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_18_2023星島日報(紐約都會版)

A11 08.18.2023 星期五 港聞 公署報告提到,根據環保署的資料,2016 年至2022年接獲的相關投訴之中,逾6 成同時涉及投訴其他部門,顯示大部分屬於 跨部門的個案。 報告指,環保署可就村屋排污設施有否 污染水體跟進,食環署可調查有否造成妨 擾,地政總署可就問題有否構成違反地契排 污條款採取行動。 但調查顯示,3個部門對其他部門的執 管權限掌握得不清楚,無既定指引訂明如 何跟進個案,在欠缺一致理解下,各部門 將個案多番轉介,問題仍未解決,形容情 況不理想。公署認為,情况反映部門之間 對間歇出現的問題束手無策,只期望其他 部門處理。 報告提及2018年一宗村屋後巷沙井淤塞 個案,曾轉介至食環署、分區地政處、環保 署、建築署等,跨部門翌年完成視察,要求 業主改善沙井設計,但其後仍接獲投訴。 對此食環署稱大部分視察行動均未再發 現污水,認為問題是業主未妥善維修和保養 沙井,要求地政處按地契條款要求業主修 正,但地政處指個案涉及水污染規管,應由 食環署和環保署執法,最終未有採取執法行 動。 申訴專員趙慧賢指,地政總署主要收到 投訴,會轉介食環署和環保署,對於自己執 管角色未有重視,環保署和食環署各自巡查 執管時,如發現問題或有限制時,未必會將 相關的有用資料交給其他部門。 趙慧賢指,現行監察機制沒有實質措施 確保業主履行處理排污的責任,認為政府部 門應做好預防工作,研究制訂具體措施,令 業主切實履行其責任。 公署建議,3個部門應設跨部門工作小 組,盡早為複雜個案商討解決方案;設行動 指引,就常見的投訴情況訂立具體的跟進及 轉介程序,以理順跨部門個案的權責及流 程;制訂資料交換機制,提升跟進投訴個案 的效能和效率等。若涉違反地契,地政總署 應果斷行動,並建議環保署及食環署,應就 污水排放至雨水渠個案,探討部門之間在執 法上有沒有合作空間。 環保署回應說,認同及接納報告的建 議,會積極跟進,公署亦肯定了該署引入新 科技作為額外污染源頭調查工具的努力。 此外,該署支持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的 建議,已開始與相關部門跟進,並於本月初 參與了首次跨部門工作會議,商討及制訂部 門之間的轉介程序、資料交換方式等工作, 以提升跟進投訴個案的效能和效率。 政府在2013年9月推出「長者社區照顧服 務券試驗計劃」,支援體弱長者居家安老,至 今已實施約10年,試驗計劃將於下月起恆常 化。申訴專員公署展開主動調查,審研試驗 計劃的運作安排。調查發現,試驗計劃的運 作方式因有別於傳統資助服務,市場及長者 均需時間了解和適應,社署需較長時間測試 試驗計劃的各方面措施及運作以臻完善,實 未可厚非。調查又發現,香港6個地區的日間 護理中心服務名額不足,建議邀請更多機構 在供應緊張的地區擴展服務。 公署調查發現,社署於第二及第三階段 的試驗計劃推行多項優化措施,例如擴闊認 可服務單位資格至私營機構,以及將試驗計 劃覆蓋範圍由8個地區擴展至全港18區等,均 不可一蹴而就。 關於日間護理中心服務(即中心為本服 務),若按一個名額可服務1.5位長者計算, 有6個地區即東區、南區、黃大仙區、沙田 區,離島區及元朗區,其中心為本名額不足 以應付需求。申訴專員公署接納社署解釋, 不應單以居住各區長者數目和當區服務名額 的數目來判斷地區供求情況,但建議社署考 慮以正使用當區服務和跨區的人士作分析, 並邀請更多機構在供應緊張的地區擴展服務。 社署表示接納並會積極跟進有關建議, 以提升計劃的成效。社署提到,截至上月 底,共有7000多名長者正接受社區券服務, 預料計劃恆常化後,受惠人數將由現時的 8000人,分階段增加至2025/26年度的1.2萬 人。社區券的適用範圍亦會擴展至租借輔助 科技產品。恆常化後社區券持有人可同時向 兩個認可服務單位選購服務,增加使用社區 券的靈活性。 社署將於下月推出「長者服務券資訊系 統」,讓社區券持有人可通過系統實時查閱社 區券使用狀況、搜尋認可服務單位等,期望 計劃恆常化後推出的新措施,能吸引更多合 資格長者使用服務,並鼓勵更多服務機構加 入計劃。該署亦會按公署的建議,加強以報 章或電視專訪真實個案的方式,向長者和其 照顧者宣傳。 本報記者蔡思宇香港報道 新界村屋林立,若果排污設施欠 妥,可造成環境衛生污染。申訴專員公 署主動調查政府對新界村屋欠妥排污設 施的執管情況,發現負責的3個部門, 即環保署、食環署及地政總署之間,存 在意見分歧,缺乏協作,例如傾向將投 訴轉介至其他部門,亦沒有就個案制訂 資料交換機制,提出共10項改善建議, 包括設立跨部門工作小組處理複雜個 案,設行動指引就常見的投訴情況訂立 具體的跟進及轉介程序等。3個部門均 表示會全部接納公署提出的改善建議。 三級歷史築建中環街市17日舉行邁向85 周年暨重塑兩周年盛大慶典「精采遇見.中環 街市」活動啟動禮。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及 負責中環街市管理及營運的華懋集團執行董 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早前會見傳媒。韋志成 表示,十分滿意中環街市的表現,希望未來 在其他項目延續「為民所建、為民所造」的「中 環街市精神」;蔡宏興表示,中環街市過去兩 年吸引逾2600萬人次到訪,舉辦逾1600次社 區及夥伴合作活動,未來會配合政府推動夜 市的發展,包括在下月中舉辦的國際啤酒節。 韋志成指,與華懋合作的最大共識,是 保育歷史建築最重要是賦予其新功能。他 稱,保育及活化要一併考慮,並非單純「原汁 原味」,而是要令建築物成為城市新指標,市 民能真正享用,未來希望在其他項目也可延 續「中環街市精神」,並將這成功例子向外幅 射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 蔡宏興指,現時中環街市的出租率達百 分百,約六成半為零售店舖,3成半屬餐飲 業,共4成商戶由開業經營到現在;今年首7 個月整體人流按年上升逾8成,商戶生意額上 升5成。他續稱,中環街市鼓勵年輕人及初創 企業,目前9成商戶屬中小企,強調並非願意 繳付高額租金就可進駐。 記者訪問幾名中環街市訪客。居住在深 圳、與朋友到港作即日遊的譚小姐喜愛懷舊 事物,在中環街市拿著相機拍攝水磨石樓 梯。她稱,這裏位置優越,「打卡」位多,文 創小店具特色及個性,有機店也吸引她這類 環保人士,是她來了解香港文化的首選地, 又形容街市有如「老香港坐落中環區」,感覺 特別。 譚小姐認為,成功的活化項目要有文化 輸出,若有一些故事牆,或歷史知識打卡 點,可令遊人更深入了解該歷史建築。她亦 說,美食及情感連結是吸引她重遊的兩大元 素,中環街市不乏食肆,希望有更多懷舊展 覽或藝術品,令她有所感受,並考慮再次到 訪。 Yuyi來自廣州,到港3日自由行,與在港 就讀研究生的表弟同行。她表示,有在水磨 石樓梯處「打卡」,形容中環街市環境適合參 觀,尋找食肆也方便。不過,她較喜歡首飾 珠寶類商品,街市商戶沒有售賣,故未有消 費。 中環上班族Candy下班後與朋友前來逛 街,因中環街市讓她感覺舒服,商戶定價 符合當區價錢,另外也有一些具特色的舊事 物,喜歡其新舊交融的感覺。她稱,平日會 來街市用餐,也有看展覽,也曾在「《星島日 報》昔日報紙檔場景」拍照。她喜歡畫畫,冀 街市舉辦更多藝術展覽,並撥部分地方作藝 術空間,供市民參加工作坊及做手作。 本報記者蕭博禧香港報道 中環街市活化兩年 吸引逾2600萬人次到訪 ■申訴專員趙慧賢17日主持新聞發布會,公布對新界村屋欠妥 排污設施執管的主動調查結果。 陳浩元攝 3署執管村屋排污被指缺乏協作 申訴專員主動調查 倡設跨部門小組處理複雜個案 ▍本報記者蔡思宇香港報道 ▍ 地產算盤打不響 西九財困流血難止 西九文化管理局陷入財困,幾乎到了 岌岌可危地步,董事局主席唐英年預警資 金將於2025年耗盡,強調無意要求政府撥 款,將會善用土地資源,做到財政自負盈 虧。表面看,西九顧全大局,不想在疫後 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但實際上是謀取地產 發展權,變相向政府要錢。當局宜要求西 九提交詳盡財政數據,分析其需要多少資 金,還有甚麼開源節流方法,才決定以甚 麼最佳方法助其解困。 唐英年在出席戲曲中心「香港友好協進 會演講廳」命名典禮時,主動自行引爆財政 枯竭炸彈,指西九一直面對資金嚴重錯配 問題,原本資金鏈在今年底斷裂,但管理 局在過去幾年大力緊縮開支,形容情況是 「血流成河」,資金流估計推遲到2025年3月 才耗盡,屆時故宮館、M+博物館及戲曲中 心等,將不能舉辦更多展出和表演,言辭 顯得財政狀況非常嚴峻。 他強調,全世界文化設施很難做到自 負盈虧,最多僅回收5成成本,西九做到回 收約4成已相當不錯。即使西九面對嚴重入 不敷支,決定不會伸手向政府尋求撥款, 因當局在過去3年花了7000億元抗疫,出現 嚴重赤字,疫後又需要花錢在很多基建和 民生項目上,不想和民生爭奪有限資源。 他已向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遞交具體方案, 包括短、中、長期計劃,以達致自負盈 餘,但拒絕透露細節,只說須跳出原本框 框,善用手上的土地資源。 土地確實是西九手上唯一資源,管理 局原本如意算盤是利用文化區內的寫字樓 招標及其後租賃收益,來補貼文化設施的 營運,可是疫情重創經濟,令寫字樓供 過於求,空置率達15%,租金下跌,以致 藝術廣場大樓一度流標,即使最後成功招 標,價錢已比原先預估少了一大截。針對 現時寫字樓需求低,據悉,西九管理層考 慮更改文化區內的土地用途比例,增加酒 店或住宅比例,減少辦公室比例,甚至可 能要求賣地以增加收入。 文體旅局對西九所提交的改善財務方 案初步回應看來相當強硬,強調西九以自 負盈虧形式運作,指出政府除了在2008年 提供一筆過216億元撥款,亦賦予其區內零 售/飲食/娛樂設施管轄權,為其提供穩定 租金收入,更在2017年進一步將文化區內 酒店/辦公室/住宅用地的發展權,讓管理 局以「建造、營運及移交」(BOT)模式發展 有關用地。 事實上,政府對持續陷入財困的西九 已多番妥協。西九當年獲得216億元撥款興 建和營運文化區後,工程進度頻頻一波三 折,棄用得獎天幕設計,規劃推倒重來, 導致延誤超支。例如單是地庫工程已需要 236億元,立法會堅決拒絕額外撥款,當局 最後只好把原本屬於自身的商業用地發展 權,撥歸西九所有,變相為此埋單。現在 西九面臨斷炊危機,若要求將住宅/酒店賣 地收益撥歸其所有,無異是變相要錢。 故宮館和M+成為疫後旅遊新熱點,當 局樂見成果,但更關注如何讓西九文化區 可持續發展和營運,切不能因其呻窮便無 條件照單全收。當局應要求西九提交詳細 財務數據,仔細分析資本性投資和經常開 支,再研究可行應對方案。前者是西九仍 有多少重大項目需要發展,需要多少錢, 若短期透過捐獻、出售文化設施命名權、 發債可籌得的資金,可以彌補多少資金缺 口;後者則是將員工薪酬、設施維修保養 及雜項開支計算,看看還有甚麼方面可以 裁減。 西九是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中心交 流的平台,初步取得成效,但始終未能有 效做到自負盈虧,令港府陷於兩難,不出 手救助則前功盡廢,若西九管理層無法打 造出可持續發展模式,則當局無法擺脫財 政黑洞的困擾,故當局最終逼於無奈出 手,也需要西九交出可持續營運方案,確 保公帑用得其所。 ■申訴專員公署指欠妥排污設施情況不時在新界村屋出現,污染環境又帶來臭 味,反映有關部門的現行執管成效不足。 申訴專員公署FB圖片 調查顯示,3 個部門對其他部門的執管權限掌 握得不清楚,無既定指引訂明如何跟進個案。情况 反映部門之間對間歇出現的問題束手無策,只期望 其他部門處理。 ■中環街市舉行邁向85周年暨重塑兩周年盛 大慶典「精采遇見.中環街市」活動啟動禮。 「居家安老」服務券計劃 試驗10年下月才恆常化 新聞透視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