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_01_2023星島日報(紐約都會版)

B7 08.01.2023 星期二 中國時事雜誌 「陪拍」有時還能擔任起導遊和朋友的角 色,因而又具有一定的社交屬性。 不少陪拍博主表示自己都有在「陪拍」過 程中交朋友的經歷。「今天的客人姐姐人很 好,還請我吃飯,又約了我下一單」,一名 來自廣西的「陪拍」博主說。有一名上海的 「陪拍」博主表示,有些小姐姐與自己很合 拍,在陪拍中,彼此會從工作類型聊到城市 節奏,從人生體驗聊到目標規劃,「這麼算 下來我也是擁有遍布全中國的姐妹了。」 「前幾天接待的顧客隻身一人從北京來 杭州,我們並沒有拍很多照片,更多的時間 用於陪她逛景點,她可能就是一個人有點無 聊,想找個人陪著」,小桃覺得「陪拍」其實 也是一個陪玩陪逛的過程,迎合了部分群體 尋找「陪玩搭子」的需求。 「陪拍」的火爆,反映了旅遊、日常拍攝 需求的激增,也成為陪伴經濟在當下的新表 徵、新形式、新表達。「陪拍」之「陪」其實主 要是指陪伴、陪玩、陪遊等,這也給「沒人 一起玩」的社恐人士提供了拓展弱社交和尋 求陪伴的新出路。 對比之前的寫真、跟拍和約拍等服務, 「陪拍」出片雖然不夠精緻好看,但作為社交 美化的工具,「陪拍」其實滿足了更多普通人 的需求——既充滿生活化氣息,顯得自然不 刻意,又能達到審美要求。在夏沫眼裏,做 陪拍和賺大錢無關,陪伴式拍攝更多的是在 拍攝過程中交朋友。未來的她,也不會刻意 往專業攝影的方向發展,因為拍照對她來說 理應是件快樂的事。 從拍 工完 作即 聊成 到朋 人友 生 「陪拍」的走紅並非偶然,它與當今的網 絡環境息息相關。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 中說,「這個世界是一個舞台,我們都是演 員。」社交媒體的存在為每個人都提供舞台 並擴大傳播範圍。大家日常觀看的各類媒體 和生活指南往往會對「個性」、「魅力」、「吸 引力」著墨甚深,因此在這種注重個性的氛 圍裏,每個人在社交媒體上都主動或被動地 成為表演者。 為了表現自己獨有的個性並給人留下深 刻印象,人們必須善於「表演」,且要從各個 方面管理自己的外表。正如戈夫曼的「印象 整飾」理論,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本質上就是 一場表演,參與社交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扮 演不同的角色,根據他人的期待來調整自己 的言行,以此來獲得他人的認可。在美圖時 代,表演的記錄者是非常重要的,「陪拍」的 攝影師恰好契合了這一舉足輕重的角色,能 為表演者在社交媒體上呈現更佳的自我披露 效果,讓人印象深刻。 孤獨已經成為當下青年生存狀態中的主 流,重新塑造著他們對消費的認知與追求。 可以看到,即使是在社交媒體如此發達的時 代,人們的孤獨感也沒有減少,反而在不斷 增加。有調查研究顯示,社交媒體使用越 多,使用者的孤獨感可能會越強烈。社交媒 體並不是真實的生活,眾人展示想讓別人看 到的東西,用經過美化處理的照片獲得價值 感和認同感,付出了時間卻無法共用空間和 情感,所以始終不能得到「朋友」提供的真實 滿足感。當人們因一瞬間孤獨情緒而產生消 費動力時,他們的孤獨就成為別人的生意。 早在幾年前就有商業機構推出名為「孤 獨經濟」的白皮書,提出「孤獨社交」這一名 詞。「陪拍」出現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人在社交 表演之外的悅己性消費。城市是眾人一起孤 獨生活的地方,許多年輕人想通過陪拍找到 同頻的情感體驗。 當下青年「孤獨感」 成為別人的生意 「陪拍」都是專業攝影師嗎?答案是否定 的。據悉,做陪拍的大部分人都是平時喜歡 拍照的業餘攝影愛好者,他們多是利用周末 閒暇時間和工作空檔期來兼職接單。有博主 透露,還有的陪拍是放了假的學生發展個人 興趣,賺一些外快,「陪拍的門檻比較低,每 個人的拍照技術不一,有些人可能是跟風入 行的,實際水平並不好。」 在社交平台,各類陪拍推廣帖之外,也 有不少網友吐槽自己的陪拍「踩雷」經歷:「第 一次找陪拍也是最後一次,我拍完只想說就 這技術還敢收費」、「基本的構圖都做不到, 她拍了幾十張,我只選出了一張能用的」、 「很多陪拍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實際拍照水平 一言難盡」……有的網友反映,一些陪拍只會 公式化拍照,不管顧客的穿搭風格與拍攝風 格是否匹配。 從事攝影行業的王先生說,其實陪拍也 是攝影行業發展的新產物,越來越多的人出 門遊玩,找個陪拍,既有人陪伴,又能收穫 好看的照片,「不過也要提醒一下大家,找陪 拍要仔細甄別,也要注意安全。」 此外,普通人想要兼職做陪拍也絕非易 事。攝影師王先生認為,雖然陪拍的入門門 檻較低,但是想要獲得穩定客源,要求就比 較高。不僅要提供一定的服務品質和情緒價 值,還要讓別人喜歡你的拍照風格。琳子也 說,陪拍的時薪看起來還不錯,但是去掉路 費和修圖等時間成本,其實並不賺錢,「更多 是圖個樂。」另一方面,陪拍交易還存在較大 的安全風險。當前陪拍發展大多依靠個體經 營,借助社交媒體流量導流到微信等平台交 易,以及通過提前交付定金等方式確保交易 順利,這就更加有賴於攝影師和模特的相互 信任和自覺。 為了保障自身安全,攝影師和模特通常 會要求對方是女性。經營和享受這項服務的 人也大多是年輕女孩,甚至很多是在校大學 生,陪拍交易很容易被不法分子鑽空子,因 而也要更加強化陪拍人士的安全防範意識。 總結而言,陪拍雖然面向的是愛記錄生 活的普通人,但目前仍是一類比較小眾的服 務,主要面向大城市中的年輕女性,也大多 是個人小作坊經營,適合想兼職搞副業的普 通人隨緣接單,是陪伴服務興起的一個發展 分支,但要走向平台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陪玩打卡 同時捕捉美好瞬間 「陪拍,我超便宜」、「本人好相 處,審美在線」、「拍攝器材CCD、微 單」……最近,「陪拍」作為一種熱門服務 在各大社交平台興起,讓不少年輕消費 群體心動無比。 ▍本報訊 ▍ 剛放暑假,20歲的杭州大學生琳子就開始 了自己的「搞錢計劃」——陪拍。據潮 新聞報道,琳子會在前一天晚上將自己的拍 照、化妝工具放進背包裏,第二天來到與對 方約定的地方見面。琳子化妝前,會詢問對 方喜歡的風格,簡單化好妝後就開始邊玩邊 拍。有時候,還能「蹭」個下午茶。「我也是最 近看到陪拍很火,因為平常很喜歡拍照,上 過一些攝影網課,我在6月就開始嘗試做,利 用暑假賺點外快,而且給別人拍出好看的照 片我也會很有成就感」,琳子說。 報道稱,「陪拍」不同於「約拍」、「寫 真」,更像是從中分支出來的一類新生事物, 在年輕群體中廣受歡迎。比起約拍的高質高 效創作出片,陪拍的陪伴屬性更強,重點在 於陪玩打卡的同時,捕捉美好瞬間。「來找我 陪拍的,一部分是探店愛好者,但更多的是 之前沒拍出過滿意照片或是內向、不敢展現 自己的女孩子」,琳子說。 開啟陪拍業務後,夏沫的一天根據檔期 分為早午、下午、晚上3個時段。約滿的情況 下日收入在4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20 天的彈性工作時間就有近9000元的收益。不 少小姐姐為了出片,一般都會打卡當下熱門 的景點,或是選擇當下最火的拍攝風格。夏 沫的客片檔期仿佛見證了一整個新生代潮流 的時尚變遷,從江浙滬下午茶風到西湖文藝 風、山姆超市日常風,甚至還包含了網感商 拍…… 在社交平台上,全中國各地發布「陪拍」 訊息的人比比皆是,都配上風格各異的精美 照片和宣傳語。每一條帖子下面,還有不少 網友跟帖詢問「xx日期有沒有檔期」,有些甚 至排到了一個月以後。在短視頻平台,「陪 拍」話題達到1.6億次播放量,足見其火爆程 度。 另有一名杭州的陪拍博主小米說,自己7 月接了26單,有的一天要拍三單,從早到晚 幾乎無縫啣接。而進入暑期旅遊高峰後,「陪 拍」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其實陪拍存在很 久了,一開始我的顧客主要是獨自來杭州旅 遊的遊客,現在這種模式火起來了,普及面 也更廣了」,小米說。 「遇到了超級E(Extraversion,外向)的 陪拍!再也不怕自己一個人出去玩沒有好看 的照片啦!」在一則點讚高達上百萬的短視 頻中,一名博主展示自己找陪拍的經歷:一 個人出遊,花費30元,由對方提供設備和動 作指導,就能拍出一組滿意的照片。在評論 區,網友紛紛表示:「良心價」、「這個職業甚 麼時候普及,真的很需要!」陪拍的火爆,折 射出年輕人對於高品質拍照的需求之大。網 上經常有人說:「如果出去玩沒拍到好看的照 片,那就等於沒出門。」 當然,價格便宜也是陪拍爆火首當其衝 的原因。一般而言,陪拍的價格按小時計 算,單價在50元上下,妝造另外收費10元至 30元不等。相較於動輒上千元的專業約拍, 百元內就能搞定的陪拍似乎更能迎合日常拍 照需求。「價格親民」、「適合學生黨」、「太值 了」是網友對其的普遍評價。 陪拍,是「陪伴經濟」衍生出的一種新形 式,它可以消除「社交孤獨」,更為大部分人 看中。 「其實我除了給他們拍出好看的照片,更 重要的是拍攝過程中提供的情緒價值」,琳子 說,陪拍就像是人人不可或缺的「飯搭子」一 樣,成為都市青年的「遊玩搭子」、「拍照搭 子」。有些獨自出遊的人不方便拍照時,目光 會投向「陪拍」,還有的不滿意朋友拍照水平 的人也會轉而尋求「陪拍」的幫助。有網友調 侃道:「再也不怕手殘男友拍的醜照了。」 當然年輕人也能從陪拍中獲得滿足感。 有網友曾分享自己的陪拍經驗:「我個人覺得 自己不算很好看,而且有點微胖。當時陪拍 小姐姐會告訴我怎麼拍好看,眼睛看哪,不 要駝背、內扣肩膀等等」、「陪拍的時候一直 給我鼓勵,誇我好看。」 「陪拍之所以那麼火,我覺得這是一種大 家互利共贏的社交遊戲,彼此付出較少的花 費與精力,都能得到想要的滿足」,琳子說。 「陪拍」 興起 年輕人心動 入行門檻低 拍照技術參差 ■遊客精心裝扮後,在雲南昆明一處荷塘中拍照。 中新社資料圖片 ■在旅行中,打卡拍照必不可缺。 新華社資料圖片 「我深知攝影這行不好做,獨立攝影師更 難做,把熱愛變現是非常難的事情。看來, 只能把攝影當副業吧」,作為一名已有4年經 驗的獨立攝影師Linda,把大量時間和精力都 投放在技術提升上。陪拍火後,同為攝影師 的她內心卻十分複雜。 在她的認知裏,攝影是創作,是為了脫 離常態化。為了在構圖上創造新的視覺效果 和張力,她時常抓著身邊的好友練手、翻閱 大師的作品積累審美、學習調色和修圖。在 個人工作室開張前期,Linda參考了各個攝影 師的價格表,反復衡量一張優秀照片背後的 價值。而這一切的努力都在如今陪拍橫空出 世的攝影市場下,被現實打回原形。 以陪拍每小時20元(人民幣,下同)的收 費標準來看,要想承擔上海上萬元的工作室 月租金賬單和相機損耗費,Linda必須得在30 天內每天干夠25個小時。除了這種「不可能任 務」,她還要面對岌岌可危的營業額和客人的 不理解。 「有的客人是第一次嘗試約拍,也有的 是先找別人體驗了陪拍後再來找我約拍。某 次攝影結束,客人說我收費上千元的約拍成 片,效果還不如別人百元的陪拍更有氛圍 感,那一刻真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Linda 說。 事後,Li nda不止一次安慰自己,「沒 事,每個人的審美和價值觀不同」、「沒事, 這證明我的確還需要努力提升審美和拍攝技 巧」、「沒事,客人給我提供意見我要學會感 恩」……可當她看到自己的客人紛紛流向價格 低廉的陪拍後,她承認,她真的破防了。她 想,或許在追求短平快的社會節奏下,陪拍 只是一種順應社會風潮後的妥協,而她的努 力不過是在反復地自我內耗。 留不住客戶 職業攝影師破防 ■在西藏扎囊沙漠公園,遊客拍照留念。 新華社資料圖片 來找我陪拍的,一部分是探店 愛好者,但更多的是之前沒拍出過滿 意照片或是內向、不敢展現自己的女 孩。 陪拍者琳子 「陪拍」發展因素 1 旅遊打卡助推 艾媒諮詢出品的《2022年中國千禧青年 消費行為調研分析報告》指出,近一半 的千禧青年偏好通過旅遊來社交。在 旅遊中,拍照打卡成為人們的消費風 尚。「陪拍」的興起也得利於人們的這 一消費習慣,甚至一些陪拍還自動附 帶地陪、導遊的性質,幫助遊客規劃 當地旅遊和絕佳出片地。 2 陪伴經濟需求 近年來,單身人士越來越多。「陪拍」 其實也是一個陪玩陪逛的過程,迎合 了單身人士尋找「陪玩搭子」的需求。 由此,一些「陪拍」帖子往往也會順勢 掛上「給一個人出去玩想拍照的姐妹提 供方便,只給女生拍」之類的宣傳語。 3 尋求社交補償 「陪拍」也是一種弱社交補償。「陪拍」 的攝影師雖然不夠專業,但勝在擅長 社交,對不擅社交的模特尤其友好, 且雙方是年紀相仿的年輕女性,通過 「社牛」攝影師來帶動「社恐」模特,有 助於讓雙方基於興趣圈層開展話題, 尋找到社交的舒適邊界,更有利於讓 模特自然放鬆,呈現出更好的拍攝狀 態。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