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_20_2024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A14 04.20.2024 星期六 中國社會 湊假讓雙休變單休 其實僅放一天 五一調休 反對聲不絕 綜合澎湃新聞及紅網消息,今年五一的放 假時間為5月1日到5日,共計5天,其中4 月28日星期日和5月11日星期六需要正常上班 調休,再去掉假期中本就該休息的5月4日星 期六和5月5日星期日,看似5天的假期,實際 上等於只放了1天。換言之,看似美好的5天 假期,經過調休之後都不過是從平時借來的。 近幾年,在社交媒體的烘托下,取消 「調休」的話題顯得格外「熱鬧」。以熱度較高 的「五一其實只放一天」的詞條為例,民眾普 遍認為,連續幾個星期「雙休」都變成了「單 休」,假期前後上了三個「六天班」,希望能夠 正常放假,正常雙休;在享受假期之後就必 須「還債」,把欠下的工作日給補上;希望能 在不調休的情況下,享受更多的休息時間。 在中國新聞周刊官方微博4月12日發起的 一項「你希望怎樣放假?」的投票中,「不調 休,也要長假」的選項票數最多,為1.1萬票; 位列第二的選項為「假期長短無所謂,不調休 就行」,有6033票;選擇「調休拼長假」的僅 517票。 目前,公眾對於「我們的假期」存在的質 疑,主要是「調休」「湊假」模式並沒有增加大 家的假期總量,借調周末硬湊假期,反而打 亂了應有的工作和生活節奏。 有網友甚至翻出了2013年歌手那英關於 調休放假的評論:「我就不明白這假期為甚 麼要與星期六星期天湊到一起,而且還要 挪呢?孩子連著上七天八天的課,確實挺累 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其實挺像分泌失調, 制定假期的同學能認真考慮一下我們生活 嗎?」 環球旅訊首席分析師彭涵表示,從輿論 層面可以看出,目前公眾對於調休「湊假」模 式,意見很大、希望政策得以調整的呼聲非 常高。究其根源,在於調休「湊假」模式是沒 有增加大家的假期總量,只是在拆東牆補西 牆,讓公眾在享受假期之後就必須「還債」, 把欠下的工作日給補上。這種模式的導向很 明顯,不是為了讓公眾真正「休息」,而是為 了集中假期、方便拉動消費經濟。所以公眾 對此意見很大,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不僅如此,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 院杜院長趙皖平曾就春節期間的調休提出過 「取消調休」建議。趙皖平指出,當前春節7天 小長假包含雙休日和調休,「滿打滿算其實休 了三天」,而調休更是讓春節假期「變了味」, 人們疲憊感攀升。「還沒陪伴父母幾天就要復 工複產,老百姓心裏不痛快,幹活也使不上 勁,年味自然就變淡了。」因此,他建議將春 節法定假期由3天增加至5天,加上一頭一尾 兩個周末,將整個春節假期延長至9天,取消 調休制度,讓民眾安定過年,過個團圓年。 ■五一「湊假」調休令不少人不滿(右圖),而假 期旅遊景點人山人海,圖為去年五一假期,江 蘇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遊人如織。 中通社資料圖片 4月17日,五一假期火車票正式開售的 第一天。「12306票呢」衝上熱搜。「開搶即候 補」「1毫秒售罄」,這不是誇張的吐槽,而 是現實的寫照。有人對照著地圖把備選城市 的名字挨個輸入12306的頁面,當然,得到 的還是「售罄」。稍微猶豫片刻,「候補」的字 樣就會變成灰色,這意味著你連候補的機會 都失去了。 經濟觀察網報道,這就是不少人的長假 體驗,不僅不能精挑細選旅遊目的地,就算 是抱著「哪裏能買到票就去哪裏」的心態,也 難以如願。刷票只是一個開始,即便是幸運 地買到票,旅途中還不得不承受溢價和人 潮。 短時間內,數以億計的人員無序流動, 使酒店、餐飲、交通、治安等方面出現集中 短缺現象。不僅火車票「一票難求」,高速、 景區擁堵不堪,而且食宿、景點門票等不同 程度漲價,增加了民眾的休閒成本。如今, 公眾對「調休」懷著「愛恨交織」的複雜感情, 在享受假日福利帶來愉悅的同時,「黃金苦 旅」和「調休」折騰,也令人望而生畏,無疑 降低了民眾的休閒品質。 與買票難同時登上熱搜的還有對調休的 爭議:第一,人們期待更多的假期,但並不 喜歡「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第二,人為湊 出的長假,確實拉動了文旅消費需求,但這 種紮堆旅遊的形式本身就值得商榷。紮堆旅 遊導致從搶票到出行都像一場「戰鬥」,極大 地降低了人們的獲得感。如何才能讓度假回 歸它該有的模樣? 目前中國一共有11天公共假期,但為甚 麼人們普遍感覺假期少?差距其實在可以自 由支配的帶薪年假上。 理論上,根據工作年限的不同,中國職 工每年應該有5天至15天的帶薪年假。實踐 中經常保障不了,不能休滿天數甚至壓根就 不能休假的情況不是少數。所以,現實地 看,都不用討論怎麼增加公共假期或年假天 數,只要把年假制度落實下來,就能切切實 實地提高人們在休假上的獲得感。 據同程旅行發布的五一假期旅行消費預 測數據顯示,目前平台上五一出行的雲南、 海南、四川、新疆等長線遊目的地訂單量環 比增長超過15倍,出境遊訂單環比增長近5 倍。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截至目前, 五一假期中國國內旅遊訂單較2019年同期增 長約200%,創五年來最高。其中,住宿累 計預訂量已與2019年4月25日持平。 搶出 票行 難像 人場潮戰湧鬥 在深圳工作多年的李小姐表示,剛剛過 去的清明假期也只有一天假期,人們被調休 搞得生活、休假計劃混亂,現在又來了一個 五一:「同事和朋友們都在罵,覺得這個月很 難熬,真的不如不要放假,照常放雙休日就 好了。」 這一放假安排引發了相當激烈的輿論抨 擊。在社交媒體微博上,熱搜話題「反對調休 的聲音不能裝作聽不到」熱度衝上榜首,引來 了多達3.1億次閱讀量。根據人工智能「微博智 搜」公布的大眾情緒分析,網友對五一假期僅 有一天的看法是:67%的人感到「生氣」、16% 的人感到「平和」,感到「悲傷」、「疑惑」、「失 望」、「討厭」的人分別為6%、5%、2%、1%。 李小姐說,她和同事們的感受也是生 氣:「放這麼多天然後又讓人補回來,這樣 上班很累,哪有這樣放假的?很多年都是這 樣,清明和五一連在一起,讓人很生氣。」 連日來,反對調休的聲音此起彼伏。不 少人認為,這不是放假,而是「假放」。頂端 新聞於4月18日發布了題為《反對調休的聲音 不能裝作聽不到》,引述了一批網友反對調休 的言論,其中有網友表示「每次調休放假之後 連著上六七天班的感覺,真的讓人感到比較 崩潰」。 人們反對調休的原因很簡單:身心俱 疲。「湊假期」的方式,打亂了原本規律的工 作節奏,造成身體疲憊,反而降低效率;連 續工作六天,僅靠一天休整,帶來心理焦 慮。拼湊的長假「假像」,降低了公眾的幸福 感,引起越來越多的不滿。 95後小錢和葉子都反對調休,在她們看 來,長假期間出行,又堵車人又多,有時候 遇上單位值班,還不如不調休,直接放個兩 三天,去周邊走走也挺好。小錢說:「之前清 明沒有調休,覺得那一周特別輕鬆,上了兩 天班放假,又上兩天班又放假,感覺上著班 都很有盼頭。」 孤身一人在北京的王女士也反對調休, 她從事的是影視行業,平常工作很忙很瑣 碎,總是24小時開著機,需要隨時回應,「真 正的調休是休息的時候不會被工作打擾,那 叫休,但事實上休息的時候並不能全身心放 鬆,依然會被工作支配。」對她來說,感覺還 多了一天加班。五一假期調休後,兩個雙休 都變成了單休,「想想要上6天班,太累了。」 自1995年雙休日制度 確立,中國的節假日安排 經歷了近30年的演變。客 觀來說,假期總體時長有所增加,處於世界 中等偏上位置。曾經的春節、五一、十二三 個「黃金周」,也激發了巨大的消費潛力。 問題是,為甚麼假期增多了,公眾的獲 得感反而減低了?頂端新聞評論認為,調休 帶來的疲憊是結果,假期時長依然不足是根 源。 從緩解社會壓力的角度說,增加假期可 以適當對沖調休的影響。當代年輕人很辛 苦,「996」「007」常態下,不少人只能用躺 平、佛系來自我安慰。多放兩天假,效率提 上來,恐怕才是優解。 從經濟社會變化的角度說,多放假有利 於擴大內需。當下消費疲軟、產能過剩同時 存在。密集出遊導致人流紮堆,很多人不敢 出門,不出門就沒了消費。不如在保障正常 雙休的基礎上,適當增加長假數量,讓人們 更愉快地合理消費。 圍繞節假日「調休」,兩派聲音長期交 織。去年4月,九派新聞評論文章《五一調休 好不好,人流最有說服力》認為,長假是有現 實需求的,哪怕它有一萬種不好,有也總比 沒有要好。但在調休的反對者們看來,借調 周末硬湊假期,打亂了應有的工作和生活節 奏,並普遍出現出行難、購票難、住宿難等。 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之一,就是解放勞 動力。中國依靠「人口紅利」,創造了無數個 經濟奇跡。休假時長方面,理應向其他國家 看齊,給予勞動者更多的關懷和尊重。 增加休假時長,是為了更好地保障休息 權益。國家法定節假日制度涉及經濟社會的 多個方面,涉及廣大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 官方曾稱,它的變動和調整,需要廣泛調 研,深入論證,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 現在,廣泛的社會意見擺在面前,是否需要 充分聽取?期待正常節奏的假期,是人民民 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調休安排與之矛 盾、人民民眾怨聲持續不斷,就應該聽取意 見、儘快調整。 目前居民的日常休閒方式還較單一,大 家在「集中放假」和「集中上班」之間疲於奔 命;擠在假期集中出行,到處人擠人,景區 爆滿、酒店漲價,「旅遊成了花錢買罪受」。 現在,人們嚮往更美好的生活,更高品 質的休閒,不僅關心「黃金周」,而且關心怎 麼把假期休得更好,通過休假提升幸福感。 因此,進一步完善休假制度、落實好帶薪休 假制度,提升公民休閒品質至關重要。 應完善制度 提升民眾休閒質量 ■為湊假調休,不少上班族要連上多天班, 圖為民眾前往北京市朝陽區望京SOHO等地 上班。 資料圖片 連著上六七天班 讓人感到崩潰 五一假期臨近,然而近期在社交平 台上,「五一其實只放一天」的詞條引發 熱議,不少人吐槽稱,4月清明假與五一 假屬「湊假」模式,連續幾個星期雙休都 變成了單休,假期前後上了三個六天班。 中國民眾 假期組成 以一年52周計算,雙 休假期有104天 以2024年為例,若不計調 休,法定假期包括元旦1 天、春節3天、清明1天、 勞動節1天、端午節1天、 中秋節1天、十一3天,共 計11天。 視工作年限、 行業等不同, 個人有5-15天不等 的個人年假。 新聞分析 從輿論層面可以看出,目前公眾 對於調休「湊假」模式,意見很大、 希望政策得以調整的呼聲非常高。 環球旅訊首席分析師 彭涵 ▍本報訊 ▍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