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 09.04.2023 星期一 香港時事雜誌 ■姚兆聰視困難為機遇,過去幾年機場不斷建設,得以抓緊疫後復蘇的機會。 姚兆聰 機管局機場運行執行總監 疫後復常,現時香港機場每日平均 客運量達13萬人次,已回復至疫情前的 60%。機管局機場運行執行總監姚兆聰 笑言,旅客極速反彈是意料中事,唯現 時機場仍欠2萬多人手,雖已申請輸入 外勞解燃眉之急,但未來仍需大力吸納 年輕人入行。由擴建啟德機場到加入機 管局,情繫機場30年的姚兆聰,見證香 港航空業騰飛發展,他指,「機場營運及 建設要有遠見,未來香港機場要積極發 揮大灣區國際民航樞紐角色,融入國家 發展大局。」過去3年機場建設不斷,他 展望明年底旅客量將回復至疫情前的水 平,屆時機場3條跑道全面開放使用,迎 接全球旅客。 記者關英傑攝影陳極彰 作為管理機場運作的關鍵人物,姚兆聰 對香港國際機場的大小事宜了然於 胸,過去數月間機場復蘇,旅客急 升,他感到格外鼓舞。他指,在香港全面恢復 國際航班前,機管局上下嚴陣以待,又特意參 照歐美國家及城市機場之前的失敗經驗,成功 避免出現混亂,然而意料不到的是,「香港航 空業邁向全面復蘇的最大挑戰,竟然是人手不 足。」他稱,機場原聘用7.5萬名員工,但現時只 有5.3萬名人手,換言之仍有近2.2萬個空缺。 加強數碼化推無人化設施 要應付每日遞增的旅客,填補人才是當 務之急。早前港府推出「運輸業輸入勞工計 劃——航空業」,容許業界輸入6300名外勞, 首批2800人已獲批核,當中牽涉28間公司,涵 蓋10大最缺人工種,如地勤、機坪服務員及飛 機維修技工等。姚指,現時最重要是「做大個 餅」,「吸引更多旅客前來,生意才會做大。」他 強調,一直堅持以本地就業優先,正設法吸引 年輕人入行,並利用科技減少使用人力,雙管 齊下解決人才荒。他解釋,航空工作予人枯燥 及老化的感覺,故希望加強數碼化,增加工作 吸引力,又指現時航空業正急速反彈,前景良 好,建議年輕人投身幹一番事業。 過去幾年,姚兆聰致力推動機場的無人化 設施,包括於2019年推出全球首輛於機場操作 的無人駕駛拖車。他指,航空業屬古老行業, 重視安全,害怕變動帶來的風險,不少外地機 場不敢嘗試無人化設施,反觀香港機場運作成 熟,團隊有信心可駕馭科技。無人拖車配備全 球定位系統、高清攝影機及光學雷達,若探測 到10米範圍內有物件便立即煞停。現時機場的 無人駕駛技術十分成熟,單是無人拖車便有20 多部,今年5月更推出無人駕駛巴士,接載機 場員工到禁區各處工作。早前,機場採用的數 碼停機坪及數碼指揮塔管理系統,獲國際機場 協會頒發科技創新獎,姚認為是數碼化的最佳 回報。 做好連繫灣區航空樞紐角色 今年7月,機場客運量達380萬人次,較6月 上升近15%;每日平均客運量逾12萬人次,回 復至疫情前水平的60%。姚兆聰的辦公室可眺 望機場跑道,看到航班升降,他不諱言,昔日 情況最差時,機場每日客運量不足500人次, 心情難免失落,唯談到現時每日客運量上升至 約13萬人次,便開懷大笑。疫情期間,旅客暴 減,他指機場「養精蓄銳」不斷建設,包括修改 及翻新離境大堂及廁所,並增設充電設施及休 息長椅,「連客運大樓的天花,終於可在落成 25年後首次全面清潔,煥然一新。」他視困難為 機遇,深信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預期今年底 旅客量將達到疫情前的80%。 料明年航空業全面復蘇 疫情前,機場每年接待7500萬名旅客,日 均接待逾22萬旅客,他指當中包括不少大灣區 城市的居民,而且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指 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姚認為, 機場要做好連繫灣區的航空樞紐角色。他望著 辦公室牆壁上的大灣區地圖解說,指近年推出 多式聯運,利用船隻及港珠澳大橋等,將香港 連接灣區各城市。他舉例,現時機場的海天中 轉大樓連繫大灣區9個口岸碼頭,旅客於當地 碼頭辦理出境及行李手續,並領取登機證,然 後乘船直達香港機場禁區內的海天客運碼頭, 可直接前往登機,毋須辦理香港出入境手續。 另外,明年起,澳門及珠海旅客可駕乘私家 車,經港珠澳大橋直達機場,並於指定停車場 泊車後,乘巴士到機場禁區乘飛機出境,現時 已建設可容納3000輛車的大型停車場。除此, 未來灣區旅客可駕車到港,泊車後乘無人列車 去航天城商場購物。他續稱,為進一步連繫灣 區,未來增設30個地點收客,旅客可於當地清 關後乘船或巴士來機場,乘航機去目的地。 姚兆聰本身是專業註冊測量師,1990年參 與啟德機場擴建工作而加入航空業,當時心 想赤鱲角新機場正在籌建,還擴建啟德是否值 得,但發現當時香港經濟及物流業正全速發 展,領悟擴建確有需要,便發現航空業潛力巨 大。其後澳門機場興建,他於1992年參與澳門 機場建造工程,發現機場有跑道等不同基建。 至1995年回港加入臨時機場管理局,參與填 海、建跑道等工作,至1998年新機場開幕後, 獲安排擔任多個機場運作管理層職位,包括工 程及維修,以及飛行區和客運大樓管理。他 一度於2009年獲派到上海參與虹橋機場擴建工 作,出任機場航站樓總經理,之後返港重回機 管局至今。 由參與興建機場到管理機場,姚兆聰指, 「機場營運及建設要有遠見,看5年、10年,甚 至15年,朝長遠目標前進。未來香港機場要積 極發揮大灣區國際民航樞紐角色,融入國家發 展大局。」他憶述,新機場原本設計可應付4800 萬至5000萬旅客人次,已較啟德機場多一倍; 2016年3跑施工,至去年底新北跑道啟用,現 時中跑道正進行整改,預期明年底3條跑道正 式同時使用,旅客總容量可達1.2億人次。隨著 興建中的二號客運大樓、新T2客運廊、旅客捷 運系統,還有航天城等設施相繼落成,他有信 心明年香港航空業將全面復蘇,到明年底旅客 量可望返回疫情前的水平。 ■機管局 2019 年推出全球首輛於機 場操作的無人駕駛拖車。 ■情繫機場 30 年,姚兆聰的辦公室 放滿不同型號的飛機模型。 ■姚兆聰力推數碼化,「數 碼停機坪和指揮塔管理系 統」獲國際機場協會頒發 2023 年科技創新獎。 ■由擴建啟德機場到加入機 管局,姚兆聰曾擔任多個機 場運作管理層職位,經驗豐 富。 藉運動釋放壓力 鍛煉意志解疑難 機場管理工作刻不容緩,爭分奪秒,熱 愛運動的姚兆聰透過運動釋放壓力,從中鍛 煉意志。近年他愛上踩單車,更與民航處等 業界朋友組成單車隊,最難忘征服屬極限級 難度的東涌至昂坪大佛路段後,「吃著豆腐 花,看晨曦日出,迎接新一天的來臨。」 姚兆聰的單車隊名叫「晨曦飛翔」,顧名 思義是清晨便出發,他與車友最愛挑戰難 度,路段越斜越好。除征服東涌與大佛來回 路段,還上大帽山、飛鵝山等。近日較熱門 路段是俗稱「劏青蛙」的環港島遊。家住新界 的他,清晨4時起床,駕車到中環會合車友, 然後經太古城落柴灣、赤柱及淺水灣,再到 薄扶林、西環,最後返回中環。 他指,踩單車是對個人的試煉,「快慢 靠自己,特別是踩斜路,過程中會辛苦及想 放棄,但意志會令你堅持下去。」除此,他亦 愛跑步及潛水,有20年專業潛水 員資格的他,曾到訪南美洲、澳 洲及紅海等潛水勝地。海底景觀 壯麗,固然令他著迷,但他指從 中亦參透解決疑難的秘訣,就是 「Stop」(停止)、「Think」(思考)、 「Act」(行動)的法則,因為置身 水底世界,一旦遇到危難要懂得 停下,保持冷靜,才能爭取時間 思考解決方法,然後作出行動解 困。 半生在機場工作,姚兆聰有 個心願,希望凝聚在這裏工作的 7萬多人,將機場視為「家」。他指,在機場 管理上要軟硬並重,硬方面管好日常運作, 軟方面讓員工感到被關顧。 他提到,去年底落成啟用的 機場員工綜合大樓,特設3層 落地玻璃景觀的員工餐廳及 健身室等;現時正值炎夏, 機管局亦派出水車為員工派 發飲用冷水,而周五亦安排 問答遊戲送雪糕等。他又推 介,近年經翻新、可連接機 場客運大樓與東涌的機場緩 跑徑,不但成為十大跑徑, 更喜見不少員工及市民公餘 前來跑步。 機場營運及建設要有遠見,未來香港機場要積極發揮大 灣區國際民航樞紐角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姚兆聰 ■姚兆聰熱愛運動,近年 愛上單車,最難忘清晨踩 上昂坪大佛、吃豆腐花、 看日出。 ■姚兆聰指,明年底機場 3 條 跑道同時使用,迎接全球旅客。 ■提到機場客 運 量 極 速 反 彈,姚兆聰開 懷大笑,預期 今 年 底 旅 客 量回復疫 情前的 80%。 人 誌 物 ﹁養精蓄銳﹂增建設 雙管齊下解才荒 姚兆聰帶領場 迎全球旅客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