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 12.12.2024 星期四 香港新聞 ▍本報記者郭穎彤香港報道 ▍ 旅發局:去年過夜客佔半數 人均花7000元 旅發局最新年報顯示,去年訪港旅客 有接近3400萬人次,過夜旅客更逾1715萬 人次;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額,更高 達1784億港元,其中過夜旅客人均消費便 達6939港元,每人平均留港3.6晚。各項盛 事中,以「香港繽紛冬日巡禮」最為吸客, 成功吸引約120萬人次入場。旅發局總幹 事程鼎一指,會繼續肩負「第一站聯絡窗 口」功能與主辦方協作,配合政府推動盛 事經濟。 旅發局在2023/24年度年報中指,大 型盛事能展現香港優勢和魅力,同時為全 球旅客創造更多精彩體驗,帶動旅遊、酒 店、餐飲、零售等行業的經濟收益,並提 升香港的國際形象。旅發局在去年亦成功 舉辦七大旗艦盛事,如跨年倒數煙花匯演 便吸引48萬人次在維港兩岸觀賞,除夕日 單日入境人次更達22.7萬,創下去年全年 單日新高。至於首個在灣仔海濱舉行的大 規模海陸嘉年華,即「樂聚維港嘉年華」因 一連橫跨暑假5個周末舉行,亦成功吸引 近20萬人次入場。 郵輪旅遊走勢亦強勁,去年合計有 164個郵輪航次訪港,旅客吞吐量達48萬 人次。旅發局預計,今年會再迎接17艘首 次訪港的郵輪。至於會展旅遊方面,去年 約有140個大型會展活動在港舉行。 另年報亦披露,截至今年3月,旅發 局在2024年度總收入約14.4億元,當中近 13.5億元來自政府資助;總支出約14億 元,當中宣傳、廣告及刊物支出最多,佔 約7.1億元。扣除各項支出後,旅發局在 2024年度有約3383萬元盈餘。值得留意的 是,該年度有高達4418萬元利息收入,遠 高於上一個年度的2576萬元,估計受惠於 高息環境所致。本報記者蕭博禧香港報道 ■「香港繽紛冬日巡禮」最為吸客,成功吸引約 120萬人次入場。 盛事類別 吸引參與人數 香港繽紛冬日巡禮 約 120 萬人次入場 香港跨年倒數 約 48 萬人次在維港兩岸 觀賞 樂聚維港嘉年華 近 20 萬人次入場 香港美酒佳餚巡禮 約 14 萬名市民及旅客入場 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 近 12 萬觀眾到場打氣 去年盛事極吸客 資料來源:旅發局年報 香港盛事活動成功吸引旅客。羅淑佩11 日回應立法會議員書面質詢時透露, 政府一直因應盛事活動的籌備狀況,編製並 持續更新「盛事年報」,單計今年上半年已有 110項盛事舉辦,當中會議及展覽類佔超過 三分一,文化藝術及創意類居次,其餘活動 包括體育及賽事、金融經濟及創科、節日及 慶典、匯演及嘉年華等,估算上半年盛事共 吸引約55萬名旅客參與,帶來約24億元消費 額,經濟增加價值約14億元。 另負責盛事的高層次督導工作的「盛事統 籌協調組」,亦會與相關政策局、部門和法定 機構協作,加強推動、支持及便利盛事在港 舉辦。本年度《預算案》已預留1億元,用作未 來3年配合協調組加強宣傳推廣盛事活動。 羅淑佩又透露,今年首10個月已有3670 萬人次旅客訪港,按年升37%。由政務司副司 長卓永興領導的「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亦 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制訂推進項目,強調會以 「創新思維」更好地利用香港豐富且獨特的資 源。羅提及,政府將推動鯉魚門特色旅遊, 目前已進行海旁改善工作,相關海濱長廊、 防波堤、公眾登岸設施等,將在下月底完 工;亦會與水上的士營辦商商討,冀拓展至 東九龍及港島東一帶新路線。 旅客急升亦令關口逼爆。深圳邊檢總站 西九龍邊檢站指,今年以來經西九龍站口岸 出入境的外籍旅客已突破100萬人次,旅客來 自164個國家及地區,較去年增長9成;單日 客流量最高紀錄更超過6300人次。 香港旅遊專業聯盟主席羅啟邦指,業界 本身對盛事活動的經濟效益不感到樂觀,但 自今年中起見到訪港旅客人次逐步上升,尤 其是東南亞旅客有大幅增加,相信是盛事帶 來的成效,預期明年的勢頭會持續向好。他 又指,雖然旅客消費模式改變,專程到港購 物者確實比過去減少許多,但亦有新的需求 出現,「有人到港開銀行戶口、買投資產品、 睇樓或做美容等等」,認為業界可提供更多元 的服務。 盛事經濟漸見效益。文化體育及 旅遊局局長羅淑佩11日透露,今年上 半年舉辦的110項盛事活動,合計吸 引約55萬旅客參與,並帶來約24億 元消費額;政府亦已在2024/25年度 預留1億元在未來3年加強宣傳推廣盛 事。另今年首10個月已錄得約3670 萬人次訪港,按年急升近四成,當局 將繼續以創新思維把香港打造為「首選 旅遊目的地」。有旅遊業界人士向《星島》 指,對盛事帶來的經濟效益感樂觀,預 期明年勢頭會持續向上。 ■跨年倒數煙花匯演便吸引48萬人次在維 港兩岸觀賞。 香港曾有「不夜城」之稱,但一場疫情 改變了港人生活和消費習慣。為催谷夜經 濟,港府去年9月展開「香港夜繽紛」系列活 動,舉辦各類夜間活動鼓勵市民外出,商界 亦要「落水」配合。不過事隔一年多,無論是 政府、議員抑或商界,已甚少再提及「夜繽 紛」口號。有政商界人士直言,「夜繽紛」意 義已不如前,認為搞旺香港經濟須重質不重 量。 政府去年搭台推動「夜繽紛」,重頭項目 包括在灣仔、西環等3個海濱搞市集,又鼓 勵公共交通營辦商提供優惠、商場延長營業 時間等,為市面營造熱鬧氣氛。當局曾表 示,3個海濱市集吸引至少27萬人次入場, 商戶生意額上升兩三成,唯沒有特別估算經 濟效益。 有商界人士指,初期夜市活動有新鮮 感,對市民有一定吸引力,但當類近活動越 來越多或欠缺特色,效果只會逐漸消退,而 且大部分夜繽紛活動欠缺可持續性的經濟效 益,但動用的社會資源卻不少。由最初的 夜繽紛,到政府力推盛事經濟、「無處不旅 遊」,他認為最重要是活動要有香港特色、 地區特色,質遠比量重要。 查看「夜繽紛」官網,絕大部分活動已完 成,網頁新聞公布一欄,已大半年未有更 新。事實上,今年《施政報告》亦沒有再提及 「夜繽紛」,當時特首回應指須務實推動經 濟,如果可以當然想發掘「不夜天」的旅遊熱 點,但也要兼顧環境因素,以免「興一利生 一弊」,衍生噪音等問題。新一屆區議會年 初上任後,18區則啟動「日夜都繽紛」,在全 港各區舉辦具地區、傳統文化特色的活動。 商界議員林健鋒表示,不清楚為何政府 不再強調「夜繽紛」,但不同階段有不同工作 重點屬正常:「現在要『繽紛』的,早已不止 夜晚。」他說復常初期,政府見到晚間消費 疲弱,因此啟動「夜繽紛」,但現時政府要思 考的因素越來越多,包括大型盛事、用好啟 德體育園等,單是「夜繽紛」已不足以滿足需 求。民建聯顏汶羽則指,「夜繽紛」和盛事經 濟的本質不同,前者針對本地人,對鼓勵市 民晚間外出有作用,現已改由地區接力搞活 動;後者目標包括旅客和商務人士,涉及的 規劃部署更多。 在眾多「夜繽紛」活動中,廟街夜市是少 數長期維持的例子,自去年12月推出,由 旅發局、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合作統籌營 運,本月限期屆滿後旅發局將退場,由商販 自行營運。筆者近日曾在周末晚上到夜市遊 走,現場所見仍維持到一定人流和氣氛,但 人流已比起開幕初期顯著減少。 廟街販商商會主席陳錦榮指,已向政府 入紙申請在12月限期結束後,重新營運小食 檔。他說自從廟街夜市後,該處每日人流由 約2000人急增數倍,現時雖比不上初期,但 仍有約7000人流。據商販反映,夜市在商業 上可繼續維持,仍希望長做,又指夜經濟是 刺激消費市道的重要途徑之一,香港亦應有 自己的地標夜市。 有資深建制不諱言,無論是「夜繽紛」抑 或盛事經濟,都要顧及成本效益、貴精不貴 多,公帑資助也要慎用,減少漁翁撒網,避 免「花冤枉錢」。 聶風 大棋盤 「夜繽紛」是否悄落幕 商界盼轉型重質 上半年逾百盛事吸24億消費 料明年勢頭持續 羅淑佩:打造港成 「首選旅遊目的地」 ■羅淑佩表示,當局將會 繼續以創新思維推廣香港。 ■大坑火龍吸引不 少旅客慕名而至。 ■政府將推動鯉 魚門特色旅遊。 ■今年以來經西九龍站 口岸出入境的外籍旅客 已突破100萬人次。 ■今年香港舉辦多項盛 事,吸引約55萬旅客參與。 政府已在 2024/25 年度預留 1 億元在未來 3 年加強宣傳推廣盛事。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