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 07.11.2024 星期四 香港財經 疫後港股復蘇乏力,各界 頻獻策救市。今年年初時新 民黨曾建議金管局,在外匯 基金撥出5%買港股,以提振 市場信心,唯金管局認為若加 注港股,變現恐加劇沽壓。 最新有財經界人士再提相關做法,不過 層級提升至中央,建議將部分內地美元外匯 儲備轉換成港元,用港元購入於香港上市的 國企股份,以激活香港金融市場,同時為國 家帶來利息收入。 今年6月中,國務院國資委轄下的中國國 新控股公布,旗下國新投資認購「中證國新港 股通央企紅利ETF」首發份額,稱堅定看好港 股央企上市公司長期價值。而再早前「中農工 建」四大國有行去年10月亦獲「國家隊」控股股 東中央匯金出手增持。 香港資深財金界人士陳新燊表示,中央 可延續相關做法,而資金來源可以是部分美 元外匯儲備。他相信,相關做法可穩定聯繫 港元匯率,穩定香港上市國企股的股價。 內地三中全會將至,陳新燊指出,國家 若能考慮相關做法,相信能防止有人藉沽 港股來攻擊A股、直接提振國內投資者的信 心,更有助A股健康發展,並鞏固香港國際 金融中心地位,可謂一舉兩得。 早前有市場分析根據中國近月美元外匯 儲備減幅猜測,中國正用外匯儲備購入黃 金,尋求「資產轉換」。不過,雖然早前人民 銀行曾連續18個月持續購入黃金,但近兩個 月已未公開增持黃金、外匯儲備期內則略有 減少。 未擺脫通縮陰霾 人行有條件減息降準 內地傳加強審查 「Big4」 羅兵咸永道(內地又稱普華永道)捲入恒大(3333)財務造假風波未平,中國 財政部據報加強審查4大會計師行(德勤、安永、羅兵咸永道及畢馬威),擔憂 其無法揭發企業不當行為,並特別關注一些金融機構及高槓桿國企客戶審計工 作。同時香港會計及財務匯報局經過逾2個月調查後,指認為針對羅兵咸質量管 理系統的指控證據不足,但會繼續對該行在恒大審計質素有缺失指控進行獨立 調查。有香港會計師指,未見內地加強例行審計檢查,但由於經濟環境轉差, 全球審計監管均轉趨嚴謹,包括香港監管機構對審計師報告有更多查詢。 深陷恒大財務造假危機的羅兵咸永道(內 地稱普華永道)接連丟失國企客後,最新消息 指,因客戶相繼解約,羅兵咸永道將裁減中 國業務人手,涉及上海、北京等地至少100名 員工。另有市場傳聞「廣州的羅兵咸永道要關 閉,深圳則正常」。不過,該所回應稱,人員 的調整是為了改善公司組織結構,形容是 一次艱難決定。有業內人士分析指,暫未 聽聞羅兵咸永道的香港部門有裁員計劃, 但預期恒大事件的調查未明朗化有計劃加 劇該所的接下來的人員自然流失情況。 被問及該所的裁員計劃是否涉及香港 部門,會計界立法會議員黃俊碩回覆本報 查詢時表示,暫未聽聞羅兵咸永道香港部門 有裁員計劃,但現時相關部門對該所關於恒 大事件的調查未明朗化,或會嚇窒求職人士, 加上目前有出現會計人才流向非4大會計師事 務所的情況,預料羅兵咸永道人員接下來自然 流失的情況或會加劇,實際上執業所每年有約 15%的人員流失。他又指出,現時市況反覆, 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均暫無大規模請人計劃。據 不完全統計,自今年3月至今,至少逾30間香港 上市公司與羅兵咸永道解約或不再續聘,包括 中石油(857)及中國人壽(2628)等大型國企。 外電引述消息報道,因企業客戶流失,削 弱羅兵咸永道在中國的收益,其於北京、上海 等地辦事處至少有100名員工將被裁員,其中 有團隊一半以上的員工被解僱。另有內媒引述 消息報道,廣州羅兵咸永道將要關閉,且近期 裁員主要集中在審計部門。有內部員工估計, 「很多國企央企都不敢找羅兵咸永道做審計, 怕名聲不好」。 羅兵咸永道發言人表示,廣州分所並未關 閉,鑑於外部場境變化,公司正作出一些調 整,以優化組織架構,適應市場需求,更指有 關調整是一個難難的決定。 憂難揭企業不當行為 關注高槓桿國企 ■據報中國財政部加 強審查4大會計師行, 並特別關注一些金融 機構及高槓桿國企客 戶的審計工作。 路透社引述3名消息人士指,有關審查 在數月前,監管部門對恒大中介機 構進行調查之後展開。雖然此次為例行檢 查,但財政部要求4大會計師行提交的文件 及質詢數量,較以往例行審查大幅增加。 消息又指,財政部特別關注負債纍纍省份 的小型貸款機構的審計工作。中國資產管 理公司、高槓桿國有企業和房地產開發商 的審計也受到嚴格檢視。 財政部要求文件及質詢大增 有不願具名、有份參與中資上市公司 核數工作的會計師指,由於對經濟前景及 行業發展憂慮,監管機構對核數工作有更 多查詢,包括涉及會否有重大客戶流失、 資產及應收帳款減值等。他指,內地企業 的財政年度年結日通常在12月,並在3月公 布初步年報,故內地例行審計檢查普遍在7 月至10月進行,尤其是9月及10月。 會財局:羅兵咸3指控不成立 恒大被爆虛增收入逾5600億元人民 幣,引爆其時任核數師羅兵咸危機,4月網 上流傳匿名信指控羅兵咸十多年對恒大造 假視而不見,引起會財局主動調查。 會財局10日公布,已就舉報信中的指控完 成內部調查,指在審查過程中所收集的證據, 不足以支持3項有關羅兵咸質量管理系統的指 控,包括未能建立及維持有效的質量 監控制度,以確保審計質素,以及遵 守專業準則和適用的法律及法規要 求;向中國恒大提供審計及其他專 業服務時,未能遵守有關客戶承接 及維持客戶關係的專業準則;以及 未能分配適當人員負責會計師行質 量管理系統的關鍵職位,有可能 損害其監控職能。 不過有關對中國恒大審計質 素的指控,會財局正就羅兵咸 相關審計進行獨 立調查,相 關調查仍 在進行 中。 由 於 對 經 濟前景及行業發 展的憂慮,監管 機構對核數工作 有更多查詢,包 括涉及會否有重 大客戶流失、資 產及應收帳款減 值等。 不願具名會計師 內地新能源汽車價格戰持續,多間車 企用低價爭搶市場份額。諮詢公司艾睿鉑 (AlixPartners)指出,相關做法令車企盈利情 況變差、經營壓力加大,預計中國新能源汽 車市場的整合及收購進程將加速,料目前137 個已至少售出一輛電動車的相關品牌中,僅 19個有望存活至2030年。 近年中國汽車出海速度加快,艾睿鉑稱 今年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已達 21%,料2030年將達至33%。未來6年間,料 中國車企在部分低基數市場例如東南亞、南 美市場的銷量方面大有斬獲,而在歐洲市場 的市佔率亦會由今年的6%翻倍至12%。 歐盟早前對中國產新能源汽車祭重稅, 艾睿鉑大中華區汽車及工業品咨詢業務合夥 人章一超認為,憑藉成本較低的優勢,部分 車輛例如比亞迪(1211)旗下海豹仍能在與當 地競爭對手旗下產品價格持平的情況下,實 現正利潤率。 該行又引述消息稱,已有12間中國車企 準備在歐洲設廠生產並銷售新車,實施本土 化、在地化戰略。 此外,摩通相信,看好比亞迪在全球目 標市場的擴張,相信品牌在海外市場以質量 取勝而不是價錢,上調比亞迪今年全球交付 量預測至400萬輛,於2026年將達至600萬 輛,其中海外市場交付佔約150萬輛,其餘 在內地。摩通大幅上調比亞迪H股目標價逾 80%,由原先255元升至475元,評級為「增 持」。 機構料僅19中國電動車企存活至2030年 內地上月CPI升0.2%遜預期 上月CPI按年升0.2%,較前兩個月的0.3% 重新下跌,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 CPI,則按年增0.6%,與5月持平。食品、房 租、交通工具等價格繼續下行,但其中豬肉 價格大升18.1%,旅遊價格升3.7%。董莉娟 稱,消費市場供應整體充足,繼續保持溫和 上漲。 PPI跌幅收窄至0.8% 至於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在 6月按年下降0.8%,符預期,降幅較5月負 1.4%明顯收窄;但按月仍跌0.2%。董莉娟指 出,PPI跌幅繼續收窄,卻仍受國際大宗商品 價格波動,以及國內部分工業品市場需求不 足等因素影響。 大華銀行表示,因應CPI升幅遜預期, 把今年全年CPI目標從0.7%,下調至0.3%, 而PPI預測更由原來倒退1%,再下調至倒退 1.3%。該行相信有降準減息空間,下半年或 會將存款準備金率降低0.5厘;1年期貸款市 場報價利率(LPR)料從目前3.45%,降至第四 季的3.2%。 資深經濟學家林樵基指出,由內需推動 的物價中,住房相關價格仍受內房疲弱影 響,市民消費亦因經濟信心不足而乏力,相 信中央仍有很多招數穩定通脹,其中旅遊等 服務行業一直跑贏整體。他預期,中國下半 年並無通縮危機,CPI將繼續在低位徘徊, 直至經濟回暖後才重回正常增長,估計未來 一兩個月人行會降準及減息,以推動經濟。 寄望三中全會稅改谷經濟 下周舉行的三中全會,其中焦點是消費 稅改革,部分稅項有機會下劃至地方政府。 林樵基認為,可以寄望此稅改刺激通脹, 因為各地政府為吸納稅款,會或爭相推行刺 激消費措施,「(商戶)貨如輪轉,願意再投 資」,從而推動物價向上循環。 另外,貝萊德亞太區主動投資策略部主 管及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總監貝琳達就表示, 內地消費力未如理想,亦要承受通縮的風 險,期望當局推出更多催化劑。 中國仍未擺脫通縮陰霾,國家統計 局公布,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按年升0.2%,雖然連續5個月錄得正增 長,但低過預期兼再度回落,按 則跌 0.2%。上游通脹按年降0.8%,更連跌 21個月,反映內需復蘇乏力,唯跌幅持 續收窄。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 董莉娟解讀數據時指出,通脹繼續保持 溫和上漲,經濟學家則指出,人民銀行 有足夠條件在未來一兩個月降準及減息。 ■國家統計局公布,6 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按 年升 0.2%,連續 5 個月 錄得正增長。 內地市民消 費因為經濟信心 不足而乏力,唯相 信中央仍有很多 招數穩定通脹。 資深經濟學家 林樵基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議題越來越受 企業關注,冠君產業信託(2778)冀於2045年 實現淨零排放,有關目標與母公司鷹君集團 (041)一致,較香港提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時 間早5年,該公司會為租戶制訂環保指引,以 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 冠君產業信託企業傳訊及可持續發展主 管黃希文表示,旗下物業及供應鏈中採取綠 色及可持續的策略,並一直有採用自動化的 設備,當中包括利用物聯網(IoT)的技術掌握 用電需求,以進行節能管理,如旗下朗豪坊 商場有使用IoT技術,以自動調節冷氣系統 等。 冠君冀2045年 實現淨零排放 傳內地裁員逾百人羅兵咸:人員調整是改善結構 業界倡內地動用外儲 買港上市國企股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