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2024星島日報(洛杉磯版)

C7 10.21.2024星期一 副刊 皇帝的廟號是對其生前 的一個總結和評價,清代皇 帝中,嘉慶帝的廟號為「仁 宗」,這個「仁」字確實充分 概括了他的一生。作為一個 皇帝來說,嘉慶帝並不算出 色,而在對待兄弟方面,卻 是骨肉情深,冷暖備知。 嘉慶親政後,對於他即 位之後還活著的六個已封王 爵的兄弟,嘉慶帝不僅沒有像他的 前輩那樣百般提防甚至羅織罪名加 以迫害,相反甚為倚重,關懷備 至。 嘉慶與成親王永瑆、慶郡王永 璘感情甚篤。永瑆是乾隆第十一 子,自幼聰明敏捷,善做詩文,而 尤擅書法,甚得乾隆帝的喜愛。當 時的士大夫都以能從他的手裏得到 片紙隻字為榮,將其視為珍寶。嘉 慶帝對此也很得意,特別命人將他 的字刊印成帖,親自作序。 但這位王爺天性陰刻,待人好 使權術,持家苛虐,家產積蓄達白 銀八十萬,仍一點不肯揮霍。他的 王妃是大學士傅恒之女,出身名 門,嫁妝也頗豐厚,永瑆卻將其要 來存入庫中,王妃日日只得喝粥度 日。此外,永瑆還特別愛置買古玩 書畫,常常受人欺騙而仍不接受教 訓。 永瑆在朝中遇事,從來都是模 棱兩可,並不為嘉慶帝實心效力, 只是一味逢迎權要,哪個大臣在嘉 慶帝面前失寵,他先上前以白眼視 之,嘉慶帝對他卻是每每優容,並 不怪罪。 永瑆晚年頗為淒慘,子孫多因 生活不檢點而暴死,他也得了狂癇 症,往往上朝時胡說八道,好在嘉 慶帝不大計較。他終以狂疾而死, 苦苦積攢的財富,都被僕從掠去, 庫藏為之一空。 永璿個性剛愎自用,在嘉慶帝 面前公然以你我相稱。嘉慶十二年 是他70歲生日,嘉慶帝特地安排與 他一道去裕陵祭祀,想借此聯絡兄 弟感情,結果永璿因未按時啟程, 走在途中又逢大雨,他竟然私自 返回京城。嘉慶帝得知後非常失 望氣惱,大臣建議按規定削去他的 王爵,但嘉慶念他已70歲,實在不 忍,僅僅處以罰俸而已。 還有乾隆帝的幼子、嘉慶帝唯 一活下來的同母弟、慶親王永璘。 據嘉慶帝為他慶賀40歲生日時聲 稱,他與17弟永璘在上書房同室讀 書達20餘年,感情與其他兄弟更是 不同。 永璘自幼不喜讀書,終日沉溺 於絲竹管弦和嬉遊之中,甚至多次 微服溜出皇宮,到煙花巷子去尋歡 作樂。乾隆帝對他很厭棄,曾把 他貶為貝勒,嘉慶帝也不少責備 他。不過永璘從不作惡,無非安 居府中,以聲色自娛而已。他天性 率真、厚道,重友情,對屬下很寬 容。 在乾隆晚年的眾皇子中,不乏 野心勃勃想當皇帝的,只有永璘泰 然自若,曾開玩笑般對人說:「即 使皇上多得像雨點,也不會有哪滴 能滴在我頭上。我只願諸位哥哥們 垂憐,到時候把和珅那套宅邸賜給 我住,我就心滿意足了。」後來嘉 慶親政,抄沒和珅家產,果然把和 珅宅邸賜給了當時為郡王的永璘。 永璘常有違制之舉。嘉慶十三 年七月,在前往東陵途中,永璘私 自跑到桃花寺行宮遊玩。當時朝中 大臣紛紛上奏彈劾永璘逾制,建議 罰永璘俸祿十年,並沒收原來賞賜 的當鋪,嘉慶帝於心不忍,最終只 是將他退出內廷行走,也就是不准 他在內廷辦事而已。 嘉慶晚年,對他的兄弟們尤為 關照,因他的兩個哥哥年紀都已在 70上下,特別下令讓他們入宮時不 要騎馬,可以乘轎。 嘉慶待兄弟可謂仁至義盡 劉邦統一後,六國遺民沒 有反漢,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其一,秦朝滅亡,大仇得 報。秦國滅亡六國後,很多原 有的六國貴族遺民對秦朝或多 或少有仇恨心理,他們伺機而 動,隨時準備恢復故國統治。 比如楚國貴族項燕後人項 梁、項羽等人;再比如韓國 張良,買通大力士,趁秦始皇 巡視時進行刺殺。秦始皇去世後, 秦二世荒淫無道,趙高亂政,秦朝 政局動盪,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後, 六國貴族遺民也都聞風而動。霎時 間,各地起義風起雲湧,東方六國 紛紛復國,項羽帶領的楚軍在鉅 鹿之戰中消滅秦軍主力的同時,劉 邦入關,秦朝宣布滅亡。秦朝滅亡 後,各諸侯國認為大仇得報,仇恨 得到宣洩,等劉邦建立漢朝時,世 殊事異,六國貴族實力在秦朝末年 和楚漢之爭時遭到削弱,反抗力量 明顯減弱。 其二,項羽分封,淡化概念。 項羽入關後,憑藉其強悍的戰力, 自封西楚霸王,並對其他諸侯和有 功的將領進行分封。項羽的分封, 並不是嚴格按照原六國格局和國號 進行的分封,而是打亂重建,很多 得到分封的也不是六國原本的王室 後裔。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淡 化了原本的六國概念。劉邦建立漢 朝後,六國貴族不再有強烈的復國 概念。 其三,封王鎮守,防止反復。 劉邦建立漢朝後,鑒於楚漢之 爭時力量懸殊,為了得到支援,先 後分封了八個異姓諸侯王。為了鞏 固漢朝統治,又分封了大量同姓諸 侯王。諸侯王鎮守各地,使原本的 六國貴族遺民,難以再次起來反抗 漢朝。 其四,遷徙貴族,斬斷根基。 六國貴族在當地樹大根深,有 很強的影響力,一旦中央實力衰 落,很有可能像秦朝末年那樣,趁 機而起。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劉 邦下令楚齊等地的項氏、景氏、田 氏等六國舊貴族,遷徙到長安地 區。遠離本土的六國貴族,沒有了 根基,而且就在天子腳下,難以翻 出大浪。 其五,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劉邦建立漢朝 未現六國遺民反抗問題 古人讀書,具有強烈的功 利性色彩。在儒家文化的影響 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 下」是古代士人最理想的人生 追求,欲實現這一理想,必須 走讀書入仕之路,即「學而優 則仕」。在強烈的功利目的驅 動下,古代許多士人克服各種 困難,堅持苦讀。 西漢人匡衡好學,家貧, 為讀書,他不僅「鑿壁借光」,還 「庸作以供資用」。漢元帝時為博 士,後任丞相。 南朝人顧歡家貧無法入學,便 站在學舍的牆壁後聽講。他白天勞 動,夜晚燃糠照明誦讀,堅持不 懈,終於成為知名學者。 古人讀書除了克服客觀條件的 困難,還要不斷戰勝自我,甚至忍 受皮肉之苦,以磨煉意志。明朝人 張溥強聞博記,每讀一部書都抄寫 一遍,再誦讀一遍,然後燒掉;接 著再讀再抄再燒,如此反復七次, 書便背熟了。張溥日夜抄書,手指 磨出了繭子,冬天手凍裂了,鮮血 直流,就在熱水裏泡一會兒,繼續 抄寫。 古代書籍數量少,貧寒之家很 少有書,愛讀書之人便不辭勞苦, 四處借書讀。 西晉人皇甫謐酷愛讀書,常常 廢寢忘食,人稱「書淫」。他曾向晉 武帝借書看,晉武帝派人給他送來 一車。清朝人閻正衡酷愛讀書, 但家鄉偏僻貧窮,找不到書看, 一次,他偶從友人處借到《文選》, 如獲至寶,晝夜研讀,幾個月後就 全部背熟了。他得知一同鄉家中有 《史記》,便去借閱,同鄉不肯,他 提出在同鄉家中閱讀,還不同意。 後來,閻正衡發現同鄉家缺少柴 草,便提出每天背去一捆柴,換讀 一天《史記》,同鄉才答應。從此閻 正衡每天早上打一捆柴,並帶著筆 墨到同鄉家去,邊讀邊抄,幾個月 後將《史記》全部抄完了。 古代許多人在青少年時代都有 刻苦讀書的經歷,這為他們後來成 才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漢代大 儒董仲舒讀書曾「十年不窺園」。唐 代著名詩人元稹在《誨侄等書》中回 憶說,自己15歲以後,潛心讀書, 幾乎到了不看外面花園和井台的程 度,這樣過了十年,才獲得了一個 能文的名聲。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三歲喪父, 由兄嫂撫養,七歲開始讀書,非常 刻苦,實在困倦了,就把書當枕頭 睡一會兒,吃飯沒有菜,就邊看書 邊下飯。他每天背誦幾百字到幾千 字的文章,除了精通五經外,對各 家雜著,只要能借到的,都廣泛閱 讀。韓愈從政後,仍保持著愛讀書 的習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 以窮年」。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幼年喪 父,家境貧困,後來到南郡求學, 生活十分艱苦,他在這裏苦讀了五 年,沒有脫衣服睡過一個安穩覺, 夜晚讀書疲勞時就用涼水洗臉,每 天靠稀粥充饑,後來終於成為一代 名臣。 南齊人沈驎士,幼時家貧,酷 愛讀書,常常邊幹活邊讀書。他學 識淵博,但不願出仕,生活的最大 樂趣就是安靜地讀書。80多歲時, 不幸家中失火,他精心保存的數千 卷書被燒光。沈驎士非常傷心,決 心自己抄書,彌補損失。經過幾年 不懈的努力,居然抄了幾千卷, 「卷滿數十篋」。 功利目的驅動下 古代士人各種苦讀 ■中國歷代名畫選—— 作者:邢明學 作品:山水 治 療 對 年 幼 的 女 兒 來講,是一場漫長的「折 磨」。從喝藥開始,女兒的 身上總是飄著一股淡淡的 藥材味道。喝中藥的四個 月裏,女兒的臉色也黯淡 不少。由於缺少維生素,女 兒開始便秘、口腔潰瘍,飯 量縮減到原來的一半。 「那麼小的孩子,一天 兩大碗中藥,成年人都受不 了。」張鋒在給孩子沖藥的時 候,中藥苦澀刺鼻的味道總 是一下子躥進鼻腔,嗆得他 趕忙閉眼、後退。但女兒很 懂事,皺著眉頭一碗碗喝下 去。藥碗挪開後,女兒清瘦 的小臉總是皺成一團。有時 候由於反胃,女兒還會發出 嘔吐的聲響。 或許是為了讓父母滿意, 最初女兒總是一飲而盡。喝 藥一個多月後,女兒牙齒開 始發黃,脾氣變得暴躁,食 慾下降、胃痛,身體不適很 快轉移到情緒上,總是悶悶 不樂。 2022年11月的一天,女 兒終於爆發,無論怎麼哄都 拒絕喝藥。張鋒嚴肅起來, 命令女兒喝藥。女兒聽後顫 抖著聲音大喊:「不是說我生 病了才喝藥嗎?為甚麼喝了 這麼久也沒好?要喝到甚麼 時候?」面對女兒的提問,張 鋒說不出話來。經過一夜的 思考和咨詢,他決定不再給 女兒喝湯藥。 他試圖依靠飲食和運動 來控制。他帶女兒爬山、游 泳、跳繩、跑步。在這一切 開始之前,他早早地向女兒 灌輸運動的好處。 從前女兒的課餘活動更多 是被畫畫和黏土佔據,「她畫 畫一坐能坐上兩個小時。」現 在女兒做完作業總興奮地換 好泳衣、套上泳圈,催促他 出門。兩個月的試水後,他 發現女兒比喝藥的一年裏變 得更加開朗,出門總是蹦蹦 跳跳的。 福建人張鋒7歲的女兒被確診為性早熟,好在子宮卵巢沒有提 前發育,骨齡也相對正常。醫生提出要打抑制針,一個月一針持 續兩年,直到骨骼發育完全或者青春期。張鋒最終選擇了保守療 法——喝湯藥,每三個月帶女兒做一次相關檢查。《人物》報道,喝 藥四個月後,女兒拒絕再喝,張鋒也不再勉強。他對於性早熟的 恐懼,不止是身高,更多是擔心影響女兒的心理。 7歲女兒性早熟 福建人張鋒2022年5月21日晚, 和7歲的女兒在衛生間門口玩 鬧。他像往常一樣用胳膊從後背抱 起女兒,抱到的一瞬間,他隱約感 覺女兒胸部有個小硬塊。他立即叫 來妻子檢查,對方從衛生間出來後 神情有些震驚且遲疑。夜裏,夫妻 倆查了很久資料,依舊不確定是不 是性早熟的症狀。第二天一早,兩 人就帶女兒去一家私立醫院檢查。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醫生的詢 問後,女兒被確診為性早熟,好在 子宮卵巢沒有提前發育,骨齡也相 對正常。但醫生依舊發出了警告, 因為性早熟,孩子很有可能提前一 兩年骨骼閉合,很難達到預期身高。 醫生提出要打抑制針,一個月 一針。一般而言,抑制針注射周期 需要持續兩年,直到骨骼發育完全 或者青春期。張鋒回憶起一個做生 物研究的朋友告訴他,「打抑制針只 是暫時壓制住孩子體內的激素,兩 年後針一停,孩子體內的激素會紊 亂,到時候也會影響生長發育。」 最終,張鋒沒有接受抑制針的 方案。他帶著女兒輾轉去了另一家 省級公立醫院。這裏的醫生給出了 一個保守治療的方法——喝湯藥, 並要求每三個月帶女兒做一次生長 激素激發試驗,以及其他相關檢查 包括彩超、血檢、骨齡等,全程耗 時大約半天,等結果大約需要一 周,價格在1000元左右。 湯藥一副藥400 塊,一個療程 15天結束後,女兒的乳核明顯變 小、軟化。但是接下來的日子裏, 再也沒有任何變化。 喝中藥的四個月裏,一家人謹 遵醫囑,給孩子停掉了羊奶,水產 海鮮很久才吃一次,紅肉也減少攝 入量。抑制性早熟的進程遠沒有想 像中快,但女兒的身體依舊出現一 些不良反應,如食慾消退、口腔潰 瘍、氣色變差。後面的七個療程沒 起到抑制性早熟的作用,反而給女 兒帶來一些小毛病,這讓張鋒逐漸 失去耐心。 湯藥調理在2022年11月結束, 他轉向另一家私立醫院求助。對方 給出的方案依舊是保守治療,開的 藥也都是一些常見的中成藥,「但好 過喝中藥」。 女兒確診性早熟的一年裏,張 鋒帶著女兒輾轉四家醫院,兩家公 立、兩家私立。但他回憶都療效甚 微,「開出的藥都大差不差,不過是 把幾味藥換來換去。」2023年5月14 日,復查的報告顯示,女兒雙側卵 巢大於4毫米的卵泡約有四個,也就 是說,性發育並沒有被強力遏制。 張鋒對於性早熟的恐懼,不止 是身高,更多是擔心影響女兒的心 理。他想起小學時班級上有幾個高 出一般孩子半頭的女孩,很受大家 歡迎。但隨著年齡增長,到了初中 時期,他發現這些女孩不再發育, 進入青春期後,似乎黯淡了。反而 是一些發育晚的女孩出落得愈發漂 亮。他不想女兒也遭遇這樣的情況。 「將來受不受男生歡迎其實不 重要。」可女兒一旦脫離家庭走入 校園,很難避免受到他人看法的干 擾。「如果提前結束了發育,會不會 被其他同學議論和嘲笑?女兒還能 繼續自信成長嗎?」這是他的擔憂。 張鋒堅定地認為自己和孩子 都是受害者,「受害者沒甚麼羞恥 的。」他大方和女兒談起甚麼是性早 熟,但看著女兒懵懵的眼神,他知 道,女兒肯定沒聽懂。 在他的觀念裏,即便女兒現在 不理解性早熟的概念,但總有一天 會明白。如果那個時候的女兒回憶 起來,發現父母只教會了她躲閃和 沉默,想必會更加自卑。 在給女兒治療性早熟的過程 中,一個棘手的情況是和長輩的拉 扯。張鋒不想向父母遮掩,也希望 通過坦誠讓父母能夠協助自己。 但沒想到父母聽說後,四處打 聽偏方,總想些不靠譜的法子,如 煮薏米粥、熬鴨肉湯等等。雞鴨肉 正是醫生強調要少吃的食材。起初 張鋒只想著糊弄過去,畢竟不在一 個屋簷下生活,「老人也是好心」。 但隨著父母越來越認真,妻子有些 不開心地跟他們強調:「還是要聽 醫生的話。」可老人經常趁自己不注 意,給女兒吃一些醫生明令禁止的 東西,還總認為這是疼愛孫女的表 現。 終於在一次父母偷偷給女兒燉 了雞湯後,張鋒忍無可忍地,嚴肅 地告知對方:「孩子在吃藥,你們再 給她吃這些,她一天兩碗藥就白喝 了,也白遭罪了。」父母聽後,懨懨 地沒說話。不過好在,他們再也沒 有私自給孫女吃過東西了。 怕不再長高 拒絕激進療法 長便 期秘 喝潰 苦瘍 澀無 湯食 藥慾 ■上圖為張鋒帶女兒爬山。右圖為 女兒的生長發育報告。 ▍本報訊 ▍ 津城沐雨 客多文史 善本古籍 史實探索 文化視窗 古代軼聞 漫長折磨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