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2022 星島日報(紐約都會版)

要聞 電郵 :overseas@singtaonewscorp.com 法國康城電影節閉幕 宋康昊膺最佳男主角 戲路寬廣 表演細膩 終獲殊榮 第75屆康城電影 節頒獎禮28日在法國 康城盧米埃爾大劇院舉行,韓國演 員宋康昊榮獲最佳男演員獎,導演 朴贊郁榮獲最佳導演獎。 本報訊 人畜爭青苗 中國糧食風波驟起 ■宋康昊成為今年法國康城電影節的影帝。這是首次有韓國演員奪得這項殊榮。 路透社 歷經兩年疫情後,第75屆法國康城電影節恢 復正常方式舉行,吸引眾多影迷前來觀影,幾乎 每場放映都是觀眾滿滿。然而疫情的陰霾仍舊懸 在部分與會人士的心頭。美國影視網站《綜藝》在 報道中指出:今年的康城電影節會不會成為病毒 傳播的溫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擔心並非空穴來 風。Omicron的傳播力之強,全球各地不分性別 老幼,都早有親身體驗,各種人頭攢動的大型文 體活動,屢屢成為病毒傳播的溫床。今年3月的 英國電影學院獎上,就有包括導演布拉納在內的 多名參與者不幸中招,險些為此無法及時趕到美 國參加奧斯卡頒獎禮。之後,無論是四月在戶外 舉行的美國科切拉音樂節還是五月在紐約舉辦的 大都會博物館慈善舞會(The Met Gala)以及在洛 杉磯舉行的影業大會CinemaCon,都有從明星到 普羅大眾的不少染疫案例。 另一方面,今年的康城電影節也響應法國政 府的防疫政策變化,幾乎取消了所有過去一兩年 裏嚴格執行的防範措施:不論室內還是室外都無 需佩戴口罩(保安人員除外),與會者也不需要像 去年那樣每隔48小時就做一次唾液測試。因此, 某位美國片商代理說,「既然之前的各種大型活 動上都有人感染,康城電影節也不可能會是例 外」。 儘管如此,還是有全球110個國家的12000多 位專業人士參加今年的康城電影市場,預計有 1200部電影在這裏尋找買家。其中既有《飢餓遊 戲》前傳這樣的荷里活大片,也有中低成本的文 藝作品。相比各種星光熠熠大牌雲集的商業片或 是文藝片,今年電影市場出現的最吸引媒體眼球 的影片,很可能會是一部名為《假覺醒》(False Awakening)的鬼片。 該片的製片人正是去年發生片場槍支事故導 致女攝影師哈欽斯(Halyna Hutchins)喪命一事的 印度裔製片人尼嘉姆(Anjul Nigam)。截至本月, 該案在美國仍處於警方調查階段,究竟當時扣下 扳機的主演鮑德溫以及製片人尼嘉姆等人,要不 要承擔刑事和民事罪責,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瑞典導演奧斯特倫德(Ruben ostlund)執導的 影片《悲情三角》(Triangle of sadness)捧走了本屆康 城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也是該導演第 二次拿到這一大獎。此前他在2017年憑藉《方形》 (The Square)一片奪得過金棕櫚獎。 《悲情三角》醞釀五年之久,是奧斯特倫德的 首部全英語作品。影片講述一對模特夫婦被邀請 登上一艘豪華郵輪,遇上事故被困荒島,只有清 潔女工知道如何捕魚維持生存。當男模意識到他 或許可以用他的英俊長相來得到更多,情況開始 發生變化……全片充滿冷幽默,展示了當今社會 衝突矛盾——巨富與巨貧,男人與女人,白人與 黑人,諷刺了當今社會那些腰纏萬貫的富人所代 表的金融資本,其實缺少最基本的謀生手段。 導演奧斯特倫德獲獎後表示,「當我們開始 這部電影時,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嘗試製作一部 讓公眾感興趣的電影,用挑釁和幽默啟發大家思 考。」他並沒有站在某個階級、某個個體的視角去 講述這個故事,富人固然靠著剝削和殘酷的產業 鞏固自己的地位和財富,但是他們並不都是無情 粗魯的。底層的人也並不一定值得同情,一旦強 弱勢轉換,他們並不會做出更公正的決策。 今年的最佳女演員獎由伊朗41歲演員扎赫 拉.易卜拉希米獲得。意大利導演斯科利莫夫斯 基新作《驢叫》和范古寧根、馮黛梅爾許共同執導 《八座山》雙雙獲評審團大獎。 法國走出疫情陰影 但憂慮未消 《悲情三角》導演再獲金棕櫚大獎 ■瑞典導演奧斯特倫德第二次贏得金棕櫚大 獎。 路透社 宋 康昊憑藉《掮客》獲封康城影帝,成為首次 獲此殊榮的韓國演員。此前,演員全度妍 曾於2007年憑藉《密陽》榮獲康城最佳女演員獎。 宋康昊發表感言稱,「能獲此殊榮我感到非常榮 幸。向偉大的藝術家是枝裕和導演表示由衷感 謝,我想和一起出演這部電影的演員們分享得獎 的喜悅,將這份榮譽獻給廣大影迷。」 今年已經是宋康昊第七次來康城。除了《寄 生上流》2019年拿下金棕櫚大獎之外,他主演的 《密陽》也在2007年將全度妍送上了影後寶座。而 他主演的《蝙蝠》曾獲得2009年最佳電影提名。此 外,宋康昊還為去年康城電影節擔當了評審團評 委,由他主演的韓國首部空難電影《非常宣言》也 在康城首映。今年他在《掮客》中飾演負債纍纍的 洗衣店老闆尚賢,為了生計不得不偷偷打開棄嬰 箱,賣掉嬰兒,自然細膩的表演獲得評委一致好 評。 宋康昊的出道作品就是洪常秀執導的《豬墮 井的那一天》,此後又出演了李滄東的《密陽》, 奉俊昊的《殺人回憶》、《漢江怪物》、《雪國列 車》、《寄生上流》,朴贊郁的《共同警備區》、《我 要復仇》、《蝙蝠》,金知雲的《死不張揚離奇失魂 事件》、《密探》,李濬益的《思悼》等,堪稱在電 影領域商業、藝術全面開花型演員。 朴贊郁捧最佳導演獎 除了宋康昊,韓國名導朴贊郁憑藉《分手的 決心》獲得本屆康城最佳導演獎,繼林權澤(《醉 畫仙》2002年)之後,成為獲得該獎的第二位韓國 導演。朴贊郁發表感言表示,「因為疫情,我們 有一段時間無法在電影院看電影,這讓我們覺悟 到劇場多麼重要。就像我們戰勝疫情一樣,相 信電影人擁有能夠永遠守護電影和電影院的力 量。」 這是朴贊郁的作品第四次受邀參加康城電 影節主競爭單元。《分手的決心》是一部愛情懸疑 片,講述由一名刑警(朴海日飾)在調查一起命案 的過程中,與死者之妻(湯唯飾)發生的一系列故 事。本片首映禮時,觀眾集體起立熱烈鼓掌超過 8分鐘,被譽為湯唯繼《色戒》之後最好的一部作 品,可惜未能贏得最佳女主角獎。 中國導演得三項短片獎 中國電影人在本屆康城電影節獲得三個獎 項——去年唐藝執導的《天下烏鴉》贏得最佳短片 金棕櫚獎後,今年另一位女導演陳劍瑩執導、姚 安娜主演的《海邊升起一座懸崖》,贏得今年短片 金棕櫚殊榮。影片講述隕石撞擊地球引發海底火 山噴發,一個江邊小鎮隨時有被江水倒灌的風 險,人們紛紛逃離。女主角念念不得不離開熟悉 的家鄉,與過去的一切告別…… 中國導演黃樹立執導的短片《當我望向你的 時候》獲本屆電影節「酷兒棕櫚獎」最佳短片。該 片講述一位年輕的中國電影人回到家鄉尋找自 我,在與母親進行了一次久違的交談後,兩人開 始尋求彼此的接納和愛。 本屆電影節還設有「電影基石」(La Cinef)短 片單元獎項,中國導演李家和的作品《地兒》獲二 等獎。 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A2 廣告。爆料。查詢 212-699-3800 按中國的二十四節令,眼下已過「小滿」。農民常說,「小滿 小滿,麥粒漸滿」。意思就是,小滿節氣是小麥的灌漿期。灌漿 期一過半個月後就是收穫季節了。 可是,中國幾個主要小麥產區不久前突然出現一波意外, 幾乎釀成小麥顆粒無收。真相是,河北、河南、 山東、安徽等省份, 一些農民把還是青苗的 小 麥收割下來,高價賣給養殖戶,加工 成「青儲飼 料」,用來喂牛養羊。 這波毀麥行動,波及範圍不小,有的地方甚 至出動了收割機,將整片青苗割下來。原本一望 無際的麥浪,霎時間變成了光禿禿的麥茬地。按 理說,當前全球糧食危機漸見加劇,國內糧價也 在不斷上漲, 本來正是小麥賣高價的好機會,為 甚麼反倒有人割毀糧? 這些農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世界糧食市場 走勢有利賣麥不假,但那是宏觀經濟視角。在一 線種糧戶眼中,更關注的是眼前青苗的售價。在 平常年份,每畝小麥產量大約八百斤,市場收購 價每畝小麥最高可一千二百元,利潤七百一十 元。而按某些青苗買家提出的價格,每畝 可 賣一千五百元。除去化肥、農藥等費用,每畝利 潤可達一千元。兩相比較,後者多出近三百元, 當然是划算的。 此外,提早賣青苗還 有三大好處。第一, 不用擔心麥價漲跌。小麥價格漲跌不僅受國內因 素影響,還受全球市場影響。對於只會種地的農 民,怎樣才能賣得好, 很難判斷。為了不用擔 驚受怕,抓住眼前機會,賣個好價錢,是很自然 的事情。第二,不用擔心後期管理中的風險。小 麥進入灌漿期後,易受自然條件干擾,低溫、冰 雹、颱風等極端天氣,都會影響小麥收成。提前 收割,鎖定利潤,可以 比較放心。第三,黃河 流域四、五月份之交,地溫一般在十二攝氏度左 右,適合種植玉米、花生。提前收割青苗轉種 花生、玉米,不僅有利於這些夏季作物的生長, 還可省去麥稈處理的麻煩。故不少農戶願意割賣 青苗。 通過以上分析,農民割售青苗實在是利益所 在,事出有因。當然,糧食供應關公眾利益, 一旦糧食緊缺,不僅影響日常民生,嚴重的還會 引發饑饉災難,全球各國概莫能外。為了保護公 眾不致因有人提前割售青苗而導致糧食匱乏,政 府限制私割青苗,師出有名,也有法可依。根據 國務院出台的防止耕地「非糧化」 的法規,基本農 田必須種植糧食。前面提到的那些小麥產區,種 植小麥的大多數是基本農田,將這良田上種植 的青苗當飼草收割,顯然違反政府規定不可不 管。 問題是,顧及公眾利益,也不應忽視種糧戶 的利益。土地的使用權是他們的,賣苗牟利及種 種好處擺在面前,卻要服從政府規定,放棄大好 機會,明顯是一種損失。對於有些農戶來說,這 種損失可能還會很大。面對這些農民,不能說一 句「服從大局」 ,或是「守法經營」 ,就可以當沒事 發生。必須考慮他們作出了的犧牲,給予足夠補 償。事實上,中國政府已經公布了好幾波穩定種 糧戶的措施,並拿出好幾百億元作為補貼。 不過,從以往經驗看,國家拿出政策到落實 於一線農戶,中間常有不少梗阻。例如,政府部 門能否守住農民「種糧賣得」 的底線。多元化收 購主體入市後,有關企業能否真正履行最低收購 價政策,也是關係農民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如果政府只會制止 私割青苗不能切實保障種植戶的利益,就算今年勉強化解了風 險,明年未必還這樣化解。在面對全球糧食緊張的局勢下,保 護種糧戶的積極性實在不能忽視。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3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