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01.20.2025 星期一 星條萬象 / 國際社會 新加坡一對銀髮夫妻相依為 命,某天有鄰居在大樓走廊聞到惡 臭味,忍受不了決定報案;警方發 現味道是從銀髮夫妻家中傳來,破 門驚見他們已死亡,屍體開始腐爛。 住在新加坡裕廊西崗景路一棟 大廈18樓的71歲男子林永強和67 歲女子王瑪麗,是一對銀髮夫妻, 不久前因屋內飄惡臭味,鄰居報警 後,警察破門見到兩人已經在家中 自然死亡,遺體被發現時也已開始 腐爛。 報案者林姓鄰居透露,他在事 發前3天就沒見過夫妻倆,本以為他 們住院沒多想,直到連日聞到走廊 飄來惡臭味,味道日益濃烈,才決 定報案;林姓鄰居補充說,林永強 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因糖尿病的關 係一條腿已腫脹發黑,他的妻子則 是行動不便靠輪椅代步,日常生活 仰賴林永強照顧。 還有一名住在同一棟大廈19樓 的黃姓鄰居則表示,他最後一次看 到林永強是去年12月初,稱對方每 個星期會跟他聊天一次,夫妻倆沒 出現這幾天,他問過其他鄰居,都 沒人知道他們發生甚麼事,沒料到 再聽到已是他們辭世的消息。 印尼官員近日表示,印尼公民 移居新加坡的現象持續,其中大多 是25至35歲的青壯年,並指出,須 確保學生自大學畢業後能就業,同 時增加工作機會,以避免人才持續 流失。 印尼人口和家庭發展部及國家 人口和計劃生育局副部長伊西亞娜 (Ratu Ayu Isyana Bagoes Oka)表 示,目前正與其他政府部門研究, 如何應對印尼公民出走至其他國家 就業的情況。她指出,「人才流失的 原因之一是就業問題,因國外擁有 更好的工作機會」。伊西亞娜引用官 方數據指出,2019年至2022年間, 共有3912名印尼人成為新加坡公 民,她表示,其中多數公民為青壯 世代,即25至35歲之間。她說:「有 關人才流失問題,我們將繼續與國 家發展計劃部合作並討論,找出潛 在的工作機會。」並指出,其中一個 解決方式是確保學生自大學畢業後 能就業。 伊西亞娜補充,人才流失對印 尼而言是個挑戰,因印尼正擁有人 口紅利,預計2030年將達到巔峰, 而人口紅利正是印尼成為已開發國 家的優勢。 國家發展計劃部負責人類發 展與社會文化部的副部長阿米奇 (Amich Alhumami)說,「若旅居國 外的印尼公民回國,將為印尼帶來 助力」。他解釋,出國留學的人都受 過高等教育,在某些領域擁有豐富 經驗,所以須在國內創造相關工作 機會供他們回國就業。 鄰居聞到惡臭味報案 銀髮夫妻已成腐屍 移居新加坡趨勢持續 印尼增崗位留人才 肯尼亞近日再向加勒比海國 家海地派遣217名警察,為其人手 不足的維安支援團提供後援;海 地幫派暴力猖獗,至今導致100多 萬人流離失所。 約10國承諾派遣3100人赴海 地支援聯合國部隊,但目前沒有 部署多少人員。 去年6月,肯尼亞為首的「多 國維安任務支援團」部署到海地, 但聯合國估計,犯罪集團仍控制 海地首都太子港約85%地區。 聯合國表示,去年海地幫派 暴力造成至少5601人死亡,比 2023年增加約1000人。超過100 萬海地人被迫逃離家園,數字是 一年前的3倍。肯尼亞總統魯托 (William Ruto)去年9月表示,最 終將部署約2500名警察。 海地幫派暴力不歇 肯尼亞增派警力 哥倫比亞政府的監察員辦公 室近日指出,叛亂組織「全國解放 軍」與「哥倫比亞革命軍」殘黨在鄰 近委內瑞拉邊境的哥國卡塔通博 地區作戰,衝突造成的死亡數已 增至大約60人。 哥倫比亞監察員辦公室表 示,由於左翼的全國解放軍近日 跟現已解散的哥倫比亞革命軍殘 黨發生衝突,約有60人遭受暴力 身亡、32人被綁架,還有數百人 流離失所。 ELN是哥倫比亞目前仍活躍 的最大武裝團體,FARC則在打 了50多年內戰後,於2016年與哥 國政府簽署和平協議,但部分成 員仍拒絕放下武器。 哥倫比亞出現新一波動盪之 際,總統佩特羅(Gustavo Petro) 近日暫停與ELN進行和平談判。 他指控ELN犯下「戰爭罪」。政府 宣布,已經加強在卡塔通博地區 的軍事攻勢。 多年以來,各敵對團體一直 在這個地區爭奪可卡因貿易的控 制權。 叛亂組比 織亞 交動 火盪又起 陣風時速高達約120公里 渡輪航線取消 暴風雨襲澳洲 數萬人斷電 ▍本報訊 ▍ 澳洲電網公司Ausgrid表示,全國 最大城市和新南威爾斯州首府 雪梨約有2.8萬人斷電,附近的紐卡 素市和獵人谷地區有1.5萬人斷電。 Ausgrid網站上的一則警告告訴 客戶,電話線等待時間「超過一小 時」,電力供應商無法提供電力恢復 的預計時間。 「由於天氣對工作人員的影響以 及維修工作的複雜性,我們無法在 每種情況下提供準確的恢復時間, 對此我們深表歉意」,該網站如此寫 道。 新南威爾斯州緊急服務機構在 其網站上指出,他們自17日已接獲 2825宗求助電話,其中大部分是關 於樹木倒塌和房屋損毀。 澳洲天氣預報機構表示,他們 已對新南威爾斯州多個地區發布洪 水、暴風雨警告,並指高山地區可 能會出現時速高達每小時100公里的 強風,預計惡劣天氣仍會持續。 雪梨大都市區是受災最嚴重的 地區之一,浪高一度達到4.9米,城 市附近記錄到的陣風時速高達約120 公里,導致樹木倒塌,其中一棵砸 在海德公園的兩個人身上。醫護人 員將一名輕傷者送往醫院。第二人 在現場接受了治療。 由於惡劣天氣,雪梨多條渡輪 航線被取消,包括 Manly、Mosman Bay、Blackwattle Bay和Taronga Zoo 線路。 ■消防人員在處理倒塌的樹木。 網上圖片 在低氣壓的影響下,強烈暴風雨最近持續吹襲澳洲。新南威爾 斯州至少4.3萬人斷電。 雪梨大都市區是受災最 嚴重的地區之一,浪高一度 達到 4.9 米。 北師港浸大校長陳致教授,香港 浸會大學常務副校長黃定發教 授,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教育處參 贊余有根先生,香港駐紐約經濟貿 易辦事處處長何美智女士,北師港 浸大波士頓中心主任郭海鵬教授, 以及北師港浸大協理副校長、研究 生院院長黃煜教授等出席儀式為中 心揭幕。 陳致教授在揭幕儀式上表示, 北師港浸大在推動全球化發展和深 化國際教育合作道路上邁出了重要 一步,學校將通過波士頓中心增進 學術交流、加強研究合作、擴大教 育資源,助力中美教育交流與合作。 「波士頓是一個起點,展望未 來,我們計劃在香港、倫敦和悉尼 等全球重要城市進一步設立更多中 心,擴大北師港浸大全球影響力。」 從波士頓啟程 拓全球合作 波士頓,一座彙聚了多所世界 知名學府的國際都市,不僅在教 育領域有著強大的影響力,還在醫 學、工程、法律、商學等領域享譽 全球。 北師港浸大,作為首家中國內 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創辦的大 學,自成立以來便致力於高等教育 多元化發展,在世界範圍內積極開 展學術交流。去年7月,陳致校長曾 率團訪問美國東北大學、伯克利音 樂學院、布蘭迪斯大學、麻省大學 波士頓分校、愛默生學院與哈佛大 學六所波士頓地區知名大學,在這 座「學府之城」探索合作新機會。 如今,隨著北師港浸大波士頓 中心的正式成立,一個長期、穩 定、開放的國際學術交流視窗已經 打開,將成為與波士頓地區乃至全 球教育夥伴分享北師港浸大、北京 師範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優秀成果 的學術交流平台。香港浸會大學常 務副校長黃定發教授表示,波士頓 中心不只是一個空間,更是對全 球參與、博雅教育和思想交流的堅 定承諾,體現著香港浸會大學、北 京師範大學和北師港浸大的共同理 念,並將作為重要的交流平台進一 步加深國內外高校資源的交流互動。 更重要的是,北師港浸大波士 頓中心將成為教師和學生開展海外 研究與國際合作的重要管道。波士 頓中心下設兩大研究機構:生命藝 術研究所致力於從跨學科角度探索 醫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聯繫,深化 人文醫學、文化藝術和倫理政治的 研究。懷特海研究中心則將構建一 個關於懷特海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國 際平台,促進懷特海思想及其應用 的跨學科研究和合作。 與兩美名校交換合作備忘錄 實際上,在波士頓中心成立之 前,北師港浸大已與不少當地「夥 伴」結下深刻情誼。 哈佛大學便是其中之一。哈佛 大學藝術史與建築史系洛克菲勒亞 洲藝術史專席終身教授、CAMLab 實驗室主任汪悅進教授就任剛成立 的北師港浸大波士頓中心的聯合主 任,汪悅進教授對此表示,在快速 發展的社會和技術AI的挑戰下,波 士頓中心作為一個創新空間,將探 索新學科的建設,並為現代系統思 維作出貢獻。 另一合作夥伴——麻省大學波 士頓分校副校長(學生事務)Karen Ferrer-Muñiz博士則表示,波 士頓中心將促進兩所學校之間更多 的交流和合作。 而在波士頓中心的揭牌儀式 上,北師港浸大還分別與美國東北 大學、布蘭迪斯大學兩所美國知名 高校交換了合作備忘錄。 此前,陳致校長率團在美國訪 問期間,曾與兩校在學術交流、人 才培養、學生實習等方面進行了深 入交流,此次交換合作備忘錄,標 誌著北師港浸大與兩校確立了友好 合作關係,今後將在學生交換、教 師互訪,以及科研與文化交流等多 個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 美國東北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院 長Kellee S. TSAI教授對雙方合作表 示激動和期待,並指出,「隨著波士 頓中心的建立,我們有信心認為, 學生們將在合作與交流中發展成為 具備全球視野的公民。」 布蘭迪斯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 Kathryn Graddy教授則表示,波士 頓中心是創新的、前瞻的,並帶來 教育多種可能性的啟示,中心在推 動世界進步的同時,也促進全球關 係的發展。這正是大學所應盡的職 責:將人們團結在一起。 北師港浸大美國校友會成立 波士頓中心掛牌儀式當天,北 師港浸大美國校友會也正式亮相。 校友會作為波士頓中心的重要組成 部分,旨在加強學校與在美校友間 的聯繫和交流,連接過去與未來, 傳承文化、創新思維。 在這個銀裝素裹的季節裡,分 散在美國各地的北師港浸大校友們 齊聚波士頓。 北師港浸大2020屆社會科學 系畢業生、現攻讀麻省理工學院 (MIT)城市研究與規劃博士學位的 邵晨涵表示,UIC的教育經歷幫助 她培養了知行合一的思維方式並受 益至今,看到母校與波士頓地區傑 出高校共同攜手、共用願景,更深 受鼓舞。 U I C美國校友會會長盧珊表 示,美國校友會總部選擇落地波士 頓中心,也是希望借助波士頓豐富 的教育和文化資源,為校友們創造 更多發展機會。 盧珊希望通過這個平台,校友 們不僅能延續在UIC的求學記憶, 更能在這裡交流留學經驗、求職心 得,甚至與本地合作夥伴共同探索 更多合作與發展的可能性。 助力中美教育交流合作 擴大全球影響力 北師港浸大波士頓中心揭幕 新年伊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以下簡 稱「北師港浸大」,UIC)國際化與學術發展迎來重要一程。北師港 浸大波士頓中心於當地時間2025年1月16日上午掛牌成立,下設生 命藝術研究所、懷特海研究中心與北師港浸大美國校友會,旨在促 進學校與波士頓地區各機構間的深度學術交流與合作。 ▍本報訊 ▍ ■北師港浸大波士頓中心揭牌。 ■北師港浸大與美國東北大學交換合 作備忘錄。 ■北師港浸大美國校友會揭牌。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