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對「一帶一路」倡議不熟悉的時候,常常 誤譯為「One Belt One Road」而非「Belt and Road」; 這兩年提及粵港澳大灣區,港人也不時誤稱為 「走進」大灣區,而不明白香港本身就是其中一個 城市。早幾天,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在「2035香港 我作主」與新界傑出學生的對話上,提醒大家融 入國家發展大局,不一定要回內地發展。 近年,香港社會逐漸重視國家大政方針。由 於過往的缺乏與脫節,我們談及相關事情時,不 時出現不解和謬誤,不過,隨着接觸增加,港人 這方面的知識和理解越發豐富和深入。特首昨 天發表的《施政報告》,包括官員、學者等社會各 界,對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當有進一步認識。 發展國際教育樞紐,就是從香港融入國家發 展大局角度考慮。習近平主席今年5月指出,要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民族復興大業提供有力支 撐,「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他又要 求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統籌做好「引進 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 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有強大影響力 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去年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 時,他又指出,香港要保持「背靠祖國、聯通世 界」的「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 有學者指出,國際教育樞紐可細分為「學生 樞紐 the student hub」、「高技能人才樞紐 the skilled workforce hub」和「知識/創新樞紐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hub」。香港建設國際教育樞紐,需要從 國家角度考慮在這三個方面匯聚國內外的人和資 源,助力中國教育「引進來」、「走出去」,對世界 產生強大的影響力。無論公私營院校,只要能做 到這一點,都應給予鼓勵和支持。 香港的國際教育樞紐,同時需要助力香港落 實國家賦予的八大中心和「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 點的角色。因此,政府引導和組織、統籌的責任 和作用是必然的,與學術自主是不同層面的事 情。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發展國際教育樞紐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20年。 陳卓禧 校長有情 卓言絮語 這些年我遇上不少青少年前所未見的問題: 1.不想上學:有一個少女,我跟她會面時, 她頭髮瀏海都把雙眼掩蓋。「可以把頭髮剪剪?這 樣子看事物都不會舒服。」我問。女孩不上學,很 晚睡,整夜跟網上的「朋友」溝通。「我感到學習壓 力,我害怕與人相處。」女孩說。 2.自殘:我遇到不少青少年,以自殘行為作 為情緒的出口。 3.沉溺網絡:因為「大腦總指揮官」腦前額葉 不成熟,腦內的伏隔核又令他們很渴望感官刺 激,青少年比成年人更難抗拒網絡的誘惑。這種 沉溺網絡,會令思想碎片化、偏激化,也會令經 常看社交媒體的青少年,對別人的反應更為敏感。 如果我進行改革,會有以下方向: 1.把上學時間由早上7時改成8、9時,因為青 少年的退黑激素比較晚才釋放出來,在早上還維 持一定份量,所以他們容易晚睡晚起。 2.把靜觀瑜伽納入必修課程,因學習和修煉 靜觀瑜伽,可以減輕同學焦慮和抑鬱,也是抗壓 的好方法。長期修習靜觀瑜伽,有助提升幸福感 和安全感,減少焦慮抑鬱。 3.初中以下學生,只能在師長指導下使用智 能電話和平板電腦。全方位推行教學電子化,太 急於走在前端,好處當然有,但潛在禍害亦不可 不知,網絡世界對青少年大腦的影響不可忽視。 4.生命教育,孔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 學者為人。」為己,是為了充實自己的學識和修 養;為人,是為了得到別人賞識和欣賞,得到獎 賞榮譽,求得高薪厚職。先為己,才可以為人。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是培養學生對生命的尊 重、關懷和理解,並促進他們發展全面的人文素 養、人際關係和情感管理等能力。青少年從而就 能培養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感,並以負責任的方 式對待生命,包括自己和眾生。人生觀、世界觀 和價值觀都得到健康的發展,青少年又怎會輕易 把死掛在口邊? 電郵:info@drmiao.com.hk 如果讓我改革青少年教育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親子同路 「苗」想teen開 筆者去年於任教中學退休後,分別於兩間學 校擔任水墨畫興趣班導師。香港學生對水墨畫學 習興趣較低,他們對墨分五色、濃淡乾濕等處理 較困難,尤其如何操控柔軟的毛筆,需要通過耐 心教導及勤加練習才能夠掌握。 傳統水墨畫教學經常會臨摹大師的作品,學 生若未能領悟便會產生挫敗感,無法體驗水墨畫 趣味。通過點線面及簡筆繪畫圖像組合的方法來 教學,一邊示範一邊分析繪畫技巧、欣賞名家佳 作、造型由淺入深、筆劃線條由簡至繁,讓學生 明白結構後再自由創作。 每課堂均會提示一至兩項水墨畫技巧,更混 合西方水彩繪畫方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畫 面上的皴擦、素描紋理質感、乾濕效果、渲染及 混色等原理都是中西相通的,他們掌握技巧後能 令作品增加豐富感及襯托出筆情墨趣。不同學生 對題目的感受領悟和演繹方法也不同,要把握時 機讓他們分享局部佳作及想像能力,能令作品更 豐富。充滿童趣的作品,亦令觀者有意外的驚喜。 課程設計對學生學習進度非常重要,水墨畫 題材可以日常生活、小動物、大自然環境、植物 和昆蟲世界、節慶活動等切入。筆者曾以去年「神 舟14號」成功載人飛行任務作畫題,他們積極地討 論每一個細節,使畫面更豐富。以螢幕投射數碼 圖像可以輔助學生的理解,有一次當螢幕上展示 學校外貌時,他們非常興奮地把學校描繪下來; 另一次展示青馬大橋時,他們專注地繪畫大橋及 海岸的景物,變成美麗的風景畫。 看着同學的進步着實感動,他們珍惜課堂學 習的機會,對水墨畫興趣日濃。學習水墨畫能潛 移默化地讓同學認識中華文化的瑰寶;當他們挑 戰運用筆墨去完成作品時,亦有着很大的成功 感。師生更共同創作相關主題的合作畫,可促進 彼此交流、增強學生自信心和提升師生關係。教 學相長,這些經驗令筆者對水墨畫教學有更進一 步的體會。 電郵:info@hksea.org.hk 教學相長 習水墨畫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執委會成員、香港教育大學客座講師及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顧問。 刁綺蓮 學與教 視藝師語 閱讀角度 書識世界 鄒傳仁 一到假期,有的市民喜歡去旅行或行山,也 有的人喜歡就近逛美術館、博物館,看不同的展 覽。就個人而言,我顯然是後者,喜歡利用閒 暇,與家人就近逛館看展。但坦白說,無論是我 個人,還是家中的小朋友,都不是藝術界中人, 甚至連初階的美術愛好者都算不上。那麼如果我 們去看一個以中國古代美術為主題的展覽,該怎 樣去觀看、欣賞那瑰麗萬千的畫作、那紛繁複雜 的流派,還有那充滿東方審美的技法?相信不少 人都有和我同樣的疑問。 今天要分享的《中國美術五千年》,正是我們 所期望的,由名家深入淺出地介紹中國美術史的 一本入門書。本書作者是清華大學楊琪教授,講 述中國美術從古至今的風格演變、技法沿革、題 材變遷,解析歷代作品中蘊含的精神追求:從舊 石器時代的岩畫中看見對天人和諧的期盼,從商 周青銅器中看見對禮樂制度的堅守,從敦煌壁畫 中看見慈悲天下的佛家精神,從山水畫中看見寄 情高遠的文人情懷⋯⋯美術裏的中國,既淡雅、 悠遠,又莊嚴、宏偉。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美術源遠流長、 豐盛多姿:由24個朝代,50多位美術大師,300 多幅經典名作,共同構建了上下5000年的風雅傳 承。從「追求形似」,到「以形寫神」,再到「心畫」 上情感表達的發展演變,見識中國之美,以及中 國人古今相連的審美情趣與生生不息的創造力。 就我個人的閱讀體驗而言,這書不僅是一場 經典中國繪畫的紙上展覽,一堂生動實用的中國 美術史入門課,也是一次打動人心的美學進修。 於實用性而言,它為大眾讀者們提供一份色卡, 呈現了豐富的視覺經驗,讓我們的眼睛可以經過 訓練變得更敏銳,幫助我們去看懂中國畫背後的 流變與美學。 當然,看懂美術作 品只是第一步。更深遠 的意義在於因為有了審 美經歷,也讓自己更了 解甚麼是美。對於大多 數人而言,無論身處 甚麼時代和環境,都 需要對顏色、質感的 美保持敏銳度,然後 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屬 於自己的審美語言。 中國美術五千年 苗延琼 作者是資深讀書人、做書人和愛書人。 D6 侷芎 03.29.2024 星期五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