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06.28.2025 星期六 美國新聞 但在週五(27日)針對出生公民權案件所發 布的重大判決後,這些批評聲浪突然消 失無蹤。正是由特朗普於2020年9月提名進入 最高法院的巴雷特,為這位總統帶來一場明 確且戲劇性的勝利,重創下級法院法官阻撓 其政策議程的能力。曾私下對她頗有微詞的 特朗普,這次在公開場合大加讚揚。 「我要感謝巴雷特大法官,她寫下了一 篇精彩絕倫的判決意見,還有羅伯茲、阿利 托、戈薩奇、卡瓦諾和湯瑪斯大法官——這 些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 上慶祝地說。 「我一直非常尊重她,真的非常敬佩,」特 朗普說道。「她今天的判決意見,據所有評論 看來,寫得極為精妙。」 在由六位保守派大法官對三位自由派大 法官所組成的保守派超級多數之下,自從巴 雷特接替已故自由派指標人物金斯伯格大法 官(Justice Ruth Bader Ginsburg)以來,最高 法院的自由派始終處於居於劣勢的局面。不 過,有時候,巴雷特與首席大法官羅伯茲會 出現與其他保守派意見不合的情況。 今年三月,巴雷特投票反對特朗普凍結 近20億美元對外援助的計畫,令許多保守派 人士震怒。當時來自特朗普陣營的反彈迅 速而猛烈,一名保守派法律評論員在播客上 嘲諷她是個「驚慌失措、滿口胡言的法學教 授」,其他人則在社群媒體上斥她為「多元平 權政策下的產物」(DEI hire)與「邪惡」。 當最高法院對奧克拉荷馬州一所天主教 特許學校是否可獲納稅人資助進行審理時, 由於巴雷特與該校代表律師有多重關係, 她選擇迴避此案,導致該案以4比4票僵局收 場,維持了奧克拉荷馬州最高法院認定該校 違憲的原判,進一步激怒保守派。 CNN引述消息指出,特朗普身邊有些盟 友曾私下向他表示,巴雷特「立場軟弱」,其 裁決與她當年接受提名前所展現的態度並不 一致。 「這不只是一次判決的問題。他私下抱怨 過幾次不同事件,」一位高層官員本月稍早透 露。因此,巴雷特這位最高法院中第二年輕 的大法官被指派撰寫這份重要意見書,格外 引人矚目。由於每次裁決的意見撰寫人是由 多數或少數意見方的最資深法官決定,這代 表首席大法官羅伯茲選擇讓巴雷特負責本案 意見書。許多法院觀察人士原以為這份意見 將由羅伯茲親自撰寫,或是以未具名方式發 布。 這是迄今為止,巴雷特在最高法院撰寫 過最具代表性的裁決意見書。 這也是特朗普的又一項重大勝利——連 續第二年在最高法院以重量級裁決作為會期 收官。去年,最高法院裁定特朗普在聯邦選 舉干預案件中享有刑事豁免權。 儘管巴雷特的意見不代表特朗普能立即 執行其出生公民權命令,但下級法院可能會 透過集體訴訟等其他法律途徑迅速阻止該命 令生效。然而,這項裁決無疑提高了挑戰未 來特朗普政策的難度,尤其是在臨時停止令 階段。 「隨著普遍性禁制令數量的增加,這個問 題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巴雷特寫道,卻未 正面提及這種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這 位總統一再嘗試突破法律界限所致。 「如同大多數法律問題,政策上的利弊並 非重點所在,」她寫道。「根據我們確立已久 的判例,聯邦法院所能提供的衡平法救濟, 僅限於建國時『衡平法院所慣例提供的救濟手 段』。在建國之初,甚至在其後一百多年裡, 都沒有出現過普遍性禁制令。」 美聯社民調:僅三成美國人支持修憲取消出生公民權 一文看懂出生公民權爭議 高院裁決 「大幅削弱聯邦法院制衡白宮的能力」 司法部長邦迪對週五(27日)最高法院的 裁決表示歡迎,該裁決規定個別聯邦法官無 權頒布全國性禁制令。 邦迪在X平台上發文讚揚最高法院的決 定,該決定對下級法院的聯邦法官施加了一 些限制。她還特別表揚了司法部律師團隊的 「不懈努力」,尤其是首席檢察官約翰·索爾 (John Sauer),在實現這一成果中的貢獻。 《新聞周刊》(Newsweek)報道,邦迪寫道: 「今天,最高法院指示地方法院停止對特朗普 總統無休止的全國性禁制令。」她補充說,司 法部將「繼續積極捍衛」特朗普的政策。 邦迪還在週五中午於白宮舉行的新聞發 布會上與特朗普一同發言,針對最高法院的 裁決表示:「美國人終於得到了他們所投票支 持的結果。不再有法官擅自推翻特朗普總統 在全國範圍內的政策。不會再有了。」 邦迪迴避了政府是否會優先執行出生公 民權限制的問題,她告訴記者,由於邊境執 法力度加大,他們應該感到「更安全」。 邦迪指出,在過去五個月內,對特朗普 政策頒布的40項全國性禁制令中,有35項僅 來自94個聯邦司法區中的五個,她並指出這 一問題一直是「跨越五位總統的兩黨問題」。 司法部將全國性禁制令(也稱為普遍禁制 令)作為主要議題,提請最高法院審理此案, 試圖至少限制這種權力,讓特朗普能夠不受 地區法院限制地推行其政策清單。 此類禁制令幫助反對總統議程的人士減 緩或完全暫停其移民政策,特別是關於特朗 普試圖限制出生公民權的合憲性爭議。 在三月撰寫的關於此事的緊急上訴中, 律師莎拉·哈里斯(Sarah Harris)寫道:「多年 的經驗表明,如果任何地方的任何法官都能 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總統的每一項行動,行政 部門就無法正常履行其職能。」 美國最高法院27日發布的意見書,對聯 邦地區法院法官運用其最有力工具之一—— 全國性禁令(nationwide injunctions)加以限 制,這標誌著聯邦司法運作方式將出現重大 轉變。 在過去,全美超過1,000位聯邦法官皆有 權發布可立即阻止聯邦政府行動的全國性命 令。但根據此次裁決,法官的命令今後僅適 用於該案件中的實際原告。 週五公布的意見指出,未來任何涉及聯 邦法官針對原告以外對象作出擴大裁定的案 件都可能受到影響。最高法院並未全面禁止 全國性禁令,但強調僅在無其他更窄範圍手 段可有效保障原告權益時,方可發布適用全 國的禁制令。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道,耶魯 大學法學教授雷斯尼克(Judith Resnik)指出, 這項裁決將「大幅削弱聯邦法院制衡白宮的能 力」。她表示,全國性禁令賦予法院「能夠對 主要全國性權力機關(行政部門)發出守法命 令的能力」。 在特朗普任內,地方法院法官多次利用 全國性禁令阻擋其政策,包括中止解雇文 官、凍結對外援助資金,以及阻止將聯邦監 獄中的跨性別女性轉至男性囚室等。雖然部 分禁令後來遭上級法院撤銷,但仍有許多禁 令(包括以下幾項)至少目前依然有效。 儘管部分學者認為,全國性或「普遍性」 禁令可追溯至20世紀初,但其作為制衡總統 權力的廣泛應用則是近年新興現象,且對兩 黨總統皆曾施加過影響。 特朗普政府曾主張,下級法院法官濫用 全國性禁令,干預總統議程,已逾越憲法賦 予司法機關的角色;但其批評者則認為,全 國性禁令之所以激增,正是因為該政府經常 為實現政策目標而違反法律。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處(Cong r e s s i ona l Research Service)5月中旬的報告,截至當 時,仍有逾二十多項全國性禁令阻擋特朗普 政策。 然而,最高法院此番裁決並不表示這些 禁令將立刻消失。法律專家指出,下一步將 是各地法院根據新判例處理相關案件。在部 分情況下,司法部預料將重新挑戰現存的全 國性禁令,依據最高法院的新標準,要求限 縮其適用範圍。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週五(27日)裁定,特 朗普總統終結全國出生公民權的政策可於部 分州份實施,對其而言是重大勝利。在此之 前,特朗普承諾將在最高法院有利裁決後 「立即提出」推動限制出生公民權的後續行 動。不過,今年初的民調顯示,支持此舉的 美國民眾比例偏低。 根據美聯社與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 於一月發布的民調,大約三成美國人「有點」 或「非常」支持修改憲法,以阻止無證移民所 生的子女在美國出生後自動獲得公民身分。 約半數受訪者反對此主張,另外20%則表示 中立。最高法院週五的裁決認為,特朗普計 劃在全國終止出生公民權的行政命令可於部 分未提出法律挑戰的州份實施,並限制了下 級法院發出初步禁令的範圍。 該裁決以6比3通過,由保守派大法官巴 瑞特(Amy Coney Barrett)撰寫,依意識形態 劃分。這是特朗普的一場重大勝利,可能即 便只是暫時性地,亦將大幅改變美國公民資 格的授予方式。 法院此次給予特朗普想要的一大關鍵: 限制原告要求法院發布全國性初步禁令、以 暫緩聯邦政策執行的能力。據CNN指出, 這類禁令正是特朗普與聯邦司法系統長期角 力的核心——他企圖單方面調整美國移民政 策、削減政府支出並控制獨立機構。 巴瑞特在多數意見中寫道:「聯邦法院 並非對行政部門進行全面監督,而是根據國 會授予的權限審理個案與爭議。如果法院認 定行政部門行為違法,答案不該是法院也超 越自身權限。」 隨著這項震撼性裁決,特朗普政府將實 質上可在28個未提訴的州終止對無證移民在 美出生子女自動賦予國籍的慣例。至於政策 具體如何實施,目前尚不明朗。 在反對意見中,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 約(Sonia Sotomayor)表示,多數派「可恥地」 配合了政府在本案中的「策略操作」,她批評 此案是藉由不讓大法官直接裁定政策合憲 性、而是透過限制全國法官權限的方式,試 圖落實一項「明顯違憲」的政策。 本案核心問題為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 案,是否保障「出生公民權」。各政治光譜的 法官大致認同憲法確實保障此項權利。然 而,特朗普的行政命令試圖推翻這項保護, 雖遭下級法院阻止,但如今面臨新局。 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載明:「凡在美 國出生或歸化,並受其司法管轄之人,皆為 美國及其居住州之公民。」 美國出生公民權是什麼?特朗普是否有 司法權限來施加限制?以下為路透社的整理 報導。 什麼是出生公民權? 根據1868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 「公民權條款」(Citizenship Clause),所有 在美國出生的人士都被視為公民。修正案載 明:「在美出生或歸化並受其管轄者,皆為 美國及居住州的公民。」1952年的「移民和國 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同 樣對公民做出定義,且包含類似用語。 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估計,2022年1月 時有約1100萬人非法滯留美國;一些分析家 現在將這個數字上修到1300萬至1400萬人之 間。他們在美生下的孩子獲政府認定為美國 公民。特朗普不滿之處在於,有外籍女子會 以生產為目的來美,進而讓子女取得美國公 民身分。 有例外嗎? 有。父母若為享有外交豁免權的外籍外 交官員,他們在美生下的孩子則非美國公 民,因為他們並不接受美國管轄。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說了什麼?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宣布,若母親是非法 入境且父親非美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在美 出生的孩子就沒有資格自動取得公民身分。 這道行政命令同時宣布,就算母親是合 法入境,但是以諸如學生或觀光簽證短暫來 美,且父親非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就不會 賦予孩子公民身分。 聯邦最高法院怎麼說? 「公民權條款」是否適用在父母非法入境 所生下的孩子身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尚未 做出解釋。 美國迄今最重要的公民權官司發生在 1898年,當年美國嚴格限制中國移民,華裔 男子黃金德(Wong Kim Ark)在訪中回美之 後遭拒絕入境,進而興訟。聯邦最高法院最 後裁定,父母雙雙為合法移民的黃金德,因 1873年在舊金山出生而有著美國公民身分。 另外,聯邦最高法院曾在1884年一宗選 民登記引發的爭議中,裁定美國出生的艾克 (John Elk)因隸屬美洲原住民部落成員,不 受美國管轄,所以並非美國公民。 美國國會直到1924年才將美國公民身分 擴大到美洲原住民。 批評者是用什麼論點來反對出生公民 權? 部分學者主張,如果立法人士希望所有 在美出生者都是公民,就不會在憲法第14修 正案中特別點名「受其(美國)管轄」這幾個 字。 他們主張,這個用字排除了非法入境的 人士,進而排除了他們在美產下的孩子。特 朗普的行政命令指出,公民權遭拒的對象, 都是因為父母身分而不歸美國管轄的人士。 但這種解釋管轄的方式,大多數學者並 不買單。他們認為,不同於外交人士,非法 滯美的人並沒有司法豁免權,因此仍受美國 法律約束。 ■特朗普認為巴雷特大法官(右握手者)的裁決寫得非常出色。 美聯社 ■邦迪於白宮的新聞發布會上與特朗普一同 發言。 美聯社 ■美國最高法院27日發布的意見書,對全國 性禁令加以限制。 美聯社 數月來,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巴雷 特因對涉及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 的一些案件所作出的裁決,遭到保守派 強烈批評。甚至連特朗普本人,有時也 不滿她的表現。 大法官巴雷特裁決意見書 「一戰成名」 明確表明支持特朗普及保守派超級多數 司法部長邦迪讚揚高院裁決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