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 06.07.2024 星期五 特別策劃 據記載,在明萬曆年間,廣州 官府號召四鄉八里的百多條龍舟在 西郊珠江河上(有說在白鵝潭)舉行 龍舟比賽,經過輪番角逐,鹽步已 有100多歲的老龍舟與泮塘的突眼 龍遙遙領先,鹽步龍舟略領先於泮 塘龍舟。但就在鹽步老龍即將奪標 之際,緊隨其後的突眼龍上的一個 「標手」忽然騰空魚躍,飛身奪得錦 旗。按規則,泮塘突眼龍以冠軍的 名譽領取了燒豬美酒等獎品。 不過,當突眼龍隊員們高高興 興地捧著獎品回村時,卻被村裹的 老人們責駡了一通。老人們認為鹽 步老龍划得最快,應該是他們得燒 豬。突眼龍隊員覺得老人們說得有 理,便將燒豬等獎品送到鹽步。可 是,鹽步老龍隊員也執意不收,這 樣送來送去持續了半個月,燒豬早 已變質。最後,泮塘的一位老人表 示,大家都不要讓了,這樣吧,鹽 步老龍年歲高,有白鬚;泮塘小龍 後生,一個做契爺(乾 爹),一個做契 仔(乾兒子),結契認親吧。雙方 一聽欣然同意。從此,鹽步老龍泮 塘小龍、兩地村民世代交好, 成就了一段以龍舟結緣的 老少之間互敬互愛、和 睦相處數百年的百村佳 話。 結契以後,每年 端午這天,老龍就會 穿上全部的「行當」, 帶上秋茄等鹽步特 產,在兩條「護龍」的陪 伴下,一早就去泮塘探望 契仔;次日,泮塘契仔一早 來到鹽步拜見契爺,場面亦是熱 鬧真摯的「泮塘景」。後來,這個故 事傳到慈禧太后的耳裹,她將當時 珠江三角洲劃得最快的鹽步老龍、 泮塘突眼龍、白沙紅龍、雅瑤東 湧、古料大頭龍五條舟賜名為「五 京奎」(另有一說為「五經魁」),鹽 步老龍為會首。鹽步老龍作為珠江 三角洲龍舟的長者謙和禮賢的風 格,倍受尊崇,此後就不再參加賽 事,只作游龍表演和在家做東道主 迎送來訪的龍舟。鹽步老龍目前為 南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一年一度的端午即將到來,對於許多廣東佛山人來說,端午不單 是一個團圓的日子,更是彰顯村民們駕馭龍舟水上馳騁的好時 節。如今,從半山扒龍船、鹽步老龍、龍船漂移,到賽龍奪錦 和龍舟飯⋯⋯端午時的佛山龍舟頻頻「破圈」。 水上馳騁好時節 「珠江口,賽龍 舟 , 廣 府 文化溯源頭⋯⋯明 代萬曆二十五年一場 龍虎鬥,幽蘭風遠香自 留」,敲起鑼,打起鼓,龍舟說唱 非遺傳承人梁成坡唱起了他新編的 小曲——《南荔龍驤說古今》,曲雖 新編,說的卻是真實發生的老故 事——鹽步老龍與泮塘長龍結成的 500餘年「父子緣」故事。 每年端午節前後,佛山多地都 會舉辦各類大小龍舟賽事及活動, 正所謂「無龍舟,不端午」。而扒完 龍舟過後,一頓豐富的龍船飯是必 不可少的。龍船飯,又叫龍船菜、 龍舟宴,是指每年端午節期間,當 「扒丁」和村民們參加、觀看完龍舟 賽事後,聚在一起吃飯的宴席。 相傳,龍船飯最早主要是給划 龍舟的人吃的,讓他們吃了划船特 別有力氣。後來慢慢所有的來賓、 觀眾等也一起吃,演變成熱熱鬧鬧 的「龍舟宴」。雖然龍船飯的形式有 所變化,但親朋好友互話衷腸、共 度佳節的美好意願並沒有改變。 在不少三水人心中,龍船飯, 吃的不僅是那份味道,更是濃濃的 鄉情。在三水當地,龍船飯還有一 個別稱——「散標飯」。 何為「散標飯」——是因為龍船 飯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散 標」。 「散標」是指村民們為了討個好 意頭,爭出高價對龍舟賽所贏得的 獎品高標、羅傘、美酒等進行投 標。除了「散標」,經濟發達的村組 還會開展奪錦開台,聚餐當晚請戲 班唱大戲助興,將宴席推向高潮。 據介紹,三水「散標飯」的菜式 主要以農家菜為主,常見菜式有燒 肉、白斬雞、碌鵝、燜鴨、魚丸等 粵味菜式。多數菜式的背後,都蘊 含著吉祥喜慶的寓意。如燒肉象徵 紅皮赤壯、魚代表年年有餘、頭菜 辣椒蛋絲則寓意錦上添花等。其 中,燒肉是「散標飯」必不可少的主 角。燒肉代表的「紅皮赤壯」,代表 著龍船「扒丁」們精神飽滿,孔武有 力。此外,部分村落還會炒龍船 丁、俗稱「亂棍打死豬八戒」的豆角 燜豬肉以及俗稱「阿婆拉纜」的蝦米 節瓜粉絲煲。各處鄉村各處例,每 個村落的菜式都不盡相同。 在龍舟比賽中贏得的獎品—— 金豬、美酒等,也會在「散標飯」上 提供給全體村民共同享用。 俗話有言,「吃過龍船飯, 飲了龍舟酒,全年身體健康無憂 愁」。據說,吃了「散標飯」,可一 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像龍一樣 威猛矯健,所以村民對受邀參與宴 席都很嚮往。 順德地處珠三角沖積平原,珠 江支流西江、北江流經境內,地域 內河網密布,「出門登舟」曾是順德 居民日常交通工具,永不停息的河 道給杏壇帶來了興旺和底蘊,帶來 了千年歷史的厚重和往事。 杏壇的鄉村生活中,至今仍然 保留著極其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是嶺南水鄉最富有活力的體現。地 處杏壇北七鄉中心的龍潭 村,龍母、龍獅、龍舟等 龍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今年 龍潭村繼續發掘「龍母誕」民俗祭祀 文化,傳播傳統文化元素。2024年 端午節期間,杏壇將在龍潭村舉辦 龍母誕龍文化系列活動,除傳統的 彩龍巡遊(百龍鬧江)和龍舟宴(龍船 飯)外,將延伸舉行水鄉美食節和三 人龍舟賽(三人橈)等活動。 據介紹,龍潭龍母廟至今已有 700多年歷史,龍母誕活動包括有龍 船朝拜、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龍 舟飯、龍母放生祈福等豐富內容, 龍潭龍母誕在2019年列入佛山市第 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 杏壇端午節慶活動中最為盛大和隆 重的節日。龍潭龍母廟是悅城龍母 的重要行宮之一,作為順德的「龍母 祖廟」,龍潭龍母誕具有正統性和在 地化色彩,已成為既有古老民俗色 彩,又富含傳統水鄉文化和現代文 旅元素相融合的大型節慶活動。擁 有歷史悠久建築體的龍潭龍母廟, 青磚瓦頂,古樸自然與龍潭村落和 諧地融為一體;龍潭湧的明朝古碼 頭也是每年「龍母誕」節慶的主要集 聚點。 南海「鹽步老龍」聲明遠揚, 能與之齊名的,還有一段更久遠 的歷史——半山扒龍船。 據記載,明嘉靖年間,內閣 次輔方獻夫辭官歸里,在西樵山 設書院講學。出於對划龍船的興 趣,他發動山民集水於天湖, 並築成「龍船竇」。「開龍」之日, 山下萬民登山觀看,山中讀書人 以詩文唱和,集風光與風雅為勝 景。從此,每逢端午,半山扒龍 船的鼓聲便會擂響。 「半山扒龍船」的故事在數百 年後又有後續。1980年的那次錦 龍盛會,那一年,南海縣時隔40 年再度舉辦「半山扒龍船」活動, 並以龍舟為媒,吸引港澳同胞和 海外僑胞回鄉投資。6月17日,天 湖之上,9條「錦龍」進行了「群龍 朝賀」「雙龍出海」等表演,南海 市民、返鄉同胞近10萬人到場觀 看,盛況空前,引起海內外炎黃 子孫的共同矚目。 「在山上扒龍船,鑼鼓的喧 嘩聲在山中有種回應感,非常震 撼。」西樵旅澳鄉親劉富業回憶 道。錦龍盛會極大地促進了南海 對外經濟活動的發展。1980年, 南海與外商共簽訂363項協議。 西樵「半山扒龍船」的這段歷 史,成為了南海和南海人敢闖敢 試、敢為人先的特質和基因的生 動寫照。今年,西樵「半山扒龍 船」錦龍盛會將於6月10日在西樵 山天湖公園舉行,民眾可前往觀 賞「群龍戲水」「賽龍奪錦」,逐浪 天湖。 「明半代山西扒樵龍出船現」 禪城南莊水網密布,每年農曆 五月,這裹就格外熱鬧。在即將到 來的端午節,南莊的大小河流上, 將上演一場又一場的「速度與激情」 水上盛宴,湖湧村的草艇賽就是其 中之一。 在南莊湖湧村,有這樣的一句 話:「出門見水,舉步登舟。」由於 湖湧村水網密布,古時候在這裹沒 有艇等於沒有腳,哪裹也去不了, 草艇成了湖湧村的必備交通工具, 人們出入都要靠它。在桑基魚塘的 年代,草艇被用來運輸貨物和漁 獵,成為村民重要的「揾食工具」, 家家戶戶必有之。村民結婚時,草 艇還被作為嫁娶交通工具,被裝飾 成迎親花艇接親。 有草艇,便也有河埠頭,雖然 經歷了歲月的蹉跎,如今的湖湧村 仍然保留了以前的石埠頭,石埠頭 主要是被用來停靠艇只,方便人們 上落。 昔日,湖湧村無論男女老少都 會扒草艇,扒草艇是一項技術活, 若控制不好,艇會一直在水上打 轉,不能前進,甚至會翻艇落水。 在以前,扒草艇跟游泳一樣,是湖 湧村人必須學會的技能,長輩都會 教下一代學會游泳和扒艇,代代授 之,傳承下來。 在清代乃至更早時候,除了用 於日常生活生產,草艇也開始被作 為體育文化娛樂活動,湖湧村的先 民們發起了草艇賽,成為村民津津 樂道的活動。相比大型龍舟,草艇 更加小巧靈活,村民拉上兩三個隊 友,組成幾組,便可以進行比賽。 如今,湖湧扒草艇是佛山市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每逢端午等 佳節,村裹面便會舉辦草艇賽,各 小組村民都踴躍參與,大多時候 以三人為一組,因此也被稱為三人 草艇賽。近年,湖湧草艇賽的規模 和影響力逐漸增大,越來越多的年 輕人積極參與。在去年的端午節當 天,湖湧草艇賽就有37只草艇、 111名隊員參賽,其中有接近一半 參賽選手為90後、00後的年輕人, 他們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傳承這 項珍貴的傳統文化。 杏壇村落裹「百龍鬧江」 湖湧「扒草艇」別具一格 鹽步老龍 禪城 南海 三水 順德 佛山龍舟頻「破圈」 ■鹽步老龍神態威武。 梁正傑攝 ■南海疊滘龍舟漂移演繹著速度與激情(資料圖)。 梁正傑攝 ■南莊湖湧扒草艇。 南莊宣辦供圖 ■每年農曆五月初八順德杏壇都舉辦 龍母誕巡遊(資料圖)。 梁正傑攝 ■佛山的水 道 四 通 八 達,游龍可 到各處拜訪 (資料圖)。 梁正傑攝 星島日報海外版 羊城晚報社 聯合編製 文 / 圖 梁正傑 黃松煒 景瑾瑾 吳泳 張聞 吃了「散標飯」 身體健康無憂愁 溯源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