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2024星島日報(洛杉磯版)

B4 06.10.2024 星期一 星島廣場《星島廣場》是讀者自由發表言論的平台,刊出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 對於台灣5月28日三讀通過的立 法院改革法案,讀完一般報導後發 現一些疑問。本文整理自己的一些 觀察,分三點跟大家分享。 第一點,看看立法院內外熱議 些甚麼。 先重溫大背景。今年(2024)初 台灣總統大選,賴清德以只得四成 選票當選,主要是藍白合失敗,分 薄了力量,保證了賴清德順利當 選。對比之前2020年蔡英文的得票 率57%,民進黨今屆共流失了17% 選票,是大幅倒退。這個倒退跟蔡 英文民進黨任內失人心有關。在這 樣的情形下,我不明白為何台灣立 法院要加強監督一個低認受性的政 府,會引起這程度的反彈?是誇張 地成功挑動十萬人上街反對立法院 藍白改革法案。 我帶著疑問去找答案。統派的 分析大致認為是民進黨搞事。還 說,藍白合加起來有六成人,這部 份的台灣人都支持改革。確是如 此,經過5月17日立法院的肢體衝撞 後,5月19日白色力量、民眾黨支 持者發動了8000人上街示威以示支 持,韓粉也有很多人要去聲援;只 是藍白也呼籲盡量克制(因為知道在 人數優勢下法案一定過關),所以不 鼓勵再搞街頭行動。確是如此,社 會的大方向也認同改革。問題是, 那為何民進黨於二讀後期,尤其是 24及28日最後的二讀階段,竟然可 以號召幾萬至十萬人上街示威呢? 以下是我的觀察。 誠然,整個台灣社會對改革法 案的總方向是支持的,起碼一半人 支持,甚至藍白營說是六成。問題 是那為何仍然可以搞出十萬人上街 反對這種場面呢?我對這個現象極 有興趣深探。 如果希望比較全面地了解事件 的來龍去脈,必須由藍白改革方案 的「前傳」,或者說是「上篇」開始說 起。 台灣立法院對新法案之提出有 一定流程。舉例,一個法案由議員 提出後,會經過「程序委員會」確 認,然後送立法院一讀;一讀之後 要有聽證會,要公開諮詢;之後再 提交審查委員會審查;再交黨團協 商;之後得出的版本,就送去二讀 表決;再修訂之後就進行三讀表 決。 此次藍白合作的立法院改革法 案共涉及五方面,包括:總統國情 報告常態化、立法院調查權及聽證 權、藐視國會罪、強化人事同意 權,以及正副院長記名投票制。五 方面涉及五個法例要修訂。 賴清德的總統就職是5月20日, 而台灣立法院換屆是2月1日。新一 屆立法院113席之中,藍、白議席 (52+8),加起來是60席,過半數;而 民進黨只得51席。另有兩席是無黨籍 人士。結果,立法院由國民黨的韓國 瑜和江啟臣分別擔任正副院長職位。 請注意,3月份,國民黨和民進黨先 後也提出國會改革法案,因為改革立 法院是眾望所歸。於是,就有3月份 國民黨和民進黨也提交改革法案這回 事。民進黨版本經3次公聽會及委員 會逐條審查後未被納入,沒機會走二 讀和三讀這種程序。這一筆不是太多 媒體提及,未至於是故意隱瞞,有可 能是該法案是未成事,根本過不了審 查委員會這一關,所以便沒有多提。 補充一句,這個委員會也是藍白加起 來有多一票那種優勢。民進黨那個法 案沒有放行,而國民黨藍白合版本於 4月15日提出,之後被接納,再之後 是依照規定走程序;例如,有提交給 審查委員會逐條審查,也辦了公聽 會,也經過一個月的法案「冷凍期」, 之後進行黨團協商,再之後就是交立 法院二讀和三讀表決。藍白合的版本 表面上依足程序;然而,在走程序的 過程中,藍白和綠進行攻防戰,根本 沒有認真,以及理性討論法案的細 節——必須指出,民進黨的責任最 大!不過國民黨硬闖,下決心不拖時 間,客觀上也令法案有部份內容比較 粗糙、未經深入討論,這是事實。整 個攻防戰,是有人提出異議,但藍營 的主席照樣保留,送出委員會,令法 案進入黨團協商階段,繼續走程序。 因為此次藍白結合加起來佔60席,過 半數 ,一定過到二讀和三讀兩關; 於是就有5月24和28日引出約十萬人 的示威場面。二讀表決不是天天進 行,是5月17、21、24、28四日,而 28日當天二讀完畢後,立即進行三 讀。而現在出來的版本,是連親藍營 的評論人也認為確有不清楚之處。例 如,怎才算是藐視國會?並不清晰。 此外,不可以反質詢,但怎樣才算是 反質詢,也未有清楚闡釋。 為何跟大家談上面這些「前 傳」、「上篇」呢?我認為要知道整個 來龍去脈,弄清楚如何一路走來, 才會明白為何可以挑動十萬人上街 示威。此次催促民眾上街用的,未 必是綠營慣用的恐共講述——有, 但是經香港去陳述(稍後一談)。此 次在支持改革的大方向下仍然有以 萬計的民眾上街,主要是認為藍白 在議會黑箱作業、程序不公,以及 缺乏細緻討論。因此,上街的人主 要批評國民黨韓國瑜,以及民眾黨 的黃國昌;因為藍白合,在人數優 勢下可以用快刀斬亂麻來硬闖關。 這於國民黨而言是好事——不用擔 誤時間;可是,用另一個角度去 看,就是程序不公,民眾會認為沒 有留時間讓公眾討論。我想進一步 指出,就算綠營是示威的幕後搞 手,也要弄明白為何總統大選流失 十多個百份比選票的民進黨,有能 力在短時間內號召以萬計的人上 街?上面談了事件的「前傳」,就會 略為明白是透過甚麼話柄去達成現 在的效果。 示威者舉起的標語,有「未討論 就表決」和「黑箱作業」,以及「國會 人大化、香港化」。香港立法會由 60人增加至90人,但是全部屬於被 部份台灣人認為不會say no的表忠 派。總之,網絡世界甚麼新聞都可 以讀到;作為示範單位,台灣部份 民眾知道香港在發生甚麼事。台灣 晶片業聯華電子創辨人曹興誠也出 席了集會。他在台上發言時表示, 中國正在把台灣的立法院變成香港 的立法會。他還說,台灣不要變成 香港。所以,藍白合這做法,被扣 上了香港立法會印象。 台灣立法院改革法案為何能挑動十萬人示 ?(上)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