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9 10.30.2025 星期四 台灣財經 / 香港財經 今年以來,香港股市持續暢旺,證監會主席黃天祐接受訪問時 表示,港股的買入和沽空行為都處於有序健康的狀態,強調監管和 市場發展要齊頭並進,而並非此消彼長,證監會不斷檢討和優化監 管規則,促進市場良性發展,並一如以往般密切監察市場,若發現 涉嫌操控股價或其他不當行為,必會展開調查並採取執法行動,以 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利益。黃天祐還透露,會研究是否需要出台 監管上市公司採用「數位資產儲備策略」(DAT)的相關指引。 證監黃天祐:股市監管與發展需並進 目前運作健康有序 密切監察市場防操控 ■黃天祐強調監管和市場發 展要齊頭並進,而並非此消 彼長。 黃天祐表示,今年以來,港股成 交額暢旺,IPO數量也有所增 加,從目前的市況來看,港股買入 和沽空行為都處於有序狀態,每日 的沽空比例約為1.8%,這是一個健 康的水平,目前沒有發現故意做空 或做淡的情況。 他還指,若監管者不應只考慮 監管,深信監管和市場並非此消彼 長的關係,應發展並重。他坦言, 明白部分業界人士希望證監會在監 管上可以「拆墻鬆綁」,唯他說:「若 主力墻被拆,棟樓好快就會冧」,實 際上證監會一直有與市場參與者保 持溝通,了解他們經營上遇到的實 際困難,並定期檢討哪些規則可能 過時或導致合規成本過高,證監會 未來將審慎檢視市場發展,持續改 善和優化監管規則,做到與時並進。 自新股新回撥機制今年8月生 效以來,不少散戶投資者認為新股 中籤變得更困難,同時目前IPO市 場的超購現象與股價大幅波動情況 明顯。黃天祐表示,回撥機制的初 衷是確保機構投資者和散戶之間的 公平分配,相信機構投資者的議價 能力,能夠幫助市場達到一個公平 的定價水準,當然任何政策都需要 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定期檢討,以 確保其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他續 指,樂見IPO市場活躍,證監會會 密切關注市場的波動情況,若發現 涉嫌操控股價或其他不當行為,必 定會主動展開調查並依法採取執法 行動,以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利 益。另外,全球愈來愈多上市公司 採用「數位資產儲備策略」,將比特 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納入企業資 產負債表。黃則指出,DAT在美國 已盛行多時,美國大量研究數據顯 示,當上市公司轉型為DAT模式 (即企業將部分現金流用於數字資產 配置),其股價與市值往往呈現倍 數增長,香港市場亦有上市企業躍 躍欲試該模式。唯他提醒,即使目 前無論美國或香港,皆未出台法規 限制上市公司參與數字資產投資管 理,但是這種現象仍需值得警惕。 若涉及全新I PO申請,現行機制 下,會要求企業必須向港交所及證 監會充分證明其合理性;對於若已 上市的公司開展此類業務,則呼籲 投資者必須清醒認識DAT的本質與 實際價值基礎,以及背後存在的高 風險。 當被問及是否需要為市場提供 DAT監管的相關指引,黃天祐指, 「會研究」,並說會密切市場情況, 也會加強投資者教育,幫助他們更 理解數字資產背後的價值。 明白部分業界人 士希望證監會在監管 上「拆墻鬆綁」,但 若主力墻被拆,棟樓 好快就會冧。 證監會主席 黃天祐 黃天祐上任證監會主席一職 剛滿一年,他接受訪問時說,「自 己評價自己工作這一年的表現沒 有意義,時間才是最好的見證 者」。他亦坦言,自己衡量工作表 現的標準,是市場可以全面健康 發展,不同的主要持份者可以各 司其職、恪盡其責。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黃天 祐表示,作為證監會主席這一年 間,自己感到非常開心,因為自 己與包括行政總裁、執行董事等 在內的同事們核心原則相近,大 家同心協力完成各項工作,又能 相互支持和互補。他續指,在 首個任期內自己評價自己沒有意 思,不會對自己的這一年工作表 現做評價,相信時間才是最好的 見證者。他說,「無論任何人說甚 麼,我認為都不是最真實,只要 經過市場起伏與時間洗禮,才能 看清機構和人的真實表現」。 明年最大挑戰 提升監管前瞻性 他還說,自己並非行政總裁 或執行董事,不會用審批了多少 產品來衡量自己的工作表現,自 己的衡量標準總言之就是市場可 以全面健康發展,所有關鍵持份 者可以各司其職、恪盡其責。 被問及明年的最大挑戰,黃 天祐認為,市場變化不斷,明年 面臨的最大挑戰或是證監會需要 如何提升監管的前瞻性和靈活 性,以適應市場快速變化,避免 監管和市場發展出現鴻溝。 他亦直言,相信證監會將會 成功駕馭到上述挑戰,並強調促 進香港市場發展並非一般的發 展,而是有序發展,以及贏得尤 其是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 心。 不願自我評估表現留待時間放眼量 緯創加速在美布局 投資7.61億 德州建AI超級運算中心 隨著緯創持續強化AI相關產品設 計製造能力並推動策略藍圖, 在美國建立製造營運據點是滿足客 戶需求與實現全球布局的重要一 步。《工商時報》報道,緯創對於美 國製造營運的「物理AI」策略主要是 透過數字孿生技術來提升效率、設 計與營運管理。憑藉英偉達的AI基 礎架構,緯創的「物理AI」應用將著 重於打造高度最佳化、能源效率高 且能快速部署的製造設施。 緯創運用英偉達的Omniverse函 式庫,建立高擬真、具有物理等級 精確度的數字孿生(虛擬複本),包 括位於德州的新AI超級電腦組裝與 測試工廠。這些數字孿生將用於工 廠規劃與營運,使工程師能在實際 施工前,模擬與優化工廠布局、測 試設備配置並改善工作流程,進而 縮短產品導入時程並避免修改成本。 對於新的英偉達超級電腦測試 室,數字孿生也將有助於優化設施 規劃與遠端協作。緯創亦採用英偉 達PhysicsNeMo等框架,建立物理資 訊AI模型,以加速複雜模擬運算, 如對於熱動態管理至關重要的流體 力學分析。將這些模型整合入數字 孿生後,緯創可精確且快速地預測 AI超級電腦測試室的氣流與溫度分 布,顯著縮短模擬時間,並實現近 乎即時的溫度控制,以防止設備過 熱。此熱管理最佳化預計將顯著提 升能源效率。 數字孿生將與設施中的數千個 物理感測器連結,形成即時的數字 儀表板,呈現生產製造狀況與指 標。管理者能即時監控效能、辨識 瓶頸並快速配置資源,落實即時營 運管理。緯創也將導入AI推薦系 統,以找出自動倉儲系統中待測裝 置的最佳測試位置。 透過與英偉達的合作,緯創位 於德州的製造廠將成為美國首批能 在地生產AI超級電腦的製造基地之 一。對於蓬勃發展中的AI產業,將 為供應鏈在地化發展樹立重要的里 程碑。緯創並將通過推動「物理AI」 計劃與對美國的長期投資,持續強 化其在AI創新的領先地位,同時打 造未來更智能、更永續的高科技產 品製造。 ■貿易戰下供應鏈重組,台灣科技廠擴大在美投資。圖為洛杉磯一場就業 博覽會上,包括緯創在內的台灣科技大廠招募人才。 資料圖片 緯創位於德州的製造廠 將成為美國首批能在地生產 AI 超級電腦的製造基地之一。 緯創資通於今年間陸續投資7.61億美元在美國德州興建AI超 級運算中心,這項先進的製造設施預計將於2026年上半年啟用。 緯創並以英偉達技術為基礎、以「物理AI」為核心策略,建置德州 智能工廠,用於生產AI超級電腦。 ▍本報訊 ▍ 台塑、台化、台塑化9月底同步 公告將申讓南亞科持股各2.5萬張, 28日公告處分完畢,平均每股處分 均價約98元,合計交易總金額逾74 億元。 台塑表示,當初投資南亞科並 非以交易為目的,持股未達20%, 並非以權益法認列,而是列金融資 產項目,因此在會計界定上,是放 在未分配盈餘項下,原本每季就會 按持有成本與市價的差別認列未實 現損益,因此這次處分不會有處分 利益,不影響各公司每股盈餘,但 賬上未分配盈餘會增加。 AI熱潮帶動高階HBM存儲器 需求,引發主流存儲器供需失衡, 掀起一波缺貨漲價潮,烘托近期 DRAM族群股價表現強勢,南亞科 28日上漲8.33%、收130元;以南 亞科9月1日股價45.75元推算,近 兩月波段漲幅達184%。台化、台 塑、台塑化這次各自處分南亞科2.5 萬張後,持股比從10.8053%降至 9.9985%,分別仍持有南亞科股票 約30.98萬張。 其中,台塑以每股均價98.81 元,完成處分南亞科2.5萬張,總交 易金額24.7億元;台化處分均價為 每股98.78元,總交易金額24.69億 元;台塑化處分南亞科2.5萬張,每 股均價為98.67元,總交易金額24.67 億元。 南亞科因DRAM行情顯著轉 佳,營運提前於8月轉盈,助攻單季 獲利翻正目標提前至一個季度,在 第三季實現,成為母公司南亞營運 轉機推動焦點。展望後市,南亞董 事長吳嘉昭認為,第四季電子材料 中高階產品需求暢旺,全年營運盈 餘無虞。 賣出南亞科台塑三寶套現74億 受惠AI數據中心、邊緣運算 及供應鏈積極備貨需求,工研院 預估今年半導體產業產值將達到 6.5萬億,年增長22%。而此強勁 動能延續到明年,2026年產值估 突破7萬億大關,達7.1萬億,年 增長10%。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王宣 智表示,AI芯片與周邊升級,強 勁驅動高效能運算芯片市場,成 為引領半導體產業成長的核心動 能。特別是IC製造,受惠3奈米滿 載,及2奈米製程開始貢獻營收。 此外,先進封裝技術持續鞏固台 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王 宣智強調,整體而言,IC設計、 製造及封裝測試各環節皆展現穩 健增長,顯示半導體產業已邁入 一個長期且穩定的成長階段。 內政部最新數據顯示,9月建 物買賣移轉棟數為20039棟,月減 3.9%,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 金萍說明,9月的建物買賣移轉棟 數反映的是8月至9月初的市況, 因8月適逢暑假出遊旺季,原本就 是交易淡季,加上房貸緊縮與第 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持續下,以 及少了新屋交屋潮挹注,讓9月交 易量較8月量縮3.9%。 與2024年9月建物買賣移轉棟 數29520棟相比,建物買賣移轉棟 數年減32.1%,陳金萍指出,去 年9月正值銀行房貸緊縮,衝擊 民眾購屋信心,市場氣氛轉趨保 守,影響去年9月交易量表現,但 仍有部分縣市交屋潮挹注,交易 量相對穩定。陳金萍補充,若合 計今年前三季(1-9月)全台建物買 賣移轉棟數表現,全台交易量為 194976棟,與去年同期相比,年 減28.1%,是自2017年來最低交易 紀錄,創9年新低。 半導體產值 明年料達7萬億 前三季房市交易量 跌破20萬棟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