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 04.25.2025 星期五 香港新聞 於1989年遷冊新加坡的置地,多年仍是 中環的大地主。置地向來惜售物業,對上一 次要追溯至1992年,將旗下皇后大道中九號 全幢以38億售予中資,業內人士認為,是次 相隔30年再度沽貨,而且更以「天價」成交, 置地公司或為有意為退市作部署。隨著今次 以高價賣甲廈,旗下中環區甲廈價值更隨之 水漲船高。 或有意為退市部署 地產界人士指,早於2023年8月,多間發 展商接獲置地公司旗下「實盤」,交易廣場第3 座全幢放售,當時索價高達160億,代理該物 業的外資行強調是「極珍罕放盤」,鼓勵發展 商「勇於試價」,雖然後來未有售出,市場一 度非常注目。 香港回歸之前,怡和系連同置地在內, 已全數遷冊至新加坡。對於置地會否陸續出 售香港商廈套現,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 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現時言 之尚早,因為這次只是出售部分樓面,而不 是整幢物業,可能只是因「價啱先賣」。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指 出,置地公司早前曾表示,暫不會出售物 業,將集中發展核心業務,並考慮作房地產 信託基金,若然將資產變作房產基金上市, 可理解作為「退市」,皆因不少於25%股權由 公眾持有,今番出售物業予港交所,對發展 商來說,有政府背景機構出價購入物業,形 象正面。 過去一年,中環區內甲廈呎價紛創新 低,區內指標甲廈皇后大道中九號,成交價 呎價曾低至1.86萬元。資本策略主席鍾楚義 指,近年個別業主急賣,核心甲廈造價參 差,隨著交易廣場以每呎逾4萬交易落實, 為市場奠下一個價錢,作為中環大業主的置 地,旗下甲廈價值亦水漲船高。 近年受中美貿易戰等負面因素影響下, 經濟回軟下,加上甲廈供應大增令空置率創 新高,租金低殘,業界普遍認為,此際商廈 市況風雨飄搖時,港交所大手自置物業,以 每呎4萬元「天價」成交,為市場帶來正面影 響,甚至起「定海神針」作用。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 所長莊太量表示,港交所是金融體系最具象 徵意義的標誌,亦是實質操作機構,在中環 擴版圖自置物業,穩定了大家對金融體系看 法,坐擁永久會址,彰顯對後市信心,包括 香港IPO將會活躍,擁有永久地點,對市場 影響正面。 資深投資者馬僑生指,近年經濟不景, 港交所趁勢吸納商廈自用,對市場帶來正面 刺激,港交所作為公營機構,此時出手有 「定海神針」作用,事實上,過往公營機構出 手,都是市況極低迷之時,2003年,港鐵亦 大手購入中環超級甲廈國際金融中心,當時 市況剛好見底。 據差估署公布的《香港物業報告2025》 初步統計數字,2024年甲廈空置樓面錄約 1644.74萬方呎,空置率升至17.4%,創史上 新高。仲量聯行指,今年第一季度甲廈新租 賃活動,由金融及保險行業搬遷和擴充活動 主導,首季錄負14.34萬方呎淨吸納量,主 要原因來自早前企業完成整合及搬遷後,釋 出大型樓面所,整體租金按季跌1.3%,所 有分區市場均見租金回落,中環租金按季跌 幅為0.7%。 戴德梁行報告指,目前整體甲廈租金, 與2019年第一季高位比較,累跌約42.2%, 加上有甲廈落成,令空置率高企,為有意進 行升級搬遷的租戶提供更多選擇。 本報地產組香港報道 ■港交所斥資63億元購入中 環交易廣場14.7萬方呎樓面 作為總部。 葉偉豪攝 港交所豪擲63億購交易廣場自用物業 置地相隔30年再度沽貨 業界多揣測 商廈市況風雨飄搖 天價交易成定海神針 ■股民集體回憶的交易大堂已關閉。圖為 1986年開幕時盛況。 置地1989年遷冊新加坡 仍長居中環大地主 港交所是次買入的14.7萬方呎樓面,包括 交易廣場第一座最高的9層辦公室,即是 42樓至50樓各全層,以及6個位於交易廣場平 台1樓以及平台2樓的舖位。以63億元交易價 來計算,每呎樓面價值42850元。不過,根據 買賣協議,置地將額外投入4億元,用於優化 與港交所相關的周邊設施,如果扣除這4億元 工程費用,每呎樓面價值40129元,較中環甲 級寫字樓售價有很大溢價。 改建金融大禮堂 提升訪客體驗 位於平台層的6個舖位,將會改建成連接 金融大禮堂的接待大堂,以提升訪客體驗。 此外,第一座天台日後亦會設立港交所標誌。 除了買入上述物業,港交所24日亦與置 地簽署新的長期租約,租用交易廣場第2座的 5層辦公室,租賃期為9年,該5層樓面現時 已由港交所使用。換言之,港交所透過「買+ 租」安排,總共使用交易廣場14層樓面作為 總部。港交所表示,採用「買+租」的混合模 式,有助提高港交所應對房地產周期的靈活 性和韌性。 唐家成:彰顯對金融中心地位信心 據了解,港交所買入的9層辦公室,部分 樓面有其他租客,但在租約期滿之後,都會 由港交所收回自用,然後把租用交易廣場其 他樓層的員工,遷入這9層自置物業之內。港 交所日後使用的寫字樓總面積,和置業前相 差不遠。至於同樣位於交易廣場,前身是交 易大堂的金融大會堂,港交所則會繼續向政 府租用。 隨著港交所入市,香港三大金融監管機 構都有永久總部。證監會在前年以54億元購 入港島東中心12層,至於金管局則更早置 業,早在2001年已斥資37億元購入國金中心 二期14層。 對於這次置業,唐家成指出,今年適逢 港交所上市25周年,與置地合作建設總部, 不但提升交易廣場作為金融地標的地位,也 顯示港交所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長期 支持和信心。 置地主席韋梓強(John Witt)表示,中環 的完善商業生態系統一直是香港金融業的重 要支柱,將與港交所攜手打造獨具特色的企 業總部。 港交所與交易廣場淵源甚深,選擇交易 廣場作為總部可說順理成章。交易廣場於 1985年落成,翌年已設立股票交易大堂。由 於電子交易普及,交易大堂在2017年關閉, 改為舉行活動及展覽的金融大禮堂。 在香港寫字樓淡靜市道之下,中環 核心商業區卻出現高價轉手交易。港交 所24日宣布,斥資63億元向中環大地主 置地購入中環交易廣場14.7萬方呎樓面 作為總部。這是繼證監會2023年購入港 島東中心部分樓層之後,再有金融監管 機構買入寫字樓自用;亦是置地相隔30 年再度沽貨,惹來業界多方揣測。港交 所主席唐家成表示,這次自置物業,彰 顯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充滿信心。 ▍本報財經組香港報道 ▍ 這次自置物業, 不但是港交所『買了 自己的家』,也彰顯 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 心地位充滿信心。 港交所主席 唐家成 ■香港交易所與置地代表出 席簽約儀式。 交易廣場交易詳情 買方 港交所 賣方 置地 物業 交易廣場第一期 42 樓至 50 樓, 即總共 9 層樓全層,以及 6 個位 於交易廣場平台 1 樓及平台 2 樓 的舖位。 總面積 14.7 萬方呎 作價 63 億元 (置地將承擔 4 億元優化工程費 用) 平均 呎價 約 42,850 元(如扣除 4 億元工 程費用,則為約 40,129 元) ■落成後的香港交易所模擬圖。 ■門口大堂初步設計概念展示圖。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