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 12.12.2024星期四 副刊 醫師表示,頸動脈跳動過於明顯,可能反 映出心血管疾病;脖子靜脈異常怒張, 可能是上腔靜脈症候群,其與肺癌或其他胸 部腫瘤有關,建議定期檢查,及早就醫,遠 離疾病。 脖子顏色改變 內分泌系統異常 醫師說明,當脖子顏色變深或變黑,特 別是在皺褶處,可能是內分泌系統異常的徵 兆,通常與荷爾蒙失衡或代謝異常有關,使 得脖子皮膚會變得厚重、粗糙,顏色加深, 可能呈現暗灰或深褐色,常見於頸部、同時 你的腋下或腹股溝等部位,也有皺褶處的加 深加黑的顏色。 脖子僵硬疼痛 恐肌肉拉傷、姿勢不良 脖子僵硬或疼痛,通常是肌肉拉傷、姿 勢不良或頸椎椎間盤問題所引起。此外,劇 烈運動或突然的動作,也可能導致頸部肌肉 拉傷,加重疼痛感;亦或是炎症或感染的徵 兆,如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果已排除以上問 題,脖子仍然僵硬疼痛,記得找醫師排除風 濕性關節炎,其為1種自身免疫疾病,會影響 頸部關節,導致疼痛和僵硬。 喉結突出和不對稱 可能甲狀腺異常 喉結不對稱腫脹或疼痛,可能是由甲狀 腺異常引起的,這些包括甲狀腺結節或腫 瘤。此外,喉結部位異常增大,也可能反映 出甲狀腺或喉部的其他問題,如腫瘤或感 染。這些脖子通常表現為喉結一側的突出、 腫脹,才出現不對稱的情況,觸摸時感到不 適或疼痛,嚴重情況下還可能影響吞嚥或呼 吸。 脖子後方脂肪堆積 多有內分泌或代謝問題 脖子後方的脂肪堆積,或所謂的「水牛 肩」,常與內分泌失調或代謝疾病有關。此種 脂肪堆積可能由於身體內分泌異常(特別是皮 質醇過高)所致,且往往難通過飲食和運動減 少,這些人頸背部形成明顯的脂肪隆起,通 常在肩膀和脖子交界處,多伴隨體重增加等 其他全身性症狀。 脖子血管明顯怒張 恐有心血管問題 醫師提醒,頸動脈跳動過於明顯或腫 脹,可能反映出罹患心血管疾病,多合併有 呼吸困難、胸痛問題。另外脖子的靜脈異常 怒張,也可能是上腔靜脈症候群的表現,與 肺癌或其他胸部腫瘤有關,建議多加留意。 淋巴結腫大 通常是感染或免疫系統反應 醫師提及,脖子兩側或下巴下方的淋巴 結腫大,通常由感染或免疫系統的反應引 起,如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等。但在某 些情況下,淋巴結腫大也可能提示更嚴重的 問題,如癌症轉移,受影響的淋巴結出現腫 脹等: 疼痛淋巴結:按壓時會感到疼痛,且可 能伴隨發燒、疲勞、乏力等全身症狀。持續 性的腫大或沒有疼痛的淋巴結,可能須注意 感染常見疾病,例如:感冒、單核細胞增多 症或肺結核病。 無痛淋巴結:淋巴結腫大,持續數周不 消退,或伴隨不尋常的症狀,如無痛腫大、 體重減輕等,建議立即就醫檢查排除淋巴 癌、頭頸癌、癌症轉移性的淋巴結等癌症問 題。 脖子明顯腫大 多與甲狀腺有關 突然發現脖子的脖圍明顯腫大了一圈, 通常與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都有關,也可 能與碘缺乏、自體免疫反應或腫瘤等因素引 起。如果出現甲狀腺腫大症狀,建議及早就 醫檢查,以確定病因並進行適當的治療。 明明不胖卻有脂肪肝,或許該回想自己 是否有吃太快的問題。醫師表示,進食速度 過快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風險密切相關, 據研究顯示,BMI<25者,往往有明顯的脂 肪肝,推測與過量熱量攝入、胰島素阻抗增 加、脂質代謝紊亂及腸道菌群失調有關,因 此建議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遠離脂肪肝。 醫師說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與多 種因素相關,如飲食習慣、體重、運動量及 基因所致。其中,快速進食恐造成4問題,影 響脂肪肝風險: 過量熱量攝入 快速進食會減少飽腹感的信號傳遞,大 腦未能及時接收到「吃飽」的訊號,導致攝入 過多熱量,這些多餘的熱量,容易轉化為肝 臟中的脂肪儲存。 胰島素阻抗的增加 快速進食可能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引發 胰島素水平的頻繁波動。長期下來,易增加 胰島素阻抗的風險,是脂肪肝的重要成因。 脂質代謝紊亂 飲食速度過快可能破壞正常的脂質代 謝,促使脂肪在肝臟中堆積。 腸道菌群失調 快速進食可能影響腸道的消化過程,導 致菌群失衡,進一步影響肝臟健康。 研究指出,當每周有兩次以上快速進 食,也就是每餐時間少於5分鐘時,可能將脂 肪肝風險提高81%。 延長用餐時間 每頓飯至少用15-20分鐘完成,細嚼慢 嚥,有助於提高飽腹感,減少過量攝入。 專注進食 進餐時避免看電視、玩手機或工作,提 高對食物的專注度,幫助養成健康的進食習 慣。 調整食物分量與質地 選擇蔬菜、全穀物等高纖維食物,或富 含蛋白質的食物,可延緩胃排空速度,幫助 控制食量。 避免進食太匆忙 盡量安排固定的進餐時間,減少因時間 緊迫而快速進食的機會。 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 研究發現,細嚼慢嚥的男性脂肪肝風險 降22%,女性則可降低36%。 醫師補充,除了改善進餐速度,也因做 到3件事,遠離脂肪肝: 維持健康體重 減輕5-10%的體重即可顯著改善肝臟脂肪 沉積。 增加運動習慣: 養成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 動,以助於脂肪代謝。 定期體檢: 檢測肝功能、脂肪肝風險指標,如 ALT、AST和B超檢查。 從脖子的顏色改變、僵硬疼痛、喉 結突出和不對稱、脂肪堆積、血管明顯 怒張、淋巴結腫大,甚至是整個脖子腫 大,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定期檢查 及早就醫 適當治療 ■覆盆子有益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 醇(LDL)、改善血壓、管理體重及減少 發炎。 網上圖片 ■喉結不對稱腫脹或疼痛,可能是由甲狀腺異常引起的。 網上圖片 許多研究都證實水果等食物,能 保護心血管健康。總地來說,吃水果 對心臟有益,還能預防世界衛生組織 認定全球第1大殺手—心臟病。 黑莓:含有對心臟健康至關重要 的營養素如花青素,可預防動脈粥狀 硬化(動脈斑塊堆積),並降低心血管 衰老及疾病風險。 藍莓:每天吃藍莓能改善血管細胞 功能,有助於控制血壓、預防血栓;另 有研究更顯示,藍莓富含可溶性纖維, 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並促進腸道排除膽 汁,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覆盆子:吃覆盆子有益於多種心血 管代謝,包括: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 醇(LDL)、改善血壓、管理體重及減少 發炎。 木瓜:木瓜含有鉀、維他命A和維 他命C等有益心臟健康的營養成分。研 究顯示,補充維他命A、C可降低心臟 病、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及心臟衰竭 發生風險。 紅葡萄:研究指出,紅葡萄富含多 酚,使其成為保護心臟健康的絕佳水 果。葡萄中的多酚能降低氧化壓力、血 壓及減少發炎,對治療心血管疾病及糖 尿病有益。 嘔血,是指患者嘔吐血液,由於上 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腸、胃空腸 吻合術後的空腸、胰腺、膽道)急性出 血所致。當出血量較大時,血液在胃內 積存,達到一定量時會刺激胃部引起嘔 吐,從而將血液排出體外。這是一種需 要引起高度重視的症狀,往往與多種疾 病有關。 消化道疾病:這是嘔血最常見的原 因。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 炎、慢性胃炎、胃癌等,這些疾病可能 導致胃黏膜受損,引發出血。 食管疾病:如食管炎、食管靜脈曲 張破裂等,也可能導致嘔血。特別是肝 硬化患者,由於門靜脈高壓,食管靜脈 曲張破裂的風險增加。 膽道疾病:膽道結石、膽道感染 等,在嚴重情況下可能引發膽道出血, 進而表現為嘔血。 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統疾病(白血 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感染性疾病 (敗血症、流行性出血熱等),以及某些 藥物的使用,也可能導致嘔血。 嘔血是一種嚴重的臨床症狀,需要 患者和家屬的高度重視。通過瞭解嘔血 的基本概念、探究其可能的原因,並掌 握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方法。 五降 水心 果血 益管 心衰 臟老 嘔血原因複雜多樣 需要高度重視 飲食速度過快恐增脂肪肝風險 ▍本報訊 ▍ 脖子變化恐身體發警訊 本 報 推 出 全 美 手 機 APP 及全新改版美國 星島官網 singtaousa. com 讓僑胞及本報讀者即時收 到東西兩岸的新聞,並不定時 提供最新資訊。 健康貼士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