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 01.21.2024星期日 神州萬象 副刊 龍岩是海內外著名的客家祖 地、重點僑鄉,也是客家美食的重 要發源地。作為全國唯一以「龍」字 命名的地級市,龍岩對龍的鍾愛體 現在此次除夕宴的菜名中:龍岩市2 支代表隊推出「龍鳳呈祥迎春宴」「岩 之有味團圓宴」,首道菜均含「龍」 字:龍騰華夏、龍年獻寶。 「有了龍,怎少得了鳳。」林進 芳表示,他是龍岩當地人,在「龍鳳 呈祥迎春宴」中,有一道客家風味小 吃,取名「有鳳來儀」,是以非遺小 吃客家糖棗和鑲篤粄拼裝而成的五 彩金鳳,看上去很搶眼,讓人食慾 大增。「岩之有味團圓宴」主廚黃崇 輝表示,「龍年獻寶」一菜主打閩西 客家小吃拼盤,葷素搭配,色彩各 異,均以當地道地食材製作,「寓意 吉慶龍年,客家人來獻寶」。 同樣作為客家祖地的三明市 寧化縣,帶來的是「寧化府.客家 宴」。據領隊雷盛海介紹,「無雞不 成宴」,客家話雞同「吉」,寓意大吉 大利,是客家人年夜飯必不可少的 一道頭牌菜,以雞待客也是客家人 的最高禮遇。 贛州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 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此次,贛 州市代表隊推出了「贛南客家團圓 宴」「寧都團圓宴」。「寧都團圓宴」 主廚李春能介紹,當地菜肴文化底 蘊深厚,「三杯雞」的故事在當地流 傳甚廣。 梅州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 也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華僑之 鄉。此次活動,身為梅州一隊的主 廚李小龍,帶著「龍騰華夏情滿客都 宴」和賓客見面,「經歷離別的客家 人對團圓特別在意,體現在宴席文 化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離不開各 種『圓』。」此次參賽,李小龍也把團 圓的儀式感蘊含在菜名之中。他介 紹自己的第一道菜客家雙丸湯,含 豬肉丸和魚丸,取名為「四海客家盼 團圓」。他希望未來四地客家人聚居 區齊心協力,共同將客家菜發揚光 大,提升客家美食品牌,將客家菜 打造為中國「第九大菜系」。 提肘屈膝、踏準節拍、默契配 合⋯⋯敦煌農村社火隊正在緊張排 練中,前排的「威風鑼鼓」方陣,4 名年輕大學生在急促的鼓點中,甩 開膀子敲打著鼓面,惹人注目。 春節期間社火表演是敦煌市傳 統的民間文化年俗,包括舞龍、扭 秧歌、威風鑼鼓等元素,可謂是 「中式鄉村搖滾」。連日來,在敦煌 農村可以看到,各村社火隊已陸續 展開排練,鏗鏘的鑼鼓、喜慶的龍 年道具,村民的歡聲笑語,讓往日 安靜的鄉村熱鬧起來。濃濃的年味 也在喧天的鑼鼓聲中撲面而來。 鑼鼓隊是社火表演中站位最靠 前的,激昂嘹亮的鑼鼓聲以展現各 村新面貌,甘家堡村將此重任交給 了年輕人。21歲的張明潔是敦煌市 莫高鎮甘家堡村人,現為黑龍江工 程學院大三學生,返鄉回家的她是 「威風鑼鼓」方陣第一排隊員。 通過認真觀察和反復練習,22 歲的蘇慧逐漸掌握了節拍強弱、擊 打節奏,鼓點變得清晰、威風起 來。現就讀於蘭州城市學院學前教 育專業大四的她說,「村裏的叔叔 阿姨成為我們的老師,不僅是傳統 文化技藝上的教授,更深深感受到 他們對本土鄉村文化的熱愛。」 休息期間,張明潔獨自站在碩 大的鑼鼓旁揮著棒槌,琢磨敲打力 度和手勢動作。「興奮又緊張。」她 說,「小時候每年都會跟隨家人看 社火表演,如今輪到我們上場表 演,一定要展現屬於年輕人的活力 和朝氣。」 冬日的敦煌,室外溫度降至零 下,一上午的戶外練習,臉和手凍 得通紅。甘家堡村委會的排練場 上,百餘名社火隊員在老師的指導 下排練舞龍、扭秧歌、威風鑼鼓等 節目,隊員們踏著鼓點,或跳或 跑,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一招一式 間飽含了對新年的美好期盼。 64歲村民張志蘭擔任社火隊多 個角色,並力爭衝刺今年的敦煌曲 子戲比賽冠軍,她說,「看到年輕 人的加入特別開心,他們給社火隊 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希望看到越來 越多的年輕人能接過接力棒。」 生活中是夫妻,工作上是搭檔,在汝瓷燒製技藝行業內, 河南汝州的范隨州、王振芳夫婦用奮鬥經歷,演繹了非遺傳承 中琴瑟和鳴的伉儷故事。汝瓷燒製技藝為國家級非遺,汝州市 是汝瓷藝術的重要發源地。范隨州和王振芳因汝瓷而結緣,組 建家庭後夫妻二人為汝瓷技藝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他們 共同創建了汝窯工作室,發展建立了汝瓷文化園等系列相關產 業。和許多創業者一樣,從基礎性的研發釉料配方到嘗試燒製 技藝,從申報專利開發新品到組織研學收徒授業,夫妻二人秉 持開放包容的胸襟和守正創新的氣度,力求將古典韻味與現代 精神融合在汝瓷創作當中。 為期三天的「龍岩迎龍年」閩粵贛客家非遺美食交流活動日前在 福建龍岩落幕。來自客家人聚居區福建龍岩和三明、廣東梅州、江 西贛州8支美食代表隊參賽,各推出一桌10道「客家除夕宴」,圍繞 「回家過大年」主題,80道特色客家美食大比拚。 熱氣騰騰的茶點,裝在精緻 的圓形竹蒸籠裏。輕揭蒸籠蓋 子,從蒸屜中冒出團團水蒸氣, 菜肴原味和竹子清香四溢⋯⋯這 是海內外不少民眾的餐桌記憶。 這抹竹子的清香,大部分源 自有「中國竹蒸籠之鄉」之稱的廣 東雲浮羅定泗綸鎮裏生長的羅 竹。在羅定西部雲開大山地帶的 泗綸鎮,竹林層層疊疊,隨處可 見竹製蒸籠。 泗綸鎮多低山丘陵,氣候溫 和,降雨豐沛,適宜的地理氣候 條件造就了羅竹桿粗節疏,並散 發天然清香。泗綸鎮有句俗語叫 「織蒸籠,唔憂窮」(意為編織蒸 籠,不用愁會貧窮)。種植、編 織、收購、售賣,當地早就形成 了一個原始的產業流程。泗綸鎮 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編織竹蒸籠, 是當地人生計的主要來源。傳統 手工藝守住了泗綸蒸籠的質量, 蒸籠品種也在傳承中日漸豐富, 甚至成為時尚的家居飾物和饋贈 佳品。 自幼跟隨父母學習製作竹蒸 籠的沈美娟,2013年放棄在城市 的工作選擇回鄉創業。這些年, 作為泗綸蒸籠編織技藝傳承人的 她對蒸籠進行設計提升,結合現 代需求創新開發新式的竹製品, 讓這項指尖上的非遺有「顏」更有 「值」。 以小巧蒸籠禮品為例,一方 面,蒸籠代表著蒸蒸日上,另一 方面,由於蒸籠是圓的,有團圓 團結的意思。「我們研製出小巧蒸 籠禮品,用這個送贈親友寓意美 好。」沈美娟說。2021年起,為了 更好地延續竹編文化,沈美娟開 展非遺竹編研學,讓非遺傳承與 青少年文化教育相啣接。 閩粵贛比拚客家除夕宴 ■「威風鑼鼓」方陣有了年輕人的加 入。 中新社 ■喜慶氛圍下的竹蒸籠。 中新社 ■圖為龍岩市代表隊的「岩之有味團圓宴」。 中新社 ■創作過程需要足夠地耐心。 ■夫妻倆介紹共同研發的作品。 ■范隨州正在燈下創作作品。 ■范隨州向來訪者介紹作品。 ■夫妻倆在汝窯展廳交流作品。 ■夫妻倆展示創作的「龍鳳杯」。 ■王振芳在仔細雕琢著作品。 ■范隨州(右)和王振芳在汝州市弘寶汝窯工作室合影。 本組圖片來自新華社 輕嗅 揭一 熱抹 氣餐 竹桌 蒸清 籠香 「中式鄉村搖滾」社火預熱春節鼓點 8支代表隊 各推出1桌10道菜 相「汝」以沫 夫妻二人為非遺傳承傾注心血 樂「瓷」不疲 ▍本報訊 ▍ ▍本報訊 ▍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