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少梅中學作為一間「幸福學校」,除了關注 學生的身心靈健康外,也致力為老師營造充滿關 愛的工作環境。 學校平日會為老師準備心意卡、慰問品,從 細微之處為他們的工作打氣,提升幸福感。第一 學段考試於月中結束,感謝全體老師在這段期間 的辛勞付出,從擬定試卷、反覆修訂到印刷,以 及試後改卷,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特別感謝教務 行政及考試組的同事,以認真、謹慎的態度對待 每一份試卷,處理考試事務不遺餘力,確保考試 順利進行。 學生幸福及培育組在考試後為全校老師、 非教學人員和工友舉辦職員同樂日,安排了「瑜 伽」、「陶瓷製作」、「趣味烹飪」及「切割水仙」4項 放鬆身心靈的活動,提供同事們工作以外的交流 與合作機會,增進情誼及紓緩工作壓力。 「瑜伽」由專業瑜伽導師授課,讓同事通過身 體動作、呼吸控制和冥想,在柔和音樂的配合下 平靜心神、減輕壓力和焦慮,促進身心健康。「陶 瓷製作」讓同事發揮創意,製作獨一無二的筆筒 或花瓶,成為工作桌或家居的擺設。「趣味烹飪」 中,同事在校外導師的指導下製作雪花酥和章魚 燒,雖然過程手忙腳亂,但最終在歡樂的氣氛下 製作出美味小食,除了自己享用外,也不忘分享 給全體同事。「切割水仙」邀請葵涌長者互助社(屋 仔)的長者導師,教授同事如何切割水仙;同事 先清洗水仙頭,剪去枯根,再由底至頂部輕力割 開,最後將水仙頭帶回家浸水,預計農曆新年期 間開花,為家居增添新春氣氛。 現今老師教學工作繁忙、費心,學校十分重 視老師的身心靈健康,然而釋放老師的壓力,不 能單靠學校,希望社會各界多欣賞、關心、理解 老師的辛勞,對他們作出正面的肯定,成為他們 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老師若有更大的能量和信 心,方能為學生、下一代帶來莫大的裨益。 電郵:ngsiumui@sdbnsm.edu.hk 職員同樂 促進身心靈健康 作者為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從事教育工作逾20載。 李建文 校長有情 牆角寒梅 張教授: 你好!我是一名幼稚園教師,近日看報章 得悉,部分被性侵犯的兒童年齡低至兩三歲, 他們未必能夠用言語清楚表達,作為老師,我 們可以怎樣知道他們是否曾被性侵犯?他們年 紀這麼小,是否記得被侵犯的過程? 黃老師 張教授答: 孩子在兩三歲時是無知的,他們對男女事 情也是不明所以的,所以,侵犯者向這些幼童 埋手,是因為不會被告發。侵犯者的心理產生 歪念,是因為社會家庭對性教育仍然有所保 留,認為幼童是不必知道甚麼是「性」。 孩子是從兩三歲開始在言語發展上進一 大步,他們會不停地問「為甚麼」,這些問題包 括:「這是甚麼(指身體部位)?」「為甚麼要分 男女廁所?」師長們可以利用孩子的問題,了解 他們的好奇心,例如可以反問:「你覺得這是甚 麼?」「你到了女廁會做些甚麼?」「為甚麼廁所 有門?」也可以問他們所知的答案,例如:「你 的答案是甚麼?」「你叫這個身體部位甚麼名 字?」「你聽過別人的答案嗎?」 若孩子曾被性侵犯,他們未必明白箇中問 題,因為侵犯者會用威逼利誘的方法去蒙騙孩 子。當幼兒對某人有驚怕的反應,不想單獨與 這些人相處時,師長要問:「他做過甚麼事情會 令人不想與他一起呢?」或問:「這個人對你說 過些甚麼?」當孩子告知你一些關於被侵犯的片 段,師長可以問:「你說他摸你,他怎樣摸?」 弄清楚事情後,馬上致電社會福利署保護家庭 及兒童服務課求助。 (歡迎讀者就有關兒童性侵犯的問題,致電 由護苗基金設立的「護苗線」:2889 9933,接聽時 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至晚上6時) 如何察覺幼兒被性侵犯 本欄由護苗基金執行委員會委員、美國德州休斯頓大學社會工作研究院張錦芳教授解答。 親子同路 護苗信箱 青春總和公開考試繫上關係。成人禮的儀式 就是每年春夏交際的考試,這是一場有輸有贏卻 不能回頭的試煉。羽翼漸豐的你們也許不在意教 練的話語了,但作為你們人生的過客,即或你們 很多人壓根兒沒有在意我們之間的關係或其他, 作為你們的老師,我還是希望借這小小的一角分 享一些課堂裏無法談及的看法。 人生的痛苦是漫長而且深刻的。可能你們的 老師有點悲觀,又有太多的感性。然而,相較於 殘酷的考試制度,人生的痛苦的確更折磨人。讀 書的痛,是耐性的考驗,你知道非讀不可,但就 是專注不了。只是,在冠上成人一詞後,你才會 了解到工作的刻板苦悶、社會的醜惡多變、自身 和世界的格格不入,還有,你一邊感歎時光流逝 的速度,但同時,你又感到時間的漫長,不知終 結何時。從20多歲到退休,規律的生活不斷轉動 着,生存意義和鬥志被磨滅得一乾二淨。 自從教學生涯開始,我就不斷燃燒自己的生 命。我也曾天真地以為所有人都會看到、認同自 己的付出。後來,我才知道誤解、否定也是組成 這個世界的必要元素。然後,我不斷學習接受這 些齷齪,接受社會上種種的「看不過眼」。自我否 定和自我建構的循環中,我特別珍惜那些適時為 我送上鼓勵字句,甚至在背後默默支持的人。某 些日子,我在夜裏刻意搜尋能夠讓自己好過一點 的字句。學生適時的話語是我能夠捱足了苦走到 今天的良藥。而同時,我又常想起那些在不同時 間曾經幫助我的人,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今天的 林溢欣。今天的我,即使未必能夠回報甚麼,但 我知道放在心底的感恩非常重要。所以,我一直 希望自己能夠在能力以內為他們做一點甚麼。 這是我一直堅守的理念,也是我仍然堅持的 原因。我們都能在自己的崗位、專長發光發亮。 不要再輕信「不努力也會有好結果」,正如我常問 我教練,有沒有不痛苦而能長肌肉的方法。他說 「有,下輩子投胎做袋鼠或是獵犬吧」。那些一連 串的苦痛都是真實的,如此請相信往後的快樂也 必然是真實的。 電郵:lamyatyan2003@yahoo.com.hk 必要的痛苦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中文科補習名師。 林溢欣 學與教 中新學林 閱讀角度 繪本地圖 黃國軒 最近,我的媽媽傳來短訊,說家中突然沒 電。又不是有甚麼颱風暴雨,好端端的,怎麼會 停電呢?起初以為只是跳掣,但後來發現問題不 在室內,反而似是大廈走廊的電箱有些毛病。奇 怪的是,只有我們的單位受影響。管理處派人來 處理,修復好還不夠3天,又再沒電了。這樣子 已試過兩遍,實在不知是甚麼問題。 現代城市生活根本不能沒有電,停電對生活 有很大影響。我的兒子剛巧住在那邊,所以我的 太太擔心他會驚慌,而且怕奶奶分身乏術,照顧 不到他。我倒是平常心看待,一方面是我相信電 力很快會恢復,另一方面是兒子向來喜歡觀察壞 東西維修的過程。果然不出所料,有人來修理 時,他非常好奇,多管閒事,爭着說要幫手。 今時不同往日,即使停電,我們仍能隨時用 手機開啟電筒功能,起碼不至於手足無措。印象 中,我小時候只經歷過兩次停電,好像是受颱風 影響的。當時還沒有手機,家人只好找出打火 機、火柴、蠟燭和電筒等等,亮起光,等待電力 恢復。 兒子有了停電的體驗,我跟他看家中的繪本 《停電了!》(Blackout),彷彿很有共鳴。這本繪 本由約翰.洛可(John Rocco)創作,榮獲了2012 年美國凱迪克銀牌獎。他生於1967年,是美國著 名的繪本作家、插畫師。他又曾為雷克.萊爾頓 (Rick Riordan)的暢銷青少年小說《波西傑克森》、 《混血營英雄》等系列繪製封面。 《停電了!》講一個小女孩生活在吵雜的城 市。她拿出一盒桌遊,想跟家人玩,但姊姊在聊 電話,媽媽在用電腦工作,爸爸在廚房煮飯,各 有各忙。她很失望,只好回房打機。怎料突然停 電,甚麼也不能做。幸好還有電筒和蠟燭,讓他 們聚在一起玩樂,然後他們又上到天台、下去大 街,享受夜星,感受人 與人質樸的交流。快樂 其實可以很簡單。當電 力恢復時,大家又再忙 碌,彼此疏離,但小女 孩還在回味,於是刻 意關燈,點燃蠟燭, 和家人一起玩桌遊。 她提醒了家人,也提 醒了你和我。 電郵:editorhinz@gmail.com 當電力恢復時 作者曾任繪本館副店長,現開設「小火苗繪 本屋」fb專頁評介繪本;大專兼職講師、編輯。 D6 侷芎 06.14.2024 星期五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