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05.11.2025 星期日 南加新聞 當晚,嘉賓愛心爆棚頻頻加碼, 最後募款總額破歷史記錄創下 538,701美元,除撥款5萬美元給予 美國南加州五個慈善機構外,其餘 總數全部捐給「公益平台文化基金 會國際分會ACFI」,協助台灣花東 在地藝文推廣、技職教育、與資助 偏鄉青年求學計劃,象徵海外為台 灣偏鄉教育盡一份心力。南加州受 益機構分別是,幼苗高爾夫發展基 金會、舞象基金會、Liens N Love Foundation 、東和心康、富蘭克林 基金會,各榮獲一萬美元贊助。 嚴長壽以「公益平台15年」探討人 的價值,分享他15年來創立「公益平 台」深耕台灣花東地區,關注培育偏 鄉教育的心路歷程。他以「人生的兩 座山」概念闡述,源自《第二座山》的 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 克斯(David Brooks)所提,首先爬第 一座山,是追求事業成就,之後再爬 第二座山是積極回饋社會,為心靈帶 來更深層的滿足。但嚴長壽認為人生 的兩座山是可以併行攀爬,公益不應 受限於成就與身份,善心是一輩子的 資產,鼓勵大家行善從小作起。 他表示,「15年非常漫長,但也 明白許多事需要因緣俱足,等待時 機成熟,花東蘊藏著許多藝術文化 的能量,卻缺乏一個具備國際視野 的場域,我們網羅了許多原民藝術 家,現在正積極建設江賢二藝術園 區,我希望園區未來能完成花東邁 向國際舞台的重要契機。」 總召集人廖彬淳表示,隨著球 賽的形象及知名度不斷提升,募款 的總額逐年突破,球賽規模持續擴 大,從無到有,一部一腳印,感謝 所有善心人士的參與,透過晚宴拍 賣各種拍賣品,截至2024年已經累 計募款超過120萬美元,善款捐入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國際分會。當 天開球儀式,還包括駐洛杉磯經文 處處長紀欽耀、台灣書院主任簡德 源、洛僑中心主任鍾佩珍及副主任 方瓊逸、駐洛杉磯辦事處副領事楊 博容等官員出席致賀。 ▍本報記者陸新洛杉磯報道 ▍ 南加華人慈善高球賽募款破53萬 支持嚴長壽公益平台 助力台灣偏鄉教育 漢考克公園爆竊頻傳 居民籲加強警力巡邏 洛 杉 磯 社 區 漢 考 克 公 園 (Hancock Park)一帶居民近日投 訴,社區連續多次遭遇盜竊集團入 屋爆竊,情況愈演愈烈,至今毫無 緩和跡象,引發當地居民極大不 安。 據KTLA 5電視台報道,社區 監視錄像多次拍下可疑竊匪在第三 街(3rd Street)與拉布雷亞大道(La Brea Avenue)附近同一街區多戶住 宅出入的畫面,反映該地區已成為 爆竊重災區。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住戶表 示,相關盜竊行為已持續兩個多 月,估計社區至少遭遇10至11次入 屋爆竊。他指出,竊匪多數在屋主 外出期間潛入住宅,迅速搜刮貴重 財物,在短短數分鐘內逃逸無蹤。 居 民 之 一 的 雅 各 比( E r i c Jacoby)更親歷一次入屋爆竊。他 憶述,事發於5月1日晚上10時15分 左右,當時他正準備就寢,忽聞屋 內傳出巨響。當他打開臥室門查看 時,赫見一名男子正沿樓梯往上 走,顯然已潛入其住宅。 「我馬上意識到,他會先到孩 子的房間,然後才到主臥室。我立 即大喊:『警察來了!快離開!』最 終嚇退了他們。」雅各比回憶道。 他直言這次遭遇非常恐怖,也凸顯 加強社區保安的迫切性。「我們需 要更多警察與警車在街道巡邏。」 案件頻繁發生後,居民自發組 成守望小組,互相警惕並監視可疑 人物,但不少人認為,單靠居民力 量遠遠不夠,當局和執法部門應有 更明確、有效的應對策略。 居民克雷斯(Kat e Cres s)指 出:「雖然我們已多次與有關部門 溝通,但當局似乎未有提出具體方 案保障社區安全。」 該社區以猶太居民為主,目 前已透過名為「民族之盾」(Magen Am)的一支志願安全部隊加強 巡邏。成員利特瓦克(S a l v a do r Li t vak)表示:「我們經過嚴格訓 練,持有執照,合法攜帶槍械。原 本是為保護猶太教堂而設,如今因 應社區罪案頻繁,已擴大巡邏範 圍。」 部分居民表示,已將家中貴重 物品轉移至安全地點,並升級防盜 設施。執法部門則呼籲,若發現任 何可疑活動,應立即通報警方,切 勿掉以輕心。 洛杉磯訊 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加州透過 視訊或電話接受心理治療的人數已 超越面對面就診者,標誌著心理健 康照護模式出現重大轉變,在就診 人數創下歷史新高的同時,也突顯 出遠距醫療的便利與限制。 根據KFF健康新聞對洛杉磯加 州大學最新「加州健康訪問調查」數 據的分析,2023年約有480萬名加 州成年人因心理健康或藥物使用問 題求診,其中近一半人完全透過遠 距方式接受治療。另有約24%的人 採用遠距與面對面混合形式,僅有 23%完全面對面就診。 這一趨勢不只出現在加州。美 國退伍軍人事務部一項全國研究亦 顯示,約55%的心理健康服務透過 遠距方式提供,自新冠疫情推動遠 距轉型後,此數據便持續上升。 加州心理學協會主席海茨曼 (Joshua Heitzmann)指出,遠距治 療讓病人更舒適,進而提高參與意 願:「這樣他們更願意投入,治療 成效也更好。」 賓夕法尼亞大學焦慮症治療與 研究中心研究員Tao Lin表示,研 究顯示視訊與面對面治療在成效上 無顯著差異。不過,他指出電話治 療比視訊效果稍遜,因缺乏視覺線 索,醫師難以掌握病人的非語言情 緒表達。 沙加緬度居民貝恩(D a v i d Bain)因行動不便無法前往診所,改 以遠距方式治療抑鬱症。他認為一 對一視訊治療效果良好,但對網上 小組治療評價不高:「大多數人關 了鏡頭,互動不如以往面對面小組 來得真實。」 應用程式如「Be t t e rHe l p」與 「Talkspace」等越來越流行,病人 多以訂閱方式付費,部分由保險承 擔。根據爾灣加大研究員Eunkyung Jo 2023年研究,雖然大部分用戶 對治療師表示滿意,但亦有不少人 反映技術問題、治療師態度欠佳、 甚至突然消失。Jo指出,這或與應 用程式平台對治療師的報酬偏低有 關。 不過,Talkspace與BetterHelp 均表示,平台薪酬已改善,現時全 職治療師年薪介乎6萬5千至9萬1千 元,且平台使用者對治療效果整體 評價良好。 洛杉磯加大數據顯示,2019至 2023年間,加州因心理健康問題就 診人數增加約43萬4千人,自2009 年以來增幅更高達69%,即增加將 近200萬人。 然而,遠距醫療的普及亦暴露 數碼鴻溝與貧富差距。收入在聯邦 貧窮線200%以下的加州人,以及偏 遠山區居民,使用遠距治療的比例 遠低於城市地區。例如,2023年三 藩市灣區有81%居民以遠距形式接 受心理治療,但偏遠山區縣份僅有 62%。 專家指出,低收入與農村地區 居民往往缺乏穩定網絡、難以安排 遠距時間或缺乏私密空間,進一步 限制了遠距治療的可及性。 儘管差距存在,遠距治療已成 主流。許多治療師亦因省卻昂貴辦 公室租金,選擇在家執業。海茨曼 表示:「疫情讓很多人毅然放棄辦 公室,轉為在家全天候遠距看診。」 洛杉磯訊 心理治療方式大轉變 加州人偏好視訊就診 ■透過安全視訊進行診斷、治療和 開藥方式越來越受歡迎。 美聯社資料圖片 ■監視器捕捉到竊賊門闖入民宅並 盜走貴重物品。 KTLA電視畫面 ■拍賣公益晚宴破紀錄創下募款53萬美元,圓滿落幕。 記者陸新攝 ■嚴長壽(中)為球賽團體組前三名頒獎。 記者陸新攝 由南加州台灣旅館業同業公會主辦,幼苗高爾夫球發展基金會 及汪志毅高爾夫球學院共同協辦,每年一度的南加州華人慈善高爾 夫球邀請賽暨公益晚宴,5日上午在約巴林達鄉村俱樂部(Yorba Linda Country Club)盛大登場,120多位球友為公益揮桿。當天, 特邀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開球,並於晚上的拍賣籌款 及頒獎晚宴上發表專題演講,78歲的嚴長壽侃侃而談他夢想中的藍 圖,掀起場內熱潮。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