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_21_2023星島日報(紐約都會版)

港聞2023年4月21日 星期五 廣告。爆料。查詢 212-699-3800 A9 邵家輝的議案是「加快輸入人力,補充香 港勞動力」。他表示,明白本地勞工的 擔憂,指聘請時若能按照工資中位數來聘請 外勞,則不會令資方「減本地人工資」,認為 老闆一定優先聘請本地員工。他認為採用「即 日來回」的方案亦不會影響香港住房壓力。 工聯會黃國表示,「欠缺嘅唔係人手,欠 缺係積極嘅鼓勵就業政策」,他認為只要工資 較吸引,「好工就一定會有人做」。他指只有 合理的工作強度及薪酬待遇,才能吸引工人 投身勞動,而非盲目輸入外勞。 機場地勤人手影響客運量 飲食界張宇人表示,以飲食業為例,人 手不足令食肆營運困難,食客不滿服務,最 終令餐廳經營者和員工覺得吃力不討好,長 遠削弱香港的競爭力。他批評工會代表將「輸 入外勞」妖魔化,為僱主扣帽子,指他們「刻 薄」。 工聯會議員梁子穎反對放寬輸入外勞, 他指有工無人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公屋申 請入息限額太低,申請人無奈要轉做散工或 兼職,將收入控制在公屋申請限額之內;另 外交通費過高、工時過長等,亦阻礙工人加 入勞動市場。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稱,由於人手 跟不上,有不少酒店有房間都不敢用盡。至 於航空業,他指目前香港飛往世界各地的 航點,只恢復至疫情前7成,航班僅恢復至 55%,客運量只有45%,其中一個最主要原 因是機場地勤服務人手嚴重不足,直言香港 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岌岌可危。旅行社方面, 姚柏良指目前大部分公司的人手只及疫情前 的一半,無可避免地影響到接待能力。 新思維的狄志遠表示輸入外勞只是最後 手段,亦並非唯一方法,認為更應培養、鞏 固、挽留本地人才。 會計界歎「十個煲三個蓋」 會計界議員黃俊碩指,香港人力不足問 題跨工種、跨界別、跨專業。他指會計界聘 請人才非常困難,慨歎會計界「有呼吸都要 請」,現時會計界別是「十個煲三個蓋」。他期 望政府當局聆聽意見,制定切實進取的輸入 外勞政策,做好本地人才培訓工作。 立法會最後通過4個修正案及原議案。梁 子穎要求記名投票表決原議案,選委界出席 者35人,30人支持;3人反對,分別為勞聯主 席林振昇、工聯會陸頌雄及黃國;2人棄權, 包括選委界議員鄧飛、劉智鵬。 地區直選及功能界別44人出席(主席梁君 彥按慣例不投票),35人支持,6人反對,分 別為工聯會吳秋北、郭偉强、陳穎欣、鄧家 彪、梁子穎及勞聯周小松;2人棄權,包括新 思維議員狄志遠、「A4聯盟」議員梁文廣。議 案獲在席兩部分議員分別以過半數贊成下通 過。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出,一共有 41名議員發言,辯論了4個多小時,足見議會 對這個議題的重視。政府每天每刻、想方設 法,盡可能發掘潛在勞動力,大前提是保障 本地就業優先。 有工無人做的其中一個 原因,是公屋申請入息限額 太低,申請人無奈要轉做散 工或兼職。 工聯會議員梁子穎 㝕挗ⶤ㜾⳪ⷬ傽䔯ꂋ饘咀棪ꄾꇅ 工聯會:就業政策落後 商界:不同行業缺人 立法會辯論放寬輸入勞工的無約 束力議員議案,提案的自由黨邵家輝 表示,現時各行各業均面對嚴重人手 不足問題,不同業界代表均向他表示 「請人」有困難,希望能加快落實輸 入外勞措施,同時推出計劃,容許大 灣區外勞即日往返香港及居住地,議 案以大比數獲得通過。政府表示,會 適度容許及有規範地輸入外勞紓緩問 題。 ▍記者陳俊豪香港報道 ▍ 政府計劃動用約58億元,在觀塘安達臣道 石礦場發展用地的岩洞,重置工務中央試驗 所,以及興建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中心。另外 又計劃用10.4億元,改善北區雨水排放系統。兩 個發展項目將於下周二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 會討論。 發展局向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重置工 務中央試驗所約需23.7億元,將可釋出九龍灣現 址用地,連同毗鄰的一幅政府土地,可作房屋 和海濱休憩用地發展;而岩洞興建歷史檔案中 心,估計所需費用約34.2億元,可提供永久儲存 歷史檔案的空間,以應付與日俱增的檔案儲存 需求。當局在工程計劃內,亦會興建廣場公園 和天台花園,供公眾使用。 10.4億改善北區排水系統 至於改善北區雨水排放系統,包括在崗下 及沙頭角市,興建一所容量約1萬立方米的地下 雨水蓄洪池和雨水泵房,在石橋頭建造長約60 米排水道和長約130米的防洪牆,在坑頭建造雨 水渠等。 文件提到,北區雨水排放系統已建造多 時,但受持續土地發展和氣候變化影響,崗 下及沙頭角市、石橋頭、坑頭、啟芳園、古洞 路及天平山村的水浸風險有所上升,尤其在極 端天氣下,水浸情況會較嚴重,例如沙頭角市 在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下,發生嚴重水 浸。當局除了改善排洪能力外,亦會盡量使用 天然物料建造渠面,引入水道植物和生態元 素,改善景觀。 㴙ꇘ蔙ꇕ焪猩㖪㽓崫ꓨ翞⪣陮偣巉 ⧲ 醫管局英國發百封聘書 逾20人簽約 ╚㝕値ꆛ 觧ꩾ偈⫵䜠脢槁气媨笢簣ゼ꾴 社會邁向復常,但長新冠影響持續。中大醫 學院進行亞洲最大型的長新冠研究,發現超過7 成患者於確診5個月後仍然患有最少一種長新冠 症狀,推算香港或有超過40萬名新冠康復者受生 殖系統症狀困擾。另外,政府本月底起將進一步 調整新冠疫苗接種服務的安排和接種點,以配合 社會復常。 包括月經失調及性功能障礙 中大醫學院於去年7月至12月期間,透過問 卷訪問約一萬名新冠康復者的後遺症情況,當中 97%懷疑屬Omicron個案。結果發現,最常見症 狀包括認知功能和心理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 集中力下降、思考緩慢、情緒低落及睡眠時間不 規律等,部分個案的症狀更維持長達3年。研究 更發現,12%長新冠患者出現生殖系統症狀,包 括月經失調、下體疼痛及性功能障礙等,當中 80%為女性。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 任陳家亮認為,社會必須及早正視長新冠帶來的 負擔,包括加強教育公眾及醫療人員相關資訊, 也應透過基層醫療系統支援長新冠患者,有需要 時將難治病例轉介予專科跟進,又希望成立長新 冠中心集中處理複雜病例,為患者提供全人方式 診治外,也有助研發更多診治和預防長新冠的方 法。 政府20日表示,隨著復必泰和科興疫苗已獲 註冊為香港藥劑製品,當局計劃在緊急使用疫苗 制度取消時,結束接種疫苗後出現異常事件的保 障基金,現正密切留意情況,釐定結束保障基金 的時間表。 過去一周,社區檢測點的新冠檢測陽性比率 為2.86%,比對上一周的1.77%高。至於重症和 死亡個案,過去一個星期有39宗,比對上一周多 9宗;本周首4日亦已有41宗。另過去一周,甲型 或乙型流感檢測的陽性比例達到15.81%,較對 上一周的14.41%高。同期有27名成年流感患者 入住深切治療部,另有20名患者死亡。 本報記者香港報道 香港公營醫療系統人手短 缺,醫管局早前到英國「搶人 才」,冀吸引當地的醫生及醫 科畢業生到港工作。醫管局 早前透露,至今已發出約100 封聘書,20多人已簽約。醫管 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小圖)20日形 容,招聘活動反應積極,對數字 感到鼓舞;期望最快今年第3季可有醫生到港, 唯最終有多少人到港,仍要視乎其個人情況而 定。他又指,醫管局接下來會到澳洲進行招聘 工作。至於大灣區護士方面,第2批醫護將於今 年底或明年初到港交流。 年資較淺 最快第3季抵港 高拔陞表示,是次發出的聘書中,涵蓋不 同年資的醫生,但以年資較淺的為多,包括剛 完成實習或畢業的,亦有已畢業2年左右的, 資深醫生則較少。被問到當中的醫生屬哪個專 科,高拔陞回應指,不會規限於某一專科,強調 任何專科都歡迎;至於未接受專科培訓的醫生, 屆時局方會協助進行專科配對。 他又指,當中逾8成人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 身分證,相信在工作溝通方面不成問題。他表 示,由於政府將重點推行基層醫療,而英國在家 庭醫學培訓方面較為發達,故希望可吸引更多相 關人才,以填補香港在這方面的人才缺失。他期 望,已簽約的醫生最快可在今年第3季到港,唯 仍要視乎情況而定,當中或有醫生有個別考量。 高拔陞提到,未來會繼續到外地招聘,包括 澳洲,但不會限定某個國家,期望可多點和其他 地方建立網絡,又指會繼續擴大招聘工作,形容 這是未來招聘的大方向。 除了到英國「搶人才」,首批來自大灣區的護 士已於早前到港,並在不同聯網的老人科病房進 行交流工作。醫管局護理總行政經理潘恩榮表 示,第2批醫護將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到港,唯暫 時未安排他們到哪些專科病房交流,需要和內地 相關單位商討。他又指,現時內地很多醫院在不 同流程已實行電子化,亦會引入及使用先進科 技,期望在交流過程中可從對方身上學習到臨床 護理科技的應用。 本報記者朱慧恩香港報道 ■陳家亮(中)指,社會必須及早正視長新 冠帶來的負擔。 中大醫學院提供 ■立法會20日就放寬輸入勞工展開討論,由議員邵家輝提出議案,要求政府為不同行業輸入外勞,並容許大灣區外勞即日往返香港及居住地。 中通社 從西南面望向大樓的構思圖 擬建工務中央 試驗所位於入 口的建築部分 擬建之廣 場公園 擬建歷史檔案 中心位於入口 的建築部分 安愉道 ■香港公營醫療系統人手短缺,醫管局到英 國「搶人才」。 盧江球攝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