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2024星島日報(洛杉磯版)

A8 06.02.2024 星期日 廣東風情 廣州15種地理標誌產品中,有11種 出自北部。增城派潭、正果地處山麓南 側偶有白霜,使得菜心甜美異常。冬至 後到春節前,廣州人必吃增城遲菜心。 夏季,從化良口楊梅、黃場村「雞 心」黃皮、呂田枇杷、溪頭村三華李 等「次第新」,惹人饞。九連山下的錢 崗糯荔枝米糍果大皮紅、肉厚核小、 味甜無渣,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明 珠」。錢崗糯米糍則開創了廣州荔枝地 理標誌保護先河。 秋季,良口桂峰村的雞心柿皮 薄肉多、清甜多汁,被譽為「柿外桃 源」;增城白水山有穀粒細長的絲苗米。 從化獅象村有著名的從化流溪娟魚 (學名為光倒刺鲃)味道鮮美,被人稱為 「魚中貴族」。近年來,流溪娟魚也成為 「地理標誌產品」,年銷量已達兩萬斤。 花都梯面鎮紅山村一帶育有千畝原 生態古茶園,其中毛葉茶樹在國際上都 非常珍稀。這裏有不少樹齡在百年以上 的老茶樹,被稱為「老茶婆」。梯面鎮出 產的茶葉中,以出自王子山下的汶塘茶 為特優,華僑常回鄉高價收購解鄉愁。 1949年後,廣州北部山脈先後成立 了流溪河、大嶺山、增城、梳腦、帽峰 山等林場。1956年,在五指山、牛角 山、雞枕山等山峰周邊,流溪河水庫和 發電廠開始興建。流溪河水庫建成後, 人們登高望遠,「遠山時明滅」「高峽出 平湖」的景象躍入眼簾。 後來,廣州又建成了流溪河、石 門、帽峰山、王子山等森林公園。流溪 河國家森林公園冬日梅林飄香,有「流溪 香雪」美景。關山月對「流溪香雪」之景尤 為喜愛。他說:「我最喜歡梅花香自苦寒 來的性格,它激勵我自強不息。」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冬天氣溫驟降 時,3000畝楓葉轉紅層林盡染,素有「廣 州香山」之稱。 如今,廣州已建有上百座山體公 園,近六成分布在北部地區。廣州七成 市民可在1小時車程內到山體公園爬山、 逛古村,是街坊日常生活的「小確幸」。 廣州地處南嶺山脈向平原三角洲的 過渡地帶,自北往南地貌依次為山區、 盆地、丘陵、平原、江湖、海洋。《廣州 日報》報道,其中北部呈現「兩谷鑲嵌、 三脈入城、四水縱貫」的格局。 所謂「三脈」,即羅浮山、九連山、 青雲山,自東向西嵌入增城、從化、花 都;坐擁十多座海拔逾千米的山峰,其 中就有廣州最高峰——天堂頂(海拔1210 米)。「三脈」中九連山綿延得最長:它從 五嶺之一的大庾嶺出發,深入廣州的部 分即為白雲山與越秀山。 廣州北部還有「兩谷」,即「三脈」裏 的涓涓細流匯成流溪河、增江,從而構 成兩個河谷。此外,北部還有「四水」, 即流溪河、增江、東江、巴江河。流溪 河淌過廣州城區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 米)與巴江河合流,匯入珠江;增江繞 開增城區最高峰牛牯嶂(海拔1084米)注 入東江,滔滔江水流經番禺、南沙,奔 入南海,奠定了廣州「山水相依、江海互 融、城鄉交織」的大格局。 廣州有豐富的地質遺蹟,保留著4 個時代約18億年的地層——元古代、古 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謂「四世同 堂」,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級地質公園中 都是罕見的。廣州已知最古老的岩石位 於帽峰山,經鑒定,帽峰山山頂有變質 岩,形成於約18.2億年前,為中國南方乃 至東南亞古老地層。 帽峰山最高處矗立著一塊黃蠟巨 石,刻有「帽峰山」三個大字。巨石周 邊,一塊塊變質岩露出真容,外表有 深淺兩色,其中暗色礦物(角閃石、黑 雲母)以一定的順序排列,淺色礦物(長 石、石英等)則不均勻地斷續分布。歷經 風雨,變質岩已無棱角,呈渾圓狀,人 們可以坐在上面休憩。 據帽峰山公園負責人溫真松介紹, 天氣好的時候,站在山頂還能望見東邊 的羅浮山、南邊的廣州塔。遊人可同框 定格最古老的事物與最現代的建築,真 切感受時空的變幻。 保存七次燕山運動印記 地質學家劉金山介紹,廣州北部山 峰有七次燕山運動的印記(侏羅紀到白堊 紀),屬全國最多。也正是燕山運動,基 本奠定了現代廣東的地貌輪廓。 地球板塊相互撞擊、重疊、堆積形 成從化大尖山,周邊皆是錯落排列的火 山錐。劉金山介紹,這裏有世界最古 老、海拔最高的火山頸。目前世界上發 現的火山多是一兩萬年前形成的,海拔 幾十米。大尖山一帶的火山錐卻是侏羅 紀時期(1.44億年前)燕山運動火山爆發 後留下的錐形地貌;黃鹿嶂至大尖山一 帶,火山頸最高處海拔約1000米。 廣州之巔——天堂頂則是因板塊擠 壓,頂部的花崗岩隨岩漿抬升後形成 的。天堂頂位於九連山與青雲山向南伸 展的餘脈接合部。巧的是,天堂頂所在 還處於廣州—從化斷裂帶(簡稱廣從斷裂 帶),從白雲山西側進入越秀區和荔灣 區,後延伸至佛山南海,長約130公里, 影響寬度達十幾公里。 北部山脈與廣從斷裂帶「攜手」,形 成了險峰與稀有溫泉共存之美景。形成 世界上僅有的二處含氡蘇打的溫泉之 一。每到冬天,從化溫泉都會吸引大 批市民遊客,是廣州人「仁者樂山,智 者樂水」的最佳去處。 羅浮山九連山青雲山構築生態屏障 北滋 部養 三萬 脈物 嵌孕 入文 城明 留全球最老火山頸 唯二含氡蘇打溫泉 圖文引自《廣州日 報》—讀懂廣州周刊 ■出土的石質刮削器、石錛、石鏃等器物顯示,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先民在獅象岩生活。圖為從化呂田鎮的獅象村煥發勃勃生機。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羅浮山從東部嵌入廣州,在增城 境內有海拔逾千米的四方山。廣州唯 一的少數民族聚居村——佘族村就位 於增城正果鎮的羅浮山下。 約在明朝中葉,佘族村先祖從湖 南遷至連州,後又遷至增城,古村至 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如今,進入佘族 村的盤山公路山清水秀,村內有佘族 民俗館、民族文化廣場、佘寨溝等。 自明代遷入廣州以來,佘族村村 民一直珍藏著一幅珍貴的祖圖,記載 著佘族祖先——盤瓠王的故事。佘族 人對先祖無比崇拜,祖圖由最尊貴的 長者保管,只在大年初一供族人瞻 仰,不得外傳。 人們能在佘族民俗館沉浸式體驗 佘族節慶、佘族歌舞等民俗。佘族雖 然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但可通過音筒 聆聽來自大山深處的歌聲。佘族還有 自己的服飾、圖騰、節日等,這裏曾 獲「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稱號。 佘諺有雲:「佘山無園不種茶」。 每到春天,村民就會身背竹簍,手持 竹篩,穿梭於茶壟間,「掐嫩取鮮」採 雲霧茶。 古時佘族人就已會採摘野生茶, 用作待客、婚慶節日的飲品。後來, 村民開始種茶、採茶、製茶。與許多 地區茶葉只採摘一季不同,佘族高山 雲霧茶四季可採。春茶、冬茶可製綠 茶;夏茶可製紅茶;秋茶可製白茶, 成為村民致富的好幫手。 除了佘族人,羅浮山下的增城派 潭、正果、荔城等地還生活著明末清 初遷來的客家人。300年來,每逢喜 事、年節,當地客家人都要舞貔貅, 角色有貔貅、大頭佛(又稱沙和尚)、 猴子(又稱孫猴子)等。客家貔貅舞的 風格剛柔相濟,富含雜技表演技巧。 舞貔貅是客家人祈福驅邪、祈求吉祥 喜慶的方式。 青雲山進入花都後再無逾千米的山 峰,但花都區最高峰牙英山(海拔581.2 米)、王子山、高百丈、盤古王等山峰卻 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公元506年,南朝梁人任昉的《述異 記》記載有「南海中盤古國」,其中心就在 當今花都高百丈山下的盤古峒。 後來,「盤古國」消失在歷史長河 中,部分瑤族人與客家人一起生活,生 活習俗逐漸融合。在漢族神話中,盤古 是開天闢地的自然神,在瑤族神話中, 盤瓠為其祖先。兩種文化在嶺南交流, 最終形成盤古與盤瓠異源同流的局面。 花都舊誌記載,明末清初盤古信俗 一度消亡。清嘉慶初年,當地文人邱毛 松在今盤古王山發現一塊盤古神碑,碑 上刻著「初開天地盤古大王聖帝神位」。 他在山腰建起一座「盤古神壇」供奉神 碑,並將拾到神碑的日子(農曆八月十 二)定為盤古王誕日。盤古神壇漸漸聞 名,形成「盤古王誕」民俗。 2009年1月,花都獅嶺鎮被授予「廣 東省盤古文化之鄉」稱號;如今,納入廣 東省「非遺」的盤古王誕辦得相當隆重。 羅浮山養佘族人四季採茶 九連山現新石器古人類遺址 「三脈」之中的九連山(因環連增城、 從化、龍川等9地而得名)與廣州城關係 最密切,逾千米的山峰最多。九連山源 自大庾嶺,自粵贛兩省交界處向西南挺 進到白雲山、越秀山,幾成「一字」排列 入城,構成了「遠山為屏、中山依郭、餘 脈入城」的盛景。 青山湧出清泉,養育了廣州已知最 早的人類。北部山脈環抱的獅象岩遺址 位於從化呂田鎮獅象村以西約500米,山 丘內有天然石灰岩溶洞。1984年,這裏 發現了一石質刮削器。2002年至2003年 出土石錛、石鏃、石環等一批石器以及 罐、釜、陶器。這些器物顯示,早在新 石器晚期就有先民在獅象岩生活。他們 在手臂上佩戴石環為飾,可以說是手鐲 的雛形。 2013年,橫嶺東段崗頂發現一處新 石器時代晚期墓地,被稱為從化橫嶺遺 址,其中有隨葬的殘陶器或陶片,屬「碎 物葬」,說明當時這裏可能流行「二次葬」 習俗,與粵北石峽文化有相似之處。 文物專家張強祿表示,廣州從化橫嶺遺 址、獅象岩遺址都有與石峽文化相關的 文化因素,顯示兩地存在交流。 粵北石峽文化的先民突然間消失 了,獅象岩一帶的居民則生生不息。獅 象岩遺址上層出土的文物中還有戰國、 漢代與唐代的器物,表明此地一直有人 生活,直到如今。 ■帽峰山甜橙深受市民喜愛。 ■增城區佘族村一景。 南粵大地多條山脈橫亙,首脈 南嶺巍巍蕩蕩,其支脈羅浮山、九 連山、青雲山(簡稱「三脈」)逶迤向 南,嵌入廣州。億萬年來,三脈不 僅構築了廣州的生態屏障,孕育了 廣州之巔;滋養著萬物,養育了廣 州已知最早的人類;更見證了一代 代先民堅韌前行的足跡,留下底蘊 厚重的人文故事。 11種地理標誌產品 豐富市民口味 119 青雲山孕獨特民俗 漢瑤共創盤古王誕 系列之 廣州,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一街一巷都有悠遠的故事, 一磚一瓦都有雋永的記憶。 本期﹁讀懂廣州﹂系列專題重揭這座城市厚重的記憶,領略兩千多年包容開放的精神傳統,領略綿 延不絕的文脈書香;在歷史的光照下,讀懂今天,讀懂廣州,由此堅定文化自信。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