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 03.29.2024 星期五 中國社會 最致命傳染病「殺手」之一 僅次於新冠 中國肺結核潛伏感染者達2億 肺癆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 分為肺結核和肺外結核。肺結 核是最常見類型,有傳染性,典型 症狀包括臉色蒼白、身體消瘦、劇 烈咳嗽甚至咯血,胸悶胸痛、午後 低熱、夜間盜汗、乏力、食慾減退 和體重減輕等也是常見症狀。 「香港01」報道,國家傳染病醫 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 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結核病 一旦發病,90%的病灶會集中在肺 部,出現發燒、咳嗽甚至是咯血的 情況,整個肺部會被嚴重破壞,結 核病菌也會散布在其他臟器,引起 嚴重的併發症。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 病與愛滋病防治所結核病防治科主 任陳靜醫生介紹,結核病是由結核 分枝桿菌覆合群引起的人、畜、禽 共患的慢性傳染病。人體許多器官 和系統均可患結核病,如肺結核、 結核性腦膜炎、骨結核、腸結核、 皮膚結核等,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 見,約佔85%。 肺結核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肺結核病人在咳嗽、打噴嚏、高聲 喧嘩時,將帶有結核分枝桿菌的飛 沫噴出體外,健康人吸入後可能被 感染。研究數據表明,一名傳染性 肺結核病人,一年內能使10至15人 感染結核分枝桿菌。 一旦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就有 可能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據介 紹,人類普遍對結核分枝桿菌易 感,中國約有1/5人口感染結核分 枝桿菌。不過,感染結核分枝桿菌 後是否發病取決結核分枝桿菌的毒 力、數量,以及人體抵抗力。 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2035年終結結核病流行」目標。北 京胸科醫院結核一科主任醫生初乃 惠認為,要在2035年終結結核流 行,按照目前的下降速度還不足以 達到,「我們需要更新的技術、更好 的藥品、更好的治療方案,否則比 較困難」。 北京胸科醫院主任醫生段鴻飛 介紹,結核病患者每天要服用多種 藥物,吃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尤其 耐多藥結核病,幾乎一定會有不良 反應。初乃惠指出,未來要進一步 減少藥品種類、縮短療程,同時提 高治愈率,降低不良反應風險。 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 表鄭志傑表示,與其他國家一樣, 中國發現結核病患者的主要途徑是 「因症就診」。《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 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顯示,在所有 具備傳播結核桿菌能力的患者中, 40%的患者並無症狀,3/4的患者不 知道自己患有結核病。 最新研究表明,未就診的患者 導致結核病傳播佔結核病社區傳 播的近70%。因此,解決結核病防 控重大問題的路徑要變為「主動篩 查」,包括採用結核病舌拭子檢測技 術,大規模篩查結核病;將結核病 檢測納入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對 65歲以上長者、結核病患者密切接 觸者、免疫缺陷人群等進行主動篩 查等。鄭志傑認為,只要合理應用 資源和方法進行早期篩查,可突破 在主動發現病例方面的瓶頸,「中國 有望成為首個在2030年實現『發病率 下降80%』的高負擔國家,並給全球 終止結核病帶來希望」。 ■圖為山東省援助喀什地區肺科醫院工作隊成員與當地醫務工作者進行帶教查房,通過主動篩查和規範治療,喀 什地區肺結核治愈率提升至90%以上。 新華社資料圖片 張吉是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 區大面公立衛生院的全科醫生、 公衛科科長,更是熱心結核病醫 學科普的志願者。僅2023年,張 吉就在所屬轄區內成功舉辦了77 場公益科普講座,他還和當地小 學的學生合作拍攝了一段肺結核 防控口訣的短視頻。 澎湃新聞報道,張吉說,因 為結核病人的服藥周期長,會有 人忘了服藥,甚至停藥。在工作 中,他要和同事上門隨訪。他遇 到過不願配合的患者,甚至遭到 過辱罵,但得堅持下去。 張吉說,第一次隨訪的要求 是入戶訪視,會給患者規律服藥 的單子。每次吃完藥後,患者自 己進行記錄。隨後,醫護人員會 按照規定的時間,通過電話去提 醒患者按時服藥,並詢問病情。 「在我看來,基層醫生的工作雖艱 辛,但當我們看到患者康復的笑 容,聽到他們感激的話語時,所 有的付出都值得。」張吉說。 阮巧玲目前已研究和診治結 核病超過10年,她是復旦大學附 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治醫生,國 家傳染病醫學中心醫學教育部副 主任,也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 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研究團隊成 員。 阮巧玲表示,對於潛伏性結 核感染,目前缺乏手段更加精準 地確定一名患者感染結核分枝桿 菌量是多少,也不能預測這名患 者是不是會發病。此外,感染結 核分枝桿菌的人很多,但發病的 人是少數。感染跟發病之間,到 底是甚麼因素在控制和影響,還 不清楚。如果能找到關鍵的因 素,可能會產生相應的藥物或是 手段阻止感染者發病。 阮巧玲表示,結核病的感染 發病呈現「兩頭高」的特點。一頭 是比較年輕的群體,像15歲到30 歲人群,社交活動多;另一頭大 於6 0歲的老年人,免疫力相對 弱,容易感染或發病。 「有人昏倒了!」在義烏送煤 氣瓶的路上阿兵倒地不起,隨後 被緊急送進醫院。醫生給阿兵做 了各項檢查,包括腦脊液檢查, 在他腦部發現了結核分枝桿菌, 最終他被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 《錢江晚報》報道,結核病的 病原菌為結核分枝桿菌,它通過 呼吸系統感染而使人患肺結核, 還可以由肺部病變通過血液或淋 巴系統播散到人體的各個臟器。 發生在肺部以外各部位結核病稱 為肺外結核,約佔所有結核病的 20%左右。與肺結核相比,肺外 結核病患者臨床症狀不典型,肺 外結核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加 上臨床醫生對其認知不足,它在 早期常常被誤診、漏診。 阿兵就是患了一種急性的肺 外結核病,被診斷為結核性腦膜 炎後,阿兵在醫院治療一個月左 右,一直昏迷,不見好轉。 患者不願配合治療 醫生志願者被辱罵 「沉默的殺手」 肺外結核易誤診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研究報告 《2023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中 國的結核病負擔居世界第三,僅次 於印度和印尼。國際數據顯示,全 球至少有40%的病例未能被診斷。 澎湃新聞報道,上海同濟大學 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結核門診,二 樓診室走廊坐滿了人,也站滿了 人。他們戴著口罩,帶著CT影像膠 片,希望重獲健康。一位接一位患 者進診室諮詢,結核科主任醫生、 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范琳甚 至來不及喝一口水。對沒辦法接收 住院但需要透析的患者,她連打了 幾個電話,幫忙聯繫落實其他醫院。 回顧當天的坐診,范琳說,年 輕人有點多。一位19歲的女孩從江 西上饒過來,紅著臉,話很少。母 親跟范琳說她的病情:10歲時就得 過肺結核,變得很瘦,經過治療, 康復,現在剛考上大學,肺結核復 發,休學。她覺得走路、上樓梯都 沒勁,吃飯也沒胃口。 另一位15歲女孩來復診,她今 年要中考了。復查結果是個好消 息,她痊癒了,可以停藥。一位胖 胖的小夥看起來蠻健壯,戴著口罩 進來,說之前感染過結核治好了。 最近跑運輸,有點累,突然咯血了。 「一定要注意休息,注意營養。」 這是范琳對患者和家屬叮囑最多的 話。范琳說,導致肺結核的病原結 核分枝桿菌,通過空氣飛沫就能傳 播。尤其是正處於排菌期的活動性 肺結核患者,吐出來的痰裏會呈菌 陽性,可以培養出結核分枝桿菌。 作為常年和結核病患者接觸的 醫務人員,范琳很注意提高自己的 免疫力。剛到結核科工作時,滿三 個月,范琳去體檢,沒感染,她很 高興。一年後又體檢,也沒感染, 她開始放心。現在,她每天堅持走 一萬步,或至少走路三公里;工作 雖繁忙,但保持樂觀。范琳說,性 格是磨煉出來,學會諒解別人,她 遇到了太多難忘的結核病人。 一位從外地來的中年男子舉 著CT影像膠片問范琳,「我這是肺 癌,還是結核?老家醫生讓我轉院 過來。」范琳手裏的住院單一張張增 多。住院,通過精準的檢查及診斷 工作,才能做出比較準確的評估及 最後的診斷結果。 范琳表示,很多人感染結核之 後,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連咳 嗽都沒有,而是在每年體檢時發現 的。但是,是肺炎、肺癌還是肺結 核,確診過程可能一波三折。 國際數據顯示,全球至少有 40%的病例未能被診斷。與許多國 家一樣,「因症就診」是當前中國結 核病患者發現的主要方式。「目前結 核病防治面臨的主要難題在於早期 發現,結核病具有一定的隱匿性, 約20%的疑似病例沒有症狀。」中國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控中心主任趙 雁林近日表示。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結 核全球專案組副主任錢秉中表示, 最新的研究表明,未就診的病人導 致的結核病傳播佔結核病社區傳播 的70%,因此主動篩查以及預防性 治療的策略對降低結核病的發病率 和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結核病人太苦了!」范琳感 歎。她講了兩個故事,都發生在上 海。第一件事是在2020年,女孩確 診結核病後治療了一年,結果查到 一個指標,是耐藥結核。復查時, 發現病灶增大了。范琳按照國家相 關診療指南,給她使用了標準的抗 耐藥肺結核治療方案,也告知了她 可能的副作用。 服藥大概一個月後,女孩在網 絡上找到范琳,回饋說吃藥之後, 精神恍惚,感覺整個人都在空中 飄。范琳叫她停藥。「XX,把藥 停掉,你吃藥吃出問題了,快把藥 停了。她說,『我還能堅持。范主 任,我掛了你下個禮拜一的號。等 下禮拜一,我告訴你,我到底甚麼 情況』。」但女孩沒來,兩個月後, 突然有人用女孩的帳號發來一條消 息:她不在了。 經疾控部門確認,女孩跳樓離 世。范琳從來不知道那個女孩結婚 了,每次來就醫,那女孩都是一 個人,沒有任何家人陪同。范琳表 示,除了藥物的副作用,結核病人 還承受著很多的壓力。學生可能 因為感染結核,影響了學業,甚 至中考、高考、考研。上班族因為 感染結核,不得不請病假,甚至被 辭退,或不再續聘。情侶因為感染 結核而不得不避孕,或者流產,甚 至分手。范琳表示,她接診的患者 中,大約30%的人有這樣的情緒問 題,政府、社會和家庭應該給予結 核病患者更多的關注、支持和關 愛。 是在一個夢想當警察的小夥子 那兒,范琳深刻意識到結核病患者 的焦慮。男子20幾歲,2020年新冠 爆發時,剛好參加招警考試。例行 體檢時發現有肺結核,當年沒被錄 取,讓他先把結核治好再說。他特 別想當警察,一般只有兩次考試的 機會,所以對病情非常重視。 「他肺結核確診後。我們給開 了藥,使用的是標準四聯方案,從 9月份吃到11月份,復查CT,病灶 沒見好轉。我說,怎麼回事?是藥 一點沒吸收嗎?」 「他炸了,說,『你是醫生! 你問我!你就這點水平,還問 我?!』」一說到焦慮,他哭了。回 到家,也哭了一場。心情放開後, 他慢慢樂觀起來,早上開始跑步, 睡眠飲食也明顯改善。又過了兩個 月,病情好了一大半。後來,小夥 子如願以償。 醫生:病人太苦 隱藏焦慮隨時爆發 ■范琳在診室內看診,背後是一位 痊癒患者送的感謝花束。 網上圖片 ■在湖南省胸科醫院內鏡中心,醫 生穿上隔離服為結核病人進行內鏡 檢查和內鏡手術。 新華社資料圖片 隱藏病人:至少有40%病例未能被診斷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 日,結核病是世界上最古老、 最致命的傳染病「殺手」之一。 數據顯示,中 每年新發 癆 約有80萬人,結核分枝桿菌 攜帶者更是高達2億人。2022 年,全球有1060萬新發肺癆患 者,130萬人死於肺癆,是僅次 於新冠感染的世界第二大單一 傳染源死因。 結核病一旦發病,90% 的病灶會集中在肺部,出現 發燒、咳嗽甚至是咯血的情 況,整個肺部會被嚴重破 壞,結核病菌也會散布在其 他臟器,引起嚴重的併發 症。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 「肺結核病」知多點 容易患肺結核病人群 與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有 過密切接觸的人員;免疫力 較低的人群,如愛滋病病人 或感染者、長期使用免疫抑 制劑的病人、血透病人、矽 肺病人、糖尿病患者、酗酒 者、營養不良低體重人群、 老年人等。 疾病傳染途徑 疾病的傳染途徑有兩 種,分別為「飛沫傳染」與「空 氣傳染」。結核病人在咳嗽、 咳痰、噴嚏或大聲說話時會 噴出含有結核分枝桿菌的飛 沫,這些飛沫被健康人吸入 後就可能造成感染; 肺結核的可疑症狀 肺結核的主要症狀有咳 嗽、咳痰,咯血或血痰,及 午後低熱、夜間盜汗、乏力 和消瘦等全身症狀。有咳 嗽、咳痰2周及以上,咯血或 血痰等症狀的人,通常叫肺 結核可疑症狀者。 肺結核病會遺傳嗎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 病,不是遺傳性疾病,所以 肺結核是不會遺傳的。有的 家庭同時有幾個肺結核病 人,主要是由於家庭中傳染 性肺結核病人相互傳染,而 不是遺傳。 ▍本報訊 ▍ ■阮巧玲醫生已研究和診治結核病超過10 年,圖為阮巧玲下鄉義診。 網上圖片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