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廣場》是讀者自由發表言論的平台,刊出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 B5 06.21.2024 星期五 星島廣場 本文談日本一而再地爆出造假醜 聞,會否傷及日本元氣?對日本經 濟和軟硬實力又將會有何影響? 最近比較多人開始質疑——不是 說日本迷失十年、二十、甚至三十 年嗎?為何仍不見日本有垮塌的跡 象?最明顯是日本股市創30多年來 新高?也可能是因為日股近年一直 向上,令不少分析指出原來日本內 需拉提不起來之同時,海外收購、 日本製造在海外市場的成績卻頗為 亮麗,於是撑起了日本的國力和整 個局面。 多了上述的分析角度,人們開 始多留意日本海外投資和出口方面 的情況。以製造業舉例,日本大型 企業在海外的進賬,已平均由1990 年代的十多個百份率,升到現在大 約四十個百份率(佔四成)。車企如 豐田,有八成營利來自海外。而日 圓貶值,對日本出口有利。 因此,反映上司公司業績的日本 股市某程度上不完全是虛升。當 然,日後升得太高要調整是另一回 事。此外,日股升也跟日本東證交 易所進行改革有關。2023年提出的 《資金成本和股價管理要求》令日本 企業要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令日 企回購在去年(2023年)創歷史新高。 問題來了,既然海外投資和出口 如此重要,最近爆造假醜聞的日本 製造,包括龍頭產業汽車業,會否 挫傷日本的海外市場,從而像回力 鏢似的,轉過頭來反傷日本本土經 濟?以下是我的看法。先談日本新 近的造假醜聞究竟有多嚴重? 最近轟動國際的新聞是日本汽車 業造假。經日本官方證實,日本 汽車業:豐田、馬自達、雅馬哈 (Yamaha)、本田、鈴木,共計有38 種車型在量產認證申請過程中存在 違規操作和舞弊行為。由於涉及人 命安全,豐田、馬自達和Yamaha 3家公6款車型已被叫停出貨。而涉 事5家車企的38種車型存在數據造 假,噪音測試那類造假暫且按下不 表,涉及人命安全的造假卻不可不 知。當中豐田提交的碰撞測試資料 造假,鈴木是剎車測試成績造假。 據估算,如果相關車型停貨4個月, 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會減少幾億 美元(幾十億人民幣)。如果連帶相 關產業的損失也一同估算,是十多 億美元、過百億人民幣的損失。日 本汽車製造業的出貨量,約佔日本 製造業整體出貨量的17%,相關從 業人員超過550萬人。 如此一來,該如何看待上文提及 的這波衝擊呢? 事實上早在九年前,大概2014、 15年,全球第二大日本汽車安全零 部件製造商高田公司就被爆篡改安 全氣囊資料——這已經是涉及安全 問題的造假;只是仍屬於零件商出 問題,不是車企本身。而2016年, 三菱汽車承認在燃效測試中造假; 2017年,日產汽車和斯巴魯相繼被 報導讓不符合資格的人做車輛檢驗 工作;2018年,超過5間日本車企 被揭發燃效及尾氣排放測試資料造 假。應該說,日本出口的龍頭產 業——汽車業,早就沒有了所謂的 日本工匠精神。只是當時未涉及人 命安全,所以被大眾忽視。而時至 今日,已觸及安全隱患,而且不是 個別車企出問題,是整個行業出 事,於是日本官方才不揭不行,不 可不處理。 日本汽車出口是日本的支柱產 業;日本曾經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出 口國。然而,就算未爆出造假,按 日本公佈的數據,中國汽車出口在 2023年已超越日本。2023年日本出 口442萬輛汽車,中國是491萬部。 不過2024年初,雖然總量上中國超 過日本,豐田再次確認,以單一車 企計算,豐田仍然是全球銷量最大 的汽車公司。 汽車出口,不管是於GDP抑 或GNP,都是日本很重要的支柱產 業。本來日本在電動車上已先輸一 仗,現在再加上造假醜聞,不少分 析已指出,將直接影響日本的國內 生產總值,以及日本製造海外收益 那條大數。 而我要進一步指出,日本這一輪 車企醜聞的嚴重性,如放在日本製 造和工匠精神這個大框架下去審 視,會更加見到嚴重性。 日本近二十年來的重大造假事 件,以下是簡述,數一下由2000年 開始不斷被揭發的造假醜聞,讓大 家有個概念。 首先,2000年,考古專家挖掘號 稱70萬年前的古石器被發現造假。 住友(Sumitomo)金屬工業交給中國 三峽工程的鋼板合格單造假,韌 性不達標被全部退回。同樣是2000 年,「雪印」乳品造成上萬人中毒。 2007年,東京電力原來30年來也篡 改核電站的安全檢查記錄,隱瞞安 全隱患。2011年,高端醫療設備奧 林巴斯(Olympus)十年來也虛報收入 和資產價值。2017年,神戶牛肉以 次充好。而2017年最轟動的一件造 假醜聞,是日本三大鋼鐵企業之一 神戶制鋼(Kobelco)被揭發40年來也 篡質量數據。2018年,世界前十的 手錶品牌西鐵城電子公司自2012年 開始篡改產品資料。而更可怕的醜 聞,是日本藥業原來長期造假。 前幾個月,2024年3月,大家應 該還記得日本小林製藥的「紅麴風 暴」,結果造成4人死亡、106人住 院。事實上日本藥業幾年前(2021年 前後)已開始爆出重大醜聞,跟小林 製藥名好接近的「小林化工」彼此是 不同的兩家公司,相同之處是都被 發現造假。小林化工被揭發40年前 已捏造品質檢驗數據。小林化二約 500種藥品之中,有80%藥品有造假 記錄。 當中,小林化工生產的一種治 療腳癬的口服藥物,被發現竟然混 入安眠藥成分,導致230名患者健康 受損。事件令日本社會譁然,同時 扯出一系列其他藥企也有造假的醜 聞。 所有事零零星星地出現時會不怎 麼起眼。正是因為近日汽車業大面 積出事,才令不少傳媒回顧羅列打 從2000年已出現的嚴重造假大事。 只要理性地面對事實,日本的「工匠 精神」已是個破滅中的神話。 日本造假醜聞頻發會重挫經濟及軟硬實力嗎?(上)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