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飲到嘔血,聽起來不可思議,在仁 安醫院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吳志豪 的經驗中,的確偶爾遇到。吳醫生解釋: 「食道靜脈曲張是肝硬化併發症之一,當 肝臟硬化,血液無法經肝門靜脈流進肝 臟,可是血液又不斷泵過來,相互影響 下,肝門靜脈壓力會過高,無處可走的血 液會湧到食道外圍及食道壁上的靜脈,使 其出現靜脈曲張,一旦這些血管破裂,患 者就會突然大量吐血,甚至有死亡風險。」 當然,去到這極端地步屬相對少數,然而 飲酒的禍害絕不僅於此,可出現即時不 適,也可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長遠影響。 「每個人對飲酒的反應也不同,最快 出現的是臉紅耳熱、脈博加快及心跳加 速,部分人會有作嘔作悶及手震,直至酒 精影響腦部,就會湧現頭暈、有睡意及情 緒失控等症狀。」吳醫生稱。 酒精是致癌物 這些即時反應其實是源於乙醛這種 化學物質,吳醫生指,酒精經肝臟代謝 會轉化成乙醛,使人出現酒醉不適,直 至物質被完全分解。不過有人無論喝幾 多酒,也若無其事,有些人則淺嘗亦頓 感赤熱。吳醫生指,這取決於乙醛被分 解的速度,部分人的基因能快速分解乙 醛,即使大量飲酒也未必有臉紅等表 徵,但也絕非好事︰「因沒有不適,這 類人可能愈飲愈多令傷害加深,別忘記 酒精本屬致癌物,研究指它會增加食道 癌、大腸癌、乳癌及胰臟癌風險,對其 他器官也會構成傷害。」 肝硬化手尾長 酒精害人,最直接是破壞腸胃及肝 臟,會引起食道及胃部發炎。酒精累積性 的影響也會增加痛風、心臟衰竭、中風及 腦退化風險,而且酒精含高卡路里,是促 成肥胖及引起慢性疾病的元兇,正如吳醫 生所言︰「飲酒跟直接吃脂肪沒有分別。」 酒精性脂肪肝(AFLD)是酗酒者最常 見的肝病,是指長期過量喝酒所致的慢性 肝病。乙醛轉化成乙酸時會釋放出物質干 擾細胞的代謝功能,使脂肪堆積在肝臟形 成脂肪肝,加上這些物質帶有毒性,會令 肝細胞持續發炎及死亡,導致肝纖維化。 脂肪肝患者必須定期接受檢查,監察肝 功能,避免因其下降而影響身體機能。吳 醫生強調,突然大量飲酒更可能導致急性 胰臟炎、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酒精本 身是一種麻醉劑,短時間內大量灌酒,等 同鯨吞安眠藥,中央神經系統會被抑壓, 如分量過高會出現急性中毒及呼吸停頓, 甚至引起吸入式肺炎,可瞬間斃命。」 醫學界暫未有藥物能逆轉脂肪肝,只 能通過戒酒及改善生活習慣,延緩病情惡 化。吳醫生指,坊間有很多標榜解酒或護 肝產品,但屬治標不治本,患者別輕信聲 稱有護肝作用的補充品,事實上至今沒任 何證據顯示有相關產品具護肝功能。 空腹飲酒大忌 如遇上不能不喝的情況,該如何應 對,以減低酒精的影響?吳醫生認為,空 肚飲酒對腸胃傷害更大,因沒食物阻隔, 酒精進入身體後很快到達胃部及小腸,血 液內的酒精濃度會快速飆升,酒醉反應就 更快;相反,飽肚飲酒時,吸收酒精的速 度較慢,不適感未必會一時之間湧現。 「當然,作為醫生最希望大家盡量不 要喝酒或點到即止,喝酒期間可以多喝 水以稀釋酒精濃度。有些人會認為淺嘗 紅酒有助健康,的確紅酒中的白藜蘆醇 (Resveratrol)有抗氧化作用,但其實吃提 子這類水果,也有同樣功效。」吳醫生稱。 不少人都有閒時飲幾杯的習慣,不 過謹記勿過量及別酗酒。腸胃肝臟科專 科醫生直言,飲酒百害而無一利,酒精 對肝臟的破壞尤甚,持續發炎更會使肝 臟硬化,甚至增加肝癌的風險,唯有及 早戒酒,才能守護肝臟健康。 ■酒精刺激消化道,而喉及胃部則首當其衝。 H E A L T H ■吳志豪醫生指,飲 酒對身體多個器官都 有壞影響。 滴酒不沾 杜絕傷肝 文:張偉俊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無論是烈酒、葡 萄酒、啤酒,一律 對身體有害。 ■近年很多女性愛上飲酒,更被視為時尚的 表現。 D1 FEATURES 2023年6月9日 星期五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