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2025星島日報(洛杉磯版)

B10 05.21.2025 星期三 香港財經 港元拆息大降,導致港美息差異 常超闊,並誘發套息交易, 港匯近日明顯走弱,20日曾低見 7.8297兌1美元,創逾1年新低。市 場料港匯或因套息活動持續而觸 及7.85弱方兌換保證價,令資金流 出,屆時1個月拆息應回升至2厘以 上。換言之,按息可能重返或貼近 3.5厘的封頂息。 當日6個月或以下的港元拆息 (HIBOR)全線下跌,1個月拆息再 跌23點子,失守1厘;隔夜至2周拆 息降到介乎0.02667厘至0.55452厘 不等。港匯方面,由月初至今累跌 約1%,當晚近8時報7.8264。 隨著拆息大幅回落,余偉文於 《匯思》撰文指,如按息這類拆息掛 鈎利率相應下調,有利香港整體經 濟。 然而,未來一段時間港匯和港 息走勢,仍存有變數。近期港元 利率,特別是短息,因銀行體系總 結餘急升近4倍至約1740億元而下 行,明顯低於美息,且拉低長息。 港美息差擴闊,增加了買美元套息 的誘因,力度視乎市場對套息風險 的胃納,但已足令港匯從5月初7.75 回軟至20日偏弱方的7.82水平。 他指出,在聯匯制度下,港拆 息整體趨近美息,也受港元資金供 求影響,這方面的變數主要在於需 求,目前可預見的資金需求包括新 股集資活動、5至6月派息高峰期、 半年結等因素;較不確定的因素, 則有美聯儲貨幣政策和美息走向、 股市投資氣氛、外圍金融市場及環 球資金流向等。若港元資金持續供 過於求,套息交易的市場力量會令 港匯走弱,拆息將回升,甚或返回 趨近美息水平。這個過程需要多 長,以及所需市場力量的速度和力 度,都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他續指當前全球貿易和經濟前 景甚不明朗,環球金融市場頗為波 動、資金流向變化頻繁,影響著香 港資本、匯率及利率市場。因應上 述港元資金供求因素的種種變動, 目前的低利率環境未必持續,市民 在作出置業、投資或借貸決定時, 需充分考慮港元可能再回軟、港息 可能回升等可能性,並管理好相關 風險。 上商財資業務處研究部主管林 俊泓稱,1個月或以下期限的港美 息率均逾3厘,實屬異常,料快至 1個月內套息交易或把港匯推低至 7.85弱方兌換保證,令銀行結餘縮 減,屆時1個月拆息可能回升至2厘 樓上。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環球市 場策略師李若凡認為,有待所有季 節性因素過後,港匯才有機會觸 及7.85,如屆時結餘降至約1000億 元,1個月拆息或回升到2厘多至3 厘。 大量資金湧港銀行水浸,港元拆息自月初急降,與樓按相關 的1個月拆息20日更跌穿1厘,低見0.96厘,累跌逾3厘,創近3年 新低。隨著拆息大跌,現時主流H按實際按息相應由原來3.5厘大 降至2.26厘,若以平均按揭額500萬元、30年還款期計,供樓人 士每月供款可少付約3314元或約15%,並出現「供平過租」現象。 正當市場為息率回落而有所憧憬之際,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撰文提 醒,「目前的低利率環境未必持續」。 H按息僅2.26厘 出現「供平過租」 歎英美不如內地「始終要落葉歸根」 1個月拆息穿1厘創近3年最低 回流港人北上候鳥式退休成趨勢 ■與樓按相關的 1個月拆息20日 低見0.96厘,創 近3年新低。 惠譽:助緩港銀資產質素壓力 若港元資金持續供過 於求,套息交易的市場力 量會令港匯走弱,拆息將 回升,甚或返回趨近美息 水平。 金管局總裁 余偉文 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 持續回落,評級機構惠譽認為, 如有關趨勢持續將可緩解部分銀 行資產質素壓力,但無法完全解 決問題,目前市場仍面臨商業房 地產空置率高企的問題。 惠譽認為,隨著利率減少, 將帶動物業投資及租賃需求,但 香港寫字樓及零售物業空置率仍 要時間改善,對銀行業而言,其 商業房地產風險敞口仍將面對資 產質素壓力。 該機構又指,除非HIBOR長 期維持在低位,否則住宅物業交 投與按揭貸款量不會大幅增長。 惠譽認為,低水平HIBOR會令銀 行淨息差(NIM)及淨利息收入帶 來壓力,銀行需重新制訂貸款利 率,直至貸款需求明顯增長才能 抵銷影響。 高盛料今年樓價回穩 對於HI BOR走勢,惠譽指 出,目前HIBOR與美國擔保隔 夜融資利率(SOFR)息差已超過2 個百分點以上,是2004年底以來 最闊,在套息交易推動下,預計 港美息差難以長期維持大差距, 但如果資金持續流入香港資本市 場,HIBOR仍有可能低於去年平 均值及美國SOFR平水平。 高盛則預計,拆息持續下 行,有助提振香港樓價及地產 股,料今年樓價大致持平,並把 2026及2027年樓價升幅由3%及 4%,上調至5%及6%。 回內地退休,事實上也有需 要適應地方,容叔容姨認為文化 始終有些少不同,起初生活習慣 會看不慣,譬如衛生環境和交通 規則上都有所差異。 另外,香港長者醫療方面亦 存痛點,如醫療券適用範圍受 限、跨境醫療系統不聯通、內地 醫保不適用於門診等。李叔李姨 指「最怕大病的時候,可能要花 一百幾十萬,香港這方面就不用 擔憂。」容叔容姨亦認為看病有 些麻煩,深圳雖有香港大學深圳 醫院,但坐車來回既花錢又花時 間。他們希望,香港和內地三甲 醫院能聯合設置一個部門,「專門 為香港人看病」。 事實上,醫務衛生局去年 公布「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 劃」,為合資格香港長者在大灣區 使用醫療券支付門診醫療護理費 用時提供更多服務點選擇,近期 更擴展至19間,令逾178萬名合資 格的香港長者受惠。 孫家俊認為,未來會有更多 香港長者到灣區養老,希望兩地 從業人員的執業資格能盡快互聯 互通,也希望在灣區布局更多香 港醫療券、定點醫療機構,方便 香港長者在灣區得到醫療服務。 75歲的容叔容姨退休前分別為 港鐵公司高級職員和私企 財務,自40多歲就已開始考慮退休 生活,在權衡未來養老資金、內地 和香港生活指數等因素後,2009年 退休便來廣州生活。自2023年8月 起,他們搬至廣州市黃埔區一間養 老院,入住4個月就已在養老院認 識10多位港人,他們還有一個微信 群,平均年齡82歲,容叔容姨笑稱 自己已算是當中「年輕人」,飯後常 會聚在一起聊天和唱K。他們稱管 理團隊很細心,有時開車出去玩到 晚上,都會收到電話詢問,天冷也 提醒加衣,「就算做子女都沒有那 麼細心。」 護工一日巡4次 同為港人的李叔李姨已是89歲 高齡,退休後在佛山順德居住了20 年,但隨年齡增長,為將來生活更 安全,亦決定搬去養老院。他們花 一年時間,看了15間養老院,在綜 合考慮環境、住房、餐廳和服務4 個因素後,最終搬到廣州另一間坐 落於黃埔區的養老院,毗鄰廣州第 二中醫院新院區,他們更一筆過支 付20年訂金,至今已住逾3年。李 姨每天早上都會去菜地種菜,到下 午一點才回來,「有寄託,心情更 愉快了。」至於護工,每天還會巡房 4次,看看是否有甚麼問題,「生活 感覺很安全」。 李叔李姨居住於兩房一廳,其 費用按戶型和護理級別來計算,連 同600元(人民幣,下同)護理費, 每月花費14000元;容叔容姨房租 則為每月13320元,加上1800元伙 食費,每月花費約15000元。他們 又稱,曾了解到有香港養老院一 間小房僅包含兩張床,一個月就 需38000港元。且香港人手比例參 差,有聽說過在非繁忙時間1位職 員需要照顧35名長者。 生活自理僅花萬元 泰康之家養老院負責人孫家俊 表示,全國已布局34個城市,且系 統打通,入住長者可以選擇候鳥旅 居,即隨時能申請去上海、北京等 各地生活。目前廣州園區面積逾80 畝,規劃了1200個養老單位,其中 70%為獨立生活區,30%為帶護理 等級的區域,女士55歲,男士60歲 以上即可入住。每個月根據房間大 小、身體狀況、服務內容來制訂月 費標準,截至2024年,該院已住近 約50名港人,且以公務員、老師、 醫生等知識階層居多。此外,園內 工作人員較年輕,更有「青春養老 人」一說,能為以老年人為主的社 區注入活力。 近年很多港人移民外地,自從 BNO簽證推出後,英國成為其中一 個熱門地。 但容叔容姨並未考慮退休移 民,他們認為每個國家都會有種 族歧視,「我們去到以後,很多學 歷、資歷,他不承認你的。」需要重 新適應環境、重新生活、重新買房 子,來國內退休則更加經濟。 李叔李姨曾在美國生活快30多 年,其後輩也都住在美國,但他們 最終仍選擇回內地退休,「始終都 是落葉歸根,回來這裏。」他們認 為,在美國言語不通,生活習慣 亦不通,還是更習慣中國的生活, 「在那邊吃薯仔醬,和回來吃飯, 怎麼能一樣?」且在內地生病就醫 更便利,美國則有時幾個月都輪不 到,「有很多人死了都不知道。」 香港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政府統計處曾預測,到2050年每3名 港人中就有約1名長者,唯目前香港公立養老院輪候時間長,私立 養老院費用較高,令「北上養老」成香港長者的新選擇。其中,廣州 已有逾200間養老服務機構,很多大型養老集團因其環境、設施和 服務吸引不少港人前來居住,還有養老院提供「候鳥旅居」,令長者 在不同季節選擇不同地方生活。本報記者走訪廣州兩間養老院發 現,整體裝潢確實如高端社區,院內綠化面積廣,步入大堂還看到 一架鋼琴,不時有長者前來彈奏,社區內設有聲樂、鋼琴、健身、 圖書、棋牌等各種活動室。 入住長者可以 選擇候鳥旅居,即 隨時能申請去上海、 北京等各地生活。 泰康之家養老院負責人 孫家俊 ■內地養老院費用按戶型和護理 級別來計算。 ■回流港人李叔李姨已是89 歲高齡,退休後在佛山順德 居住了20年 。 北上醫療開支成痛點醫療券使用仍受限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