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_18_2023星島日報(紐約都會版)

B9 08.18.2023 星期五 中國時事雜誌 毛絨玩具所帶來的「陪伴感」,是許多人 成年後仍戒不掉玩偶的重要原因。 在小丸眼裏,毛絨玩具是自己的精神 支柱。玩偶買回來後,小丸會給他們穿衣打 扮,裝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她表示,「現 在的生活節奏非常快,玩偶還可以一直陪伴 在我身邊,治癒我的心靈。」 玩偶同樣在陪伴著悅純。平日裏,四喜 會陪著她去上課、去圖書館、餐廳。「四喜 時時刻刻在我身邊,和我同吃同住,甚至考 試我也會帶著他,學校裏面很多人都認識四 喜,四喜也是我最好的朋友。」甚至,在四喜 的陪伴下,悅純曾一個人去吃火鍋、一個人 旅行、一個人看演唱會,甚至一個人坐車到 隔壁城市做手術,「我並不覺得孤獨害怕, 因為還有四喜在我身邊。」 除了陪伴感外,部分年輕人成年後鍾情 于毛絨玩具的行為,或與童年的報復性補償 不無關係,即在兒童時期沒有得到的東西, 在成年後瘋狂補償自己的行為。 在淡鄰的兒童時期,並沒有非常多的機 會接觸到毛絨玩具,上大學之前,她只擁有 過一個熊娃娃,是讀小學時小姨送的禮物。 「所以上了大學有了一定可支配的零花 錢後,我就開始存錢買自己想買的娃娃。彌 補小時候的遺憾,自己滿足自己。」淡鄰表 示,「養『娃』時,我好像在把他們當成真正 的存在的人,他們有些是我的孩子,有些是 我的弟弟或妹妹。」 在諸多玩偶愛好者眼中,「養娃」這一 概念最早是從「棉花娃娃」圈流行起來的。 隨著這一小眾群體的破圈,「養娃」這一概 念逐步流行開來。 2022年1月,因為一個表情包,小丸購 買了第一隻玩偶——莉娜熊,從此開啟了 自己的「養娃」之路。平時小丸會給玩偶換 裝、擺拍,帶「娃」出去玩,「玩偶可以穿 衣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一直陪伴在身 邊,非常治癒。」這種治癒感令其在隨後的 時間裏,又陸陸續續購買了數百隻玩偶, 「沒辦法給出一個更詳細的數字,我根本數 不過來。」「jELLYCAT、livheart、問童子、 莉娜熊、宜家等品牌,我都會購買。」小丸 表示,「我還是比較看重玩偶品牌的。」 悅純除了四喜外,也還有不少「娃」。 她目前主要在養的「娃」有七隻,「其中M號 巴塞羅熊是老大叫四喜、L號巴塞羅熊叫 張小草和張髒包、56cm的那個叫張家明。 還有一隻草莓熊叫江姜好,樹懶玩偶叫麻 花、小豬玩偶叫而巴。」 「我從小就喜歡玩偶,目前家裏大約有 將近80個玩偶,其中而巴豬是我家最年長 的玩偶,十四年前家人送給我的。」悅純表 示,「之後看到玩偶,只要是長得乖,手感 好,我就會買。」 把玩偶當「娃」養的年輕人,也在玩偶 上傾注了不少心思。 壞壞在宿舍「養」了一隻宜家的「尤恩格 斯庫格」猩猩,並給它起名為髒髒,稱作自 己的「兒子」。 平時壞壞會給髒髒買衣服,也會在小 紅書上曬娃,甚至會帶髒髒外出和閨蜜的 「兒子」,一隻名叫歪歪的玩具狗「社交」, 「他每天陪著我,我就想給他穿得好看點、 可愛點。」 悅純也表示,「前段時間我去菜市場服 裝檔口淘衣服,不僅給自己買了裙子,還 給張家明買了好幾套衣服。給張家明買的 衣服,比給我自己買的都貴。我還會給他 們洗澡,不是機洗的而是手洗,用兒童沐 浴露和精油來保護他們的毛。」 除了日常養護外,面對那些年紀比較 大的「孩子」,悅純還會定期親自為其「動手 術」。「小豬玩偶而巴年紀已經14歲了,所以 我最近幾年都會找時間給他換一些棉花, 從而讓他保持一個更好的形態。」 近一兩年,年輕人們可謂將「流水的玩 偶,不變的養娃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這些養娃大軍們還聚集到了豆瓣等平台, 形成了「今天你的宜家鯊魚在幹嘛」「戒斷 jELLYCAT互助組」等小組,年輕人聚集在 一起交流「養娃」心得體會,互相種草。 視毛絨玩具為家人 融入生活同吃同住 一陸 旦續 著買 迷了 很數 難百 戒隻 日常養護費盡心思 定期親自「動手術」 ■悅純的娃娃陪伴她外出旅遊。 網上圖片 成年人已成為「毛絨玩具」的購買主力。 中研產業研究院調查顯示,成人消費毛絨玩 具的比例在逐漸上升,現在毛絨玩具消費人 群幾乎有70%至80%為成人。 年輕人對玩偶的喜愛,也影響著這一市 場。毛絨玩具行業從業者白鴉指出,近些年 大眾對玩偶的設計感、品質以及可玩性的要 求變得更高。基於此,四肢可動、可凹各種 造型,可進行換裝、打理髮型的棉花娃娃、 品類豐富,面料親膚柔軟的jELLYCAT等都 是近些年較為流行的玩偶。 除了可玩性之外,多位玩偶愛好者還表 示,在單純的可愛萌之外,更醜萌搞怪,更 具個性化的玩偶,更容易抓住其偏好。 看到年輕人的「養娃」熱情,品牌也借力 互聯網持續捕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養娃」大 軍。包括悅純、淡鄰在內的多位jELLYCAT 愛好者,最初均是從社交媒體上認識了這一 品牌和旗下的毛絨玩具,從而成為「養娃」大 軍中的一員。悅純還發現,在小紅書上,巴 塞羅熊天然帶有流量,「相較於其他玩偶,發 巴塞羅熊的筆記整體流量會更好。」 年輕人「養娃」熱之下,「一娃難求」、「價 格翻漲」等情況也出現在玩偶市場。例如,宜 家猩猩在小紅書上走紅後,吸粉無數。被種 草多時的徐夢直至現在都未搶到宜家猩猩, 「猩猩也不是誰想養就養的,近期每次打開宜 家都顯示斷貨。我家附近也沒有宜家,所以 我還在等貨。」在二手平台,一些被貼上了絕 版、停產等標籤的jELLYCAT玩偶,即便是 小號也同樣被炒至千元。 「炒作玩偶」近些年屢見不鮮。據媒體報 道,迪士尼在2021年年底推出玲娜貝兒後, 200元左右的SS型號公仔,曾被炒至3000元, 且在代購、黃牛的鼓吹下,假貨也開始在市 場橫行。而此後作為「川沙頂流」的玲娜貝兒 玩偶每次上新,相關產品都會引發搶購熱潮。 稀缺性疊加一定的品牌溢價,漸使毛 絨玩具也變成了一個「高成本愛好」。備受 追捧的jELLYCAT一直被詬病價格昂貴。以 jELLYCAT淘寶海外旗艦店在售的邦尼兔為 例,13厘米的玩偶售價為105元,108厘米的 邦尼兔售價則為1879元。2023年上半年, jELLYCAT曾推出了一款網球毛絨玩偶,這 款高度為9厘米,約合正常網球大小相同的玩 偶,售價為259元。在小紅書上,有消費者表 示,「看到價格那一刻被震撼到了。」 可儘管如此,網球玩偶仍備受追捧,多 店仍在斷貨,有人坦誠道,「雖然(貴),但是 依然買了。」 作為jELLYCAT粉絲的悅純也表示,四 喜原價大概是270元左右,但因為當時(2021 年)斷貨比較嚴重,最後是花了400多元通過 代購買到的。 「我的張家明身高56厘米,當時購買價格 是1400元(含稅),但後來又注意到小紅書上 在傳巴塞羅熊又出了96厘米的售價將近8000 元。」悅純表示,「雖然消息不確定,但這個 價格我是不敢想了。」 白鴉表示,商業玩偶定價一般與玩偶的 材料、尺寸、製作流程的複雜度等有關,「一 些價格較高的品牌也包含一定的品牌溢價。」 儘管也有亂象,也不否認有跟風買玩具 為博流量的人存在,但實際在玩偶圈活躍的 大多數年輕人,都是懷著最簡單的心理,去 感受毛絨玩具帶來的治癒感。 「真正喜歡一個玩偶的時候,你不會太看 重價格的,便宜的會買,貴的也會買。」悅純 表示,「最重要得看這個玩偶你喜不喜歡。」 喧鬧之後,洗去溢價、炒作帶來的浮華,一 切都要回歸購買毛絨玩具的初衷,溫暖你, 治癒你,足矣。 在眾多品類的玩偶中,棉花娃娃可謂最 受追捧,追溯其歷史,總是無可避免地要提 到韓流。據「新熵」報道,2015年,韓國EXO 組合的粉絲以偶像金鐘大為原型自製了棉花 娃娃並帶到演唱會現場應援,第一個棉花娃 娃誕生,並在韓國粉圈迅速風靡,這股旋風 毫無疑問地颳向了中國,2017年,棉花娃娃 正式開始進入中國市場。 以如今的眼光回望,那是一個毋庸置疑 的野蠻生長時代。棉花娃娃的受眾圈層局限 於粉圈之內,產量和銷售額都無法與今日 同語。但虛擬世界裏為愛發電的娃娃製作 者——娃媽們,依然獲得了不小的追捧。一 批批以愛豆為原型改造的棉花娃娃誕生,棉 花娃娃的市場被迅速培養。 材料大多是普通棉花的手辦玩具,成本 必然匹配不了百元左右的售價。根據一些製 作棉花娃娃的廠家透露,一隻棉花娃娃的成 本在25至65元之間,根據大小、材質及刺繡 複雜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棉娃身上所寄 託的情感,為其賦予了難以界定的粉絲溢價。 2018年,棉花娃娃開始從「粉圈應援物」 的身分獨立出來,成為一種專門的潮玩品 類,新的市場需求被創造出來——無屬性娃 出現了。 在娃圈,有屬性娃和無屬性娃,是截然 不同的兩類產物。前者往往根據明星或IP的 形象進行改造,它們身上有著明星最為典型 的某些特徵,而後者不以任何明星或虛擬人 物為原型,娃娃可愛與否,全然取決於娃娘 們的創意。 在網絡讓世界扁平化以後,一個人的走 紅需要一種「個性」作為存在基礎,更何況是 娃娃。在沒有明星或IP光環的加持下,原創 性、設計性是無屬性娃最珍視的東西。或者 可以說,這才是玩家們趨之若鶩的本質—— 人們更多地為創意、個性和奇思妙想買單。 不論是偏愛無屬性娃,還是扎根在有屬 性娃的圈子裏,都無可否認,越來越多的玩 家湧入這片「可愛的汪洋」。 溢價嚴重 逐漸演變為高成本愛好 充當精神支柱 撫慰疲憊心靈 毛絨玩具帶來的治癒感和陪伴感, 令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將玩偶當「娃」 養。擁有數百隻毛絨玩具在「養娃」圈裏 已經不是甚麼稀奇事,對他們而言,娃 娃就像自己的精神支柱,能夠在忙碌之 餘,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慰藉。 ▍本報訊 ▍ 據「燃次元」報道,今年夏天,悅純帶著自 己的「娃」——四喜,一隻「巴塞羅熊」游 遍了江浙滬,還在自己的小紅書帳號寫道, 「四喜旅行集郵,到了烏鎮和蘇州園林。真的 會被熱死在真江南。」有用戶在評論區表示, 「熱就別給娃穿衣服了,孩子都要中暑了。」 悅純也擬人態地回覆道,「孩子說能遮一點是 一點。」 除了一起旅遊,悅純也帶著四喜吃飯、 上課、考試,「我身邊的人都說,相較於其他 熊,每天跟著我到處走的四喜,一看就很有 『文化』,是一隻文化熊。」 和悅純一樣,也有不少年輕人在旅遊、 生活中與玩偶相伴,並曬出照片,文字描述 中也不乏「娃」、「孩子」等描述,玩偶充當了 朋友、兄弟姐妹,甚至孩子的角色。 毛絨玩具帶來的治癒感和陪伴感,是多 數年輕人「養娃」的初衷。擁有數百隻毛絨玩 具的小丸表示,娃娃就像自己的精神支柱, 能讓他在忙碌之餘,讓心靈得以休息。 近一兩年,在市場和社交媒體的影響 下,「養娃」的偏好也一直在變,可玩性、個 性化、醜萌的玩偶,更易成為「養娃」青年們 的心頭好,例如,宜家所推出的鯊魚玩偶、 猩猩,以及jELLYCAT旗下的茄子、企鵝 等,均因為自帶喜感、搞怪、神經質等特點 走紅於網絡。 年輕人的愛好也帶火了玩偶市場,斷貨 成了常態,甚至一些玩偶的價格也在水漲船 高。 今年年初,宜家猩猩憑著「擬人」的形態 在小紅書上走紅後,宜家APP上這款猩猩, 便時常處於斷貨的狀態;迪士尼2021年推出 的玲娜貝兒玩偶也曾被炒至數千元,時至今 日仍是一眾IP玩偶中較為搶手的那一個;而 原本是設計給嬰兒的jELLYCAT,在成年人 追捧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一次漲價的 消息。 更有甚者,圍繞毛絨玩具,還延伸出了 一些「產業鏈」,如賣娃衣、梳毛等協助改娃 的業務。悅純的巴塞羅熊也有衍生市場。「在 淘寶搜巴塞羅熊會有專門給熊量身定制的衣 服,衣服很小但很貴。所以更多時候我都是 買寵物狗的衣服給我的熊穿。」悅純表示。 為了「娃」們,「老母親」們也甘願一擲千 金,悅純的一隻巴塞羅熊售價高達1400元, 小丸的數百隻玩偶加起來也要數萬元。 對於年輕人來說,把玩偶當「娃」養也許 是一種戲謔和誇張的描述,但其帶來的陪伴 和感情價值是確實存在的。 「除了陪伴感和紓解壓力外,毛絨玩具消 費持續流行的背後,一方面是現在的玩偶越 來越具有明顯的社交屬性,年輕人通過玩偶 能夠釋放表達欲,擁有分享和社交的空間。」 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其次許多毛絨玩具 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在品牌價值的影響 下,也會促動毛絨玩具的熱銷。」 然而,無論因社交屬性還是收藏價值而 捧紅毛絨玩具,玩偶最終都會回歸到其最本 質的安撫與治癒功能上,正如悅純所言,「因 為玩偶一直在身邊陪著你,你也會感受到你 是被需要的,也是被愛著的。」 重金 「養」 玩偶 治癒上班族 昔為「粉圈」應援物 棉花娃娃尤受追捧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娃娃已成為生活中的精神支柱,擁有數百隻毛絨玩具在「養娃」圈裏並不 是甚麼稀奇事。 網上圖片 ■古風造型的棉花娃娃。 網上圖片 ■宜家「猩猩」經常缺貨。 網上圖片 毛絨玩具帶來的治癒感和陪伴 感,是多數年輕人「養娃」的初衷。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