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2025星島日報(洛杉磯版)

有些人有些事,總會在生命中不斷的重聚重遇。 美妙的緣份彷彿是前生注定。 作為一位舞者,藝術家陳頌瑛﹙Anna﹚有個不 一樣的開始。 作為演藝學院第8任校長,適逢院校40周年, Anna任更重道更遠。 「我與演藝學院緣份很深!」怎樣的深厚緣份, 且聽她娓娓道來! 從夢想當舞者到作育英才 投身演藝任重道遠 撰文∣施麗珍 攝影∣譚志光 每次演出前,陳頌瑛教授 與同事都會緊密溝通,了 解學生的綵排情況。 作為演藝學院校長, 陳頌瑛教授致力為 建設香港成為中外 文化藝術交流中 心作出貢獻。 Anna 認為學 院的訓練要更 接地氣,以適應 新時代湧現的嶄新 表演形式。 1 2 3 陳 頌 瑛 校 長 唸小學時的Anna是學校體操代表隊,雖然有一點成就 感,但不知怎地看着常常贏自己的同學的腿總是那麼好看,於是跑 去問老師為何會這樣呢?老師說:「因為她有跳芭蕾舞!」Anna於是決定 也要學。 「那時六年級準備升中一,媽媽反對,說我又學琴又練體操,那來時 間學芭蕾舞。於是我用自己的零用錢,再加上七姨的資助,因為是單親阿 姨舅父們都好錫我。」報名之後由七姨跟媽媽講,12歲的Anna就開始每天 和6歲的孩子一起跳舞。「跳初班多數是5、6歲的孩子,感恩當時的老師沒 有嫌棄我長得高大,而且很畀心機教我,給我很多機會。最記得考完一級 試,適逢恩師王仁曼巡校,來到置富分校見到我這個不大不少的學生,跳 得不太差,好像有些能力,老師又說我很捱得,於是就調我去跑馬地分校 上課。」 苦練芭蕾 3年跳7級 Anna立刻由1級跳到5級的程度,第二年已經升到6級,期間就補回 2、3級考試,第三年就補考4、5級的課程,三年間就考到人家用十多年 時間才考到的7級程度。 「中學時放學就搭地鐵轉巴士去上課,一星期跳4、5日,星期六、 日都是在芭蕾舞學校過,每晚9點才回家做功課,之後校長又安排我去教 班,中四開始像做童工般。但無論多辛苦,我都不想令像王校長這樣的伯 樂失望,那時候我已經知道自己是朝舞者這條路進發。當然這個決定媽媽 不同意,總覺得跳舞不長遠,幸好校長當時和她說可以像我一樣 開芭蕾 舞學校不也是一個好好的事業嗎?」 對於一個做生意的家庭來說,的確是不錯的商機,當然Anna心知只 是當時的權宜之計,回來之後她一直在恩師的學校幫忙,做到副校長,打 造新品牌。 「最終為何選擇回香港服務?作為一個藝術家,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有 多大,在80、90年代一個華人可以跳到外國大劇院真的不容易,加上自己 的高度是有一定難度,我問自己如何堅持自己夢想?又如何運用自己的長 處?」 Anna開始涉獵芭蕾以外的舞蹈,中西方的舞都學習,多些舞蹈詞彙 可以令她的職業生涯更多選擇性! 她開始思考應該做一個怎樣的舞者?適逢97回歸,所以就回來,亦斷 斷續續開始Anna和演藝學院的深厚情誼。 讓香港藝術面向世界 1987年赴澳洲升學,Anna出發前利用3個月空檔報讀演藝學院舞蹈課 程,首度在學院留下足跡。大學畢業後投身藝術界,自2018年起擔任演 藝舞蹈學院院長,至今年獲委任為香港演藝學院第8任校長,「每次轉換工 作都是剛好踏上適當的時間線,不論藝術、教育或行政工作,都為我帶來 不同經驗,我會利用這些經驗在新的崗位上好好發揮。 「我相信自己從小接受的藝術訓練賦予我這種技巧,很多人以為藝術 家很自我,其實表演藝術本身是一種溝通,通過不同媒介讓觀眾明白你的 想法。」她過去在香港演藝學院先後擔任不同崗位,2002年以外聘形式進 行研究工作;2005年加入舞蹈學院成為全職講師,統籌第一屆青年精英 舞蹈計劃,「2年後,時任校長湯柏燊教授認為演藝學院需要增加系統性外 展工作,讓學生回饋社 會,計劃開辦表演藝術教育 中心,我當時是第一屆主任,一 做便7年。」2013年,政府啟動西九文 化區發展計劃,Anna獲邀出任西九文化 區管理局藝術發展主管(舞蹈),制定文化區 舞蹈發展藍圖,「要離開演藝學院有點不捨,但 西九是一生只有一次的項目,作為業界一分子有種 使命感,希望為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貢獻一分力,於 是接受挑戰。」 讓舞蹈走入社區 「香港要在世界文化藝術界佔一席位,需要為本地藝術家 提供更多走向國際的機會。」如何帶舞蹈藝術走入社區﹖賽馬會 「觸動」舞蹈計劃可謂示範作。這項創意舞蹈計劃專為柏金遜症患 者及社區人士而設,在導師團隊帶領下,患者化身為舞者,在不同 藝術空間體驗舞動的療癒力量。「藝術創作不為個人滿足,而是一種 回饋,每次看到學生得到啟發,都會再一次鞏固我推行這項計劃的信 念。」 今年4月正式接任香港演藝學院校長一職,Anna隨即着手規劃多個 重要項目,當中最受注目的是籌劃北部都會區新校舍。「我希望透過以往 在西九的拓展經驗,與各學院同事一起探討整個表演藝術界在未來的面 向。每個成員擁有相同的DNA,但各有個性和理想,6大學院在宏觀政策 上一致,同時保留着各自的特色。如果單純將校園擴大兩倍,卻沒有足夠 人才又有甚麼意義﹖我們先要確立長遠願景,再進行空間規劃。」她表示會 細想北部都會區校園定位,並思考如何與灣仔本部進行互動互補,建立有 別於整個灣區內同類型表演藝術學府的獨特優勢。 致力提升學生競爭力 Anna笑言演藝學院根基深厚,40周年是一個重要契機,首要目標是 加強與業界交流。「業界不僅指香港,還有國內及國際業界,學院和學生 需要更接地氣,以適應新時代湧現的嶄新表演形式,如果學院追不上發 展步伐,畢業生便無法投入未來市場,我們給予學生的訓練不能只夠入 行時用,至少要確保他們在5至10年內有足夠的專業知識,透過增加職 場實習機會,有助提升畢業生的競爭力。 「其次,作為培育新一代業內人士的演藝學院在課程內容以至學院 運作上負起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學院擁有7個合規格表演場地,可 以從場地、學術角度上倡議領導方向,讓學院回饋業界和社會。同時 表演藝術與科技息息相關,演藝學院有條件成為孵化中心,讓兩者 展開對話。我們在思維上要走得更前,如何透過學術、技能,讓學 生在未來職場上發揮功能,與世界溝通,這是我們作為教育機構 及業界持份者需要思考的方向。」她期望在任內實現3大願景, 為建設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作出貢獻。 Anna 與演藝學院 40 周年名譽籌款委 員會榮譽主席區永熙、香港特別行政區 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演藝學院校董 會主席楊傳亮、演藝學院校董會司庫陳 李藹倫在演藝 40 周年晚宴上合照。 「觸動」舞蹈計劃於 3 月 15 及 16 日, 在演藝學院公演《柏遊記》。 Anna 多年來,一直熱 心推動本港表演藝術 教育及文化發展。 1‧演藝學院 40 周年重點音樂劇《我 佛無著經》,是向過去 40 年學院 師生致敬之作。 2‧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Roberto Díaz親臨學院舉行大師班及講座。 3‧Anna經常現身支持學生演出, 與大家打成一片。 C2 07.27.2025 星期日 香港娛樂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