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事雜誌 B7 2023年3月29日 星期三 廣告。爆料。查詢 212-699-3800 從一所「211」大學畢業後,宋雨昕來到一家 廣告公司工作,月薪4000元,試用期8 折,沒有社保。薪資每月分兩次發放,一次在 下個月的20日,另一次在「不確定的更晚的時 間」。直到離職後,宋雨昕還在努力討要這份 「不確定的薪資」。 廣告公司,加班是常態,但更令人難熬 的,是加無意義的班。看似辭藻華美的方案, 只需將「區位」「圈層」「文化」等術語拼湊組合, 通過「簡單地經驗化復刻」,便能生產出一篇足 以交差的萬字長文。 作為一名廣告從業者,宋雨昕永遠不會知 道自己的方案中甚麼是「對市場有效的」,因為 她真正的服務者只有甲方,甲方滿意,一條文 案就結束了。工作,除了在收到薪資的那一刻 之外,對她而言似乎失去了意義。於是在工作 半年後,她為自己放了一場「寒假」,來到了養 豬場。 內心沒有成就感 劉洛洛也曾從事這樣一份工作。作為一名 設計師,她卻無法提出屬於自己的創意想法, 「你所有的內容產出都是運營或者上級領導給你 的,他們想做成甚麼樣子,你就要做成甚麼樣 子。簡單來說,你其實只是一個工具人。」通常 情況下,劉洛洛做一張圖的時間只需要一兩個 小時,而剩下的時間,則需等待上級層層審核 把關,經歷漫長的溝通修改,而最後的改動「可 能只是一個數字」。 壓倒劉洛洛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老闆的一 次談話,內容是批評她「最近效率變低了」。但 事實上,劉洛洛已完成了自己該有的工作量, 由於公司裏其他人做得更多,所以在老闆眼 裏,劉洛洛就成了偷懶的那一個。 「這就是內卷。」劉洛洛受夠了這一切,決 心逃離辦公室,成為一名寵物美容師。在寵物 美容的集訓課堂上,劉洛洛接到了一隻「像從糞 坑裏牽出來」的繁育犬,牠存在的目的是交配、 生產,再把小狗拿給「主人」賣掉。 後來劉洛洛花了近一天的時間梳洗這隻繁 育犬,疏通牠的每一個毛結,洗去所有污垢, 為牠剪了個「美美的造型」,看牠在自己手裏從 髒兮兮的小狗變成毛髮蓬蓬的可愛模樣。她覺 得,這比做設計工作時更有成就感。 打開美麗新世界 宋雨昕對豬場的工作也算滿意。豬場的生 活區和生產區嚴格分離,作為內勤的宋雨昕大 多數時間只需在生活區活動,只有出欄的時候 才需去生產區幫忙清點。上班第二天,宋雨昕7 點多便到崗,卻被告知下午再安排工作事宜。 她坐在辦公室裏,「寫了一會日記,背了一會 英語單詞,看了半部電影。」中午,負責交接工 作的員工前來叮囑了一聲:「下午睡到自然醒就 好。」但宋雨昕沒有午睡習慣,在床前轉了一圈 後,還是選擇坐在工位上,等到下午3點半,這 位員工才姍姍來遲。 從前在廣告公司上班時,宋雨昕基本需要 「隨時待命」,經常半夜也會接到同事的工作電 話。但在豬場,每天下午5點半食堂準時開飯, 同事們一起吃完飯後便再無工作安排,年輕人 會聚在一起打遊戲,年長些的則會相約打麻將。 宋雨昕不再焦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被嚴 格分割,下班後,宋雨昕獲得了充足的自主時 間,她不需要擔憂「做了一件事就沒時間做另一 件事」,她可以任性地選擇「都要」。豬場坐落在 山頭上,抬眼能看見遠處的叢山綿延不絕。宋 雨昕把照片發到朋友圈,引來了一眾朋友的艷 羨,她有時覺得自己不像工作,更像「度假」。 豬場日子雖然悠閒,但也有尷尬時刻。某 天,豬場來了一位從集團總部派來的負責育種 的技術員,他意外得知宋雨昕和自己是校友, 有些納悶,問她:「為甚麼會來這裏工作?」宋 雨昕心裏卻不自覺地想,這份工作對她而言並 不是甚麼很差的選擇,但在大多數人眼中,她 與豬場的相遇只是生命中一個意外的插曲。 在 中 國 , 「 人 往高處走」,這似乎 是多數人主流的期待。但也有人在 辛苦爬到高點時,選擇「順流而 下」,他們用自己的故事講述了一 件事:考上名校的人,也可以選擇 去養豬場、做寵物美容師、當收銀 員、兼職送外賣等等職業,無論是 否會有「光明的未來」。 本報訊 短暫休息過後 重回本來生活 對 於 不 少 人 來 說,體力工作終究只 能是白領們的一場短 暫選擇,在短暫的休息過後,他們 還是需要重回自己的生活。 在豬場工作3個月後,宋雨昕 選擇了離開。豬場的工作是很閒 適,但閒適無法解決所有焦慮。關 於未來、金錢、現實,各種問題依 然不斷徘徊在她的腦海裏。做這樣 一份「幾乎沒有發展前景」的工作, 意味著需要一直在封閉的養豬場裏 拿同樣的薪水,而她還是希望能看 到「更大的世界」。 更何況豬場的工作也不總是美 好。豬場遠在郊外山區,不方便通 熱水,冬天時宋雨昕的雙手長滿了 凍瘡。而到了二三月春耕時節,農 村用水量增大,豬場有時會斷水。 宋雨昕只能被迫從池塘裏抽水,用 帶有魚腥味的水洗漱。還有工人之 間同吃同住的生活,一方面這讓她 感受到辦公室難以體驗到的親密連 接,但另一方面,外人對自己個人 生活的強烈介入,常令她感到不 適。從豬場離職後,宋雨昕重回廣 告行業,而這次,她不再有勇氣離 開。 康亞茹在超市工作兩個月後也 同樣選擇了辭職,開始著手尋找一 份正式的工作,斷繳的社保和北京 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她必須直面現 實。但至少她不再焦慮了,過往4 年高壓的職場生涯教會了她一個頗 具現實價值的生存道理:「焦慮也 是一天,不焦慮也是一天,焦慮除 了浪費自己的時間和情緒內耗之 外,沒有任何意義。」 不過,劉洛洛已經決心徹底逃 離「白領工作」,選擇成為一名寵物 美容師。在下決定之前,她給自己 安排了一場為期3個月的旅行,她 一個人騎著電單車繞著廣西和雲南 轉了一大圈。旅途中,她跟著當地 的少數民族朋友在田野間散步,眺 望廣袤的梯田,晚上拿著吉他唱 歌,去朋友家喝酒,聊天,一天就 這樣過去了,「原來生活可以這樣 簡單」。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莊家熾表示,現代白領工作和流水 線工人沒有本質的區別,每個人都 是高速運轉的機器上的某一個環 節。因為科層制的核心,就是要把 所有的工作跟具體的個人脫節,使 得機器離開某個個體之後依然能夠 正常運轉。我們發明出了這套高效 的機制,但最終卻把自己給關了進 去,陷入「理性的牢籠」之中,難以 脫身。這並非中國獨有的現象,而 是一個世界性問題。 但在莊家熾看來,「宋雨昕們」 的選擇已然象徵著一種進步,它至 少意味著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 簡單的溫飽需要,而開始思考自身 的權益問題以及工作的價值。但他 同時指出,這種「逃離」與「反叛」終 究是一種「奢侈」的做法,更多的人 可能仍在考慮「麵包」,而無暇思考 其他更多的可能。 今年預計新增高校畢業生1158 萬,許多人將其看作就業市場新添 的壓力,但莊家熾認為,他們是新 鮮血液,避免國家陷入如日本的用 工荒,「我們應該思考怎麼把大量 勞動力,適配到他們更適合的領域 或國家更需要的領域上」。 ■寵物美容師在給小狗做造 型。 新華社 觀察 特別 對於康亞茹來說,「幹收銀」確實是一個意外。 康亞茹本來在一家互聯網大廠做新媒體內容, 但由於受不了「耗盡心血的持續性輸出」和「為了數 據寫違心的內容」,她選擇裸辭。2022年8月離職 後,康亞茹本想考個駕照休息兩三個月,在「金九 銀十」的時候重新上班。但到了10月,疫情起伏, 招聘網站上仍在開放的崗位少得可憐,康亞茹連投 了好幾份簡歷都沒有回聲。 起初,康亞茹「寧可當無業遊民也不願打工」, 覺得自己作為大學生「怎麼能幹這種活呢」。但眼瞅 著銀行卡裏餘額變少,如何解決明天的溫飽,變得 頭等重要。 偶然中,康亞茹在自己常用的超市App上看到 了兼職招聘,她尋思「這不是正好能減肥麼,還能 掙錢」。就這樣,她開啟了自己的收銀員生活。 最開始,康亞茹並不適應。收銀工作不讓玩手 機,需要從早上9點站到晚上10點,中間只有兩個 小時的休息時間。儘管康亞茹身體素質不錯,她依 然站得腰酸背疼。 但很快,康亞茹找到了這份工作的樂趣。不能 玩手機?正好。做內容工作時,她每天被迫在網上 接收良莠不齊的資訊,早就厭煩了垃圾內容的侵 擾,現在正好樂得清靜。站一天很累?正好。以前 每天睡前,康亞茹腦海裏都填滿了她需要完成的 KPI,現在,身體雖然勞累,大腦卻得到了放鬆, 每天回家只想睡覺,根本顧不得花時間胡思亂想。 保安,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生心中可以接受 的職業。2022年底,「95後女孩從設計院辭職當保 安」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表示心動,自 我調侃稱「20歲當保安,少走40年彎路」。當然,也 有人真的將其付諸實踐。 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多多當過淘寶客服、移動 外呼,擺過攤,做過自媒體,最終選擇成為一名保 安。她在社交媒體上詳盡記錄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 歷程,還建了一個名為「AAA精英保安團隊」的聊天 群,聚集了200多名曾經、正在或嚮往做保安的年 輕人。當「通貨膨脹」的大學學歷不再是「體面工作」 的保障,「985」「211」學生也開始面臨畢業即失業 的可能,這些年輕人將目光投向了保安亭——在這 裏,沒有KPI,不用996,上班只為下班。 他們中有的將保安作為考研、考公期間的過 渡,有的則是因為厭倦了高強度的工作,想擁有一 段肆無忌憚發呆的時光。「我是每天最早上班的人, 也是每天最開心的人。既不因為錢而煩悶,也不為 了生活而勞累奔波。」離開教培行業不久的舒婷很想 幹一輩子的保安,不過,包括她在內的多數人都明 白,保安亭只是他們短暫停留的地方,他們最終會 離開這裏。 ■大別山腹地,養殖戶在自家農場的豬圈裏喂豬。 資料圖片 意外當上收銀員 逐漸找到了樂趣 閒時兼職送外賣 不曾料眼界大開 保安亭裏度時光 能肆無忌憚發呆 耳聽目染 與真實生活重新建立連接 康亞茹感覺自己正在與真實的生活重新建 立連接。早上9點的超市里有很多老人,康亞茹 有時會和他們聊天,聽他們說些家長里短的事 情。這是曾經在格子間裏的她很難想像的。 第一次收到新版100元紙幣時,她以為自己 收到了假幣,特地用驗鈔機驗了一遍。還有5角 錢,如果不是做收銀員,康亞茹都不知道它現 在已經推出了銀色的。 她還喜歡在工作中觀察人。她發現進超市 採購的大多都是女性,一個人拎著兩三大包東 西,有時會遇見夫妻倆一同採購的,「結賬的時 候,很多男的在旁邊玩手機甚至都不願意幫女 的去撐一下袋子。」有「表現良好」的男性,康亞 茹就會在心裏默默給他們點讚。 工作內容也很精簡。從前坐辦公室時,除 了應對本職工作的壓力,她還常需與不同的部 門「扯皮」,花大量時間開會,「聽領導講沒有意 義的目標」。在超市做一名收銀員則簡單得多。 康亞茹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看著自助收銀的 顧客不要跑單,下班後清點收了多少現金、給 客戶拿了幾個袋子。目標明確,訴求清晰。 ■收銀員在掃碼收款。 新華社 李楚翹本職是在互聯網大廠做內容,因為愛好 騎電單車,便選擇在工作之餘兼職送外賣。送單讓 他看到了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世界。 李楚翹曾經以為外賣騎手都不太愛說話,但當 他穿上外賣服,沉默的騎手開始主動和他搭話, 問起「你送幾號樓,今天賺多少錢,哪賺得多哪賺 得少,哪塊的社區門衛盯得更緊,哪個社區有電 梯」。李楚翹因此「發現了很多犄角旮旯的地方」。 還有點外賣時常見的「各國料理」,原來都在共 用同一個後廚,「都是預製菜」。他還發現檔口裏有 人會叫賣騎手餐,大約五六元一份,他嚐了一次, 感覺「非常難以下嚥」。 有一次,李楚翹去一個社區送餐,出來時找保 安問了一下路,保安卻回道:「你個送餐的你跟我 耽誤甚麼時間。」他突然對外賣員的角色有了強烈代 入,憤怒回懟道:「都是賺苦力錢的,你難為我幹 甚麼?」 康亞茹曾經對體力工作者存有「高位者對低位 者的憐憫心態」,但真正接觸後,她發現他們身上 有一種非常真切的快樂。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很知 足。快過年時,同事們聚在一起討論去哪裏紋眉、 去哪裏美甲,還有優酪乳檔口的阿姨給自己買了 一個2萬元的金手鐲。這給康亞茹帶來了很大的衝 擊,「其實我們就只是看著體面,因為我根本就沒 有兩萬元買金手鐲。」 康亞茹的同事裏,很多人年初來北京找工作, 幹一年到春節時可能就會辭職回家,年後再找下一 份工作。康亞茹羡慕這種「自由感」,因為對於一個 白領員工而言,辭職總是很難的。斷繳的社保、簡 歷的空窗期與未知的業態行情,會束縛住腳步。 當工具人 難以施展 沒有意義 逃離高壓職場 名校生換活法 ■街頭,一位外賣員在送餐。 中新社 主要 流入中心 遷移 原因 遷移 方向 人群 學歷 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遷移流動特徵及趨勢》、 歷次人口普查 人口遷移變化大 1980 年代 1990 年代 2000 年代 2010 年代 / 珠三角、 長三角、 北京 珠三角、 長三角、 京津、福建 珠三角、長三 角、北京、中部 與西南部省會 以初中學歷 為主 高中學歷 逐漸增加 以高中及以上 學歷為主, 佔比達 45% 多為婚姻遷 入、家屬隨 遷、投親靠友 等社會原因 因務工經商遷移的佔比 逐漸上升 務工經商等 經濟原因佔 據主流 城—城遷移比例明顯上升 多從農村 流向城鎮 以小學學歷為 主 差異點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