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 06.02.2024 星期日 香港新聞 餵飼野生動物及野鴿的行為擾民,既構成 公共衛生問題,更影響這些動物的習 性,危害其野外求生能力。單是漁農署及食 環署在去年接獲餵飼野鴿的相關投訴或查詢 個案就有1970宗。8月實行的新例擴展 現行禁止餵飼野生動物的規定至涵蓋野 鴿;將違反禁止餵飼規定的最高刑罰由 罰款1萬元,提升至罰款10萬元及監禁1 年;並引入定額罰款,金額為5000元; 以及擴大政府執法人員的人選類別,由 警務人員和漁護署人員外,擴展至食環 署、康文署和房屋署的獲委任人員。 東區區議員阮建中指,餵鴿人士懂 「走法律罅」到私人地方餵飼,躲避公職 人員執法,加上他們未必逗留在特定屋 苑範圍,令法團難以驅趕。但他認為,新 法例提高罰款金額,擴大執法人員類別, 確令阻嚇性大增,唯法例最終目標是杜絕 非法餵飼行為,故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他 建議當局在餵飼黑點附近放置更多橫額, 並派發小冊子加強宣傳,長遠亦可在黑點 設監視鏡頭,令心存僥倖的人士有所收斂。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表示, 餵鴿會引來大群野鴿聚集,它們的糞便曝 露於市區多人聚集位置,會增加隱球菌的傳 播風險。他解釋,隱球菌屬真菌,一般透過 直接或間接接觸白鴿分泌物感染,因大多經 呼吸系統進入人體,故主要引發呼吸系統症 狀,「有些病人可能演變成慢性肺炎,甚至腦 膜炎,有機會致命。」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 曾祈殷表示,餵飼野鴿會增加傳播傳染病的 風險,因鴿子糞便有很多細菌,包括沙門氏 菌、大腸桿菌、隱球菌、組織胞漿菌等,這 些病源體可通過空氣中的塵埃或直接接觸 傳給人類。而餵飼行為更會導致野鴿過度繁 殖,進一步增加傳播風險。 曾祈殷認為,政府加強打擊餵飼野鴿, 相信可在一定程度上減低鳥類傳染病的傳播 風險。而當局除有效執行法例,讓大眾不要 以身試法,也要做好教育工作,讓市民知道 餵飼野鴿會增加患病風險。 漁護署表示,已與食環署、房屋署和康 文署等相關部門,就加強禁止餵飼野生動物 及野鴿規定的執法安排進行商討,會採取風 險為本的執法策略和調撥內部資源,並根據 情報及舉報,於全港不同地方就非法餵飼活 動進行執法行動。署方亦會為相關部門前線 人員提供培訓,確保有效執法。 漁護署亦指,將陸續透過不同宣傳教育 活動,提高市民對最新規定和相關罰則的認 識,包括推出多條宣傳短片、刊登廣告、擺 設宣傳街站、於非法餵飼黑點懸掛宣傳橫額 和派發相關小冊子及海報等。 ▍本報記者蕭博禧香港報道 ▍ 法例目標是 杜絕非法餵飼行 為,故教育工作 非常重要。 東區區議員 阮建中 漁護署 警隊 食環署 房屋署 鸚鵡熱隨時染肺炎 減少接觸鳥類自保 鸚鵡熱是其中一種 透過鳥類傳播的傳染 病,衛生署在回覆《星島》查詢時表示,香 港自2020年至今年3月,共錄得49宗鸚鵡熱 個案,患者年齡介乎36至88歲,當中約4分 之1報稱曾有鳥類接觸史;所有個案均屬 散發性個案,未發現有流行病學關連,患 者除了發燒等病徵外,嚴重時更會導致肺 炎。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指,鸚 鵡熱並無季節性,暫時未有疫苗接種,故 預防方法是減少接觸鳥類,尤其是鸚鵡。 林緯遜補充說,香港每年約有10宗鸚 鵡熱個案,數字上不算普遍,但飼養鸚鵡 人士如發現寵物不適,應多加留意及清 潔;若市民出現呼吸道感染徵狀,又曾接 觸鸚鵡或其他鳥類,亦應主動向醫生披 露。 每年約錄10宗 無疫苗接種 衛生署表示,鸚鵡熱是一種由鸚鵡熱 衣原體引起,常見病徵包括發燒、發冷、 頭痛、乾咳、肌肉疼痛及氣喘,嚴重個案 會引致肺炎,少數情況會迸發為腦炎、心 內膜炎、心肌炎、肝炎和敗血症等病症。 衛生署續指,患者一般透過吸入帶病 禽鳥已風乾的排洩物、呼吸分泌物或羽毛 塵內的鸚鵡熱衣原體而感染鸚鵡熱。所有 鳥類均有機會將此病傳染給人類,但以鸚 鵡、葵花鸚鵡、長尾小鸚鵡、金剛鸚鵡等 寵物鳥和家禽(火雞和鴨)較常見;看似健 康的雀鳥亦可能帶菌,牠們在擠逼環境或 船運等過程中受壓時,最易將病菌傳播。 而任何年齡的人士都可能患上鸚鵡熱,較 常接觸寵物鳥類和家禽的人,包括從事與 鳥類相關工作的人員,會有較大風險患 上。 本報記者蕭博禧香港報道 醫生的話 謝展寰:強推垃圾收費恐民意反彈 樂見回收量大增 垃圾收費在完成「先行先試」計劃後決定 再度暫緩執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6月 1日表示,相關措施影響全港700多萬市民, 落實時要十分謹慎,並非簡單改良後就可推 行,必須考慮民情,確保市民能接受,亦要 讓大眾和前線清潔工人容易執行,並指若強 行落實或令民意反彈。當局在未來半年會每 月向公屋住戶免費派發20個綠色指定垃圾膠 袋,希望市民能更了解如何將垃圾分類。 稱訂押後時間表「不負責任」 謝展寰6月1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早前推 行的「先行先試」計劃,已證明垃圾收費會衍 生種種問題,多項調查顯示有7至8成市民反 對措施,亦有最少2名清潔工親自向他反映, 因擔心法律責任問題,以及工作量與工時大 增,若政府落實計劃,他們將考慮轉行。 他指,政府若強行如期落實垃圾收費, 或造成很大民意反彈,產生更多問題,故對 於多個環保團體要求政府訂出具體的押後時 間表,他直指這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做法。他 又提到,有部分院舍反映,日常營運會有很 多尿片、棉花及醫療廢物,但即使落實垃圾 收費,這些垃圾也不會減少,故未來一旦重 推計劃,會考慮是否將院舍納入豁免範圍。 謝展寰又形容,垃圾收費暫緩令他感覺 不捨,但社會對減廢回收議題的關注和認知 程度大幅提升,「以往做了20多年宣傳教育, 都沒有近幾個月這麼熱烈」,近月多類物品的 回收量增加40%,廚餘回收量更增加逾1倍。 他希望藉今次機會,讓更多市民繼續試用綠 色指定垃圾袋,嘗試分類回收,同時擴大回 收配套網絡。 若未來重推計劃 或研院舍豁免 他指,當局會在未來半年,每月向公屋 住戶免費派發20個綠色指定垃圾膠袋,他解 釋,如果每月只得20個指定袋,一定會有部 分日子需要將垃圾「放過夜」,為免令垃圾產 生臭味,住戶就要將廚餘分開處理,變相可 培養他們進行廚餘回收的習慣。 本報記者謝曉雅香港報道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早前到院舍視察 垃圾收費試行情況。 打擊餵鴿加辣3大部門擴權執法 食環房署出動增阻嚇 區議員倡黑點加裝天眼 餵飼野鴿破壞環境衛生,更增加傳 播傳染病的風險。《2024年野生動物保 護(修訂)條例》5月31日刊憲,今年8月1 日起生效,違者最高可被罰款10萬元及 監禁1年,並引入定額罰款5000元。此 外亦會擴大政府執法人員的人選類別, 包括食環署、康文署和房屋署的獲委任 人員。有區議員接受《星島》訪問時認為 新例可增強阻嚇性,令餵鴿行為收斂。 有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稱,修例可在 一定程度上減低鳥類傳染病的風險,冀 當局做好執法及教育工作。漁護署就 指,已與相關部門制訂執法指引, 確保執法標準一致。 康文署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