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_01_2023星島日報(紐約都會版)

C8 08.01.2023 星期二 中國經濟 海底撈收入翻倍 涉嫌職務犯罪 實控人被留置並立案 客流提升明顯 餐飲業強勢反彈 上市剛剛一年多,抗蛇毒血清龍頭賽倫生 物就爆出了實控人遭立案的消息。范志 和其家屬近日收到上海市監察委員會簽發的 《留置通知書》和《立案通知書》,范志和因涉 嫌職務犯罪被實施留置並立案調查。 因范志和在留置期間暫時無法履行董事 長、法定代表人職責,賽輪生物召開第三屆 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除公司董事長范志和 未能出席,其他與會董事一致同意在范志和 留置期間,由董事、總經理范鐵炯代為履行 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職責,以及代為履 行公司董事會相關委員會成員的職責。 范志和,1960年3月出生,中國國籍,無 境外永久居留權,本科學歷,EMBA,高級 工程師。1985年1月至1999年10月,其就職 於浙江寶業集團公司,歷任技術員,專案經 理;1999年11月至2015年8月,擔任賽倫有限 董事長;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擔任賽倫 有限總經理;2015年8月至今,擔任股份公司 董事長。 截至2023年一季報,賽輪生物控股股東 為趙愛仙,持股比例為34.05%;上海置源 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置源投資」)持股比例為 22.18%。 置源投資由賽倫生物實際控制人范志 和、范鐵炯出資設立,其中范志和與控股股 東趙愛仙為夫妻關係,范志和與范鐵炯為父 子關係,趙愛仙與范鐵炯為母子關係,3人已 於2019年4月簽訂《一致行動人協定》,對一致 行動方式做了約定。 作為科創板上市公司,賽倫生物是一家 專注於抗血清抗毒素領域的生物醫藥企業, 致力於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針對生物毒 素及生物安全領域的預防和治療藥物,擁有 行業先進的抗血清抗毒素藥物研發實力、經 驗豐富的研發與技術團隊、GMP 認證的生產 設施、輻射全國的醫學推廣團隊,覆蓋新藥 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全產業鏈,在抗血清抗 毒素藥物領域具有核心綜合競爭力。 在蛇傷治療領域,該公司擁有中國蛇傷 治療的唯一特效藥抗蛇毒血清系列產品,滿 足了公共衛生領域的部分應急、突發臨床需 求。在破傷風治療領域,公司擁有中國獨家 生產的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用於破傷風的預 防和治療;在狂犬病治療領域,公司抗狂犬 病血清產品用於狂犬病的預防。 不過,2022年3月登陸資本市場的賽倫生 物,上市首年即出現業績下滑。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4億,較上年 同期下降16.52%;淨利潤6413.58萬,較上年 同期下降16.14%;扣非淨利潤4469.39萬,較 上年同期下降35.71%。 對於業績表現,賽倫生物稱,由於公司 產品的受眾人群絕大部分是外出、戶外工作 或活動的人群,2022年人員外出活動等顯著 下降,導致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產品的終端 市場需求下降,銷量同比下降58.98%;蛇傷 因較多發生在鄉村,相比破傷風產品,市場 受外部影響較小,在大力的市場推廣和全體 營銷人員的努力下,銷量同比增長12.23%。 2023年一季度,賽倫生物業績依然未有 回暖表現。今年1-3月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395.58萬,同比下滑3.8%;淨利潤301.51 萬,同比下滑23.86%。 對於此番實控人被立案事項的影響,賽 倫生物稱,公司高管團隊已針對相關事項做 了妥善安排。截至7月30日,公司控制權未發 生變化,董事會運作正常,生產經營管理情 況正常,本事項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產 生重大影響。賽倫生物尚未知悉立案調查的 進展及結論。該公司稱將持續關注上述事項 的後續情況,並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提 示相關風險。 ■賽倫生物是一家專注於抗血清抗毒素領域的生物醫藥企業。 網上圖片 2022年,北京君正的的盈利數較上年 也明顯下降。業績連續下降,公司解釋 稱,工業、汽車等行業市場需求下降。 北京君正近日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上 半年,公司預計盈利2.01-2.4億,較去年同 期減少3億左右,同比減少幅度超過50%。 而北京君正的股東頻頻減持套現,包 括實際控制人劉強、一致行動人李杰在內 的股東頻頻減持。據粗略估算,股東通過 二級市場減持,累計套現超過40億。目 前,股東的減持計劃仍在進行中。 對於上述減持的原因,實際控制人李 杰及董監高均稱是因為個人資金需求,而 外部股東的減持原因為資金規劃需求。 雄韜股份近日同時發布2023年半年報 及2023年定增預案。 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 入21.11億,同比增長24.07%;實現歸屬於 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6億,同比增長 40.96%。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剛剛回覆完深交 所對於其前兩次定增募資去向的關注函 後,雄韜股份又拋出了一份定增預案,計 劃向特定物件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 12.24億,其中5.24億用於湖北雄韜新能源 鋰電池(5GWh)生產基地建設項目,4億用 於通訊基站儲能項目(一期),3億用於補充 流動資金。 而雄韜股份的歷史再融資募投項目進 展並不如人意。截至2023年6月30日,雄韜 股份在2016年定增募集的9.16億淨額中,已 使用6.53億投向原有募投項目,使用率約為 七成,但項目建設異常緩慢,截至2023年7 月份,6個募投項目中僅有兩個結項。 2020年定增募集的6.4億淨額中,除 去本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1.16億,僅有 4781.67萬投向規劃募投項目,所佔比例不 到一成。 在前兩次募投項目進展緩慢,而資金流 向又不明朗的情況下,雄韜股份又拋出一份 涉及「3億補充流動資金」的定增預案,其能 否通過監管部門審核,值得投資者關注。 曾經被盈方微視作為救命稻草的併購案 宣告終止。 盈方微近日公告宣布,公司決定終止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 交易事項。該公司原計劃收購的標的為深 圳市華信科科技有限公司(華信科)49%股 權,和WORLD STYLE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World Style)49%股 權。 這樁兩年前的併購案曾在去年底遭到證 監會否決,理由是未充分說明交易不存在損 害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的情形,不過隨後又被 重啟。其發行股份價格也最令投資者詬病。 該公司計劃以1.85元/股的價格收購資產,同 時以1.64元/股的價格向大股東定增。而該公 司被證監會否決前夕的股價為9.72元/股。 該公司終止理由是,鑒於本次交易歷時 較長,經濟及資本市場環境較交易籌劃之初 已發生較大變化,經公司與交易各相關方協 商並認真研究論證,認為交易已無法達成交 易各方預期,現階段繼續推進本次交易存在 較大不確定性風險,決定終止本次交易事項。 這筆交易也曾被視為盈方微的「救命稻 草」。在2020年4月,由於2017年至2019年連 續3年淨利潤為負值,深交所在當年4月7日起 對盈方微股票暫停上市。在此之前,盈方微 股價一直低迷,也被稱為「最便宜芯片股」。 海底撈近日發布正面盈利預告,截至2023 年6月30日,公司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 收入預計不少於188億,較上年同期增幅超過 23.7%;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預計超22億。 2022年全年,海底撈的淨利潤約為13.73億。 對於上半年利潤增加的原因,海底撈在 公告中解釋稱,主要是由於翻台率提升、內 部管理及營運改善、餐廳經營效率提升等所 致。 海底撈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上半 年,全中國消費復蘇顯著,出遊聚會社交需 求逐步放大,海底撈門店客流提升明顯。極 海品牌監測的數據顯示,2022年7月,海底撈 門店數量達到「啄木鳥計劃」啟動以來的歷史 最低值,為1354家,相比2021年9月歷史最高 的1563家,減少209家。而目前,海底撈門店 數量已緩慢回升至1364家。 海底撈業績的回升離不開餐飲大環境 的回暖。根據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 上半年,中國餐飲收入24329億,同比增長 21.4%,成為前六個月反彈最大的消費品類。 除海底撈外,包括九毛九、海倫司、廣 州酒家、全聚德等在內,多家餐飲上市公司 上半年業績紮堆預喜。 其中,九毛九預計實現營收約為28 . 8 億,同比大幅增長約51.7%,淨利潤不少於 2.2億,同比增幅不低於281.3%;海倫司預計 淨利潤在1.55-1.60億之間,實現止蝕轉盈; 廣州酒家預計實現營收約為17.45億,同比增 加約22.57%,淨利潤約為7616.38萬,同比增 加39.86%;全聚德則預計淨利潤在2600-2850 萬之間,同比止蝕轉盈。 今年以來,中國餐飲和酒店領域觀察到 性價比路線品類及品牌恢復相對領先的趨 勢,而中國海外疫後也同樣有此規律(日本和 美國速食業態恢復領先於正餐等其他業態)。 同時,餐飲龍頭仍能憑藉更優的產品力、運 營力、品牌力持續擴店、提升市場份額;此 外疫情期間龍頭積極降本增效,部分費用率 優化有望持續,進而提升整體盈利能力。 終止併購案「最便宜芯片股」放開救命稻草 在蛇傷治療領域,塞倫生物擁 有中國蛇傷治療的唯一特效藥抗蛇 毒血清系列產品。 除海底撈外,包括九毛九、海 倫司、廣州酒家、全聚德等在內, 多家餐飲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紮堆 預喜。 賽倫生物近日披露,公司收到實際 控制人之一、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范志 和家屬的通知,范志和因涉嫌職務犯罪 被實施留置並立案調查。 繼去年成功扭虧後,「火鍋一哥」海 底撈的經營情況持續向好。海底撈近 日發布正面盈利預告,截至2023年6月 30日,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預計超22 億。2022年全年,海底撈的淨利潤約為 13.73億。 ▍本報訊 ▍ ▍本報訊 ▍ ■圖為海底撈服務員為顧客表演拉麵。 中新社資料圖片 北京君正業績腰斬 股東頻頻減持套現 募投項目「前科」累累 雄韜股份又「伸手要錢」 塞倫生物大禍臨頭 行業觀察 隨著中藥產業發展,越來 越多創投機構正湧入這個「古 老」的產業。 近期,中藥藥品研發與流 通服務領域又完成多筆股權融 資,比如西部資本、浙礦產業 基金參與張恒春藥業的數千萬 人民幣B輪股權投資;君義投 資與東方證券聯合參與大經中 醫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股權 投資;巨峰科創、青島創新投 資基金參與海濟生物的數千萬 人民幣天使輪投資等。此外, 梅花創投、同創偉業等創投機 構也積極布局中藥行業股權投 資。這背後,是眾多創投資本 看好中藥行業的廣闊發展前 景。工信部與中國統計局發布 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中藥市 場整體規模有望突破萬億。 創投資本積極參與中藥產 業行業股權投資,還意外「帶 火」了中藥行業兼併收購。 近年來,中藥行業的兼併 收購案例明顯增加,比如佐力 藥業收購百草中藥49%股權; 達嘉維康收購中成藥研發生產 企業天濟草堂;達仁堂收購京 萬紅48%股權;康恩貝收購浙 江中醫藥大學中藥飲片51%股 權;固生堂中醫收購國宗中 醫;三力製藥收購德昌祥藥業 95%股權等。 當前中國創業資本與產業 資本在積極布局中藥行業股權 投資與行業兼併收購之際,還 面臨海外產業資本的挑戰。 近期,日本大型漢方藥企 業津村收購中國百年老字型大 小中藥企業——紫光辰濟藥 業。這是繼收購天津盛實百草 中藥科技有限公司後,津村對 中國中藥企業的又一筆收購。 一位長期關注中藥產業投 資機會的創投機構投資總監表 示,相比而言,日本在中醫藥 的研發、生產、質量管制、標 準制定、專利申請等方面的確 具備較高水平。尤其在中藥專利申請方 面,日本漢方藥的海外專利申請數量遠 超中國中藥企業,無形間給中國中藥企 業走出去帶來不小的挑戰。 中藥行業投資潮起之際 日本資本虎視眈眈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