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01.20.2025 星期一 香港新聞 大律師公會將於23日舉行周年大會,屆 時將由會員投票通過新一屆執委會的主要骨 幹,而消息指現任副主席毛樂禮資深大律師 將競逐公會主席,兩名副主席分別由許紹鼎 資深大律師及薛日華資深大律師競逐。公會 現任主席杜淦堃資深大律師表示,下任正副 主席都是業內表表者,而毛樂禮私下更是他 最好的朋友,亦是他最信任的人,對新團隊 帶領公會充滿信心。 熟悉公會事務 了解核心價值 談到毛樂禮,杜淦堃盛讚對方公會工作 經驗豐富,擔任多屆副主席對公會事務熟 悉,而下屆三名正副主席,並非單純因資深 大律師才出任,且不只是在自己的專業領 域,在法庭或執業上是表表者,他們每位都 是業內深受尊重的資深大律師,深信他們對 於公會的核心價值、公會角色都相當了解, 對他們都很有信心。 被問到作為大律師對行業未來發展,杜 淦堃表示,這幾年與內地法律界同業交流, 他們非常尊重香港的司法制度,而內地是一 個有14億人的市場,香港與內地都需要互相 學習、去了解,深信會有一定的發展。另外 香港在國際仲裁的角色及發展,他亦感到非 常樂觀,相信香港在區域內的地位會一直去 提升。 毛樂禮曾在2017至2019年,以及2022至 2024年擔任公會副主席,期間多次代表公會 到訪內地及海外,包括英國、法國、新加坡 等等,推廣香港普通法制度、高水平法律服 務及國際仲裁的獨特優勢。消息人士指他處 理公會事務經驗豐富,與杜淦堃3年來合作無 間,理念相近又合拍,加上不少執委會委員 留任,如果公會新一屆執委會骨幹成員稍後 獲得會員大會通過,將順利過渡,並維持目 前的發展策略及方向。 2022年從夏博義(Paul Harris)接過 主席一職時,杜淦堃曾說未 來公會不談純政治,而過去3年多宗國安法相 關案件展開、訂立《基本法》23條、修訂《法律 執業者條例》、大律師公會恢復訪問北京等, 杜淦堃憶述時仍歷歷在目。被問到任內有否 做到不談純政治,他稱任內盡力就不同法律 議題發表意見,坦言公會不能有預設立場, 要不偏不倚、不亢不卑去表達意見非常重 要,「如果一件事政府的做法是可以接受,公 會唔應該不支持,不可以為了反對而反對。」 他續稱,大律師具有獨特性、批判性 強、有獨立的意見,亦都不會吝嗇去表達己 見,因此會員對不同議題持不同意見是很自 然,亦是健康,但作為主席如何去反映意見 才是最困難,「我不會期待會員不提出意見或 者一模一樣,呢個工作點去平衡,帶來相當 嘅壓力。」唯他感慶幸是大律師對公會認同感 很高,公眾亦非常關注公會立場,這種經歷 令他深刻難忘。 率團訪京「真心表達自己想法」 2023年杜淦堃率團訪京,是停辦5年後首 次正式訪京,外界視為與中央政府關係「解 凍」。杜淦堃一再重申只是老朋友久別重逢, 「老朋友不需要成日見,真心對待、真心表達 自己的想法,令到有良好溝通是最重要。」他 亦強調,香港是國家中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 轄區,中央政府很重視公會提的意見,而當 內地越了解香港制度、香港情況,對香港、 「一國兩制」都非常重要,認為公會訪見絕對 不只是為了公會自身的利益。 至於香港在國際形象上,他指很多海外 同業都會留意香港法庭的判詞,如公司法、 清盤法、國際仲裁等,強調香港處理過很多 海外法院未必有處理過的範疇,「當有人質疑 香港司法制度的時候,都應該去看看,香港 不止看涉及國安的案件,有好多範疇,這個 司法管轄區都做得好好。」 預視地緣政治為香港帶來挑戰 被問到如何評估未來中美關係或會帶來 的挑戰,他直言「無水晶球」,深信挑戰一定 有,但不只是香港,很多司法管轄區都有自 己的挑戰,但很有信心香港法律界、司法界 有足夠人才去處理。 對於任內有否遺憾,他笑稱一日只有24 小時,想做的事太多,「我諗我可以說的是已 盡力去做,做得好不好我不評論,留給會員 (評論),但永遠都可以做多些。」他強調大律 師具獨立性,不應只關心自己的業務,在很 多法治議題上可發表獨立意見,令到大律師 在市民心中有一定地位。 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資深大律師3 年任期即將屆滿,他接受《星島》專訪時 形容能夠成為公會主席,是他事業生涯 中最有意義的工作,而這些年香港發生 不少的事,外界對香港有不同觀感屬正 常,認為與外界溝通要長期深耕細作, 「事件不是靜止的、是動態的,所以我覺 得慢慢來。」他又提到最擔心是地緣政治 帶給香港的挑戰,「能否予海外朋友看到 香港繼續是一流司法管轄區?這點是非 常重要。」但他亦盛讚本地法律界年輕一 代優秀,深信有能力應對不同的挑戰。 ■杜淦堃指,任大律師公 會主席,是他事業生涯中 最有意義的工作。 盧江球攝 ■杜淦堃盛讚本地法律界年輕一代優秀,深信有能力應對不同的 挑戰。 ■杜淦堃(前排左四)率團訪京,一再重申只是老朋友久別重逢。 資料圖片 杜淦堃冀港續做一流司法管轄區 大律師公會主席功成身退 自感事業生涯最有意義工作 ▍本報記者郭詠欣香港報道 ▍ 毛樂禮競逐公會主席 杜:他是我最信任的人 立法罰人難減地盤意外 由下而上提升安全意識 踏入2025年,香港 再發生了多宗嚴重建築 地盤意外。其中啟德新 急症醫院地盤一幅巨型竹製棚架倒塌,造成 11名工人受傷,多人危殆。就在特首翌日會 見記者表示高度關注事件時,在藍田一項政 府斜坡工程地盤,又有一部重型挖泥機從山 坡翻側墮下,壓落路上一輛垃圾車造成3人受 傷。若被壓的並非結構堅固的垃圾車,傷亡 可能更為嚴重。 連串意外再次喚起社會對工業意外,尤 其是建築工程地盤事故的關注。今屆政府強 調要提速提量覓地建屋,加快推展在北部都 會區的基建和產業發展,令人擔心工程量增 加即等如意外增多。 地盤意外除了會造成工人傷亡,令死傷 者家庭失去經濟支柱,亦會導致老化問題嚴 重的建造業更難吸引新血入行,影響工程進 度和造價成本,以至引發更多承建商出現財 政問題,形成惡性循環及對各方都不利。 部分人建議通過立法來提升地盤安全。 例如針對接連發生冧竹棚意外,有人提議全 面禁用傳統竹棚,改用較安全穩固的金屬棚 架。 但業界認為相關意外的主因是竹棚的不 當使用,尤其在工程臨近完結時,用作固定 竹棚與建築物牆身的裝置,因種種理由被人 拆除或損毀,有關問題在金屬棚架同樣有機 會出現。而轉用金屬架會令工程成本上升, 部分狹小的地盤或凌空工序亦較難採用。 除了棚架意外,近年一些相對簡單的高 空工作工序,例如更換電燈膽,修剪樹木, 清潔天花板、平台、玻璃幕牆、以至一般的 抹窗工作,亦不時發生致命的墮樓或墮地意 外。有人建議立法規定不得單獨進行任何類 型的高空工作,通過互相監察來確保對方做 足安全措施。但有關建議除了在執行及成本 上有困難,如果工人的安全意識不足,只顧 貪快、貪方便,則不論有多少人在場都可能 掉以輕心。 勞工界要求進一步提高有關建築工程意 外的罪行罰則,發展局現正就有關問題進行 諮詢。但實情是立法會已於2年前通過修例, 大幅提高了多項職安健罪行的最高罰款額和 監禁刑期,但似乎對減少意外起不到實質作 用。修例的最直接效果,反而是令到相關業 界公司及須為地盤安全「孭飛」的專業人士聞 風喪膽,不願擔任工程的「認可人士(AP)」或 「授權簽署人(AS)」,以免因自己無法控制的風 險而遭到刑事起訴。 但凡涉及人類行為及行業文化的問題, 都不能單靠立法或罰人去有效解決,必須由 下而上推動轉變,改革相關的制度和行業生 態。首先是要全面加強建築工人的安全培訓 和意識,並與其收入與生計掛鈎。 據悉建造業議會已擬備好一套「安全表現 記分制度」,前線工人及監工如被發現違反地 盤安全守則,即會被記分;記滿一定分數便 須「再教育」接受安全培訓,否則可能會被禁 進入地盤,後者等同被罰薪以至失業;希望 藉經濟誘因來切實提升工人的安全表現,並 協助僱主甄別安全表現良好的員工,給予更 多工作機會以至薪酬等獎勵。 善用創新科技,推動「智慧工地」也能有 效減少意外,但有關系統和設施涉及不少額 外成本,較小型的工程及承建商可能難以負 擔。而且現時著重「價低者得」的招標制度, 並不鼓勵入標者對地盤安全作出太大投資。 這方面須從改革制度著手,包括將地盤安全 開支剔除標價計算,以及對安全表現良好的 承建商或工人給予額外的金錢獎勵。 業界還提出要改革勞工處的地盤安全主 任制度,理順整個產業鏈及分判流程中,地 盤業主、總承建商、分判商、顧問公司,以 及相關的老闆、專業人士、監工、判頭和 前線工人的安全責任,強調多人、多重監 管,並不等於有效監管。有關改革工作複雜 艱巨,但政府、議員及勞工界都不應遇難避 事,只求捨難取易,以為簡單地通過立法、 告人、罰人,就能夠保障工友的安全。 新聞分析 最擔心是地緣 政治帶給香港的挑 戰,能否予海外朋 友看到香港繼續是 一流司法管轄區? 這點是非常重要。 大律師公會主席 杜淦堃 ■杜淦堃(右)指,競逐大律師公會主席的毛 樂禮(左),是他最信任的人。 資料圖片 ■兩名副主席分別由許紹鼎(左)及薛日華 (右)競逐。 資料圖片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