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09.06.2024 星期五 香港新聞 都大5日舉行傳媒聚會,由校長林群聲率 領一眾領導層會見傳媒,包括今年7月 出任副校長(策略規劃)的區啟明,及本月上 任的副校長(行政及機構發展)鄺志良等,介 紹新學年大學的發展。 樓高16層 面積逾6萬平方呎 都大今年6月公布,落實購入紅磡一幢樓 高16層、建築面積約6.6萬方呎的全新酒店作 學生宿舍,主要供非本地生入住,並改名為 「MU88」。當時本報報道,據悉酒店以10億 元成交,相信是香港首間購入酒店作學生宿 舍的大學。被問及市場消息是否準確,林群 聲5日回應指「雖不中亦不遠矣」,他亦透露資 金來自大學儲備。 本報翻查都大2022/23年度年報,截至去 年8月31日,大學的綜合現金及投資總額達約 52.5億元。購入酒店的開支約10億元,當記 者問及會否影響大學的財政狀況,林群聲強 調沒有影響,「我們儲了30多年(資金),這件 事非常值得,便啟用資金。」他又指大學的財 政情況穩健,「如果將來有合適(的酒店),我 們說不定再買多一幢。」 「MU88」本學年已啟用其中一座,目前 約有200名非本地生入住,未來會預留房間, 供海外學者、探訪學生的家長等大學訪客入 住。林群聲帶傳媒參觀「MU88」時表示,明 年下半年將展開裝修工程,包括打通部分 房間,改裝為公共空間、內部裝修等,預 計2026年重新啟用,並積極尋找可租用的物 業,安排現時已入住的學生明年轉租該處。 收生情況方面,林群聲表示,大學今年 取錄約3100名首年學士學位本科生及約2800 名授課式研究生,人數分別較去年增加23% 及13%。他續指,目前都大的內地生佔本科 生人數19%,接近20%上限,建議政府及有 關當局按現時情況,考慮再提高上限。 設小組嚴格把關入學申請 近期本地大學相繼傳出有內地生懷疑以 假學歷報讀碩士課程,都大學術副校長關清 平表示,今年發現逾百宗懷疑提交假學歷的 入學申請,主要為碩士課程的入學申請,相 比去年的數十宗,呈上升趨勢,而大學均沒 有批准有關入學申請,亦沒有報警。他表 示,大學已設立由9至10人組成的專責小組, 專門查核所有非本地生的入學申請是否牽涉 假學歷,未來將繼續嚴格把關。 至於大學的發展計劃,林群聲表示,因 疫後經濟有變而擱置肇慶分校計劃,改為進 駐深圳虛擬大學園成立深圳研究院,預計今 年11月完工;而位於常盛街及佛光街交界的 新教學大樓將定位為「構建社區健康樞紐」, 預計2028/29學年啟用。 都會大學於今年3月獲批成為香港首間應 用科學大學,校長林群聲5日表示,成為應科 大是引致今年收生人數增加的「眾多原因之 一」,未來計劃與業界合作推出「寶石及珠寶 學」、「見習機師專修範疇」等6個新課程,培 訓行業人才。 林群聲又表示,已增設一名副校長專責 處理應科大相關事務,冀未來與學界進一步 發展職專教育。 成應科大是收生數目上升原因之一 林群聲認為,成為應科大是引致大學本 學年收生人數上升的「眾多原因之一」,他指 課程發展及相關配套亦十分重要,未來會積 極提升課程及教學質素,包括與香港國際航 空學院合作增設「見習機師」專修範疇、與業 界合作開辦「寶石及珠寶學應用理學士」、「智 慧建造和建築信息模擬應用理學碩士/理學碩 士」等課程,培訓行業人才,又擬安排業界有 名望的人授課,「應科大令我們更聚焦審視我 們所訓練的同學,畢業後在社會擔任甚麼角 色。」 政府今年初宣布撥款1億元發展「應科大 聯盟」,林群聲表示,副校長(策略規劃)區啟 明將負責處理應科大相關事務。 目前亦有其他大學正申請成為應科大, 林群聲相信聯盟能逐步發展,推進香港的職 專教育發展。 區啟明表示,粗略估計現時大學約有6成 學士學位課程屬應用科學課程,未來亦擬發 展應用科學相關的碩士課程,持續培訓業界 人士。 隨著內地生的佔比提高,多間大學 積極籌備增加宿位供應,都會大學今年 中公布購入紅磡一幢全新酒店作學生宿 舍,本報當時引述市場消息報道,指成 交價為10億元,都大校長林群聲5日首 度開腔回應,指市傳成交價「雖不中亦不 遠矣」。他表示,大學的財政穩健,不排 除「再買多一幢(酒店)」。另外,近期有 內地碩士生涉嫌以假學歷入學,引起社 會關注,都大5日透露,今年發現逾百宗 非本地生涉以假學歷申請入學的個案, 數字呈上升趨勢。 ■都大今年購入一幢全新酒店作為 學生宿舍,並命名為「MU88」,本 學年約有200人入住,林群聲與傳 媒參觀部分學生房間。 黃偉強攝 增「寶石珠寶學」 「見習機師」等6新課程 ■「MU88」原名為「城木酒店」,位於紅 磡蕪湖街84-102號。 都大近10億豪購酒店作學生宿舍 證《星島》早前報道 林群聲:財政穩健或再買一幢 ▍本報記者盧嘉潁香港報道 ▍ ■校長林群聲(右三)率領管理層介紹大 學的最新發展。 ■「MU88」的內部裝修。 我們儲了 30 多年(資金),這 件事非常值得,便啟用資金。大學的 財政情況穩健,如果將來有合適(的 酒店),我們說不定再買多一幢。 都大校長 林群聲 閉路電視有助預防罪案,香港亦正逐步 深化閉路電視網絡。中西區區議會5日召開 大會,全體區議員均要求政府加快在該區的 燈柱或政府建築物上加裝閉路電視;多名區 議員認為,當局應大幅度增加閉路電視,以 確保市民生活安全。警方回應指需要循序漸 進,讓市民習慣及了解閉路電視的作用,重 申會確保閉路電視系統安排符合私隱署的要 求。 政府表示,計劃於全港安裝2000支閉路 電視,首階段中區會安裝20組閉路電視,其 中13組已於今年6月完成,餘下7組會在今年 底前完成安裝;西區則會安裝6支閉路電視, 目前已完成3支,其餘會在今年底前完成。 另外,西區警區亦鼓勵西區商戶安裝閉路電 視,區內閉路電視覆蓋率至今達8成。 區議員指全港應有180萬部 區議員李志恒指,美國平均約每3人就 有一部閉路電視,換算香港750萬人口,應 有180萬部閉路電視,冀當局加裝。區議員葉 亦楠關注,閉路電視系統如何處理市民個人 私隱,及當局計劃在區內安裝多少支閉路電 視。區議員楊開永批評,各部門安裝閉路電 視時各自為政,「運輸署有運輸署做,警方有 警方做」,質疑為何不分享數據。 中區警區指揮官汪威遜回應指,中區已 在蘭桂芳安裝50組閉路電視,以方便管理人 群,目前所有影像會保留30日,與案件無關 會刪除。警方亦已委託獨立顧問公司檢視, 確保系統安排符合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要 求。他同意,若可引入大數據對整個政府工 作是最方便的,唯目前很多系統均已過時, 坦言「警隊有些鏡頭的影像起格,都無辦 法。」目前各部門只是在有限資源上做不同的 事,但強調已與不同部門協調,冀慢慢會改 善,又相信若循序漸進安裝閉路電視,社會 會更加支持。 另外,近年與單車相關的交通意外頻 生,單是上半年已有7宗致命意外。區議員葉 永成指出,中西區有騎單車者在道路左穿右 插,令駕駛者防不勝防,期望當局做好宣傳 教育,勸喻騎單車者須有基本設備如車頭和 車尾燈,及有頭盔和護具。 運輸署署長李頌恩指,署方正草擬法例 修訂,要求單車使用者必須戴頭盔,以提升 安全配套。她續指,該署正與執法部門及道 路安全議會進行相關宣傳教育,提高道路使 用者的安全意識。 本報記者郭詠欣、林彥汛香港報道 ■中西區舉行會議討論單車安全問題。 郭詠欣攝 中西區議會促加快 「天眼」 安裝 新一屆區議會上任9個月,當局對議 員設定多項KPI,包括8成會議出席率、每 周議辦開放時間,也有上門探訪、會見市 民等要求,有議員直言工作量甚多「疲於 奔命」。 為提升地區治理能力,區議會亦獲 安排北上培訓,例如到浙江學習「楓橋經 驗」,再應用在地區工作,有地區社團就 計劃成立社區服務中心,希望做到「地區 問題地區解決」,令矛盾不上中央。 「楓橋經驗」源於六十年代的浙江,意 指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鼓 勵群眾「說事、議事、主事」,核心價值是 「以民為本」。國家主席習近平20年前主政 浙江時,亦提出要大力推廣「楓橋經驗」, 他去年再強調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 「楓橋經驗」,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化 解糾紛。 新區議會成立後,18區民政專員今年 曾到浙江親身了解「楓橋經驗」,並安排區 議會分批到上海及浙江培訓考察,例如上 月東區及西貢區議會就到浙江學習。理論 學完,如何結合自身工作才是關鍵,地區 出身的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舉例指,滲水問 題困擾不少居民,向滲水辦投訴的「人龍」 長達3年,他所屬的九龍社團聯會早前花 數萬元購入一部檢測機,為居民檢測漏水 問題,避免市民花逾萬元聘請第三方進行 檢測,既有助調解居民之間爭拗,亦可為 滲水辦「減壓」。 他又透露,九社聯參考內地的「黨群 服務中心」,11月在紅磡開設社區服務中 心,提供課後託管、中醫診症、社區食堂 及剪髮等服務,以低廉價格服務市民。至 於如何發動市民參與地區事務,他透露本 年底推出應用程式,當中設有「地區代議 士」,鼓勵市民主動就社區問題提建議。 與此同時,為協助市民向區議員求 助,應用程式會包括20位九龍城區議員的 聯繫方法,並附有評分系統,供市民為區 議員提供的服務評分,倘負評太多或分數 「墊底」,自然需要檢討,唯評分僅供後台 參考,不會公開。 評分系統並非由官方提出,九龍城區 議員李超宇認為加強監察、提高效率並非 壞事,不會抗拒,平日無論是接收求助個 案、市民意見,一直有盡力協助,不會怕 評分,相信這亦可增加渠道,更多了解市 民想法。所謂「民生無小事」,區議員能否 以實際行動回應市民求助,解決居民眼中 的大事煩事,無論參考哪種經驗或評核, 解決問題對市民來說才是最實際。 地區擬設對區議員的評分系統 大棋盤 聶風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