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_02_2024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B7 04.02.2024 星期二 香港時事雜誌 清明節將至,內地孝子賢孫登山 祭祖以外,更流行到「死亡咖 啡館」,一邊歎咖啡,一邊談論生死 觀;他們會在社交平台上「打卡」, 宛如假日休閒活動。事實上,此概 念源自一位瑞士社會學家,至今已 拓展至全球逾60個國家,在餐廳、 醫院等不同場地舉辦相關活動,而 位於上海的連鎖咖啡店,更是由殯 葬業界出資作跨界經營,首店早在 2017年開業,至今已擴充至8間門市。 辦墳場導賞團及AI平台 在香港,「死亡咖啡館」絕非新 鮮概念,坊間也有不同團體舉辦茶 會、漂書活動等,以營造輕鬆的氛 圍,讓市民更願意分享對生死的看 法,亦有組織舉行「墳場導賞團」, 讓長者了解本地殯葬服務。此外, 有本地殯儀公司以「生前契約」為本 成立網上平台,讓客人多了解殯葬 禮儀,自主訂立身後事,據悉該平 台早年斥資7位數字,引入人工智能 技術,令殯儀界進一步邁向智能化。 走入文青小店林立的深水埗, 亦有一個以生死教育為主題的共享空 間,書櫃放滿近2000本與生命有關的 書籍,並有不同情緒卡牌,讓訪客學 習跟自己的內心對話、思考生死價 值。創立此空間的殯儀策劃師伍桂 麟形容,希望殯儀業也有些文青化的 活動,讓中年人、老年人也能參與其 中,「是一個文化教育導向的地方, 而這個文化可以談生論死。」 記者在閒日傍晚到訪,參與由 他主講有關「身後事規劃」的講座, 前來的大多是中年人,也有數名年 約40歲以下的後生面孔。他先以較 容易「入口」的器官捐贈議題開講, 席間過半數人早已登記衛生署設立 的「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亦有 參加者針對實際殯儀程序向他發 問,講座流程輕鬆,打破傳統殯 儀及殮葬服務「死氣沉沉」的刻板印 象。伍認為,部分港人對於談論生 死不如舊日般忌諱,漸趨開放,亦 有更多人及早規劃身後事,訂立遺 囑及自行規劃葬禮。 推動遺產捐贈在港非主流 推動遺產捐贈理念的社企「遺善 最樂」,其共同創辦人黎曉洋律師同 意指,現代人更願意、更容易談論生 死,甚至樂於自主決定身後事,「社 會氣氛已不限於言談之間,而是想了 解自己到底要做甚麼。」她舉例,團隊 曾參與展覽推動生前規劃,不少市民 直接前往攤位「問價」,詢問訂立遺囑 或持久授權書的費用,代表他們已對 身後事安排有基本認識。 二人皆認為,有更多渠道了解 生前規劃及生死教育固然理想,但 把知識「落地」轉化為行動,才是重 中之重。伍指,「咖啡館以平易近人 的方式,讓人坐下來傾談生死觀, 但參加者表達之後,卻未必有更強 烈的感覺要把說話轉化為實質行 動,為自己預早計劃。」 黎曉洋直言,要把討論轉化為 行動,便要為市民提供可行方案。 她以訂立遺囑為例,推動遺產捐贈 在外國十分普遍,不少社福機構更 會有專責小組跟進,但香港卻非主 流,直至近年才有些轉變。她分 享,成立3年以來,約有800人參與 「遺善最樂」計劃,累積遺產捐贈額 達14億元,「市民可選擇想捐贈遺產 的機構,及後再分配餘下資產予家 人、母校等,所以平均每人也會把 遺產分配予3.5個受惠群組。」 客觀而言,香港人及早作生前 規劃有一定必要性。根據政府統計 處數字,本地生育水平在過去30年 大致呈下跌趨勢,總和生育率由1991 年每千名女性有1281名活產嬰兒,下 降至2021年的772名,現時平均1名女 士生產不足1名小孩。另一方面,根 據2021年人口普查,香港共有約18.8 萬戶獨居長者,而截至去年底,香 港有逾40萬名80歲或以上長者,佔總 人口5.3%。多項數據皆顯示,少子 化、人口老化等問題逼在眉睫。 無立授權書 或增家人煩惱 黎曉洋舉出多個例子,強調生 前規劃的重要性。她憶述,曾有客 人帶同已離世親屬的遺囑到其律師 樓,希望執行捐出10%遺產作善事 的遺願,遺憾該遺囑沒有經律師簽 訂,多個細項沒有透過文字釐清, 逝者也沒有列明希望受惠的機構, 令家人十分懊惱。 她續說,訂立遺囑以外,許多市 民進一步訂立持久授權書,因擔心晚 年病危、在醫院度日的時間,「若昏 迷不醒、患有腦退化、意外中風,腦 筋不靈活該怎麼辦?有再多錢也無法 從銀行提取。」她指,有年屆80歲的老 夫婦未有訂立授權書,一向負責「管 錢」的太太近日突然急病昏迷入院, 丈夫不但無法從銀行提款付醫藥費, 又未能變賣共同擁有的物業,最終決 定花費6位數字,向高等法院申請成 為產業受託監管人,現時仍未知道結 果。她坦言,不少40歲至50歲的中年 人正在照顧更年邁的家人,也開始未 雨綢繆為日後打算。 伍桂麟指,面對與家人分離, 親屬必然會感到恐懼及驚惶失措, 若然逝者沒有作生前規劃,親朋當 刻才去找資料了解,也未必能做到 適合的篩選,「許多家庭會七嘴八舌 地討論,再盲目地試不同方法,以 行動安定自己,但很多時候都會行 了冤枉路,做了不必要的工作。」他 指,生死教育能夠讓人有相關概念 及認知,了解安排殯葬儀式及處理 身後事需要做甚麼,「知道要找甚麼 人協助,不論是政府部門、社企機 構,甚至私營商業服務,起碼有根 據去做。」他希望,更多人認識及了 解生死教育,及早準備。 咖啡館以平易近人 的方式,讓人坐下來傾 談生死觀,但參加者表 達之後,卻未必有更強 烈的感覺要把說話轉化 為實質行動,為自己預 早計劃。 伍桂麟 殯儀策劃師 助市民做好配對 社企一站式支援 講師:「生死教育」應由小做起 有社企營運「平安五寶中心」, 為市民配對律師、醫生、殯葬禮儀 師及社工,提供一站式的身後事規 劃支援。 社企「人一世」在去年獲社創基 金資助,並於今年1月開設「平安五 寶中心」。該團隊指,疫情見盡喪 親者徬徨無助,認為疫後要修補創 傷及多作生前規劃等公眾教育外, 更希望為大眾配對所需的專業人 士。「平安五寶」團隊有各方專家(見 表),協助市民做好一系列生前規 劃,包括寫遺囑、訂立持久授權書 及預設醫療指示等。 現時「人一世」會為長期或末期 病患者、長者和基層市民免費完成 「平安五寶」,團隊指出,「不希望 他們因為金錢問題而做不到生前規 劃,當然我們能力有限,但做得幾 多得幾多。」 有到校作生死教育講座的講師認 為,政府應該設立制度,為市民大眾 提供相關服務及支援,而「生死教育」 亦應該由小做起。 該講師指,生死教育可 微觀至一名長者及其照顧 者,宏觀至政策和服務。據 他留意,由7至8年前,本地生 死教育的對象已不再限於病 人、長者及照顧者,也慢慢 滲入校園。他指,儘管部分 學校會以「生命教育」等較柔和 的字眼取締「生死教育」,或演 化出「失去教育」,但仍然表達 到背後學懂面對生離死別的 訊息,有助學生面對和梳理情緒。 教育局回覆指,生命教育是中 小學價值觀教育課程的重要部分, 認識生命的意義、積極面對逆境和 挑戰、尊重和愛惜生命等與生命教 育相關的學習元素,已蘊含於中小 學不同學科的課程中,以培 育學生正確價值觀和態度。 局方指,加強生命教育是《價 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 (2021)的課程重點之一,該 架構按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 成長和學習需要,清晰訂出 相關的學習期望建議,而基 於「全校參與」的原則,推動 價值觀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 使命,也是校內各層級教學 人員的共同責任。 ■內地年輕人流行到「死亡咖啡館」 參與談論生死觀的活動,咖啡上更 有「奠」字拉花。 ■近年社會談論「死亡」等議題不再如舊日忌諱,更多人樂於自主決定身後事。 近年,社會談論「死 亡」等議題不再如舊日忌 諱,內地年輕人更流行到 「死亡咖啡館」參與談論生 死觀的活動。回望香港,坊 間也有不同組織舉辦生死教 育相關的活動,更有社企支 援長者及有需要人士,提供 訂立遺囑、持久授權書及計 劃身後事等一條龍服務。香 港少子化、人口老化等問題 逼在眉睫,有專家指,港人 有必要及早作生前規劃,除 了能夠自主及妥善安排身後 事,更可以為日後負責辦理 殯葬禮儀的家人省卻煩惱, 甚至帶來安慰,期望更多人 認識及了解生死教育,及早 準備。 記者 仇凱瑭 平安五寶列表 項目 所需專業人士 1 遺囑/平安紙 律師 2 持久授權書 律師、醫生 3 預設醫療指示 醫生 4 身後事規劃 殯儀策劃師 5 生命故事 生死教育團隊 資料來源:社企「人一世」 ■以生死教育為主題的共享空間,放滿近2000本與 生命有關的書籍。 ■黎曉洋(左)及伍桂麟(右)盼更多 人認識及了解生死教育,及早作出 規劃。 ■坊間舉辦「身後事規劃」的講座。 ■清明時節孝子賢孫掃墓祭祖。 專家:及早準備可減家人煩惱帶來安慰 咖啡館暢聊生死後事規劃我話事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