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2025星島日報(洛杉磯版)

A15 01.20.2025 星期一 香港新聞 ▍本報記者李建人香港報道 ▍ 近期詐騙罪案猖獗,繼香港大學有學院 要求學生完成防騙知識的問卷,城市大學表 示,已要求所有學生完成由大學與警方合作 設計的問卷。城大又透露,去年接獲逾30宗 學生遇詐騙的案件,涉款約1500萬元。警方 表示,反詐騙協調中心在前年9月推出網上防 騙學習套件,至今已有逾4000名大學生完成。 城大19日回覆本報查詢時透露,大學在 2024年接獲逾30宗學生遇詐騙的案件,涉款 約1500萬元,大學在今年新學期已要求所有 學生完成由大學與警方合作設計的問卷。城 大表示,大學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小組 透過電郵、海報、傳單等,提醒學生小心詐 騙訊息,小組亦計劃在校內舉辦防騙研討會。 據了解,大學的防騙問卷是由警務處為 院校製作,涵蓋的內容包括電話騙案、網上 情緣騙案、網購騙案等。警方回覆查詢時表 示,反詐騙協調中心與其他警方部門,過去 多年為大專院校的非本地生舉辦大型防騙講 座,中心在2023年9月推出網上防騙學習套 件,內容包括以短片和選擇題形式,提供騙 案求助資訊和針對4種騙案的防騙訊息,套件 推出至今已有逾4000名大學生完成,中心正 與各大學商討如何更有效使用。消息指,執 法部門正與內地有關部門商討,要求學生在 到港就學批文發出前先學習防騙知識,但強 調有關討論只屬初步。 日前港大社會科學院向學生發電郵,透 露大學近月有逾60名學生墮入騙案,涉款逾 6000萬元,要求學生在2月10日或之前,完成 由警方提供、有關防騙知識的多項選擇題問 卷,否則將不獲准進入圖書館和共享學習空 間。港大19日回覆查詢時表示,港大學生發 展及資源中心一直與警方留意涉及學生的騙 案,中心已向學生發放由警方提供的防騙學 習套件,過去亦透過講座、海報等。 理大回覆查詢時表示,大學去年7月起 要求新生入學時,須完成由警方主力設計的 網上課程和測驗,校方亦與警方合作,設立 15個微信群組,為非本地生提供最新防騙資 訊,並透過講座等渠道宣傳。大學稱,措施 推行後,學生防騙意識明顯提高,有學生主 動向校方舉報疑似個案,並成功透過警方堵 截詐騙個案。教大表示,一直與警方緊密合 作,推動校園防騙,包括鼓勵學生填寫防詐 騙問卷、舉辦防騙講座等。 嶺南大學表示,學生事務處一直與警方 合作宣傳加強防騙意識。科技大學則表示, 已經將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的學習套件加插 在一年級課程,並與警方緊密合作,雙方亦 開設「港漂報案室」通訊群組。中文大學表 示,就防範電話騙案有既定的宣傳和教育策 略。 本報教育組香港報道 當局即將修例,將「太空油」列為危險藥 物,警方亦引入快速檢測工具大力打擊販運 和吸食該毒品的活動,主要原因是「太空油 毒品」來勢洶洶,已成為青少年最常吸食毒 品之一,加上毒販不斷通過社交媒體針對年 輕人銷售,故此修例和加強執法打擊是刻不 容緩。 禁毒常務委員會備悉的藥物濫用資料中 央檔案室數字顯示,去年首3季有174人被呈 報吸食「太空油」,其中139人為21歲以下, 比前年同期僅2人大幅上升,已成為青少年 最常吸食毒品之一,僅次於大麻和可卡因。 另外,執法部門去年初截至去年11月檢獲 144宗涉及「太空油」的案件,拘捕211人,檢 獲10.9公斤依托咪酯,較前年均大幅上升。 青少年吸食人數猛增,主要原因是以電 子煙方式吸食,而且不少「太空油」煙彈均加 入了水果味道,令吸食者覺得只是吸了「加 料」煙而非吸毒,但其實當中成分除了依托 咪酯,更往往加入了不同毒品例如大麻、 「冰毒」和俗稱「K仔」的氯胺酮等,結果一些 年輕人被吸引嘗試後,往往迅速成癮,沉淪 毒海。 毒販為開拓青少年市場,紛紛在社交媒 體推銷「太空油毒品」兼派送上門,《星島》 於去年12月15日亦報道,有毒販以「士多」為 名在Facebook發放宣傳廣告,表面看似是一 般網店,點擊後卻轉往銷售大麻產品和「太 空油」的Telegram群組,當中可見大量以卡 通圖片宣傳的大麻曲奇、大麻「太空油」等新 款式毒品,亦有帖文介紹吸食方法和所謂益 處,企圖誘導青少年嘗試;記者以年輕人身 份聯絡,被推薦購買「兩啖就上頭」的大麻 「太空油」,聲稱「性價比」高於吸煙,更強調 全港各區24小時「送貨」上門,買毒品易過借 火。 為打擊俗稱「太空油」的依托咪酯新興毒 品,警方西九龍衝鋒隊及機動部隊人員 於18日進行重點巡邏,機動部隊人員於油麻 地截查一名55歲本地男子,並搜出一粒電子 煙彈,人員於是在現場使用快速檢測工具, 成功驗出該粒電子煙彈含有依托咪酯,遂拘 捕該名男子,涉嫌「管有第一部毒藥」。此宗 案件亦成為首宗利用快速檢測工具發現藏有 「太空油毒品」的案例。 同日,衝鋒隊人員於紅磡截查一名31歲 本地男子,並搜出4粒懷疑含有依托咪酯的電 子煙彈,遂以涉嫌「管有第一部毒藥」拘捕該 名男子。 警方發言人表示,政府將於2月14日修訂 附屬法例,並於同日刊憲,將依托咪酯納入 香港法例第134章《危險藥物條例》,列為毒品 管制。修例後,非法管有的最高刑罰是監禁7 年及罰款100萬元;販運或非法進口的最高刑 罰是終身監禁及罰款500萬元。 發言人續指,已引入快速檢測包,將俗 稱「試紙」的快速檢測工具供各警區人員使 用。警方重申,根據香港法例第138A章《藥劑 業及毒藥條例》監管,非法管有及售賣第一部 藥物亦屬刑事罪行,最高刑罰為罰款10萬元 和監禁兩年,市民切勿以身試法。 警方日前表示,會重點巡邏高風險地區 如酒吧等,如發現有人疑似吸食太空油,並 難以透過查問、觀察行為等判斷,就會使用 檢測包。檢測包內含一支獨立包裝檢測棒、 一支測試溶液、一個密封樣本膠帶和一對外 科手套,使用者首先需佩戴手套,將測試棒 前端的試紙插入電子煙的吸氣口、注入口等 位置,再放入測試溶液,等待10至15秒後, 便會出現測試結果,如呈一條線為陽性,兩 條線是陰性。如發現含有太空油,會即時拘 捕吸食者,並將其煙彈送往進一步化驗。 警重點巡邏高風險地區 15秒無所遁形 3成受訪中學生直認 「已躺平」 機構:應給予鼓勵 「躺平」過活在年輕人中廣為流行。有機 構調查發現,受訪中學 中高達6成半人對 「躺平」持正面或中立態度,近3成人更已身 體力行「躺平」;受訪者普遍追求輕鬆生活、 不想社交、不追求好成績等生活方式。但專 家指,不少中學生只是想暫時休息,或未尋 到生活目標才採取「躺平」態度,社會不應妖 魔化「躺平青年」,反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鼓 勵,協助進行生涯規劃。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在去年9月至11月, 以問卷訪問約990名中學生,結果發現僅 34.8%人認為「躺平」負面,近半數人支持朋 友「躺平」;41.2%人稱已「躺平」超過一年。在 表態「已躺平」的267人中,約6至7成認為「躺 平」等同「懶散」、「輕鬆過活」;5至6成人指是 「不做功課」、「不想社交」、「讀書不追求好 成績」;4至5成人認為等於「沒有特別興趣目 標」、「對未來生活沒有想像」。 另「躺平」也可分作「覺醒」及「逃避」兩大 類。「覺醒」類中,約7至8成人認同不應追求 名車、體面工作、無意義社交的狀態。「逃避」 類中,約半數人認同「可選擇慢生活」、「只需 滿足基本生存」、「租屋過一世」。 剛考完DSE的阿偉,目前正於專上學院 修讀社會服務課程。他將自身定義為「無望型 躺平」,自言因當年備考公開試時感到「努力 無結果」、「溫和唔溫書(成績)都差不多」,故 選擇「不如唔好畀自己壓力」,加上當時師長 均未能欣賞其努力,「他們都是覺得我掛住打 機,無溫書,那我不如真的去打機。」展望未 來,他冀能從事輕鬆且無壓力的工作,只需 「維持到生活」。 女青總主任郭義聰指,「躺平」的中學生 多是想暫時休息,或未找到人生目標,社會 應多予以鼓勵,而非「一味責怪」。他指出, 社會應有「接受失敗」的氛圍,家長也應開闊 胸襟接納子女對不同職業的選擇,強調「躺 平」並非外界所想單純為「逃避問題」而作出的 選擇,亦可能是青年深思熟慮、權衡利弊後 展現的生活態度。 本報記者常彧璠香港報道 主要成分為依托咪酯的新興毒品「太 空油」,荼毒年輕人,由於此毒品一般透 過電子煙吸食,外人難以辨別,警方遂 於18日引入快速檢測工具,警員可利用 試紙測試吸煙工具的吸氣口、注入口等 是否含有太空油成分,當日截查一名男 子時發現其藏有一粒電子煙彈,隨即進 行快速檢測,結果證實含有依托咪酯, 將他拘捕,成為首宗經快速檢測驗出藏 有「太空油毒品」而作出拘捕的案例。 ■快速檢 測工具可 於 1 0 至 15秒後得 出結果, 確定有關 物品是否 含有依托 咪酯。 ■有青少 年懷疑吸 食「 太 空 油」後站立 不穩倒地。 網上圖片 ■試紙插入電子煙的吸氣 口、注入口等位置,再放入 測試溶液便可測試到有否依 托咪酯成分。 ■警方的快速測試工具均有 獨立包裝,確保檢測不受污 染,測試準確。 ■港大表示,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已向學生 發放由警方提供的防騙學習套件,提高學生 防騙意識。 ■有研究發現,超過6成半青年認為「躺平」並 非負面。 ■「躺平」過活在年輕人中廣為流行。 本報去年揭毒販偽裝網店向年輕人銷售 ■警員使用快速檢測工具驗出一 名男子攜帶的電子煙彈含有依托 咪酯,成為警方推出快速檢測「太 空油」後首宗拘捕案例。 警方提供 ■有毒販以「士多」為名銷售大麻產品和 「太空油」。 政府將於 2 月 14 日修訂附屬 法例,並於同日刊憲,將依托咪酯 納入香港法例第 134 章《危險藥物 條例》,列為毒品管制。 城大生墮詐騙陷阱 逾30宗涉款1500萬元 首宗快測揪毒男子藏 「太空油」 被捕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