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A12 2023年3月13日 星期一 廣告。爆料。查詢 212-699-3800 疫情肆虐三年,學生多在家上課,與外界接觸和與人交 流大減。黃大仙警區警民關係組於是在前年開始舉辦「燃亮 青少年領袖訓練計劃」(Project LIGHT),希望為青少年提供 與社區聯繫、與人溝通的機會,幫助他們肯定自我,面對生活遇到的困 難。 ▍本報突發行動組記者黎可晴香港報道 ▍ 묚㝕♗饀ⶤ泯㘷旔☘귲㸵䌑 5大範疇協助成長 訓練領袖能力 黃大仙警區警民關係主任周穎嘉總督 察接受本報專訪表示,疫情開始 後,有感絕大部分青少年都因為要保持社 交距離,終日待在家中,導致生活失去樂 趣,甚至有情緒問題,對社區的歸屬感逐 漸變弱,減少了與人交流的機會,因此決 定舉辦Project LIGHT,從5方面協助他們 成長。 Project LIGHT的5個字母分別代表5 個不同範疇:領導才能(L:Leadership)、 誠信(I:I n t e g r i t y)、自我增值(G: Growth)、共融(H:Harmony)和堅毅 (T:Tenacity);希望通過一連串訓練活 動,加强青少年的自我肯定及領袖能力, 協助他們培養正確價值觀,使他們成為正 直誠實、能夠明辨是非的人,在遇到不同 問題及挑戰時能正面面對,最終回饋社 會,成為未來棟梁。 培訓16中小生 推廣服務社區 Project LIGHT的設計充滿巧思,選 出來自8所學校的8位中學生、8位小學生 作重點培訓,訓練他們成為小領袖,之後 再讓他們邀請身邊的朋友或同學一同參與 社區服務、團體合作等不同活動。周總督 察表示,這樣設計是希望「以青少年影響 青少年」,也能讓小領袖們在活動中更有 得著,不單止參與活動,更要在活動中帶 領其他隊員,向隊員講解規則,安排隊員 的崗位等,因而需要十二分的投入,在表 達、整合、計劃等能力上皆能有所成長。 計劃包含多個活動,例如室內攀石、 飛索和沿繩下降等挑戰自我、增强膽量和 自信的訓練;又有探訪長者中心、防騙展 板宣傳等關懷社區的活動,小領袖要帶領 朋友們一起構思為長者表演的項目,如中 樂及粵劇,又會到商場等地向街坊、長者 講解防騙資訊。 辦活動增面對面交流機會 另一重點活動是新興運動體驗日。 小領袖需於半日內學會地壺球、Ne r f Hunt、健球及圓網球四樣新興運動,之 後將規則和玩法傳授予隊員,制定策略並 進行比賽。活動共有逾百名學生參與。周 總督察希望通過他們從未接觸的運動,考 驗應變能力、領導才能、講解能力等。 周總督察指,年輕一代慣於使用社交 媒體與人交流,疫情下連上學與師長朋輩 交流的機會也被剝奪,導致愈來愈少用對 話表達自己,因此計劃中不少活動都要求 學生用語言向街坊或朋友傳遞訊息、表達 想法,「希望透過呢啲活動,畀個機會佢 哋面對面、用把口去講解畀人聽,同一時 間令佢哋增強自信心。」 校長盼學生以警員為榜樣 獻主會溥仁小學是參加了P r o j e c t LIGHT的4所小學之一,校長余詩慧形容 計劃使學生獲益良多,因為群體生活對孩 子的成長十分重要,計劃不但讓小領袖能 與朋友多相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及默 契,令友誼更進一步,以及認識來自不同 學校的新朋友,更能讓同學多接觸參與計 劃的警員,讓他們以警員為榜樣學習。 被問及計劃未來發展,周總督察說會 考慮到澳門、大灣區等地交流,擴闊同學 的眼界,也會增加疫情時未能舉辦的水上 活動,最重要是會根據學生復常的步伐, 慢慢增加參加的人數和學校數。 獻主會溥仁小學的黃傅越同學和潔心林炳炎中學 的何希婷同學均於Project LIGHT表現優異,受訪時 侃侃而談,但原來兩人在參加計劃前均缺乏自信,參 加後自信大增,且具有領導才能,學業成績也大有進 步,可謂煥然一新。 母大讚明顯變樂觀 傅越媽媽及希婷媽媽均表示,自從疫情開始之 後,子女「對電腦多過對人」,缺乏與人接觸的機會, 自信心因此低落,性格變得內斂。參與計劃後兩人明 顯改變,不但更開心、樂觀,信心、勇氣和領導才能 都得到提升。 就讀小六的黃傅越同學,印象最深刻的是於商場 對長者講解防騙知識,因為剛開始時十分緊張,「見 到啲人全部都唔識,好驚如果佢哋聽唔明我講嘢點 算?」但他漸漸地在活動中變得勇敢,克服了與陌生 人對話的恐懼,以自己的語言能力將防騙資訊傳達給 長者。 「首先同自己講做到嘅」 就讀中四的何希婷同學則表示,在八鄉少訊日營 中體驗的沿繩下降及飛索,讓她學會了克服恐懼。她 指自己本身膽小,但身為領袖,當身邊有其他同學感 到害怕,她就不得不肩負起作為領袖的責任,鼓勵其 他同學,在為他人打氣的過程中,自己也自然而然地 獲得勇氣。被問到鼓起勇氣的方法,她指,「首先要 同自己講,自己係做到嘅,唔好覺得自己做唔到!」 被問及將來,傅越和希婷齊聲表示,希望從事醫 學相關的工作,幫助有需要的人,將Project LIGHT 關懷社區的精神傳承下去。 侒蒹⩴劚䚒䧋մ⪣㳴气ꓨ䭠蔦⟥ ■受訪的小領袖黃傅越(左)和 隊員在八鄉少訊中心日營中嘗 試空中飛索,挑戰自己。 黃大仙警區警民關係主任周穎嘉總督察 希望透過呢啲活 動, 個機會佢哋面對 面、用把口去講解 人 聽,同一時間令佢哋增 強自信心。 羅素大學集團包括牛津、劍橋、倫敦大 學、愛丁堡大學等精英大學,該集團學 生會今年1、2月對8500多名大學生進行調查 發現,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生活成本太高 已影響他們的學業表現。學生報稱必須額外 打工來支付各項開銷,還遇到因營養不足和 金錢壓力造成的學習專注問題,甚至會因為 負擔不起交通費而曠課。五分之一學生因生 活成本危機而考慮退學,在社會經濟地位最 弱勢的學生中,這個比例升至逾十分之三。 最有可能退學的人是來自弱勢背景的學生, 及殘疾、非全日制學生。而每周僅獲准打工 20多小時的國際學生,同樣受到物價飛漲嚴 重影響。 部分學生報稱有自殺傾向 主導這項調查的倫敦大學學生會政策及 研究經理布拉德福德坦言:「這不光是他們不 能出門、無法喝杯咖啡、難以社交而已,而 是有很多學生處於嚴重的貧困中,沒有管道 逃出。」她表示,只有在家庭年收入超過7.5萬 英鎊(約70萬港元)的學生中,他們才看到考 慮退學的人數大大減少。 部分學生報稱他們有自殺傾向,感到嚴 重焦慮和孤獨。《觀察家報》引述20歲倫敦大 學1年級生索菲‧布殊說,由於生活成本高 漲,她考慮放棄科學史和哲學課程,她住在 倫敦的大學宿舍,本想讀碩士和博士,但她 知道自己的財力負擔不起。 她找到1份兼職侍應的工作,並試圖為 明年節省金錢,以便能夠繼續學習。患有炎 症性腸病克羅恩病的布殊說,生活費用危機 使她的病情加重,因為她一直非常焦慮和緊 張。就讀愛丁堡大學知識產權法律碩士班的24 歲芬蘭籍學生格蘭茨表示,為了應付開銷, 她現在每周打工25至30小時,有時還得曠課。 研究人員呼籲政府緊急採取行動,否則 可能導致大學「僅向最有特權的學生開放」, 讓數十年來擴大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取得的進 展化為泡影。羅素大學集團行政總裁布拉德 肖博士預計情況將進一步惡化,呼籲政府按 照2020/21年以來通脹率提高學生貸款額。教 育部說,許多大學正在加強支援工作。 香港英識教育執行總監陳思銘認為,英 國本地學生因生活成本上漲不得不退學的情 況,並非新現象,加上當地在新冠疫情與能 源危機下面對經濟困難,預料大學招收更多 海外學生,短期內有助更多心儀到英國升學 的港生,在英國退學潮下進入頂尖大學。 另一升學機構負責人Ra f ae l Ga r c i a - Krailing則指,如英國頂尖大學不及早對症下 藥,導致生源更傾向富裕背景的階層,會影 響學生群體的多元化程度。 英國24所精英大學組成的「羅素 大學集團」(Russell Group)的學生 會,近期就物價飛漲對學生影響進行 最大規模調查,發現每5名學生中, 就有1人因生活成本飆漲而考慮退學, 另有4分之1的學生經常缺乏食物和其 他生活必需品。有香港教育界人士認 為,面對經濟困難,預料大學會招收 更多海外學生,短期內有助港生入讀 英國頂尖大學。 ■曾駐守竹篙灣醫療站的醫生黎靖䧈(中)及梁燕 儀(左),難忘照顧病人經歷。 何健勇攝 盯碱挗 「ꃺ⚦」 ꒜饨 걖兎徚⤭⫙䨡泯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完成抗疫歷史任務,醫管局 去年2月初在該處設立醫療站,默默守護病人健康, 營運1年多以來,共接獲約33.8萬次電話熱線查詢, 提供約9.4萬次遙距診症,約10.2萬次外展服務,包括 臨床評估、處方藥物、處理意外或急症,以及情緒輔 導。社區隔離設施主管醫生黎靖䧈坦言,眼見設施關 閉,確實有少少失落,畢竟在站內經歷了很多難關, 但疫情告一段落,對廣大市民來說是好事。 有信心48小時內重啟設施 黎靖䧈回顧過去1年的工作,指最初其妻對他前 往隔離設施工作也有少少擔心,但他希望可以出一分 力,加上相比沙士,對新冠疫情的認知較多,故自己 不太憂慮,相信其他同事亦有同樣的想法。 高峰時,醫療站有20名醫生、80名護士,另有40 名文職人員負責接聽熱線中心電話,由於他們來自醫 管局不同部門或私營機構,而工作環境和設備亦與醫 院不同,故有需要為他們提供短期培訓課程。黎靖䧈 指,醫療站的挑戰包括適應全新服務模式、短時間內 要處理大量個案,準確識別病人的風險等,幸而跨專 科團隊結合公私營合作,各展所長,與不同政府部門 分工,加上善用遙距醫療及相關科技,按病人需要提 供不同的治療模式,難題都迎刃而解。 他指,經過今次經驗後,部門了解如何啟動隔離 設施,包括硬件和人手等方面的準備,有信心在下次 需要使用時,能在48小時內重啟設施,亦已編寫指 引,協助應對下一次疫情。 駐守醫療站的醫生梁燕儀憶述,1位媽媽去年3月 帶同2名年約3歲及14歲的子女入住隔離設施,2名小 朋友均發燒,加上陌生環境而感到不安,醫護人員除 處方藥物,亦安排外展護士向兒童提供玩具,紓緩他 們的情緒,亦額外聯絡兒科醫生,跟進兒童的病況。 本報記者李宇婷香港報道 蝡嬓5⻐㝕㳴气1⠥扰ꃺ㳴 ▍本報記者綜合報道 ▍ 英國本地學生因生活成本 上漲不得不退學的情況,並非 新現象。預料大學招收更多海 外學生,短期內有助更多心儀 到英國升學的港生,在英國退 學潮下進入頂尖大學。 英識教育執行總監陳思銘 ■調查發現英國每5名大學生中,就有1人因生活成本飆漲而考慮退學。 資料圖片 ■就讀中四的小領袖何希婷(左一)帶領組員一起演奏樂器及唱歌予長者欣賞。 ■Project LIGHT學員在新興運動日 體驗健球運動。 生活成本飆漲 或成港生入讀名校契機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