起了交道。 「王氏製扇」工藝比較複雜,一 把摺扇要從選竹開始,多以廣德當 地產的6年生毛竹為料,先後經歷開 坯、蒸煮、刮青、晾曬、造型、刮 篾、打磨、染色等近四十道工藝, 最後構圖、描稿、分色、固色、烘 乾、定型等30道工序。 摺扇雖小,卻是個技術活。以 扇骨為例,要求做到「白如玉、光 如鏡」,言外之意就是經打磨拋光 後的扇骨,手感如玉,亮度能倒出 人影。一直以來,「王氏製扇」堅持 手工製作,精益求精,扇骨最薄可 做到45絲,相當於兩個塑膠袋的厚 度,靠的就是製扇匠人一輩子積累 下來的嫺熟手法。 扇子屬工藝品,向來流行的廣 德摺扇,常用竹做扇骨,宣紙或綾 絹做扇面,收則摺疊,用則撒開, 合展自如,攜帶方便,是文人雅士 的青睞之物。小小摺扇,一片翠 竹,一份匠心,代代相傳。如今, 「王氏製扇」技藝已傳到了第六代, 「只要有人肯學,我就願意教。」王 宏兵希望,能把「王氏製扇」這份手 藝,一直傳下去。 金、銀、銅為料,鍛打、鏤 刻、鑲嵌皆精,製作出千般飾物、 萬種器皿。金銀細工,這門千錘百 煉的「指尖絕活」,已流傳數千年。 中新網報道,金銀細工製作技 藝起源於商周,是從傳統青銅器澆 鑄工藝基礎上發展而來,迄今已有 三千多年歷史,是中國傳統的金屬 手工技藝。因採用材料具有優異 的延展性,加工後的作品可薄至蟬 翼、細至毫髮。 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傑忠金銀 銅器傳統製作研究中心位於稷山縣 塢堆村,致力於金、銀、銅器的加 工與製作。2014年,金銀細工製作 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從小就生活在這種敲敲打打的 環境中,大學畢業後就跟爸媽從事 這門事業。」34歲的王晨出生於金銀 器製作世家,受父母影響,自幼便 對這項技藝耳濡目染。 金銀細工製作技藝工序複雜, 製作一件金銀細工作品極為耗時, 短則一星期,長則需要數月。在十 幾平方米的小屋內,王晨埋頭俯 身,緊握鏨刀,目不轉睛,刀起 錘落,方寸之間,每天要敲擊上萬 次。王晨說,雖過程枯燥,伴隨身 體疼痛,「但當一件件產品做好後, 會有很高的成就感」。 傳統的金銀細工製作技藝需經 過下料、拉伸、焊接、鏨刻、鎏金 等十餘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手工 操作,同樣造型、同樣做法、同一 個人製作的產品,在外形上都有細 微差別。 「這項技藝的傳承方式主要是通 過口傳心授,技術掌握全靠經驗。」 王晨介紹,比如在熔煉過程中,掌 握火候全憑師傅們肉眼觀看,憑 經驗掌握,這種熔煉技術依靠工匠 們口傳心授、代代相傳。在父親王 傑忠的指導下,王晨的金銀細工製 作技藝越來越嫺熟。2023年,他被 評為金銀細工製作技藝省級非遺傳 承人。他所製作的金銀器大多為銀 壺、茶具等,實用性較強。 與父親的傳統經營模式不同, 王晨一直致力於開拓網絡銷售管 道。通過網絡,一件件精美的手工 金銀器,從這座晉南小村莊,「飛」 向大江南北。 安徽省廣德市是「中國十大竹鄉」之一,擁有70多萬畝綠意醉 人的竹海,為製扇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廣德的製扇業在竹加工 行業中佔有較大的比重。廣德市東亭鄉「王氏製扇」是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摺扇的精品。 近日一段四川成都男子騎著 「竹子單車」馳騁高原的視頻在朋 友圈火了。大家不禁好奇:竹子 也能造單車嗎?會不會散架?視 頻中,這位年輕人騎著單車時而 下坡狂奔,時而賣力爬坡,配上 歡快的歌曲,讓人心馳神往。 《華西都市報》報道,這輛神 奇的「竹子單車」出自兩個成都年 輕男子之手。造車人阿布,真名 叫任堯,從小在西藏長大,大學 讀的是自動化專業,畢業後在企 業擔任產品設計工程師。阿布 的搭檔Jake是一個單車狂熱愛好 者,經營著一家單車鋪。 成都高升橋的一間小作坊是 阿布的工作室。製作竹子單車的 關鍵在於車架的選材和製作。阿 布發現產自廣東的厘竹最適合作 為車架材料,四川的斑竹次之。 厘竹兼具韌性和勻稱度,回彈力 強,是天然的減震材料。 為了驗證單車的性能,阿布 決定騎著竹子單車去拉薩。2016 年5月,阿布從成都出發,經過30 天、2500公里的騎行,安全抵達 拉薩。途中翻越巴朗山,穿越可 哥西裏無人區,遭遇暴風雪⋯⋯ 在這些嚴酷的考驗下,竹子單車 僅出現了一條裂紋。 竹子單車有很多優點,首先 竹子是可再生資源,用它製作單 車減少了對金屬材料的依賴,有 助於環境保護;其次減震性好, 騎行更舒適;第三輕便結實。另 外,竹子單車外觀獨特,有濃濃 的復古味,吸引了不少人關注。 中國被稱為「單車王國」,但 隨著現代交通工具的普及,騎車 出行的人越來越少。阿布和他的 團隊希望用竹子單車重新喚起人 們對單車的熱愛,堅持綠色出行。 竹韻風雅扇中藏 ■在傑忠金銀銅器傳統製作研究中 心展廳內展示著一件件金銀器。 網上圖片 ■阿布試騎竹子單車。 網上圖片 ■王氏製扇是國家級非遺,製作環節一共有70多道工序。圖為工作人員在 專門定製的大號竹扇上繪製圖案。 網上圖片 ■捏、搓、揉、按,十指翻花,在陳素 景手中,五顏六色的麵團很快成型,一 個個逼真的人物、嬌艷欲滴的鮮花、栩 栩如生的動物,相繼誕生。 網上圖片 ■陳素景是山東曹州李派麵塑第五代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網上圖片 3 自 0天造騎竹行子到單拉車薩 稷山金銀細工 千錘百煉「指尖絕活」 一份匠心 代代相傳 巧手捏麵塑 作品惟妙惟肖 令人驚艷 指尖傳非遺 ▍本報訊 ▍ ▍本報訊 ▍ 陳素景是山東曹州李派麵塑第五代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 化遺產傳承人,作品《白蛇傳》、《三打白骨精》、《霸王別姬》等 大批作品榮獲獎項。捏、搓、揉、按,十指翻花,在陳素景手 中,五顏六色的麵團很快成型,一個個逼真的人物、嬌艷欲滴 的鮮花、栩栩如生的動物相繼誕生。在陳素景家裏,一株株色 彩艷麗的牡丹花麵塑映入眼簾。除了牡丹花,一排排架子和桌 子上還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麵塑,憨態可掬的小動物、個性十足 的卡通人物、仙氣飄飄的神話人物⋯⋯一件件麵塑作品惟妙惟 肖、令人驚艷。「非遺保護的關鍵是傳承,老一輩把這個手藝傳 下來了,咱們也得繼續傳承下去,只要有人願意學,我就會一 直教,我願意為非遺傳承事業盡自己的一份責任。」據陳素景介 紹,目前跟她學藝的大約有200多人。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歡 上這門技藝,在搞創作、參展會之餘,陳素景還把創作舞台搬 到了校園、文化館等地,讓麵塑文化走進更多人視野。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