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_01_2023星島日報(紐約都會版)

A14 08.01.2023 星期二 港聞 7月31日晨10時許,有西貢漁民 出海時發現有鯨魚翻肚漂 浮,水警不久接報到場,漁護署人 員及專家亦乘船靠近作初步檢查, 相信鯨屍為較早前在香港海域發現 的布氏鯨。 記者趕至附近乘艇出海視察, 發現鯨屍尾部潰爛,腸狀溢出。由 於海面湧浪較大,鯨屍隨水飄流,7 月31日午2時許一度距離石灘僅約百 米,到了晚上6時25分,鯨屍被吊上 躉船,運往西貢萬宜水庫西壩對開 海面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學主任陳 梓南7月31日晚表示,初步發現鯨魚 除了有兩個舊傷口,亦在其背鰭位 置有另一個新傷口,正檢驗傷口面 積及大小,以確定是否致死原因, 也會查看是否因誤吞垃圾、塑膠等 原因致死,並會取出內臟樣本化 驗,希望了解其死前健康狀況;由 於天氣炎熱,園方會盡快解剖,以 免天氣情況令屍體狀況惡化。 陳續稱,鯨魚屍體尚算新鮮, 相信去世不久,強調由鯨魚出現開 始,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與漁護署緊 密監測鯨魚狀況,不停進行可行合 作方案,但事情已發生,基金對其 死亡感到可惜,「我覺得係一個好好 嘅機會,畀大家認真諗一下點樣同 大自然唔同嘅物種相處。」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對發現鯨 魚屍體感到惋惜,指署方與海洋公 園保育基金已安排打撈鯨魚屍體, 並委託海洋公園為鯨魚屍體作解剖 檢驗,以判斷其品種及死因,有關 解剖工作可能需時數天。解剖結果 將有助了解鯨魚行為和具體死因, 為日後政府如何處理鯨魚再在香港 出現作參考和制定方案。經解剖後 的屍體,漁護署表示會作合適安 排,如包括研究可否製作標本,供 科研和教育用途。 發言人續稱,自有鯨魚本月中 旬出現於西貢水域以來,漁護署聯 同其他部門在鯨魚出沒的海域巡 邏,而為避免鯨魚受滋擾和驚嚇, 漁護署人員更在西貢公眾碼頭等地 方派發單張,勸喻巿民不要出海觀 鯨及避免進行水上活動。 約7米長的小布氏鯨自上月13日 開始被發現出現西貢海域後,多天 均被人拍攝到其蹤影,更吸引不少 市民出海觀鯨,無奈市民追看的熱 情疑成為其「催命符」,香港海洋公 園保育基金上月25日公布市民提供 的照片,可見鯨魚背部有疑是螺旋 槳造成的兩道傷痕,身體狀況亮起 紅燈,不料數日後客死香江。 鯨魚死亡消息傳出後,不少網 民大罵曾出海近距離觀鯨的市民是 兇手,當中有人指責自拍愛好者: 「好可悲!咁鍾意『打卡』嗰班人,點 解而家唔去『打卡』呀?」 ■大批市民早前出海觀鯨,部分船隻更與鯨魚距離極近。 ■布氏鯨被發現命喪西貢海域,翻肚在海面漂浮。 大家應認真諗下點同 大自然唔同嘅物種相處。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學主任 陳梓南 ■漁護署及海洋公園專家租用躉 船,將鯨魚屍體拖往西貢萬宜水 庫西壩對開吊起。 陳極彰攝 保育意識弱 害死布氏鯨 觀鯨船螺旋槳擊身 解剖揭背鰭現新傷 小布氏鯨上月罕有出現在香港水域,一舉一動令市民感覺「魚 樂無窮」,但部分人乘船出海近距離觀鯨「打卡」的行為,或造成嚴 重干擾,加上其身體疑遭螺旋槳擊傷,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最終7 月31日晨被發現命喪西貢海域,屍身在海面漂浮。漁護署及海洋 公園專家7月31日租用躉船,將鯨魚屍體拖往西貢萬宜水庫西壩對 開海面,隨即進行解剖調查死因,初步發現其背鰭多了另一個新傷 口,正檢驗是否致死原因。海洋公園專家7月31日晚會見傳媒時感 言,公眾應認真思考如何與大自然不同物種相處。 ▍本報突發組香港報道 ▍ 《觀鯨豚守則》無阻嚇力 專家促納入法例究刑責 「阿一鮑魚」贏全球掌聲 米芝蓮名廚楊貫一病逝 米芝蓮三星餐廳「富臨飯店」創 辦人、著名大廚楊貫一7月31日因病 與世長辭,終年90歲。富臨飯店7月 31日在社交網站公布楊貫一死訊, 帖文指,「月圓月缺有時,唯成就永 垂不朽」,回顧他一生,最風光的時 莫過於透過烹調飽魚的手藝,獲國 家領導人鄧小平青睞,造就「阿一鮑 魚」這道名菜,最終令他由香港一個 樓面小子,走向全國,再邁向全世 界成為「鮑魚大王」。 楊貫一15歲到港謀生,由酒樓 樓面做到部長。1974年,他與朋友 合資創辦富臨飯店,其間不斷鑽研 手藝,終於花了3年時間研發出「阿 一鮑魚」。1985年,他在新加坡的美 食節憑這道菜打響名堂,事績傳到 去北京。 楊貫一接受傳媒訪問曾提到, 1986年獲邀前往北京釣魚台國賓館 入住兩星期,為時任國家領導人鄧 小平下廚,當時鄧小平一句「開放 改革就有好鮑魚食,唔係今日都冇 好鮑魚食」,奠定他飲食界的國際 地位,亦是令他舉世矚目的關鍵。 之後菲律賓、泰國及歐洲多國領導 人也邀請他烹調鮑魚,法國、加拿 大、瑞典,甚至南非的領導人,都 曾經是他的食客。 楊貫一曾說:「在法國我用牛 油煎鮑魚、切片,總之去到一個地 方就要改革,沒有改革就是沒有進 步。」 1996年,他獲得國際御廚協會 頒發最高榮譽Club Des Chefs Des Chef(s C.C.C.)金章。2009年,楊貫 一再獲得國際御廚協會(C.C.C.)選 為「御廚中的御廚」,為全球首名獲 此殊榮者。他2007年獲頒銅紫荊星 章。 他的徒弟李文基讚揚師傅將烹 調秘訣毫無保留傳授,是中菜界的 經典人物,「他最重要將吃鮑魚的 手法,不是用筷子、匙羹,是學法 國人用刀叉,將用刀叉吃中餐的文 化,帶入中菜界」。楊貫一的客席徒 弟亦不乏名人,如前經濟局局長葉 澍堃、著名女星鍾楚紅等。 本報記者香港報道 ■著名大廚、「富臨飯店」創辦人楊貫一7月31日因病離世。 歐樂年攝 ■楊貫一自創的「阿一鮑魚」遠近馳 名,吸引不少食客慕名而至。 布氏鯨生前在港海域行蹤 7月13日 有網民在西貢南風灣 附近海域發現一條鯨魚張開巨口 捕食,自得其樂,最終證實是布 氏鯨。 7月14日 一批市民租船出海, 發現鯨蹤後歡喜若狂,也有攝影 發燒友租船出海拍攝鯨魚。 7月21日 鯨魚因颱風「泰利」襲 港消失一星期,有船家在西貢海 面報稱發現鯨魚再出沒。 7月22日 鯨魚大快朵頤後,再 度沒入海中。 7月23日 鯨魚再度現身在西貢 滘西洲海域,是一連三日被發 現,有網民笑言:「定居了」。 7月24日 鯨魚在西貢海域出 沒,與一名扒獨木舟女子距離 不到100米,發文者網上留言: 「條鯨魚BB同我這麼近⋯⋯!實 在太驚喜啦」。 7月25日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 金提供市民提供的照片,可見鯨 魚背部有螺旋槳造成的傷痕,安 全狀況堪憂。 7月31日 鯨魚屍體早上浮現西 貢牛尾洲海面,腸臟露出。 ■鯨魚屍體打撈上船後,將安排解剖調查死因。 布氏鯨本月中開始在西貢出沒, 引來全港關注,不少人一窩蜂乘船 艇出海觀鯨,對其造成滋擾,牠最終 以葬身香江作結。有保育專家表示, 近距離觀鯨會對鯨魚造成很大滋擾, 《觀鯨豚守則》難以阻嚇乘船近距離觀 鯨的市民,建議將守則相關規定加入 《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如違反條例可 追究刑責。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 灝形容今次為不幸事件,當局應好好 檢討觀賞鯨豚的守則。他指出,早在 1997年,港府為規範出海觀賞中華白 海豚制訂《觀鯨豚守則》,但守則並無 法律效力,難以阻嚇干擾鯨豚的人 士,近日便有不少船隻駛近布氏鯨, 「只要船上的人話我唔知,或立心靠近 條鯨魚,周邊的人無任何嘢做到,只 能勸喻,但如果觀鯨的人唔聽,就眼 白白見住鯨魚受苦。」 程建議當局吸取今次教訓,將 守則相關規定加入《野生動物保護條 例》,例如要求所有船隻在鯨魚半徑 50米範圍內必須關閉引擎,如有人干 擾受保護野生動物即屬犯法,執法人 員可依罰則進行檢控。 對於布氏鯨死因,程說目前無法 估計,但相信鯨魚進入香港水域內, 不外乎三個原因,包括年幼、年長或 傷病,顯示其身體狀況不是最健康的 狀況,加上人為滋擾,對其身心均造 成創傷,其死因要交予政府專家進一 步檢驗。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表 示,鯨魚死因仍需有關部門檢測確 認,從最近的相片看到鯨魚背部有一 條「爆開」的傷口,估計可能是致死原 因。他又指,觀鯨船和鯨魚死亡未必 有直接關係,但有間接關係,因為船 隻可能對鯨魚造成干擾,對鯨魚構成 壓力,阻擋鯨魚的出路,「如果無咗 啲觀鯨船,可能佢一早已經走咗。」 ■死亡的布氏鯨屍身爆裂,並有內臟 溢出。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