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 04.20.2024 星期六 中國經濟 高新發展重磅收購生變 時隔兩年 張核子突回應核酸造假 利多變利淡 股價連續跌停 打造創業者人設 疑為新媒體賬號引流 據《北京商報》報道,高新發展日前披露公 告稱,公司擬購華鯤振宇70%股權事項 很可能無法按照當前方案繼續推進。受該消 息影響,高新發展股價18日、19日連續跌停。 消息面上,4月18日淩晨,高新發展披 露了一則風險提示性公告,稱公司原擬購華 鯤振宇70%股權,截至公告披露日,標的公 司所處行業受內外部環境影響,市場預期較 高,公司未能與部分交易對方就本次交易作 價達成一致意見,公司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 的首次董事會決議公告後6個月內(2024年4月 19日前)無法發出召開股東大會通知。公司 正在與交易對方就是否終止本次交易進行協 商,本次交易預計很可能無法按照當前方案 繼續推進,是否變更方案或終止交易將根據 相關規定於2024年4月19日公告。 據瞭解,高新發展最初曾在2023年9月27 日披露了擬購華鯤振宇控股權的消息,華鯤 振宇為算力產業企業,主要提供基於資料中 心、人工智慧處理器的自主品牌計算、存儲 等系列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 務。而高新發展的主營業務為建築業和功率 半導體。 通過上述併購預期,高新發展也躋身算 力概念股,公司複牌後在2023年10月19日— 2023年11月2日連續斬獲了11個漲停板。另 外,在今年算力概念的炒作下,高新發展在2 月6日—3月19日也迎來一波暴漲,區間累計 漲幅達164.02%。 4月18日凌晨,在風險提示公告中,高新 發展也指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股票收 市價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停牌前收市價 已上漲239.5%,由於本次交易預計將無法繼 續推進,可能導致公司股價下跌。 投融資專家許小恒表示,上市公司終止 投資者預期較高的併購,會在一定程度上打 擊投資者的情緒,這也會反映到公司股價上。 實際上,高新發展跨界算力一事也曾遭 到過監管關注,深交所就標的收入、作價等 七大問題向公司下發了重組問詢函。 重組預案顯示,華鯤振宇2020年6月成 立,2021年、2022年、2023年1—9月分別實 現營業收入10.86億元、34.24億元、39.49億 元,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為0.11億元、0.43億 元、0.47億元(未審數),收入規模變化較大。 深交所曾要求高新發展結合標的公司所 處行業發展環境及趨勢、行業競爭格局、產 品銷售(銷量、單價、成本)、商業模式、客 戶結構、盈利模式及毛利率等變化情況,並 對比同行業可比公司業績變動,說明標的公 司自成立開始收入規模大幅上升的原因及合 理性、報告期內業績的真實性。 另外,華鯤振宇100%股權預估值不超 過30億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標的公司 淨資產為2.06億元,按照標的公司100%股權 預估值30億元測算,標的公司評估增值率為 1354.05%,對應靜態市盈率為69.11,可比公 司的靜態市盈率32.68,靜態市盈率明顯高於 可比公司。 對此,深交所也曾要求高新發展結合標 的資產經營業務特點、市場可比案例、歷史 估值情況等,說明本次交易預估值的合理性。 據高新發展披露的2023年年報顯示,公 司報告期內營收、淨利雙增,其中實現歸屬 淨利潤約為3.66億元,同比增超八成。 ■高新發展併購事項出現變數,股價連續跌停。圖為公司官網。 網上圖片 曾因豪擲2億多元收購知名網紅自媒體 「同道大叔」轟動全網的*ST美盛(下稱「美盛 文化」),如今也要退市了。 4月18日,美盛文化再度一字跌停,股 價跌至0.52元。由於股價過低,按照目前 的股價測算,即便未來幾個交易日連續漲 停,該公司股價也無法回到1元上方,達到 「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退市條件,提前 鎖定退市。 美盛文化2012年9月於深交所上市,主 營業務為動漫衍生品細分產品動漫服飾的 開發、生產和銷售,曾被稱為「動漫服飾第 一股」。公司身兼網絡遊戲、嬰童概念、區 塊鏈、虛擬現實、抖音概念等多個題材, 一度成為熱門大牛股,曾在2015年6月創歷 史高點,市值超過240億元,而如今市值只 剩4.73億元,蒸發了98%。此前,美盛文化 在大股東的支持下,多次進行收購,由此 形成了巨大的商譽。然而,隨著此後公司 連續多年計提商譽減值,公司連年巨虧。 2020年至2022年期間,其淨利潤連續3年虧 蝕,合計虧蝕19.28億元。 濱江集團可能是最晚一批進行薪酬結 構調整的民營房企了。近日,一則濱江集 團內部《關於調整各區域員工薪酬結構及進 一步科學化KPI考核指標的通知》(下稱《通 知》)在網上流傳。 濱江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證實,「公 司的確發布過該份《通知》,主要是對員工 的薪酬結構進行調整,原先一直是相對固 定的月薪+年終獎,如今是在總量基本不變 的情況下調整比重。比如一位員工的年薪 22萬元由月薪1萬元+年終獎10萬元構成, 以後可能調整為月薪8000元+年終獎124000 元,總數還是22萬元。」 「調整月度工資額度並不是降薪,此前 所有員工的工資也都已足額發放。目前調 整的是月發工資和年終績效獎金的比例, 這樣有利於加大年終績效獎金的差異,強 化年度KPI的有效考核,進一步避免渾水摸 魚、出工不出力、隨波逐流現象,實現多 勞多得、鼓勵先進、鼓勵優秀的目標。」 去年,曾將香飄飄推上「中國奶茶第一 股」的創始人蔣建琪辭去總經理職務,交棒職 業經理人,但仍保留董事長等職。在資本市 場,香飄飄市值從2019年8月的最高峰150億 元跌落至72.54億元,股價從巔峰37.52元跌 至17.66元。日前,香飄飄公布2023年年報, 銷售費用重投即飲市場,但目前尚未有大起 色,傳統沖泡業務增長遇到天花板,近年來 其營收一直在35億元左右徘徊。 據《北京商報》報道,香飄飄公布的年報 顯示,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6.25億元, 同比增長1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 利潤2.8億元,同比增長31.04%。引人注意的 是,香飄飄當期的銷售費用高達8.6億元,是 歸母淨利潤的3.07倍。其中市場推廣費和廣告 費佔一半以上,合計約4.73億元。 香飄飄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銷售費用 主要係增加廣告費及市場推廣費支出、組建 即飲銷售團隊增加人力支出所致。2019年以 來,香飄飄的行銷費用一直居高不下。 香飄飄的即飲業務,主要是Meco果汁 茶、蘭芳園凍檸茶兩款核心產品。2020至 2022年,即飲業務分別實現營收6.57億元、 6.42億元和6.39億元,不升反降。即便2023年 增至9.01億元,與2019年時10.05億元的體量 還有差距。去年,是香飄飄在即飲業務投入 最大的一年,營業成本達到空前的7.35億元, 同比增長30.4%。香飄飄不僅招募600多名飲 料銷售專業人才,與公司原團隊組建了一支 千人規模的獨立即飲業務銷售團隊,還針對 Meco果汁茶與綜藝節目合作。但報告期內, 相較於沖泡業務44.68%的毛利率,即飲業務 只有18.41%。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今年3月起,張核 子終於在網絡上公開露面。其陸續發布 自述視頻,回應了多個兩年前的話題。2022 年11月25日,蘭州市衛健委通報,蘭州市七 里河區依據核酸檢測結果組織轉運陽性感染 者時,發現個別待轉運民眾健康碼顯示核酸 檢測陰性;其中,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工作 人員誤將個別核酸檢測異常人員名單資訊錄 入陰性人員資訊包中上傳至工作系統,使個 別待轉運人員健康碼顯示核酸檢測陰性。 在最新的視頻中,張核子表示,當時是 實驗室試驗人員出現數據錯誤。「其實驗室 從來沒有核酸造假,核酸造假是要負法律責 任的。」此外,在核子基因關聯的30幾家公司 裏擔任監事的張姍姍,外傳是張核子女兒。 對於這個傳言,張核子澄清說只是公司老同 事。可能因為姓氏的原因,就被這樣傳開了。 張核子還表示自己出身農村,8歲時母親 就去世了,是父親把兄弟三人養大的。父親 是一位老師,給兄弟三人取名張核子、張電 子、張原子。張核子直言從小到大,沒少因 為名字被取笑。他從大一到研究生畢業,就 連續做了8年的家教,總收入更是達到100多 萬,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值得注意的是,據界面新聞報道,張核 子此次自願發聲更像是為其社媒新帳號引流 並打造創業者人設。據社交媒體數據統計, 張核子發布的與創業人設相關的視頻播放量 已達212.4萬,同時還有一個有門檻且已有超 200人加入的粉絲群。還有網友質疑,下一步 是不是要直播帶貨了? 銷售費用高企香飄飄營收承壓 一則擬購四川華鯤振宇智慧科技有 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鯤振宇」)控制 權的消息,讓高新發展成為了算力牛 股,曾在二級市場斬獲了11連板。然 而,籌畫逾半年時間,高新發展的併購 事項出現變數。 2022年11月,「核子基因」一度成為 網絡熱詞。當時由於子公司蘭州核子華 曦實驗室核酸檢測結果錄入異常,深圳 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核子 基因)深陷輿論風暴。時隔兩年,張核子 日前突然在網絡上公開露面回應。 ▍本報訊 ▍ ▍本報訊 ▍ ■張核子稱張姍姍並非自己女兒。 網上圖片 ■「張姍姍」註冊了多間核酸檢測機構。 網上圖片 4年虧了20億元 美盛文化鎖定退市 濱江集團調整薪酬 減月薪增年終獎佔比 高新發展跨界算力一事也曾遭 到過監管關注,深交所就標的收入、 作價等七大問題向公司下發了重組 問詢函。 自己出身農村,8 歲時母親就去 世了,是父親把兄弟三人養大的。 張核子 經濟觀察 延續往年趨勢,清盤危機 似乎仍在繼續。多隻基金徘徊 在清盤邊緣,屢屢發布資產淨 值低於5000萬元的預警資訊。 《時代財經》報道,4月18 日,工銀瑞信、廣發基金、 天弘基金、國泰基金、華商基 金、中銀證券等6家機構發布 關於旗下基金清盤預警的公 告。前一日,也有3家公司發 布基金清盤預警,分別是工銀 瑞信基金、富國基金、德邦基 金。可以看到,兩天內,工銀 瑞信基金有2隻基金處於清盤 紅線邊緣。 發布清盤預警的基金大多 都是因為資產淨值連續30日 低於5000萬元,其中包括一些 成立不久的基金。有業內人士 稱,由於市場環境不樂觀,一 些新發基金的規模不大,從而 會加入「迷你基」的陣列。 截至4月18日,在全部基 金中,管理規模小於5000萬元 超2500隻,規模不足1000萬的 基金也不在少數。據不完全統 計,2024年以來,已有超百隻 基金發出清盤預警。 按照產品類型來看,發基 金清盤預警公告的產品幾乎涵 蓋所有基金類型,但還是以權 益類基金為主。有些基金在短 期內多次發布資產淨值連續低於5000萬 元的提示性公告,比如易方達中證全指 建築材料ETF,曾在2023年12月三次發 布基金資產淨值連續低於5000萬元的提 示性公告,今年又發布兩次基金資產淨 值連續低於5000萬元的提示性公告。 另外,華泰柏瑞中證有色金屬礦 業主題ETF、天弘中證1000增強策略 ETF、摩根中證碳中和60ETF、廣發國 證信創ETF、南方國證線上消費ETF等 多隻ETF基金也在今年不止1次提示規 模低於5000萬。 但也有些基金並不是因為規模小而 導致清盤預警。4月17日,德邦基金發 布公告稱,截至4月15日,德邦銳泓債 券已連續40個工作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 量不滿200人。 德邦銳泓債券成立於2019年9月, 成立規模只有2億元,截至2023年末規 模增長至53.23億元。 年內超百隻基金陷清盤危機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