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18_2022星島日報(紐約都會版)

岩彩畫在中國有著 悠長的歷史,比水墨畫 更早現世,為推廣這種古老的藝術,香港岩彩藝術 學會現正舉辦大型岩彩畫展《緣古形新——岩彩繪 畫展》 ,展示多位來自香港及內地藝術家的作品, 包括該會會長鍾大富、副會長朱秋慧,以及著名藝 術家陳育強、管偉邦、劉小康及謝炎安等的作品。 說到岩彩,它是一種可塑性極高的畫材,因應岩石 顆粒大小不一 而產生出不同 的光度、粗幼 及質感,而天 然礦物亦存有 二 百 多 種 色 彩,且具有與 環境互相呼應 的特性,故岩 彩畫又被稱為 「會呼吸的藝 術品」,不同 時間看會呈現 不同的視覺效 果。 文:Rachel 圖:香港岩彩 藝術學會 岩彩畫展 無障礙歌劇 由香港藝術節呈獻、致 力於創造無障礙環境並透過 藝術探索及推動社會共融的 「無限亮」計劃,陸 續推出多個網上節目供大家免費欣賞。現正播放的 室內歌劇《婆婆》,故事內容根據包辦了作詞及譜 曲的葉浩堃的親身經歷寫成,讓大眾對患有認知障 礙症的老人家和同行照顧者之間有更深入的了解。 《婆婆》由戲劇教育工作者陳美莉執導,以歌曲結 合形體、舞台效果及聲效設計等,呈現認知障礙症 人士複雜的思緒與奇異的想象,充滿歡笑、苦澀、 憤怒與淚水,當中最特別是劇場視形傳譯員會化身 作演員的影子,融入戲中為觀眾作即時手語傳譯。 文:Rachel 圖:香港藝術節 草間彌生回顧展 M+ 博物館為慶祝 11 月 12 日(六)開館一周年, 帶來「重磅」展覽《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 展出這位被喻為日本現存最著名藝術家之一草間彌生 由 1945 年至今的逾二百件作品,包括三組由 M+ 委 約的全新創作《神經的死亡》、《圓點執念──渴望 天堂的愛》及兩件《南瓜》(2022)大型雕塑。是次 展覽也是草間 彌生在日本以 外的亞洲區最 大型回顧展, 分為六個主題 展出,分別是 無限、積累、 全面連結、生 物 宇 宙、 死 亡及生命的力 量,作品涵蓋 繪畫、裝置、 雕塑、素描、 拼貼、流動影 像和檔案資料 等, 讓 人 期 待。 文:Rachel 圖:M+ 博物館 Exhibition Musical Exhibition 進念的《13.67》,配合各種影像、聲境效果,陳呈故事。 原著小說六個故事各有重心,製作單位把當中的概念抽取 出來,轉化成舞台經驗。 一個偌大的熒幕設於舞台前方,讓表演空間進一步貼近觀 眾,加強親密感與緊湊感。 不曾觸碰推理題材的進念.二十面 體,近日把陳浩基著名推理小說《13. 67》,搬上舞台,配合各種影像、聲 境效果,探尋香港大歷史,既讓小說 讀者耳目一新,也叫沒看書的觀眾, 體驗不一樣的推理劇場。 文:黃子翔 圖:進念.二十面體 《13.67》導演、聯合劇本改編胡恩威, 於中學時代特別愛讀推理小說,他說,那個 年頭的出版社,推出了大量翻譯書目,加上不少相關日本影視作品, 讓他涉獵甚廣,「推理作品永遠都有人做,但應該開發更多香港題材 的作品。」一直想做推理劇場的他,讀到近年大熱且賣出英、美、法、 德、日、韓等十二國版權的《13.67》,覺得有趣,認為是一本非典型 的推理小說,「有些案件,是主角關振鐸營造一些氣氛,待罪犯掉進 他設下的局。」此外,他覺得日式推理小說,常把人與人之間關係講 得很細,「但《13.67》的故事結構,展開由1967年到2013年的大歷史布 局,頗為特別,我對此很有興趣。」 說到底,他覺得許多人對香港歷史不太了解,好像內地改革開放 後,很多悍匪來了香港作案,或者許多上一代偷渡到港,年輕人就未 必十分了解,更遑論理順當年的中港關係,「許多人不知道為甚麼會 發生某些事情、有何前因後果,對很多事情的認知,到底是客觀事實,還是情緒主導?」 由六個故事組成的《13.67》,題材涉及六七暴動、廉政公署成立、「大圈幫」、大家族爭 產、香港回歸等等,他不諱言「很香港」,「《13.67》通過關神探的經驗,提供一些材料,讓 人了解香港歷史,認識社會變遷。」因而引起他改編的興趣。 《13.67》人物角色與場景不算複雜,胡恩威表示這本小說本身就很「舞台」,然而是次交 到他手上改編,當然不會平鋪直述,或純粹以話劇形式演繹,他強調看書和看劇肯定是不 一樣的,否則觀眾就毋須走進劇院,「以劇場的形式去呈現,一定有其特色,譬如影像、聲 音、空間,看書則全憑讀者的想像力。」《13.67》六個故事各有重心,他把當中的概念抽取 出來,轉化成舞台經驗,「有沒有看書都好,來看劇場,都沒問題。」 進念的《13.67》,除了戲劇、流行曲等元素,還由影像帶動,包括沉浸式投影、漫畫/ 圖像小說等等,再配搭Soundscape沉浸式音效,叫觀眾宛如親臨懸疑現場,化身偵探,解構 撲朔謎團。 須完整配套發展 環觀香港戲劇界,推理劇場不是主流分類,胡恩威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缺乏合 適的表演場地,未必有利營造推理劇場的氣氛,「香港劇院要麼很大,要麼很小,一、二百 座位的劇院不多。」比較之下,他指日本下北澤那些小劇場,多容納一、二百位觀眾,便較 好辦,日本TBS也推出很多推理劇場,看準市場之餘,也有助訓練台前幕後,另外上海的推 理劇場也頗盛行。 他接著提到演員訓練也很重要,因為推理劇場的演員需要某種功力,譬如語言能力、 聲線表達等等,「推理劇場市場其實很大,但要有完整配套才能發展。」至於觀眾,「是培養 出來的。」 除了《13.67》,胡恩威也有讀陳浩基其他作品,稱讚對方是一位很勤力的作者,能夠 「跑出」是好事,期望日後有更多香港年輕作家受到注目。事實上,就連王家衛都購下《13. 67》電影版權,胡恩威坦言香港有不少題材很具潛力,可以發展成有趣味性的藝術作品或娛 樂產品,包括偵探、推理作品,希望大家不必把藝術定形、娛樂固化,他們現通過《13.67》 在劇場實驗新意,鼓勵觀眾持開放心態去嘗試。 13 67 Theatre Art 黃子翔(水月一),藝文記者,自由撰稿人及編輯,網絡科幻小說創作人。把藝文路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化作篇篇流水帳。 黃子翔 流 水 帳 《13.67》通過不同案件,讓人了 解香港歷史,認識社會變遷。 副刊 D12 廣告。爆料。查詢 212-699-3800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陳浩基的︽ . ︾,共賣出英、美、法、德、日、韓等十二 國版權。 胡恩威於中學時代特別愛讀推理小說。 探尋香港大歷史 進念推理劇場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