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_09_2023星島日報(紐約都會版)

要聞 A2 2023年6月9日 星期五 廣告。爆料。查詢 212-699-3800 電郵:overseas@singtaonewscorp.com ○ ○ ○ ○ ○ ○ ○ ○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類情蒐設施能讓北 京收集美國東南部的電子通訊,並監視美 國船舶交通。美國東南部有許多美軍基地,美 軍中央司令部總部設於佛州坦帕(Tampa),舊 名布拉格堡的美國最大軍事基地自由堡則位於 北卡羅來納州。 報道稱,知情的美國官員說,中國與古巴 兩國原則上已達成協議,中國同意支付「幾十億 美元」給古巴,來讓古巴允許中國建立竊聽站。 報道並稱,這項協議對美國後院構成新威脅, 在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內部引發不安。但這些美 國官員拒絕進一步提供關於竊聽站可能位置, 或是工程是否已經開始等細節。 針對上述消息,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 官柯比(John Kirby)7日在聲明中表示:「我無 法針對這份個別報道發言,但我們都很明白, 也說過很多次,中國致力在全球投資可能含有 軍事目的的基礎建設,包括在西半球。」柯比表 示:「我們密切關注,採取行動反制,並且有信 心能夠做到我們對國內、區域和全球的安全承 諾。」不過,他8日隨即改口說,該報道並不準 確,但未對其說法提供任何細節,僅補充說「美 方仍有信心,能在美國國內和區域內,達成我 們對國安的所有承諾。」 五角大樓發言人賴德(Pat Ryder)亦表示, 該報道並不正確,美方持續監控中國與古巴之 間的關係,未察覺這兩國在發展任何形式的情 蒐站。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不願置評此事。 古巴駐美大使館8日則批評該報道純屬捏造 與沒有事實根據的訊息。中國駐美大使館未對 此置評。中國外交部之前曾批評美國,長期運 用技術能力,監控本國和各國人民,竊取各種 數據,是名副其實的「監聽大國」。 另據《金融時報》報道,美國計劃與台灣、 日本共用海軍無人偵察機實時數據。報道指, 美國將容許2025年起交付台灣的MQ-9B無人偵 察機,整合到區內美軍及日本自衛隊的系統, 意味著三方可以共享無人機收集到的情報,提 升台灣與鄰近國家實時掌握解放軍在第一島鏈 動向的能力。 美軍高層指,日本與台灣、台灣與菲律賓 及美國與三方之間的情報分享非常重要,但承 認中國會視之為升級,形容有關做法是禁忌。 美國國防部與台灣當局暫時未有回應。美軍印 太海軍陸戰隊前司令魯德指,MQ-9系統在亞太 地區是相對新的系統,若台灣要與美日共用無 人機情報,台方人員將需要接受訓練。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強調,台 灣問題事關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國 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方堅決反對建交國與台 灣開展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敦促有關國家恪 守一個中國原則,不要製造台海局勢緊張。 傳中國在古巴設監聽站 白宮聲明「報道不正確」 美日台擬聯盟 共享偵察數據 北京堅決反對 美媒8日披露,中 國與古巴已達成秘密 協議,將在距離美國佛州約160公里 的古巴島上,設立一個電子竊聽設 施。白宮8日指出,該報道不正確; 同時五角大樓也表示,該報道並不 準確,未察覺中國和古巴在發展任 何形式的情蒐站。 本報訊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計劃最 快下星期訪問北京。但美國方面沒有要宣布的出 訪計劃,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亦沒有證實布林肯將 訪華。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於8日引述 匿名消息人士報道,布林肯最快下周訪華。報道 指,布林肯結束在中東的訪問行程後可能轉到北 京,美國國務院正擬定訪華行程的細節。 針對布林肯訪華計劃,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派 特爾說,美國方面沒有要宣布的布林肯出訪計 劃。報道稱,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亦沒有證實布林 肯將訪華。發言人劉鵬宇說,中國對與美國展開 對話持開放態度。 彭博社早前引述多名知情人士報道,美國國 務卿布林肯計劃在未來幾個星期內訪問北京。 《華爾街日報》則引述來自美中雙方官員的消息報 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可能於本月稍後訪華,美 中兩國正準備有關訪問安排,預計布林肯將會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和國 務委員兼外長秦剛,但未知會否獲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接見。但美國國務院及中國外交部都表 示,沒有相關訊息公布。 報道指,如果布林肯訪華取得成功,預計美 國財長耶倫及商務部長雷蒙多,稍後訪問北京的 機會大增。據彭博社8日報道,美國白宮印太事 務協調員坎貝爾說,美中關係緊張導致溝通出現 裂痕後,兩國剛開始重新展開外交交流,但不確 定是否有和解方向。 另據法新社報道,布林肯8日在與沙特外交 部長費薩爾一起出席新聞發布會時說:「我們不 要求任何人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 費薩爾則強調,沙特與美國、中國的關係並 不是「零和遊戲」。雖然中國是沙特最大的貿易夥 伴,但沙特與美國的安全夥伴關係幾乎每天都在 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8日在白宮會晤英國首相辛偉 誠,美英宣布建立新型經濟夥伴關係,應對當今 世界地緣政治。雙方發布《大西洋宣言》,並重申 繼續支持烏克蘭。 據法新社報道,拜登與辛偉誠8日在白宮發 布《大西洋宣言》,旨在加強國防工業和能源轉型 必不可少的金屬供應方面的合作。拜登與辛偉誠 還討論到如何繼續調整和提升兩國的夥伴關係, 以確保兩國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保持領先地位。 辛偉誠形容是英美兩國在人工智能、氣候變化和 技術保護等問題上首創的經濟夥伴關係。拜登指 這種密切的經濟關係,「是支撐北約盟國之間更 廣泛關係的巨大力量源泉。」 在國防方面,美國總統拜登承諾,向英國工 業界開放美國市場,以促進高超音速導彈的研 發。 美英兩國之間的新協議還有應對中國和俄羅 斯的內容,涵蓋人工智能、能源安全和建立可靠 供應鏈等。 辛偉誠在會談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英國 與美國可以完全相互信任。辛偉誠又指,正與美 國就一項新的關鍵礦產協議展開談判,若達成協 議,將使英國公司更容易進入美國市場。他又提 到,英美作為人工智能大國,將共同致力於人工 智能的安全性,包括多邊合作,英方期待今年秋 季舉辦的首屆人工智慧安全全球峰會。拜登也表 示,「英國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 老大變老二 中國人口政策轉向 布林肯計劃最快下周訪華 應對地緣政治 美英宣布新經濟夥伴關係 ■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8日一度改口說,有關「中國將在古巴設監聽基地」的報道並不正確。 路透社資料圖片 布林肯 聯合國最近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二二二︾報告,預測印度總 人口將於二 二三年超過中國。這一訊息引起了不少人對﹁中國人 口紅利消失﹂的觀望,也引起了多國經濟界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 揣測。 根據這個預測,印度人口在今年四月達到 十四億兩千五百七十七萬五千八百五十人,這使印 度一躍成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比中國多出約 兩百九十萬人。這個超越的背後,是印度人口增長 較快,中國人口增速減慢,甚至是負增長。以二 二二年為例,中國出生人口九百五十六萬人出生 率為百分之零點六八。為一九五 年以來,年出生 人口首次跌破一千萬。 一般認為,導致這種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計劃生育的實行。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中國開始 實行計劃生育。八十年代計劃生育定為基本國策, 同年底寫入憲法。當年推行計劃生育的目的,是希 望節制人口過快增長,減輕人口增長對資源環境的 壓力。這個政策實施的結果,使中國人口的出生率 由一九七 年的千分之三十三點四下降到二 一二 年的千分之十二點一,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由一九七 年的千分之二十五點八下降到二 一二年的千分 之四點九五,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使世界 七十億人口日足足推遲了五年。 按照提出計劃生育方針的專家們的設想,控制 中國人口增長,可以減輕國民生存的環境資源壓 力,避免生活和生產資源的過渡消耗,讓全體國民 過上品質較高的生活。可是,他們沒有充分考慮 到,人口下降雖然可以減輕環境資源壓力,但也會 造成人口相對短缺,導致生產力下降,生產規模縮 小,降低民眾生活品質。另一方面,人口增長的放 慢,也改變了中國的人口結構,老年與青年之比, 從正金字塔,變為倒金字塔,使一線勞動人口需 要付出更大代價,才能養活更多退休員。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近年來隨著勞動力的相對 稀缺,中國企業的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不少廠商 遷移到薪資水平較低的地區,包括一部分東南亞國 家。有些企業甚至不得不忍痛關門。可能是察覺到 這種趨勢,中國政府近年沒有多做宣傳就開始轉變 人口政策,不再節制生育,反而出台了一系列鼓勵 生育的政策。如:放開生三胎,允許非婚生子女登 記入戶,發放生育補貼和孕期檢查補助,增加生育 假期,構建與生育友好的托育環境、衛生環境、購 房環境、學習環境、就業環境。 這些政策能否真正推動人口增長,目前尚難有 定論。有專家認為,按照世界多個國家發展的經 驗,今天中國的發展程度,年輕人的生育願望很難 重新回到從前的樣子。現在要年輕人願生孩子,多 生孩子,難度不亞於過去讓人們少孩子,甚至難 度更大。不過,既然中國政府的思路已經開始轉 變,人口發展止跌回升肯定是有機會的,至於幅度 有多大,則需繼續觀察。 至於人口因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有多大,這 個問題倒是可以分開來看。這些年來,人口眾多帶 來的勞動力低成本因素,無疑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 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更不是最主要的 原因。世界上多數國家的經濟發展往往與五種因素 有關,即營商環境、企業家精神、技術進步、資本 積累和勞動要素的投入。 如果說,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發展中,資本積累 和勞動要素的投入發揮了不少作用,在今天,中國 的發展更主要的將要靠營商環境、企業家精神、技 術進步等因素。只要在這些方面做得好些,即便在資本積累和勞動 力價格方面變化不大,保持比較好的發展勢頭,還是可以的。還有 一點不能忽視,即使中國人口再減,十四億多人口這個基數還是很 大的,就算人口增長慢些,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