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19_2022星島日報(紐約都會版)

香港時事雜誌 B9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廣告。爆料。查詢 212-699-3800 Daily Magazine 香港要建立與一國 兩制相匹配的特區教 育,那到底該怎麼建 立呢?筆者認為要兩 手抓: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推動廣義的愛國主 義教育,另一方面要矢志不渝地推動香港教育 的國際化。前者,是夯實對下一代的正確價值 觀教育,確保香港青年一代建立正確的國家民 族觀念,培養國民身分認同,與一國之大義相 匹配;後者,則優化香港本地課程和各類教育 項目,以教育提升學生競爭力,以促進本地走 上科創經濟轉型和趕上國際教育潮流的課程, 培養本地人才和有利吸引外來人才,從而以香 港教育的國際化來保持和促進香港特區的國際 化,這是與兩制之通變相匹配。 甚麼叫做廣義的愛國主義教育?這是筆者對 愛國教育、國情教育、憲法《基本法》教育和國家安 全教育等價值教育中的重大項目,統稱為廣義的愛 國主義教育。這些項目相互關聯,學校要全部落實 而不是選修科目,最終都是為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 國家觀念和培養國民身分認同,所以筆者以一名貫 通之。一如學科教育,成功的價值教育有賴完善的 課程指引,優秀的師資力量,以及能促進教學質量 持續改善的教學評估衡量。實事求是地說,教育局 在制定相關學科和教育活動的課程指引方面,是 做得最為高效和全面的,而且仍舊全速進行進一 步優化。師資力量,則目前是局方課程人員直接 到校進行密集的到校支援,在教學實踐中促進教 學提升,這當然是好的,畢竟教學是一門動手實 踐的藝術,但仍舊需要在大學師資培訓課程方面 進一步優化,培養優秀的教師生力軍。至於教學 效果的評估衡量,這是在教育專業上最難攻關的 工作,仍須繼續努力。畢竟要建立真正能對學生 的心靈起正面作用的價值教育。 至於提升香 港教育的國際化水平,以教育的國際化來促進 特區發展的國際化,這在波譎雲詭的國際博弈 大局的今天,保持香港特區的國際化程度顯得 比以往更具戰略意義。因此,需要大力提升香 港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包括吸收先進國家和地 區成功的教育經驗,進一步優化香港教育、課 程、考評、全人發展、學生成長輔導等各個項 目,趕上教育國際發展的新 趨勢,繼而以具備國際先進 水平的本地教育,廣泛吸引 海內外優質學生,讓香港成 為區域甚至國際的一個重要 教育樞紐,既有利於吸引外 部人才來港,同時培養外來 優質生源等於變成培養本地 人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真正發揮香港由來已久的海 納百川、廣招才俊的優良傳 統,讓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再 創輝煌! 一國兩制教育要兩手抓 落實二十大精神 推動香港邁高峰 中共二十大日前已 隆重開幕,標誌着國家 邁入新征程,翻開新篇 章。回顧十九大以來的 五年間,中國共產黨帶領國家取得重大成就,尤其是打 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帶領國家面對嚴 峻複雜的國際形勢,以及包括新冠疫情在內的各種巨大 風險和挑戰,取得經濟和科技創新能力的跨越性發展, 保障了十四億同胞的生命和健康。 令本人感受尤深的是,中央全力推動「一國兩制」重 回正軌、行穩致遠,成功落實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 權及「愛國者治港」原則,引領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 重大轉折,開啟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今年 「七一」視察香港並發表重要講話,更是為「一國兩制」實 踐指明了方向,為香港打開發展新篇章注入強大動力。 二十大制定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中國共產黨推動 國家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包括繼續貫徹實施 「一國兩制」,全力支持香港發展。本人相信,二十大將 為香港由治及興再添新動力,並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社會各界應該深刻領會二十大精神,以及全面準確理解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以掌握中央治港的方針 和政策。 行政長官今日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期 望特首能貫徹落實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 話的精神,針對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和當前形勢,推出適 切的惠民措施。本人認為,未來五年是香港「開創新局 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特區政府施政必須聚焦三 大重點範疇,包括盡快推動社會從疫情中復常、招商引 資、吸引人才,以及提升東盟地區的戰略發展地位。 事實上,新冠疫情持續多時,已嚴重打擊香港的社 會民生和國際競爭力,政府必須全面推進社會復常,努 力推高疫苗接種率,以最終達至零障礙通關。同時積極 與內地商討,縮短進入內地的檢疫日數和增加入境名 額。 另外,為更好應對新形勢下的機遇和挑戰,政府必 須更積極有為地引進國際和內地的龍頭企業、創科企業 以及創投基金,並加快香港與其他國家地區簽訂避免雙 重徵稅安排等。同時優化各項人才入境計畫和吸引海外 優秀學生來港升學就業等。另外,亦應根據最新形勢和 香港的需要,重新檢視人口政策,進一步優化本地經濟 和民生等方面的政策及財政資源分配,並增加勞動力和 提高生育率。 東盟是具最大發展潛力的新興 經濟體,政府應提升東盟地區的戰 略發展地位,包括成立高層次委員 會,重組香港推動經貿發展的駐外 機構,吸引東盟企業來港融資及上 市,吸引東盟地區利用香港專業服 務,協助中小企開拓東盟市場,和 便利香港成為東盟地區的人才培訓 中心。 香港正面對複雜形勢,挑戰與 機遇並存。期望特區政府從善如 流,接納各方面的積極建議,讓香 港早日走出困境,邁向光輝前路。 由電影發展基金轄下的「電影製作融資計畫」 提供部分融資製作的電影《正義迴廊》昨晚舉行本 地首映禮。《正義迴廊》改編自二○一三年轟動全 港的逆子殺親案。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表示, 《正義迴廊》取材自轟動社會的真實法庭案件,案 情錯綜複雜,演員精湛的演技,直接牽動觀眾情 緒,再加上陪審員之間的角力和爭辯,令法庭審 訊的部分更加引人入勝。 《正義迴廊》為翁子光監製及何爵天首部導演 作品,並由楊偉倫、麥沛東、蘇玉華及周文健領 銜主演;林海峰及葉蘊儀特別演出。故事改編自 二○一三年轟動全港的逆子殺親案,講述兩名被 告,分別是死者的兒子及兒子友人不承認謀殺 及肢解兩名死者,並於庭上上演「魔鬼與白癡」戲 碼,令陪審員陷入法律與公義之間的激烈思辯。 《正義迴廊》的製作總開支約一千萬元,政府 的融資金額約為二百五十萬元,而自二○○五年 起,政府向電影發展基金共注資十五億四千萬 元。王英偉期望政府繼續透過電影發展基金支援 業界長遠發展,增加本地電影製作及培訓新進電 影業人才。 逆子殺親拍成電影 香港中文大學前日宣布更新校徽,引來議 論紛紛,有擔任中大校董的立法會議員更指自 己不知情。 身為中大校友的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 席梁美芬昨日批評,「改校徽事件,這麼重大 的事件竟然連校董會也沒有諮詢。」她說立法會 派三個議員加入中文大學校董會,是代表公眾 去監督中文大學如何運作及使用公帑,她希望 校方尊重歷屆校友的意見和努力,不應未經諮 詢即更改校徽。她認為中大在這件事件上要三 思,大學的校訓不是一兩個校長可以隨意刪去 的,要經過一個廣泛的諮詢,因為這是代表創 校之本,大學必須尊重各個持份者。 梁美芬透露,教育事務委員會收到不少關 於對中大管治的質疑,她將在委員會認真考慮 檢視大學管治問題,以及現行各大學條例是否 接受合理的公眾監督等。 新任中大校董、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 表示,他作為校董未有預先收到消息,對於中 大自行更換校徽,感到愕然,「原來中大校政人 員的權力可以大到咁。」他透露,校方在下周二 的校董會前,將向校董講解事件,但相信「校董 好多意見都好,聽完就算」。 他又相信,新校徽一定經專業人士製作, 自己很難評價新校徽,而最關鍵是參與度,關 注有多少中大校友有份參與。 不知中大換校徽 鍾偉强做老闆開顧問公司 新政府上場近三個月,前任政府官員陸續投 入新崗位,外界關注前任官員離開「熱廚房」 後的去向。據當局最新公布,前任環境局 局長黃錦星、前任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和前任 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均已有「着落」,分別 向離職後工作諮詢委員會申請離任後工作。黃錦星 申請在香港大學擔任傑出建築學系院士,會以兼職 形式在建築學系教授。薛永恒申請出任浸會大學校 長高級顧問、創新、轉化及和政策研究院顧問,以 及社會科學院榮譽教授。 最惹人關注的是,鍾偉强決定自己做「老闆」, 開設顧問服務公司出任項目總監,本月六日起生 效,他的工作涉及市場策略、人才管理及招聘等。 前任行政長官及政治委任官員離職後工作諮詢 委員會表示,認同黃錦星及薛永恒只要遵守若干規 限,新工作不會損害或削弱政府履行職能的表現, 亦不會令人有合理理由相信、關注或引致公眾觀 感。至於鍾偉强,委員會指該公司業務將不會包括 資訊科技設計、架構或系統;將不會包括任何創新 科技及工業局的政策相關事宜或其相關資助計畫; 以及不會向現時數碼港及科學園內的初創企業或培 育公司提供服務。 除了上述三人外,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 前食衞局副局長徐德義、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政 治助理馮海容、前發展局局長政治助理馮 英倫,以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政治助理馮 興禮,均分別向當局申請離職擔任工作。 陳克勤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自成一派 政 民筆論 鄧飛 中學校長 立法會議員 秋意漸濃,周末沿着鰂魚涌公園 的海濱路走,迎面而來是微涼輕柔的 海風,看着優美海景讓腦袋放空,偷 得浮生半日閒,差不多該是這樣子吧。 喜歡走在港島東,是總有點穿梭 時空的獨特感覺︰既有綜合性商場、 大型屋苑;卻又有成為國際旅客愛打 卡的舊式屋邨,以及懷舊叮叮電車, 構成有趣的對比畫面,恍如提醒着區 內有許多值得我們緬懷的事物。像在 太古城中這個藍籌大 屋苑,意想不到「藏着」一塊上百 年歷史的太古船塢奠基石。這個 不顯眼、也沒有太多刻意粉飾着 墨的紀念文物,原來是一段珍貴 歷史的印記。 年長一輩,對太古船塢不 感陌生,它就是今日的太古 城。早在一九○七年建成的太 古船塢,一直引領着香港高速 發展,是香港以至遠東最大的 船塢之一,設有當時最大規模 的發電機組、逾半英里長的深水 泊位,高峰期有超過五千名員工 在船塢工作,打造蓬勃的航運服 務業;本港經濟其後於七十年代轉型,船塢最終 搬離鰂魚涌,繼而改建成今日的太古城。為紀念 這個重要歷史時刻,太古在原址附近保留了當年 負責船塢總工程師Donald Macdonald名字的奠基 石至今,上面刻着一九○二年開始、一九○七 年竣工,位置毗鄰太古城中心停車場入口處。 也許,你到訪過太古城中心的商場,甚至到訪過 親友的家,但未必留意此石的 存在;惟它卻是香港少有見證 着歷史變遷的時光標記,每當 看到此奠基石,再望向維港方 向,腦海不禁浮現出昔日太古 船塢的繁忙片段;相對今日的 完善城市規劃,確實是滄海桑 田的最佳詮釋。 下次遊港島,路過此石, 不妨緬懷過去。還有更多隱藏 於小城的歷史,稍後和大家分 享。 許望 見證百年變遷 「新世界維港泳2022」下星期日舉行,新民黨 立法會議員容海恩Eunice首次參加,她昨日罕有 晒泳衣照,狀態不錯。 Eunice上星期特意邀約兩位參賽的立法會同 事——民建聯鄭泳舜、旅遊界姚柏良,一同到海 灘練水,因為三人游比一個人游開心,相信到星 期日,能與一千五百名健兒由金紫荊廣場公眾碼 頭,游到尖沙嘴星光大道上岸,會更興奮。她更 約定大家完成賽事後在星光大道「打卡」,與親友 分享參賽喜悅,齊齊「全城游出快樂力量」,又盼 下屆更多議員參與,一起延續這項極具香港特色 的體壇盛事。 鄭泳舜就話,繼今個月初做觀眾欣賞香港世 界桌球大師賽,今次輪到自己親身落場,在星期 日參加維港泳。為了積極備戰,他與Eunice、姚 柏良齊齊去海灘練水,他笑言大家狀態都唔錯。 練水備戰維港泳 立法會人力事務 委員會昨日開會討論 改善建築地盤職業安 全的政策及措施時,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 汶羽拎住一個黃色頭 盔發言,原來它是本地初創公司研發的「智能安全 帽」,能監察工人的身體情況和位置,他期望政府 帶頭使用這類本地研發的「智慧工地」產品等,以提 升工地安全,減少意外發生。他並關注政府現時與 本地創科公司合作情況。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回應指,需再與發展 局商討相關智慧產品是否適合在工地使用。至於政府 會否資助私營發展商應用創科產品,勞工處助理處長 陳家禮補充,發展局及建造業議會目前有推行建造業 創科基金,供業界申請用作在地盤應用創新科技。 顏汶羽關注地盤安全 有市民近日在網上發文,提 到自己日前打算拿着巨形斑馬瀨 尿蝦拍照「打卡」時,意外被瀨尿 蝦螫傷,須入院縫針,事發後手 掌留下一道長傷口,更表示須 「引以為鑑,瀬尿蝦的殺傷力不 容忽視」。 從上傳的照片可見,巨形 「斑馬瀨尿蝦」的長度有傷者前臂 般長,而手掌留下一道已縫針的 長傷口。他表示,相關照片在出 院後拍攝,並指自己已康復。由 於瀨尿蝦的前臂構造與螳螂相 似,攻擊力強,因此又稱「螳螂 蝦」。牠的鎌刀狀雙鉗更可打碎 肉蟹殼覓食,被稱為海洋中最強攻擊手。斑馬瀨 尿蝦生性兇猛,若整批存放往往會互相攻擊,海 鮮檔常見把瀨尿蝦放入膠水樽內出售。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透過外露傷口接 觸到海水、處理生的海產時遭割傷,及進食生或 未經煮熟的貝殼類海產,亦有機會感染創傷弧 菌。在二○一二年六月,衞生防護中心接獲兩宗 感染創傷弧菌的死亡個案,其中一宗引致食肉菌 感染。資料顯示兩人均是長期病患者,其中一人 曾進食生的瀨尿蝦。 巨型瀨尿蝦螫傷 為期五天 的首屆亞洲元 宇宙博覽會昨 於數碼港舉行 上海及大灣區 開幕式,大灣 區碳中和協會 創會會長胡伯 杰表示,元宇 宙是數碼化、智慧化高度發展下虛實融合的人 類社會新形態,而碳中和是當今社會實現高質 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故此兩者可謂相輔 相成。元宇宙可以讓碳中和走向「智慧」,為「碳 中和」提供巨大潛能,是實現碳中和的推動力。 元宇宙博覽會的參展商來自世界各地,透 過虛擬平台開拓商機,既不用實體參與,亦不 需搭建大型展館,符合環保原則。實現碳中和 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議題之一,亦是國家的政策 目標。展覽會有多場以大灣區和碳中和為主題 的討論會,討論議題包括商業領袖的元宇宙(上 海)、大灣區的元宇宙等。 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會長蘇祖耀博士表 示,香港可以用發展迎合中國特色的元宇宙, 用大灣區作為試點。完善的法律、網絡及知識 產權的基礎,將會提供極大的保障,當中包括 發現藝術、遊戲發展,或一些商業方面的應用。 首屆亞洲元宇宙博覽 近期租賃市場活 躍,去年東京奧運女 子乒乓球團體賽銅牌 得主成員之一的蘇慧 音(Minnie,見圖), 新近斥資四萬一千元 租住康樂園單號屋。 中原區域營業董事吳啟業透露,大埔康樂 園十一街單號屋,面積一千二百一十四方呎, 屬三房連套房間隔,另連約一千方呎花園,業 主以約四萬三千元放租,議價後減租二千元, 以四萬一千元租出,呎租三十三點八元。 據地產代理消息透露,上述單位租客為東 京奧運乒乓女團銅牌得主之一的蘇慧音,據了 解,她為與家人有較大生活空間,早前已睇樓 一段時間,鍾情屋苑環境舒適,單位間隔實 用,即租入單位自用,提升生活質素。 奧運銅牌得主 黃錦星 薛永恒 鍾偉强 港香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