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_04_2023星島日報(紐約都會版)

C8 09.04.2023 星期一 中國經濟 電科院內鬥形勢漸明 父親舊部集體辭職 兒子放心大展拳腳 電科院近日公告稱,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公 司董事長、部分董事及高管的書面《辭職 報告》。 其中,宋靜波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董事 長、董事職務,並相應辭去董事會專門委員 會中的審計委員會、戰略委員會、提名委員 會職務;劉明珍因個人身體原因申請辭去董 事、財務總監職務,並相應辭去董事會專門 委員會中的薪酬與考核委員會職務;馬勇因 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獨立董事職務,並相應辭 去董事會專門委員會中的薪酬與考核委員 會、提名委員會職務;李杰因個人原因申請 辭去總經理職務。 公告稱,上述董事及高管原定任期屆滿 之日為2024年11月28日。根據《公司法》、《公 司章程》的相關規定,董事宋靜波、劉明珍的 辭職未導致公司董事會成員低於法定最低人 數,其辭職自辭職報告送達公司董事會時生 效;獨立董事馬勇的辭職將在公司股東大會 選舉出新任獨立董事之日起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辭職後,宋靜波和李杰 將繼續在公司任職,劉明珍不再擔任公司任 何職務。 另外,今年9月1日,電科院還收到《江蘇 省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該一 審判決結果為:被告胡醇於本判決生效之日 起10日內,向原告電科院,返還電科院的公 章、法定代表人簽名章(胡醇)、合同專用章。 此前,電科院陷入父子內鬥,胡醇兩度 出任電科院董事長、總經理,但在2023年1月 12日,電科院召開董事會,三分之二以上董 事表決免去胡醇董事長及總經理職務,選任 宋靜波為董事長,聘任李杰為總經理。 董事會表決結束後,電科院即要求胡醇 返還公司公章,但胡醇一直未予以回應,後 續胡醇方面對外稱,本次事件起因為自己與 其父胡德霖產生經營理念不合,董事會罷免 程序等明顯存在違規。此後,雙方因公章紛 爭訴至公堂。可以看到,一方面,上述一審 判決的相關情況,是胡德霖去世之前,胡德 霖、胡醇父子倆「內鬥」的結果。 董事長席位頻繁更替 早在內鬥開始前,電科院的董事長席位 就頻繁更替。2019年11月以來,該位置已四 易其主,胡德霖和胡醇輪番當政,基本保持 一年一換的節奏。 與之相對應的公司經營業績是:胡德霖 任董事長的2019年、2021年,電科院營收、 淨利潤均保持同比增長,其中,2021年兩項 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但是,在胡醇任董事長的2020年、2022 年,營收和淨利潤均同比下降,其中,2020 年淨利潤同比幾乎腰斬,2022年同比大降 82.48%。 公司內鬥也讓電科院業績進一步遭受 重創。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下降 1 4 . 3 7%,淨利潤更是由盈轉虧,同比跌 135.88%。 此外,胡醇任董事長期間,電科院的毛 利率也在下滑。2014-2019年、2021年,電科 院的毛利率一直在50%上下波動,2014年前 更高;但在2020年、2022年,公司毛利率分 別為43.18%、37.52%。 ■電科院董事會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長、部分董事及高管的辭呈。 網上圖片 在父親胡德霖去世,胡醇及其母成 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之後,電科院近日發 布公告,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等4 人辭職。在上述偏向已故的胡德霖方面 的公司主要高管辭職之後,電科院的形 勢正向有利於現任實際控制人胡醇的方 向發展。 億聯網絡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12.58%;淨利潤同比下降9.44%;扣非淨利 潤同比下降14.87%。 半年報顯示,億聯網絡上半年實現營 業收入約20.43億,同比下降12.58%;淨利 潤約10.29億,同比下降9.44%;扣非淨利潤 9.04億,同比下降14.87%。 對此,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 宏觀經濟走勢偏弱導致行業需求出現一定 波動,公司業績同比有所下滑。但從單季 度環比趨勢來看,營業收入Q2環比Q1增長 29.98%,淨利潤Q2環比Q1增長43.43%,整 體呈現業務逐漸修復的趨勢。 在市場方面,億聯網絡產品以外銷為 主。上半年公司在美洲實現營收8.08億,同 比減少19.17%;在歐洲實現營收8.85億, 同比減少7.52%;在其他地區實現營收3.51 億,同比減少7.99%。 獨立財經評論員、騰訊證券研究院專欄 作家郭施亮表示,上市公司對中國海外市場 依賴性比較高,往往影響企業經營穩定性。 經營穩定性差 億聯網絡不禁風雨 都說「孩子的錢最好掙」,但主打母嬰生 意的孩子王上半年營收卻萎縮了。 孩子王日前發布2023半年度業績報告, 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1 . 59億,同比下滑 4.90%;實現歸屬淨利潤6955.16萬,同比增 長3.90%;實現歸母淨利潤4407.32萬,同比 增長1.94%。若剔除股權激勵帶來的股份支 付費用的影響,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 潤11710.32萬,同比增長74.93%。 儘管淨利潤還維持增長,但收入端的萎 縮已是不可忽視的事實。「增利不增收」,對 於這家上市不足兩年的母嬰行業龍頭來說, 並不是一個好趨勢,這往往被外界認為,公 司或觸及到了成長天花板。 貨越來越難賣,背後的原因恐怕是「孩 子不夠了」。母嬰商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是 0-14歲的嬰童和孕婦,因此,母嬰零售行業 的發展與嬰幼兒人口數量存在一定的相關 性。而中國的新生兒出生率從2017年開始連 續下滑,到 2022年降至 6.77%,人口紅利 逐漸減退。 新生兒出生率連跌 孩子王增利不增收 ▍本報訊 ▍ 早在內鬥開始前,電科院的董事 長席位就頻繁更替。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